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合成化学》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

高分子合成化学系列讲座 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
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 高分子合成化学系列讲座

聚乙烯结构与催化剂 Linear low Single Site Post-Metallocene Low Density High density Density Catalyst Products Catalyst Products Phillips or Hoechst Union Carbide MITSUI Exxon Dow Du pont 1939 Unipol 1955 Tamer Exact 1970’s 1975 1991 Affinity Hyper-Branched 1993 1996 自游基 Ziegler -Natta 茂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聚乙烯结构与催化剂

聚烯烃多相材料与负载催化剂 负载催化剂 聚合物合金 聚合物纳米复合
聚烯烃多相材料与负载催化剂 负载催化剂 聚合物合金 聚合物纳米复合

原生态 聚合釜 挤出机 聚烯烃生产流程示意图
原生态 聚合釜 挤出机 聚烯烃生产流程示意图

提纲 催化剂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二、 Ziegler-Nata催化剂负载化一颗粒 反应器及丙烯聚合 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 四、载体种类及其功能 五、载体催化剂的“复制效应” 六、载体催化剂与新材料制备 七、催化剂载体与“粒子反应器”设计
提 纲 一、催化剂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二、Ziegler-Natla 催化剂负载化-颗粒 反应器及丙烯聚合 三、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 四、载体种类及其功能 五、载体催化剂的“ 复制效应” 六、载体催化剂与新材料制备 七、催化剂载体与“ 粒子反应器”设计

催化剂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1、负载化的基本概念 负载化: 指将一种或若干种过渡金属、配合物 载于无机物固体或高聚物的表面,并负载 定量的烷基铝或烷基铝氧烷,使催化剂 的有效成分(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吸附 于固体表面的过程 X-----Y-CAT ○○
一、催化剂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1、负载化的基本概念 负载化: 指将一种或若干种过渡金属、配合物 载于无机物固体或高聚物的表面,并负载 一定量的烷基铝或烷基铝氧烷,使催化剂 的有效成分(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吸附 于固体表面的过程。 ---X-----Y-CAT

催化剂的负载化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 ·浸渍法,或称反应法; ·研磨法:是将载体和过渡金属配合物 等催化剂组分置于球磨机中,在惰性 气体的保护下共同研磨而成
催化剂的负载化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 • 浸渍法,或称反应法; • 研磨法:是将载体和过渡金属配合物 等催化剂组分置于球磨机中,在惰性 气体的保护下共同研磨而成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负载化始于 Phillips 石油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硅胶为 载体的铬系催化剂。 MgCl2为.载体的钛系催化体系,开创了 高效催化剂的新时代
•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负载化始于Phillips 石油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硅胶为 载体的铬系催化剂。 • MgCl2为载体的钛系催化体系,开创了 高效催化剂的新时代

2、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催化剂的负载化首先能够提高活性组分的催化 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催化剂 的初始活性,大大减少聚合过程中的结块或暴 聚现象;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使其满足更多的聚合工艺 过程,防止造成较严重的聚合物粘壁现象,从 而会严重影响装置的正常开车;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形态,提高 聚合物的表观密度;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催化剂的用量, 降低催化剂的生产成本; 通过对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调控聚合物的立 体规整性
2、负载化的基本作用 • 催化剂的负载化首先能够提高活性组分的催化 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催化剂 的初始活性,大大减少聚合过程中的结块或暴 聚现象; •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使其满足更多的聚合工艺 过程,防止造成较严重的聚合物粘壁现象,从 而会严重影响装置的正常开车; •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形态,提高 聚合物的表观密度; • 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催化剂的用量, 降低催化剂的生产成本; • 通过对催化剂的负载化,可以调控聚合物的立 体规整性

3、负载化对活性中心化学行为的作用 聚合活性、分子量及分布、空间立构性 4、负载化对增长分子链聚集状态的控调 调节“就地”形成的分子链的聚集方式,控制原 生态结构 5、负载化的机理 物理吸附、配位相互作用、化学键
5、负载化的机理: 物理吸附、配位相互作用、化学键。 聚合活性、分子量及分布、空间立构性 调节“就地”形成的分子链的聚集方式,控制原 生态结构。 3、负载化对活性中心化学行为的作用: 4、负载化对增长分子链聚集状态的控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分子合成化学》耐热芳杂环聚合物.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酰亚胺.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对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几点建议.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四章 芳香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表征.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一章 前言.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参考文献.ppt
-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讲义.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0讲 饱和烃.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8讲 对映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5讲 杂化 轨道理论和有机物的基本价键结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7讲 构象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6讲 共振论和顺反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4讲 烃的衍生物命名(续).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3讲 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2讲 系统命名基本规则和开链烃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讲 绪论.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1讲 烯烃(一).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2讲 烯烃(二).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3讲 二烯烃和炔烃.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3 基本原理 11.4 紫外分光光度计.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5 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1 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14.2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5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1 色谱法概述 11.2 色谱法的原理 11.3 色谱法的历史与展望.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绪论 9.2 氧化还原反应 9.3 氧化还原滴定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3 气相色谱柱 9.4 检测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五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5 分离条件的选择 12.6 定性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1 概述 12.2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ppt
- 湖北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Electrochemistry.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检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