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

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抗日战争史著作都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后来觉得这样说不能令人信服,于是就不明确提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只是说抗日战 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这么说并不是不可以,但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作为中国从衰败走向振 兴的重要转折点,没有领导者是说不过去的,对现在团结各方面的人士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不利的。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胡绳提出的关于着重分析争夺领导 权的过程说较有影响。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也不一定恰当。一些学者指出,因为它主 要是强调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的过程和领导权的转移,并没有说明抗日战争到底是谁领 导的。 从形式上来看,抗日战争无疑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国民政府领导的。因为 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国民政府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直接领导和组织了全国 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经过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的, 是国民政府行政区划中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八路军和新四 军,也是经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是国民党、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 的一部分,“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即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在七七事变以前就已经做出重大调整,“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很多方面和 1938年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是一致的。毛泽东等中共 领导人也多次说过,“咸愿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拥护蒋委员长,拥 护国民政府”。 从实际领导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则共同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例如在政 治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阶层、 各个党派团体团结到了一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国民党和国 民政府坚持抗战,拒不投降,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重要的政治领导作用。1938 年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就是一个对 全国抗战起了政治领导作用的重要文件。后来虽然由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政策的错误和 自身的腐败,这种政治领导作用明显下降,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但谁也 不能否认,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自始至终对它领导的地区具有政治领导作用。1945年4
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抗日战争史著作都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后来觉得这样说不能令人信服,于是就不明确提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只是说抗日战 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这么说并不是不可以,但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作为中国从衰败走向振 兴的重要转折点,没有领导者是说不过去的,对现在团结各方面的人士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不利的。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胡绳提出的关于着重分析争夺领导 权的过程说较有影响。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也不一定恰当。一些学者指出,因为它主 要是强调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的过程和领导权的转移,并没有说明抗日战争到底是谁领 导的。 从形式上来看,抗日战争无疑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国民政府领导的。因为 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国民政府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直接领导和组织了全国 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经过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的, 是国民政府行政区划中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八路军和新四 军,也是经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是国民党、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 的一部分,“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即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在七七事变以前就已经做出重大调整,“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很多方面和 1938 年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是一致的。毛泽东等中共 领导人也多次说过,“咸愿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拥护蒋委员长,拥 护国民政府”。 从实际领导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则共同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例如在政 治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阶层、 各个党派团体团结到了一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国民党和国 民政府坚持抗战,拒不投降,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重要的政治领导作用。1938 年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就是一个对 全国抗战起了政治领导作用的重要文件。后来虽然由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政策的错误和 自身的腐败,这种政治领导作用明显下降,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但谁也 不能否认,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自始至终对它领导的地区具有政治领导作用。1945 年 4

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就曾说,国民党的影响现在“还相当大”。 在组织领导和行政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限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而 对国民党领导的广大地区,主要是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进行领导的。因此,应该承认抗 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这也是中共中央的很多文件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公开承认 并多次说过的。例如1937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在友军区域内应坚持统一战线原 则》中说:“为达到扩大统一战线的目的,在共同负责、共同领导、互相帮助、互相发 展的口号下,与各统一战线的地方工作当局协商,群众工作的进行,必须注意尽量取得 他们的同意与合作,从抗战利益出发,说服他们采纳我们的意见与建议。万一不能同意 时,不应勉强,而应暂时让步。”直到1947年2月1日,他在《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 明》中还说:革命高潮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 次是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抗日战争,“第二次、第三次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 当然,国共两党在实际上谁也管不了谁,而是各自领导自己的党、区域和军队进行 抗战。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分别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从抗日战争中国是战争的一方 来说,或者从中国战场是一个统一的战场来说,抗日战争毫无疑问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 同领导的。 一些学者担心,如果说国民党也领导了抗日战争,会抬高国民党的历史地位, 降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国民党也 领导了抗战是历史事实,不是随便可以抹杀的。与其回避,还不如按照历史事实来说明 这个问题。这不仅可以表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宽大胸怀,也易于为更多 的人所接受。第二,明确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抗日战争,就旗帜鲜明地说明了中国共 产党也领导了抗战,总比含糊其辞不说谁领导更好。这不仅没有降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地位,相反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就曾说,国民党的影响现在“还相当大”。 在组织领导和行政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限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而 对国民党领导的广大地区,主要是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进行领导的。因此,应该承认抗 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这也是中共中央的很多文件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公开承认 并多次说过的。例如 1937 年 12 月 24 日,毛泽东在《在友军区域内应坚持统一战线原 则》中说:“为达到扩大统一战线的目的,在共同负责、共同领导、互相帮助、互相发 展的口号下,与各统一战线的地方工作当局协商,群众工作的进行,必须注意尽量取得 他们的同意与合作,从抗战利益出发,说服他们采纳我们的意见与建议。万一不能同意 时,不应勉强,而应暂时让步。”直到 1947 年 2 月 1 日,他在《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 明》中还说:革命高潮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 次是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抗日战争,“第二次、第三次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 当然,国共两党在实际上谁也管不了谁,而是各自领导自己的党、区域和军队进行 抗战。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分别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从抗日战争中国是战争的一方 来说,或者从中国战场是一个统一的战场来说,抗日战争毫无疑问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 同领导的。 一些学者担心,如果说国民党也领导了抗日战争,会抬高国民党的历史地位, 降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国民党也 领导了抗战是历史事实,不是随便可以抹杀的。与其回避,还不如按照历史事实来说明 这个问题。这不仅可以表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宽大胸怀,也易于为更多 的人所接受。第二,明确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抗日战争,就旗帜鲜明地说明了中国共 产党也领导了抗战,总比含糊其辞不说谁领导更好。这不仅没有降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地位,相反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统计数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各民主党派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伟大的历史性创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发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专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do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对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三民主义内容与意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维新变法对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为什么中国走不出漫长的封建社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专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