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及工作原 理 3.1PLC的概述 3.2PLC的基本组成 3.3PLC控制系统与电器控制系 统的比较 3.4PLC的工作原理 3.5PLC的性能指标与发展趋势 3.6国内外PLC产品比较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及工作原 理 3.1 PLC的概述 3.2 PLC的基本组成 3.3 PLC控制系统与电器控制系 统的比较 3.4 PLC的工作原理 3.5 PLC的性能指标与发展趋势 3.6 国内外PLC产品比较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本章内容包括 PLc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PLC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PLC产品比较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本章内容包括: l PLC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l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l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l PLC的发展趋势 l 国内外PLC产品比较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PLC的概述 31.1定义 3.12产生 313发展阶段 31.4特点和应用 3.15分类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 PLC的概述 3.1.1 定义 3.1.2 产生 3.1.3 发展阶段 3.1.4 特点和应用 3.1.5 分类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定义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产生于1969年,最初只具备 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主要是用来取代继电 接触器控制。 现在所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1980年以来,美、日、德等国由先 前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进一步发展而来。 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了 如下规定: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 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返回本节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 定义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产生于1969年,最初只具备 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主要是用来取代继电 接触器控制。 现在所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1980年以来,美、日、德等国由先 前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进一步发展而来。 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了 如下规定: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 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返回本节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EC)在1987年2月对PC做如下的 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 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 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 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 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 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 则设计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 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在1987年2月对PLC做如下的 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 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 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 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 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 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 则设计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定义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 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它具有丰 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 力。但可编程控制器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 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需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 设计编制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1定义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 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它具有丰 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 力。但可编程控制器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 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需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 设计编制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2PLc的产生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 LLP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兀成 便,可*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 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 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 纸等工业。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 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 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 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 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2PLC 的产生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 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 功。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 便,可*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 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 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 纸等工业。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 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 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 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 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PLC的发展阶段 1.早期的PLc(60年代末—70年 代中期) 2中期的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 中,后期) 3近期的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返回本节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 PLC的发展阶段 1.早期的PLC(60年代末—70年 代中期) 2.中期的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 中,后期) 3.近期的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返回本节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PLC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多少有点继 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 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 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中 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 存储器。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 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的方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 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 指使,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一梯形图一直沿 用至今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 PLC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多少有点继 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 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 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中 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 存储器。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 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的方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 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 指使,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 用至今

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PLC的发展阶段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 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使PLC的功 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 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 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 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 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 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 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慨述及工作原理 3.1.3 PLC的发展阶段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 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使PLC的功 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 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 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 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 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 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 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常用低压电器.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其他机电系统中的PLC控制应用设计.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数控机床中的PLC控制系统.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PLC应用设计、使用与维护.ppt
-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PPT讲义课件.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七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0-3.11).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3-3.9).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3.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PPT课件)第十一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ppt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九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稳态分析(9.3)电路的稳态响应.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九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稳态分析(9.2)周期函数的频谱.pps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系统配置.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S7-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编程软件的使用.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S7-200系列PLC的功能指令.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S7-200通信及网络.ppt
-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二阶有源RC滤波器.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网络图论和网络方程.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无源网络的策动点函数.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转移电压比的综合.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网络拓扑公式和信号流图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pdf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自适应控制以及其应用背景概述 Introduction of Adaptive Control.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实时参数估计(real-time parameter estimation).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确定性自校正调节器(deterministic STR).ppt
- 《系统灵敏度理论导论——控制论》PDF电子书(共九章).pdf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3)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方程式.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1)ABC 坐标系下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