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 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而又宝贵的理论指导。 综合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必须从国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统治造成的贫穷与落后,深人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 和规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必 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前最大的实际结合起来观察和思 考问题,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一一改革,同样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具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即在理论思维上都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运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在现实判断上虽然“第二 次革命”的制度条件不同、社会基础与文化条件不同,但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 基本特征仍没有改变。在第二次革命中,虽然制度条件不同,“革命”方式也不同,但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能够深入人心。这就表明,中国农村仍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水平最低的“环节”,也是启动“改革”最容易的“环节”。因此,中国从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必须从农村开始,从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2)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它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并上升 到重大的战略问题来考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证:而且我国12亿多人口 中,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村和农民间题在中国始终占有中心地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有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这一状况至今未有根本改变。有中国特 色的中国革命道路,就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独具慧眼,看到了广 大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潜力,看到了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辟了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农民结成同盟,发展自己力量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着 手,己取得了成功。今天同样如此,我们要深化改革、要发展,只要抓住农村和农民,满足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住了中国的大局、中国的特色,就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这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 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而又宝贵的理论指导。 综合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必须从国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统治造成的贫穷与落后,深人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 和规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必 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前最大的实际结合起来观察和思 考问题,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同样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具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即在理论思维上都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运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在现实判断上虽然“第二 次革命”的制度条件不同、社会基础与文化条件不同,但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 基本特征仍没有改变。在第二次革命中,虽然制度条件不同,“革命”方式也不同,但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能够深入人心。这就表明,中国农村仍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水平最低的“环节”,也是启动“改革”最容易的“环节”。因此,中国从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必须从农村开始,从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2) 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它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并上升 到重大的战略问题来考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证;而且我国12亿多人口 中,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村和农民间题在中国始终占有中心地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有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这一状况至今未有根本改变。有中国特 色的中国革命道路,就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独具慧眼,看到了广 大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潜力,看到了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辟了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农民结成同盟,发展自己力量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着 手,己取得了成功。今天同样如此,我们要深化改革、要发展,只要抓住农村和农民,满足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住了中国的大局、中国的特色,就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这是

我们前进的战略基点。 为此,一是必须加强党对农业的领导,坚持农村改革的方向,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 定,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这是稳定全局的根本保 证。二是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 不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进一 步巩固工农联盟,这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条件。三是必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 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为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 的基础
我们前进的战略基点。 为此,一是必须加强党对农业的领导,坚持农村改革的方向,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 定,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这是稳定全局的根本保 证。二是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 不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进一 步巩固工农联盟,这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条件。三是必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 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为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 的基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者.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统计数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及其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各民主党派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原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伟大的历史性创造”.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发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专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do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对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三民主义内容与意义?.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维新变法对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为什么中国走不出漫长的封建社会?.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考题及答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doc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专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启.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