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七章量量分析法 第一节概述 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泱 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类: 挥发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 萃取法_—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 三、特点: 准确度高,费时,繁琐,不适合微量组分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 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分类: 挥发法 萃取法 沉淀法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利用沉淀反应 三、特点: 准确度高, 费时,繁琐, 不适合微量组分

第二节沉淀重量法 几个概念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五、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六、沉淀条件的选择 七、沉淀的过滤、洗涤及烘干、灼烧 八、结果的计算
第二节 沉淀重量法 一、几个概念 二、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三、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五、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六、沉淀条件的选择 七、沉淀的过滤、洗涤及烘干、灼烧 八、结果的计算

几个概念 1.沉淀重量法: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 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 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 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2沉淀式:沉淀的化学组成称 3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 化学组成称
一、几个概念 1. 沉淀重量法: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 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 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 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2.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称~ 3.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 化学组成称~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分析过程 过滤800C Ba2++SO42=>BaSO4——BaSO 洗涤灼烧 过滤烘干 Ca2++C2O42—CaC2O42H2O↓ iCao 洗涤灼烧 过滤烘干 试样溶液+沉淀剂—沉淀形式 量形式 洗涤灼煬 待测离子沉淀剂 沉淀形式处理过程称量形式 注: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二、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一)分析过程 待测离子 沉淀剂 沉淀形式 处理过程 称量形式 过滤 8000C Ba2+ + SO4 2- BaSO4 ↓ BaSO4 洗涤 灼烧 过滤 烘干 Ca2+ + C2O4 2- CaC2O4 •2H2O ↓ CaO 洗涤 灼烧 过滤 烘干 试样溶液 + 沉淀剂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洗涤 灼烧 注: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续前 二)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溶解度小 b.易过滤和洗涤 C.纯净,不含杂质 d.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a.确定的化学组成 b.性质稳定 C.较大的摩尔质量
续前 (二)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溶解度小 b.易过滤和洗涤 c.纯净,不含杂质 d.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a.确定的化学组成 b.性质稳定 c.较大的摩尔质量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与溶度积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三、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 1.固有溶解度和溶解度 2.活度积和溶度积 3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4.条件溶度积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 1. 固有溶解度和溶解度 2. 活度积和溶度积 3. 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4. 条件溶度积

1.固有溶解度和溶解度 MA(固) ≌MA(水)—M++A 沉淀平衡以分子形式溶解进一步解离 固有溶解度S0:微溶化合物的分子溶解度称为 MA(水) aMA(水) A(固) 注:T定 2 MA(H,O) 定为常数06~10ml/L,极小 溶解度S: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水中 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之和 S=S0+[M]=S0+A S≈[M+]≈[A](S0<1%时)
1.固有溶解度和溶解度 ❖ 固有溶解度S 0:微溶化合物的分子溶解度称为~ ❖ 溶解度S: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水中 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之和 MA(固) MA(水) M+ + A- 沉淀平衡 以分子形式溶解 进一步解离 (水) (固) (水) MA MA MA S = = 0 注:T一定,a MA(H2 O) 一定为常数(10−6 ~10−9 mol / L,极小) [ ] [ ] 0 + 0 − S = S + M = S + A [ ] [ ] 1% ) S M + A − (S 0 时

2.活度积和溶度积 ∵K →K 0 K MA(水) →活度积K=aa 注:T定,K为常数 K M]·y·[A] A →溶度积Ksp=-8=[M][A
2. 活度积和溶度积 + − + − + − = = = = S P M A M A MA M A K K S a a S a a a a a K 0 0 0 (水) = + − SP M A K a a 活度积 0 注:T一定,KSP 0 为常数 = + − = + − + − SP M A M A K a a [M ] [A ] 0 [ ] [ ] 0 + − = = + − M A K K M A S P S P 溶度积

3.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对于MA型沉淀 K S=[M]=[A]=√Ksp 对于MnAn型沉淀 Ksp=Mm.IN]=(msm(nS)"=m".n"S SPm+n n
3.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 − = = = = + − M A S P S P K S M A K 0 [ ] [ ] 对于MA型沉淀 对于Mm An 型沉淀n m m n m n m n m n SP K M N mS n S m n S + − + =[ ] [ ] =( ) ( ) = m n m n SP m n K S + =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1 概述 12.2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5 分离条件的选择 12.6 定性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五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3 气相色谱柱 9.4 检测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绪论 9.2 氧化还原反应 9.3 氧化还原滴定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1 色谱法概述 11.2 色谱法的原理 11.3 色谱法的历史与展望.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5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1 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14.2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5 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3 基本原理 11.4 紫外分光光度计.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耐热芳杂环聚合物.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酰亚胺.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对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几点建议.ppt
- 湖北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Electrochemistry.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检测.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过滤与膜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萃取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心分离.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泳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酶、基因和细胞操作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学检测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气体检测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放射性同位素检测.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生物检测技术.ppt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八章 热化学(Thermochemistry).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表面现象.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df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溶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