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五讲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1概念: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 体无害的细菌 2分布: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 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 等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 概念: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 体无害的细菌 2 分布: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 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 等

二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引 起机体的感染。 1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 细菌方面因素 ①改变寄生部位 ②菌群失调 机体方面因素 免疫功能下降 2常见条件感染类型:
二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引 起机体的感染。 1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 细菌方面因素: ① 改变寄生部位: ② 菌群失调 机体方面因素: 免疫功能下降 2 常见条件感染类型:

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病人住院期间又患其他感染 感染来源: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医源性感染 注意:患有重症疾病者 高龄者 局部血远不良、有坏死 血液凝块等
三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病人住院期间又患其他感染 感染来源: ◇ 交叉感染 ◇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 医源性感染 注意:患有重症疾病者 高龄者 局部血运不良、有坏死、 血液凝块等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致病性强弱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Eo) 50 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ve dose, IDgo) (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 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致病性强弱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50) 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 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细菌致病的原因 1侵袭力 (1)侵入、寄居 (2)繁殖、扩散 (3)抵抗防御 2产毒性 产生并释放毒素
细菌致病的原因: 1 侵袭力: (1)侵入、寄居 (2)繁殖、扩散 (3)抵抗防御 2 产毒性: 产生并释放毒素

侵袭力 (一)粘附与定植( adherence and colonization) 1菌毛: 编码菌毛基因:染色体、质粒 特点:组织特异性,受体 G-:糖类,G+:类蛋白或糖蛋白 2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A族链球菌):受体 3其他因素:生化反应 “菌斑”:变形链球菌->龋齿:乳杆菌
一 侵袭力: (一)粘附与定植(adherence and colonization) 1 菌毛: 编码菌毛基因:染色体、质粒 特点:组织特异性,受体: G-:糖类,G+:类蛋白或糖蛋白 2 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A族链球菌):受体 3 其他因素:生化反应 “菌斑” :变形链球菌 ->龋齿:乳杆菌

(二)繁殖与扩散 表面:霍乱弧菌 细胞内:志贺菌 侵袭性酶类:扩散,。如透明质 酸酶、链激豳、链道酶、胶原酶等
(二)繁殖与扩散 表面:霍乱弧菌 细胞内:志贺菌 侵袭性酶类:扩散,如透明质 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

(三)对机体防御机制的抵抗 1抗吞噬荚膜、M蛋白、Ⅵi抗原、K抗 原、血浆凝固酶; 2抗调理作用荚膜多糖中的唾液酸可 阻断旁路途径的正反馈和C3b的调理作用; SPA可阻断亘噬细胞Fc受体与抗体IgG的Fc 段结合 3抗sIgA作用某些细菌可产生IgA蛋白 酶每,能分解SⅠA降低机体局部防御功能
(三)对机体防御机制的抵抗 1 抗吞噬 荚膜、M蛋白、Vi抗原、K抗 原、血浆凝固酶; 2 抗调理作用 荚膜多糖中的唾液酸可 阻断旁路途径的正反馈和C3b的调理作用; SPA可阻断巨噬细胞Fc受体与抗体IgG的Fc 段结合 3 抗sIgA作用 某些细菌可产生IgA蛋白 酶,能分解sIgA降低机体局部防御功能

产毒性 (一)外毒素( exotoxin) 1.来源:G+,少数为G 胞浆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 或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 2.成分:蛋白质:A亚单位:活性蛋白 B亚单位:结合蛋白 3.基因:染色体(霍乱) 质粒(LT、ST、破伤风、炭疽) 噬菌体(白喉) 4.毒性:强 5.稳定性差,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6.毒性作用: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其他毒素 7.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二 产毒性: (一)外毒素(exotoxin): 1.来源:G+,少数为G- 胞浆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 或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 2.成分:蛋白质:A 亚单位:活性蛋白 B 亚单位:结合蛋白 3.基因:染色体(霍乱) 质粒(LT、ST、破伤风、炭疽) 噬菌体(白喉) 4.毒性:强 5.稳定性差,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6.毒性作用: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其他毒素 7.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四讲 细菌的生理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三讲 噬菌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二讲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一讲 厌氧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讲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九讲 奈瑟菌属( Neisseria).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八讲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七讲 弧菌属(Vibrio).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六讲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五讲 其他细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四讲 动物源性细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讲 致病性肠道杆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讲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一讲 埃希菌属(Escherichia).ppt
- 《微生物学》(英文版)Chapter 1 Microorganisms and Microbiology.ppt
- 华东理工大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讲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pdf
- 华东理工大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讲 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pdf
- 华东理工大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讲 外源基因在酵母菌中的表达.pdf
- 华东理工大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讲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pdf
- 华东理工大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讲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基因文库的构建.pdf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六讲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绪论.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七讲 细菌的遗传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八讲 真菌概述.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九讲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讲 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讲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 衣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讲 钩端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讲 密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讲 疏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讲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七讲 人类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讲 肠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讲 出血热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讲 其他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一讲 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讲 黄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讲 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四讲 狂犬病毒.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