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

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 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权由于腐败无能、大发国难财等,曾经激起大后方人民的严 重不满。但在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它接收了在华日军120万人的武装,美国还用新 式武器装备了它的50万军队,其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由于蒋介石集团在八年 抗战中没有脱离抗日营垒,收复区(原沦陷区)的许多人是对它抱有希望的。为什么战 后4年间,这个貌似相当强大的政权就被广大人民所唾弃,并走向崩溃了呢?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迅速失去人心,首先是由于它的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在抗战胜利 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国民党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 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其中很多部分被官员个人侵吞、隐匿、。 变卖。连一名国民党官员也向蒋介石进言:“像这样下去,我们虽己收复了国土,但我 们将丧失人心”。其结果将使政府“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个失败 的定时炸弹”。(邵毓麟:《胜利前后》,台湾传说文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76、87页) 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了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 坚持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窄,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起任何的民主改革。 后来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国民党内存在着维护特殊利益的集 团,它“愈来愈流露这样一种信念:追求统一的民主的中国,它们讲丧失一切”。为了 取得美国的支持,国民党政府竭力为美国势力深入这个散开大门。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与 美国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相结合,把其统治区的经济拉入困境。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 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而恶性通货膨胀引起 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放在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 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发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5页)一方面,解放区军民奋 起保卫民主政权和革命成果,坚决以革命战争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战争:另一方面, 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爱国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也广泛兴起,形成了配合人民革命战争 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发动政府终于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再也找不出逃脱的办法。 由此可见,国民党政权的最终垮台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连它的支持者美国当局 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总体杜鲁门的信中无可奈何地
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 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权由于腐败无能、大发国难财等,曾经激起大后方人民的严 重不满。但在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它接收了在华日军 120 万人的武装,美国还用新 式武器装备了它的 50 万军队,其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由于蒋介石集团在八年 抗战中没有脱离抗日营垒,收复区(原沦陷区)的许多人是对它抱有希望的。为什么战 后 4 年间,这个貌似相当强大的政权就被广大人民所唾弃,并走向崩溃了呢?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迅速失去人心,首先是由于它的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在抗战胜利 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国民党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 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其中很多部分被官员个人侵吞、隐匿、。 变卖。连一名国民党官员也向蒋介石进言:“像这样下去,我们虽已收复了国土,但我 们将丧失人心”。其结果将使政府“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个失败 的定时炸弹”。(邵毓麟:《胜利前后》,台湾传说文学出版社 1967 年版,第 76、87 页) 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了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 坚持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窄,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起任何的民主改革。 后来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国民党内存在着维护特殊利益的集 团,它“愈来愈流露这样一种信念:追求统一的民主的中国,它们讲丧失一切”。为了 取得美国的支持,国民党政府竭力为美国势力深入这个敞开大门。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与 美国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相结合,把其统治区的经济拉入困境。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 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而恶性通货膨胀引起 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放在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 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发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25 页)一方面,解放区军民奋 起保卫民主政权和革命成果,坚决以革命战争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战争;另一方面, 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爱国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也广泛兴起,形成了配合人民革命战争 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发动政府终于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再也找不出逃脱的办法。 由此可见,国民党政权的最终垮台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连它的支持者美国当局 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总体杜鲁门的信中无可奈何地

说:“中国内战的不详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 的”。“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一一沙建孙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255-256页
说:“中国内战的不详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 的”。“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沙建孙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55-256 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各民主党派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伟大的历史性创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发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专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do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统计数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对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三民主义内容与意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维新变法对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为什么中国走不出漫长的封建社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专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