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重点: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 就与经验
2 本章重点: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 就与经验

第节 人 民网椠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3
3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1、在徘徊中前进 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临选择
4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1、在徘徊中前进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临选择

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 批准由《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解放军报》发 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 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 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 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 地遵循” 上向军民招手
5 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 批准由《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解放军报》发 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 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 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 地遵循”。 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 上向军民招手

材社纵明衫阳地潮粉 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 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 背动加频作,精球式 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 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 观见华料电就胡休游期 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 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 税城形用精4拔:附质 做,不行嘛!”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已也 招到钱样航见试 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 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 那以有业%统 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率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
6 邓小平率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 “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 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 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 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 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 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 做,不行嘛!”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 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 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 没有这回事

®QQ影音 视频:真理标准讨论 60 向图物重定据存 中州中央充机底☆件究定 1京华年年年导日 实线是检验真理的啡一标推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时论 一诗设的平海翠与
7 视频:真理标准讨论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伟大转折 中心议题:·、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 从发挥历史转折点的 主要内容: 作用来看,十一届三 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 (1)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意义是相同的。 (2)调整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3)认真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意义: 伟大转拆 绳 P
8 中心议题: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 主要内容: (1)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2)调整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3)认真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意义: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伟大转折 从发挥历史转折点的 作用来看,十一届三 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 意义是相同的。 胡 绳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 调整 平反冤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假错案 1980年2月,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 会决定为刘少奇平 反并彻底恢复名誉
9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 调整 1、平反冤 假错案 1980年2月,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 会决定为刘少奇平 反并彻底恢复名誉

2、调整国民经济 1979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 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调整是核心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主要 ★> 思想是关键 是‘左’的错误。‘左’有 >长期发展是目的 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高指标, 大计划,挤了人民的生活消费; 二是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清 理,困难时好一点,一好转, ‘左’的一套又推行起来,旧 病复发。” -陈云 10
10 2、调整国民经济 1979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 针: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主要 是‘左’的错误。 ‘左’有 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高指标, 大计划,挤了人民的生活消费; 二是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清 理,困难时好一点,一好转, ‘左’的一套又推行起来,旧 病复发。” -陈云 ➢调整是核心 ➢思想是关键 ➢长期发展是目的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改革在农村的突破性进展 农村形势: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2、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新局面 3、人民公社解体 课堂讨论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是不是一种“倒退”?
11 1.改革在农村的突破性进展 农村形势: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2、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新局面 3、人民公社解体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是不是一种“倒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pt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docx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The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负责人:潘洪伟).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远古的传说.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文艺复兴运动.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十字路口——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下的中国.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五四运动.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中国共产党诞生.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万象生新因循守旧——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十六课 两次鸦片战争5.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第十六课 两次鸦片战争.pdf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专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发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伟大的历史性创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各民主党派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统计数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