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讲 肠道病毒

道
肠道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小Rm病( Piconavicidk》8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有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分A、B两组,A组包括122、 24型;B组包括1~6型。 埃可病毒( ECHOV):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和72型(甲型肝炎病毒)。 鼻病毒( Rhinovirus) 心脏病毒( Cardiovirus); 口疮病毒( Aphthovirus);
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有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A组包括1~22、 24型;B组包括1~6型。 埃可病毒(ECHOV):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和72型(甲型肝炎病毒) 。 鼻病毒(Rhinovirus); 心脏病毒(Cardiovirus); 口疮病毒(Aphthovirus);

熟同点8 ①病毒体直径约27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共有60 个壳粒,无包膜; ②核酸类型为+RNA,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MW 2.5×106 ③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是抗体结合的位点; 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④耐乙醚和酸,pH3时稳定;鼻病毒不耐酸,pH3时被灭 活。此特性用于两者的鉴别; ⑤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与鼻病毒不同。肠道病毒为 134g/m,鼻病毒为1.40g/ml; ⑥增殖时是在宿主细胞浆内复制,以破胞形式释放; ⑦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 肌损伤、腹泻和皮疹等
共同特点: ①病毒体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共有60 个壳粒,无包膜; ②核酸类型为+ssRNA,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MW 2.5×106; ③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是抗体结合的位点; VP 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④耐乙醚和酸,pH3时稳定;鼻病毒不耐酸,pH3时被灭 活。此特性用于两者的鉴别; ⑤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与鼻病毒不同。肠道病毒为 1.34g/ml,鼻病毒为1.40g/ml; ⑥增殖时是在宿主细胞浆内复制,以破胞形式释放; ⑦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 肌损伤、腹泻和皮疹等

名的巫圆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引起脊髓灰 质炎( poliomyelitis, or polio),又称为小儿 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但多数儿童感染后为隐性感染。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
第1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脊髓灰 质炎(poliomyelitis,or polio),又称为小儿 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 但多数儿童感染后为隐性感染。 ⚫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

马物学
生物学性状

马物学器 ①病毒体直径约27m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 共有60个壳粒,无包膜; ②核酸类型为+sRNA,起mRNA作用,有感 染性,Mw2.5×106; ③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4种不同 结构蛋白组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 是抗体结合的位点;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①病毒体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 共有60个壳粒,无包膜; ②核酸类型为+ssRNA,起mRNA作用,有感 染性,MW 2.5×106; ③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 结构蛋白组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 是抗体结合的位点;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生物学性状

马物学8 可在MK(猴肾 细),HEK(人胚肾细 胞)、人羊膜细胞中 培养增殖,引起CPE; 敏感的实验动物有 猴、猩猩等灵长类动 物,将病毒接种于脊 髓或脑内容易发病, 导致肢体麻痹
➢培养 : 生物学性状 可在MK(猴肾 细),HEK (人胚肾细 胞)、人羊膜细胞中 培养增殖,引起CPE ; 敏感的实验动物有 猴、猩猩等灵长类动 物,将病毒接种于脊 髓或脑内容易发病, 导致肢体麻痹

马物学器 玩愿组成 利用中和试验,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3个 型别间无交叉反应 病毒区带离心: D颗粒:带RNA的完整病毒,有感染性,有型特异性(NAg) C颗粒:空衣壳(无核心),无感染性,与三型均发生补体 结合反应(HAg)
抗原组成 利用中和试验,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 Ⅰ型、Ⅱ型、Ⅲ型。3个 型别间无交叉反应。 病毒区带离心: D颗粒:带RNA的完整病毒,有感染性,有型特异性(N Ag); C颗粒:空衣壳(无核心),无感染性,与三型均发生补体 结合反应(H Ag) 生物学性状

物学丝E 较强,这些特点都促进了病毒的传播 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较 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因而易于通过胃 十二指肠。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30min 可灭活;但lmol/L的Mg2可防止灭活。各种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用于消毒;而石 碳酸、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则效力较差
➢抵抗力 较强,这些特点都促进了病毒的传播。 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较 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因而易于通过胃、 十二指肠。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30min 可灭活;但lmol/L的Mg2+可防止灭活。各种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用于消毒;而石 碳酸、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则效力较差。 生物学性状

花是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不好控制) 易感者:儿童 过程:1)病毒数量和毒力; 2)机体状态
➢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不好控制)。 易感者:儿童 过程:1)病毒数量和毒力; 2)机体状态 致病性和免疫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七讲 人类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讲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讲 疏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讲 密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讲 钩端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 衣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讲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讲 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九讲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八讲 真菌概述.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七讲 细菌的遗传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绪论.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六讲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五讲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四讲 细菌的生理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三讲 噬菌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二讲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一讲 厌氧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讲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九讲 奈瑟菌属( Neisseria).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讲 出血热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讲 其他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一讲 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讲 黄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讲 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四讲 狂犬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五讲 逆转录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六讲 腺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七讲 朊毒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八讲 病毒的生物学形状.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章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引言.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NO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习题).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维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9.1-9.4).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蛋白质结构测定(10.1-10.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1-1.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矢量模型和 Bloch方程(1.4-1.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位移(2.4-2.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