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讲义

第三章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 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 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 期存留在环境中,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
1 第三章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 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 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 期存留在环境中,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中颗粒物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天然水中常见矿物微粒为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 酸盐矿物 粘土矿物是由其他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而生成,主要为铝或 镁的硅酸盐。 金属水合氧化物 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2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中颗粒物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天然水中常见矿物微粒为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 酸盐矿物。 粘土矿物是由其他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而生成,主要为铝或 镁的硅酸盐 。 金属水合氧化物 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富里酸的结构式 HO-C H DH0 OH QH H→ OH HO-C C-o LH C 3
3 富里酸的结构式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体悬浮沉积物 悬浮沉积物是以矿物微粒,特别是粘土矿物为核心骨架,有 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成为各微粒间的 粘附架桥物质,把若干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聚集体在水体中 的悬浮颗粒粒度一般在数十微米以下),经絮凝成为较粗颗粒而 沉积到水体底部 其他
4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体悬浮沉积物 悬浮沉积物是以矿物微粒,特别是粘土矿物为核心骨架,有 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成为各微粒间的 粘附架桥物质,把若干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聚集体在水体中 的悬浮颗粒粒度一般在数十微米以下),经絮凝成为较粗颗粒而 沉积到水体底部。 其他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所 由于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 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愈大,所产生的表面吸附能也愈大,胶 体的吸附作用也就愈强,属于一种物理吸所 由于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在 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 阳离子,因此把这种吸附称为离子交换吸附,属于物理化学吸附
5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由于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 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愈大,所产生的表面吸附能也愈大,胶 体的吸附作用也就愈强,属于一种物理吸附。 由于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在 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 阳离子,因此把这种吸附称为离子交换吸附,属于物理化学吸附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专属吸所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 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专属吸附作用不但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 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6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 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专属吸附作用不但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 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 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 线来表达。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即 Henry型、 Freundlich 型、 Langmuir型。 Henry型等温线直线型,等温式:G=kc Freundlich型等温式:G=kcl/n Langmuir型等温式:G=G0c(A+c)
7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 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 线来表达。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即Henry型、Freundlich 型、Langmuir型。 Henry型等温线 直线型,等温式: G = k c Freundlich型等温式: G = k c 1/n Langmuir型等温式: G = G0 c/(A + c)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锈发释放因素 盐浓度升高 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降低pH值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8 (一)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诱发释放因素 盐浓度升高 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降低pH值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 把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 为絮凝 颗粒聚集方式 (1)压缩双电层凝聚 (2)专属吸附凝聚 (3)胶体相互凝聚 (4)“边对面”絮凝 (5)第二极小值絮凝
9 (二) 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 把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 为絮凝。 颗粒聚集方式 (1)压缩双电层凝聚 (2)专属吸附凝聚 (3)胶体相互凝聚 (4)“边对面”絮凝 (5)第二极小值絮凝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 (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 (8)絮团卷扫絮凝 (9)颗粒层吸附絮凝 (10)生物絮凝
10 (二) 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 (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 (8)絮团卷扫絮凝 (9)颗粒层吸附絮凝 (10)生物絮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0讲 饱和烃.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8讲 对映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5讲 杂化 轨道理论和有机物的基本价键结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7讲 构象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6讲 共振论和顺反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4讲 烃的衍生物命名(续).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3讲 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2讲 系统命名基本规则和开链烃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讲 绪论.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1讲 烯烃(一).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2讲 烯烃(二).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3讲 二烯烃和炔烃.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5 Chemical Equilibrium.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4 Multi-component Systems.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The Thermodynamic First Law(上).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下).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上).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 §12.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12.3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12.4 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12.5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电化学.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参考文献.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一章 前言.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四章 芳香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表征.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对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几点建议.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酰亚胺.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耐热芳杂环聚合物.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3 基本原理 11.4 紫外分光光度计.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5 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1 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14.2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5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1 色谱法概述 11.2 色谱法的原理 11.3 色谱法的历史与展望.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绪论 9.2 氧化还原反应 9.3 氧化还原滴定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3 气相色谱柱 9.4 检测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五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