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2/2)

第四节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续 脂肪烃类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三、醇、酚、醚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第四节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一、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醇、酚、醚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续

醇、酚、醚 )醇、酚 1.OH伸缩振动:vo.n3650~3200cm-(强) ∞〃(游离)3650~360cm(较强→变,锐峰) (缔合)3500~3200cm(强→中强,宽、钝峰 CO伸缩振动: co1250~100cm(强) vCo(伯醇)~1050cm1vco(酚)1300~120cm vCo(仲醇)~1100m vo(叔醇)~1150cm 注:酚还具有苯环特征
三、醇、酚、醚 1.O-H伸缩振动: 2.C-O伸缩振动: (一)醇、酚 (强) 1 3650 ~ 3200 − − O H cm O−H (游离)3650 ~ 3600cm − (较强 1 →变,锐峰) O−H (缔合)3500 ~ 3200cm − (强1 →中强,宽、钝峰) (强) 1 1250 ~1000 − − C O cm 1 ~1050 − − C O (伯醇) cm 1 ~1100 − − C O (仲醇) cm 1 ~1150 − − C O (叔醇) cm 1 1300 ~1200 − − C O (酚) cm ✓注:酚还具有苯环特征

续前 (二)醚 vco1300~1000cm-1 1.链醚和环醚 Coc(链)1150~1060cm(强) (链)弱→>消失 芳醚和烯醚 21275~1200cm Coe)~1250cm(强) C-O() 1040cm(中)
续前 (二)醚 1.链醚和环醚 2.芳醚和烯醚 1 1300 ~1000 − − C O cm (链) (强) 1 1150 ~1060 − − − cm as C O C C s −O (链)弱→消失 1 1275 ~1200 − − cm as C O ~1250 ( ) 1 C a s −O( ) cm − 强 ~1040 ( ) 1 C s −O( ) cm − 中

示例 910121520304 100 T% CHa(CHzhOH 3 C-C 1050 O-H 3200 6c CH CH2 H20 CH3(CH2)4O(CH2人CH 8 CH3 2 vc-O 4000350030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 正辛醇与正戊醚的红外光谱
示例 ~ 3200 O−H ~1050 C−O ~1100 C−O

四、羰基化合物vc。o1900~160cm-(强) 峰位排序:酸酐>酰卤>羧酸(游离)>酯类>醛>酮>酰胺 )酮、醛、酰氯 1.酮vco(酮)~1715cm(极强)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低波数区 环酮:环张力↑,吸收峰→高波数区 2.醛(醛)~125cm-(强,尖锐) CH(O) 2820和2720cm(双峰)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低波数区 双峰原因→费米共振6mo-倍频峰与vmo2850cm 接近→分裂成双峰 3.酰氯vc(酰氯)~1800cm 诱导效应使吸收峰→高波数区
四、羰基化合物 1.酮 2.醛 3.酰氯 (强) 1 1900 ~1600 − = C O cm (一)酮、醛、酰氯 (酮) (极强) 1 ~1715 − = C O cm •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低波数区 • 环酮:环张力↑,吸收峰→高波数区 •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低波数区 • 双峰原因→费米共振 • 诱导效应使吸收峰→高波数区 (醛) (强,尖锐) 1 ~1725 − = C O cm 和 (双峰) 1 ( ) ~ 2820 2720 − CH O c m 接近 分裂成双峰 二倍频峰与 −1 CH (O) CH (O) 2850cm 1 ~1800 − = C O (酰氯) cm 峰位排序:酸酐> 酰卤 > 羧酸(游离)> 酯类 > 醛 > 酮 > 酰胺

示例 CH,CH,C-CH2 CH3 ,ce (酮)175 v CH 17158cH2 0 CH3 CH2CH v(醛)1725 VCH(CHo) T 1725 CH3?C-CI c=o(酰氯)1800 C-C=0 900 20001800 l400 1000 600400 乙酮、丙醛及丙酰氯的红外吸收光诺
示例 (酮)1715 C=O C=(醛) O 1725 (酰氯)1800 C=O 900 C−C=O

