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重点与难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 主义的标志
2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 主义的标志

第一节 从新民意主义向 在会蛋义过度的乔抢 8
3

一、 新民主童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新民主主X社餐万了瓯个发展阶段。新中烟 盛亲 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庄严宜 告新中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 是
4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 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 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 已经是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中共中央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兮析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名字,并认 为它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 系。1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 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 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任务及其途径。 毛泽东在七七 届二中全会 作报告
5 ( )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上,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名字,并认 为它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 系。”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 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 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任务及其途径

① ①0①0①0①0①0①0①1 CHAN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EL CHAN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其中,半社会主义 济 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 CH 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 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 社经济 EL 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 CH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 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 CHAN 经济 过渡的形式,所以,主 EL CH 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 CHAN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 EL CH, 济。 CHANELCHANELCHANELCHANELCHANELCHANELCHANELCHANELCH
6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 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 过渡的形式,所以,主 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向社会主义过液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 质: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 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 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 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 1950年上海同丰印染公司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 资本家被没收过户的股票 社会主义的性质
7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 质: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 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 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 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 社会主义的性质。 1950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 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 豐以 业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对它进 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 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 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 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 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 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 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農村互助合作故事畫庫
8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 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对它进 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 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 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 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 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 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 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藏性认识的深入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 正因为新民主主义 和斗争,是变动很剧 社会具有过渡的性质, 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 烈很深刻的时期 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 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 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特点,就是既有社会 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9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 和斗争,是变动很剧 烈很深刻的时期 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 特点,就是既有社会 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正因为新民主主义 社会具有过渡的性质, 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 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 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万史和人民的送常
10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提出图家工业化的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任务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 造纸,但是 辆汽 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 一架飞机,一 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 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 心环节,特痢是大力发展钢铁、 煤、电力、若油、机器制造、飞 秘学 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
11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 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 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 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 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 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 机、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 化学工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pt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docx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The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负责人:潘洪伟).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远古的传说.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文艺复兴运动.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十字路口——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下的中国.pdf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课件)五四运动.pdf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专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发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伟大的历史性创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各民主党派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统计数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