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2)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 基因工程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微生物学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复旦大学 2018-11-27
微生物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 复旦大学 2018-11-27 1

第三节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本节重点:三种基因水平转移方式及其应用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本节重点:三种基因水平转移方式及其应用 2

基因的水平转移: 遗传物质 个体A 个体B 通过基因的重组可使后者(个体B)及其后代 的性状发生改变。 细菌所特有的基因重组形式,有别于一般有性过程中 的亲本和其后代之间遗传信息的垂直传递形式
基因的水平转移: 个体A 个体B 遗传物质 通过基因的重组可使后者(个体B)及其后代 的性状发生改变。 细菌所特有的基因重组形式,有别于一般有性过程中 的亲本和其后代之间遗传信息的垂直传递形式。 3

水平基因转移(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 不仅发生在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微生物与 高等动植物之间。 生物间基因的转移和交换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 重要动力之一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 , 不仅发生在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微生物与 高等动植物之间。 生物间基因的转移和交换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 重要动力之一。 4

细菌水平基因转移和重组: 基因工程技术 病原菌的抗药性 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安全
细菌水平基因转移和重组: 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安全 病原菌的抗药性 基因工程技术 5

第三节基因重细和杂交育种 细菌的三种水平基因转移形式 接合( Conjugation) 转导 (Transduction 转化 (Transformation)
细菌的三种水平基因转移形式 接合(Conjugation) 转导(Transduction) 转化(Transformation)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6

、细菌的接合作用 (conjugation 1实验证据 1946年, Joshua lederberg和 Edward L. TaturmIe 大肠杆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杂交实验 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ELmm0 )and J Lederberg in 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接合作用 1947 conjugation
一、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 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 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接合作用 ( conjugation ) 1.实验证据 1946年,Joshua Lederberg 和Edward L.Taturm 大肠杆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杂交实验 7

Bio Phe Cys Thr Leu Thi Bio Phe Cys Thr Leu Th 为何采用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 Mixture 尽可能地排除 回复突变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中间平板上长出的原养型菌落是两菌株 之间发生了遗传交换和重组所致! Bio Phe'oys' Thr Leu’Th Prototrophic colonies Figure 14.12 Evidence for Bacterial Conjugation. Lederberg and Tatums demonstration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using triple auxotrophs. See text for details
中间平板上长出的原养型菌落是两菌株 之间发生了遗传交换和重组所致! 为何采用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 尽可能地排除 回复突变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8

Pressure or suction 证实接合过程需要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的“U”型管实验: Met Thr Lev Thi Met Thr Lew Thi Figure 14.13 The U-Tube Experiment. The U-tube experiment used to show that genetic recombination by conjugation requires direct physical contact between bacteria. See text for details. Fritted glass filter 接合的机制?
10 接合的机制? 证实接合过程需要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的“U”型管实验:

质粒的主要类型 致育因子 Fertility factor,F因子 抗性因子( 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质粒所编码 产细菌素的质粒( 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的功能和赋 予宿主的表毒性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型效应 代谢质粒( Metabolic plasmid 隐秘质粒( cryptic plasmid
质粒的主要类型 质粒所编码 的功能和赋 予宿主的表 型效应 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2)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2/2)第二节 亚病毒、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2).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2).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绪论(主讲:刘明秋).pptx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9 盲样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初步特征研究.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8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和菌种保藏.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7 酒酿发酵中关键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6 API 20E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和真菌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5 AMES试验检验遗传毒性和霉菌的接种.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4 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3 细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2 放线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和常见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1 无菌材料准备和环境微生物的检测.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7-2018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7-2018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x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2)第一节 病毒.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复旦大学:《动物学》课程资源_动物学实验实验内容.docx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2 单细胞动物(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原生动物门).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1 课程绪论.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3 多细胞动物概论(多细胞动物起源、腔肠动物门).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4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重要病原体及其生活史)).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5 原腔动物(原腔动物门的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重要病原体及其生活史),自由生活线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6 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基本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7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昆虫纲的分类,昆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8 棘皮动物 脊索动物 圆口纲.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9 鱼纲(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的分类,鱼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0 两栖纲(动物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两栖纲的分类,两栖动物面临的威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1 爬行纲(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爬行纲的分类、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保护).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2 鸟纲01(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鸟纲的分类,鸟纲的主要类群).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3 鸟纲02(鸟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