续敢二)羧酸、酯、酸酐 1·羧酸v羧酸)1740~1680cm(强、钝峰) vox(羧酸)3400~2500cmk(强、宽峰) (羧酸)1320~1200cm1(中强) 2.酯 (酯)~1735cm(强) 0(酯)1280~1100m d1280~100cmn(强)o1150~100m(弱 3.酸酐v(酸酐)→>双峰 vC=o1850~1800cm-(强) vC=o1780~1740cm(较强) vCo(酸酐)1300~90cm(强)
续前 1.羧酸 2.酯 3.酸酐 (二)羧酸、酯、酸酐 C=O (羧酸)1740 ~1680cm −1 (强、钝峰) (羧酸) (强、宽峰) 1 3400 ~ 2500 − OH cm C−O (羧酸)1320 ~1200cm −1 (中强) (酯) (强) 1 ~1735 − = C O cm 1 1280 ~1100 − − C O (酯) cm (强) 1 1280 ~1100 − − cm as C O (弱) 1 1150 ~1000 − − cm s C O (较强) (强) (酸酐) 双峰 1 1 1780 ~1740 1850 ~1800 − = − = = → c m c m s C O a s C O C O C−O (酸酐)1300 ~ 900cm −1 (强)

示例 A(叫 3.03.5404550 5.5606.5707.5808.590951011121314l516 CHI-CH2-COOH vo以3000为中心(强宽) Bo OH c(羧酸)1718 c-o 1248'ow 1082 933 vCO 17181470141812951248 Aw A C-0 1190 =0(酯)144 bcHs ism 1032 CH3-CH2-CO0C? Hs 1082 c-0 1744 酸酐)1824,1757(双 cHy-CH2Co、 vC01042(强) CH -CH,-cOd 18241757 o4008 VC-O 1800 1400 (em 正丙酸、丙酸乙酯及丙酸酐的红外吸收光谱
示例 C=(羧酸) O 1718 C=(酯) O 1744 C=(酸酐) O 1824,1757(双) C−O 1248 OH 以3000为中心(强宽) C−O 1190 C−O 1042(强)

五、含氮化合物 (一)胺 n(胺)3500~330cm(强度不定) 脂肪胺→峰弱;芳香胺→峰强 伯胺:双峰 特征区分→仲胺:单峰 叔胺:无vM峰 61650~1560cm(中,单峰) 伯胺 :M21650~1590cm(弱) 仲胺:δ-1650~1550cm(中强) vCx(胺)1300~110cm-(中)
五、含氮化合物 (一)胺 ➢ 特征区分→ 脂肪胺 峰弱;芳香胺 峰强 (胺) (强度不定) → → −1 NH 3500 ~ 3300c m 叔胺:无 峰 仲胺:单峰 伯胺:双峰 NH (中,单峰) 1 1650 ~1560 − NH cm 仲胺: (中强) 伯胺: (弱) 1 1 1650 ~1550 1650 ~1590 2 − − − − − c m c m NH NH (胺) (中) 1 1300 ~1100 − − C N cm

示例 400036003200280024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 7,1N-n(双) 6 4 CH3CH2CH2CH2 NH2 8cH vx=B(单) (CHaCH2CH2 CH2)2NH C-N 3000 CH vx×=(强单) vn"C=c1600,1500( 双) 40003603200280024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 a(m1) 正丁胺、正二丁胺及N甲基苯胺的红外吸收光谱
示例 N−H(双) N−H(单) N−H(强单) −H 3000 C−(仲)中强 N C−(伯)弱 N C=C 1600,1500(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4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5 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3 基本原理 11.4 紫外分光光度计.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负载配位聚合催化剂.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耐热芳杂环聚合物.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酰亚胺.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对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几点建议.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四章 芳香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表征.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第一章 前言.ppt
- 《高分子合成化学》参考文献.ppt
-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讲义.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10讲 饱和烃.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8讲 对映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5讲 杂化 轨道理论和有机物的基本价键结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7讲 构象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6讲 共振论和顺反异构.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4讲 烃的衍生物命名(续).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3讲 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命名.ppt
- 山东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第2讲 系统命名基本规则和开链烃的命名.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1 光学分析概论 1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1 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14.2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4.5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续.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 11.1 色谱法概述 11.2 色谱法的原理 11.3 色谱法的历史与展望.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绪论 9.2 氧化还原反应 9.3 氧化还原滴定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9.3 气相色谱柱 9.4 检测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五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5 分离条件的选择 12.6 定性定量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12.1 概述 12.2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ppt
- 湖北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Electrochemistry.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检测.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过滤与膜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萃取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心分离.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泳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酶、基因和细胞操作技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