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讲 疏螺旋体属

第三十章 螺旋体属
第三十章 疏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病原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回归热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病原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回归热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B. burgdoferi) 形态与染色 细长 大小:(0.2um~0.3um)×(10um~40um) 运动:活泼 多特殊结构:有68根轴丝 染色:G一 Giemsa染色:淡紫色 镀银染色法:棕褐色
伯氏疏螺旋体 (B.burgdoferi) 形态与染色 细长 大小:(0.2μm~0.3μm)×(10μm~40μm) 运动:活泼 特殊结构:有6-8根轴丝 染色:G— Giemsa染色:淡紫色 镀银染色法:棕褐色

培养 营养要求:高,含牛或兔血清 气体环境:5%~10%C02 培养温度:32~33℃ 生长速度:缓慢,23W 人分类 根据DNA分析将伯氏疏螺旋体分为3个基 因种,即基因种I、Ⅱ、Ⅲ
培养 营养要求:高,含牛或兔血清 气体环境:5%~10%C02 培养温度:32~33℃ 生长速度:缓慢,2–3w 分类 根据DNA分析将伯氏疏螺旋体分为3个基 因种,即基因种Ⅰ、Ⅱ、Ⅲ

致病性 所致疾病:莱姆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原体:10余种疏螺旋体 传播媒介:;硬蜱(被蜱叮咬)(节肢动物) 储存宿主:野栖鼠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Y疫区:蜱栖息地 好发人群:野外工作者,旅游者 症状:红斑、发烧、头痛、关节痛、心脏、 神经系统及其他深部组织炎症。晚 期可伴有关节畸形、心内膜炎 包炎、心血管畸形、神经麻痹等
致病性 所致疾病:莱姆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 原 体:10余种疏螺旋体 传播媒介:硬蜱(被蜱叮咬)(节肢动物) 储存宿主:野栖鼠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疫 区:蜱栖息地 好发人群:野外工作者,旅游者 症状:红斑、发烧、头痛、关节痛、心脏、 神经系统及其他深部组织炎症。晚 期可伴有关节畸形、心内膜炎、心 包炎、心血管畸形、神经麻痹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病原体分离和检测 1.组织学检查 取材:皮肤、滑膜、淋巴结等 方法:制成切片一>镀银染色法 特点:快速、简便 检出率低 2.分离培养 类A(二)检测特异性抗体 是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 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 EIA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病原体分离和检测 1.组织学检查 取材:皮肤、滑膜、淋巴结等 方法:制成切片->镀银染色法 特点:快速、简便 检出率低 2.分离培养 (二)检测特异性抗体 是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 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 EIA

防治原则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 ◆治疗: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敏感
防治原则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 治疗: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敏感

回归热螺旋体 传播媒介:节肢动物 疾病:回归热( relapsingfever) 病原体: (1)回归热疏螺旋体(B. recurrentis) 媒介:体虱 所致疾病:流行性回归热 (2)赫姆斯疏螺旋体(B. herms ii) 媒介:软蜱 所致疾病:地方性回归热
回归热螺旋体 传播媒介:节肢动物 疾 病:回归热(relapsingfever) 病 原 体: (1)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is) 媒 介:体虱 所致疾病:流行性回归热 (2)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 媒 介:软蜱 所致疾病:地方性回归热

生物学性状 大小:(8μm~18pm)×(0.3um~0.61m) 螺旋:稀疏,不规则,波状 运动:活泼 染色:G Giemsa染色:紫色 培养:人工培养难 小白鼠接种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抵抗力:血液中室温可存活6d 0℃时可存活100d 砷剂、青霉素、四环素敏感
生物学性状 大小:(8μm ~ 18μm)×(0.3μm ~ 0.6μm) 螺旋:稀疏,不规则,波状 运动:活泼 染色:G— Giemsa染色:紫色 培养:人工培养难 小白鼠接种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抵抗力:血液中室温可存活6d 0℃时可存活100d 砷剂、青霉素、四环素敏感

抗原构造: 1.极易变异:不同地区 同一患者不同时期 2.赫姆斯疏螺旋体:24个血清型 3.回归热疏螺旋体 特异性抗原 共同抗原(和其他微生物) 用变形杆菌0X株做抗原检查回归热
抗原构造: 1.极易变异:不同地区 同一患者不同时期 2.赫姆斯疏螺旋体:24个血清型 3.回归热疏螺旋体: 特异性抗原 共同抗原(和其他微生物) 用变形杆菌OX株做抗原检查回归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讲 密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讲 钩端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 衣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讲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讲 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九讲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八讲 真菌概述.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七讲 细菌的遗传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绪论.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六讲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五讲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四讲 细菌的生理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三讲 噬菌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二讲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一讲 厌氧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讲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九讲 奈瑟菌属( Neisseria).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八讲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七讲 弧菌属(Vibrio).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六讲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讲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七讲 人类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讲 肠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讲 出血热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讲 其他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一讲 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讲 黄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讲 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四讲 狂犬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五讲 逆转录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六讲 腺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七讲 朊毒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八讲 病毒的生物学形状.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章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引言.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NO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习题).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维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9.1-9.4).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蛋白质结构测定(10.1-10.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