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 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 物尤为重要
聚酰亚胺 N O O N O O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 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 物尤为重要

非环状聚酰亚胺 OO R—C-N-C-R
非环状聚酰亚胺 R C N C R' O R'' O

美国专利分配 欧洲专利分配 口聚酰亚胺 口聚酰亚胺 口聚苯硫醚 口聚苯硫醚 口聚醚砜类 口聚醚砜类 口聚醚酮类 口聚醚酮类 日本专利分配 口聚酰亚胺 口聚苯硫醚 口聚醚砜类 口聚醚酮类 四种已经产业化的耐热聚合物的专利分配
日本专利分配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聚醚砜类 聚醚酮类 欧洲专利分配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聚醚砜类 聚醚酮类 美国专利分配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聚醚砜类 聚醚酮类 四种已经产业化的耐热聚合物的专利分配

聚酰亚胺的特点 ·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 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 相对于其他芳杂环高分子,比较容易合 成 已经合成了几千个品种,有十多个品种 已经产业化 有很广泛的应用面
聚酰亚胺的特点 • 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 • 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 • 相对于其他芳杂环高分子,比较容易合 成 • 已经合成了几千个品种,有十多个品种 已经产业化 • 有很广泛的应用面

聚酰正胺在合成上的特点 (1)聚酰亚胺主要由二元酐和二元胺 合成,这2种单体与众多其它杂环聚 合物,如聚苯并咪唑、聚苯并恶唑 聚苯并噻唑、聚喹恶啉及聚喹啉等 的单体比较,原料来源广,合成也 较容易。二酐、二胺品种繁多,不 同的组合就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聚 酰亚胺
聚酰亚胺在合成上的特点 (1) 聚酰亚胺主要由二元酐和二元胺 合成,这2种单体与众多其它杂环聚 合物,如聚苯并咪唑、聚苯并恶唑、 聚苯并噻唑、聚喹恶啉及聚喹啉等 的单体比较,原料来源广,合成也 较容易。二酐、二胺品种繁多,不 同的组合就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聚 酰亚胺

(2)多种多样的合成方法 加热 COHN 或 0+H2N 脱水剂 COOH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或 +H2N—加热 溶剂 COOH COOH
(2)多种多样的合成方法 O O O + H2N 加热 N O O COOH COOH 或 溶剂 N O O 或 脱水剂 加热 COHN COOH O + H2N O O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COOR 加热 H2N COOH O COHN 三氟乙酐 加热 叔胺 COOH 异酰亚胺 o + ocN O|Cc CO2
+ H2N 加热 N O O COOR COOH COHN COOH N O O 三氟乙酐 叔胺 O N O 加热 异酰亚胺 O O O + N O O OCN C C O O O N C O -CO2

(3)只要二酐(或四酸)和二胺 的纯度合格,不论采用何种缩 聚方法,都很容易获得足够高 的分子量,加入单元酐或单元 胺还可以很容易地对分子量进 亍调控
(3) 只要二酐(或四酸)和二胺 的纯度合格,不论采用何种缩 聚方法,都很容易获得足够高 的分子量,加入单元酐或单元 胺还可以很容易地对分子量进 行调控

(4)以二酐(或四酸)和二胺缩聚 只要达到等摩尔比,在真空中热 处理,可以将固态的低分子量预 聚物的分子量大幅度提高,从而 给加工和成粉带来方便
(4) 以二酐(或四酸)和二胺缩聚, 只要达到等摩尔比,在真空中热 处理,可以将固态的低分子量预 聚物的分子量大幅度提高,从而 给加工和成粉带来方便

合成聚酰亚胺典型的反应 k NH MOr o+H2N COH k4 OH k,=0.6 L/molS: COH k2=8×10-10 Bk=0.5-2.0×10-8L/mols(s=0) k4=1.5~4×10-3L/mol ks=0.5~1.0×108/s(k3=0)°
合成聚酰亚胺典型的反应 O O O H2 N C COH + NH O O k1 k2 COH COH N O O O O k3 k4 k5 k1=0.6 L/mols; k2=810−10/s; k3=0.5~2.010−8 L/mol s (k 5=0); k4 = 1.5~410−3L/mol s; k5 = 0.5~1.010−8 / s(k3=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分子合成化学》对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几点建议.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四章 芳香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表征.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一章 前言.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参考文献.ppt
-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讲义.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0讲 饱和烃.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8讲 对映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5讲 杂化 轨道理论和有机物的基本价键结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7讲 构象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6讲 共振论和顺反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4讲 烃的衍生物命名(续).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3讲 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2讲 系统命名基本规则和开链烃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讲 绪论.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1讲 烯烃(一).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2讲 烯烃(二).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3讲 二烯烃和炔烃.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5 Chemical Equilibrium.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4 Multi-component Systems.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耐热芳杂环聚合物.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3 基本原理 11.4 紫外分光光度计.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5 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1 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14.2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5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1 色谱法概述 11.2 色谱法的原理 11.3 色谱法的历史与展望.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绪论 9.2 氧化还原反应 9.3 氧化还原滴定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3 气相色谱柱 9.4 检测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五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5 分离条件的选择 12.6 定性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1 概述 12.2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ppt
- 湖北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Electrochemistry.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