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S7-200通信及网络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 络 81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认 ■82S7-200PLC的通信与网络 ■8.3S7-200PLC的通信指令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 络 ◼ 8.1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 ◼ 8.2 S7-200 PLC的通信与网络 ◼ 8.3 S7-200 PLC的通信指令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8.通信及网络概述 8.1.1通信方式 8.1.2网络概述 8.1.3S7-200通信及网绪 回本章首页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8.1 通信及网络概述 ◼ 8.1.1 通信方式 ◼ 8.1.2 网络概述 ◼ 8.1.3 S7-200通信及网络 返回本章首页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000000中( 81数据通信方式 1.数据传输方式 2数据传送方向 3串行通信接口 4通信介质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8.1.1 数据通信方式 ◼ 1. 数据传输方式 ◼ 2.数据传送方向 ◼ 3.串行通信接口 ◼ 4.通信介质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1.数据传输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 通信 (2)异步传输和同步 传输 ■(3)基带传输和频带 传输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1. 数据传输方式 ◼ (1)并行通信与串行 通信 ◼ (2)异步传输和同步 传输 ◼ (3)基带传输和频带 传输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时数据的各个位同时传送或接收,可 或者字节为单位进行通 通信速度块,但所 数据线多、成本高,不宜进行远距离通信。计算机或 PLC各种内部总线就是以并行方式传送数据 另 PIC底版上,通过底版总线交换数据的各种模块之间也是 用并行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时数据是按 位顺序传送或接收 串行通信只需要 根通信线 送的速度低, 因此串行通 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在PLC网络中传 据绝大多数米用串行方式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时数据的各个位同时传送或接收,可 以以字或者字节为单位进行通信。并行通信速度块,但所 用的数据线多、成本高,不宜进行远距离通信。计算机或 PLC各种内部总线就是以并行方式传送数据的。另外, PLC底版上,通过底版总线交换数据的各种模块之间也是 用并行通信方式。 ◼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时数据是按一位一位顺序传送或接收 的。串行通信只需要很少几根通信线,但传送的速度低, 因此串行通信一般适用于长距离而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在PLC网络中传输数据绝大多数采用串行方式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2)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时,把被传送的数据编码成一串脉冲, 传送一个ASC字符(每个字符有7位)的格式如图8-1所 示,首先发送起始位,接着是数据位、奇或偶校验位,最 后未停止位。 侪编码 停止位 起始位 校验位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 (2)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 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时,把被传送的数据编码成一串脉冲, 传送一个ASCII字符(每个字符有7位)的格式如图8-1所 示,首先发送起始位,接着是数据位、奇或偶校验位,最 后未停止位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时,用1~2个同步字符表示传送 过程的开始,接着使N个字符位的数据块,字符之间 不允许由间隙。发送端发送时,首先对欲发送的原始 数据进行编码,如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或者差动曼彻斯 特编码,形成编码数据后再向后发送。由于发送端发 出的编码自带时钟,实现了收、发双双的自同步功能。 接受端经过解码,便可得到原始数据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时,用1~2个同步字符表示传送 过程的开始,接着使N个字符位的数据块,字符之间 不允许由间隙。发送端发送时,首先对欲发送的原始 数据进行编码,如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或者差动曼彻斯 特编码,形成编码数据后再向后发送。由于发送端发 出的编码自带时钟,实现了收、发双双的自同步功能。 接受端经过解码,便可得到原始数据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3)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基带传输和频带 传输 基带传输:是按照数字信号原有的波形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它要求 信道具有较宽的通频带。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花费少, 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数据传输。 频带传输:频带传输使一种采用调制解调技术的传输形式。在发送 耑采用调制手段,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将代表数据的二进制 “0’和“1”,变换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的模拟信号,以适应再模拟信 道上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调手段进行相反的变换,把模拟的信 复原为“0或“1”。常用的调制方法有:频率调制、振幅调制和相位 调制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 (3)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基带传输和频带 传输 ◼ 基带传输:是按照数字信号原有的波形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它要求 信道具有较宽的通频带。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花费少, 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数据传输。 ◼ ◼ 频带传输:频带传输使一种采用调制解调技术的传输形式。在发送 端采用调制手段,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将代表数据的二进制 “0”和“1”,变换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的模拟信号,以适应再模拟信 道上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调手段进行相反的变换,把模拟的信号 复原为“0”或“1”。常用的调制方法有:频率调制、振幅调制和相位 调制。 ◼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2数据传送方向 (1)单工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就是指数据的传送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而不能进行反向传送。 如图8-2(a)所示,其中A端只能作为发射端发送数据,B端只能作为接受端 接受数据。 (2)半双工通信方式 半双工通信方式就是指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时 双向发送。半双工通信线路简单,有两条通信线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得到了 广泛应用。如图8-2(b)所示,其中A端和B端都具有发射和接受的功能,但 传送线路只有一条,或者A端发送B端接受,或者B端发送A端接受 (3)全双工通信方式 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双方的发送与接受 装置同时工作。全双工通信的效率最高,但控制起来相对复杂一些,系统造 价也较高。如图 数据,一方 面接受数据。 B A (a)单工示意图(b)半双丁示意图 (c)全双工示意图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2.数据传送方向 ◼ (1)单工通信方式 ◼ 单工通信就是指数据的传送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而不能进行反向传送。 如图8-2(a)所示,其中A端只能作为发射端发送数据,B端只能作为接受端 接受数据。 ◼ (2)半双工通信方式 ◼ 半双工通信方式就是指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时 双向发送。半双工通信线路简单,有两条通信线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得到了 广泛应用。如图8-2(b)所示,其中A端和B端都具有发射和接受的功能,但 传送线路只有一条,或者A端发送B端接受,或者B端发送A端接受。 ◼ (3)全双工通信方式 ◼ 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双方的发送与接受 装置同时工作。全双工通信的效率最高,但控制起来相对复杂一些,系统造 价也较高。如图8-2(c)所示,A端和B端双方都可以一方面发送数据,一方 面接受数据

第8章S7-200的通信与网络 0中00中非00 3串行通信接口 (1)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2)RS422/RS485串行通信接口
第8章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3.串行通信接口 ◼ (1)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 (2)RS422/RS485串行通信接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S7-200系列PLC的功能指令.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编程软件的使用.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S7-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系统配置.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常用低压电器.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其他机电系统中的PLC控制应用设计.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数控机床中的PLC控制系统.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PLC应用设计、使用与维护.ppt
-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PPT讲义课件.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七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0-3.11).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3-3.9).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3.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二阶有源RC滤波器.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网络图论和网络方程.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无源网络的策动点函数.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转移电压比的综合.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网络拓扑公式和信号流图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pdf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自适应控制以及其应用背景概述 Introduction of Adaptive Control.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实时参数估计(real-time parameter estimation).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确定性自校正调节器(deterministic STR).ppt
- 《系统灵敏度理论导论——控制论》PDF电子书(共九章).pdf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3)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方程式.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1)ABC 坐标系下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2)空间矢量的概念.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