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四讲 狂犬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狂犬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 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 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 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 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 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 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 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 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马物学器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病毒 形态似子弹状, 端钝圆,另 端扁平,平 均大小为 130~ 300nm×60~ 85nm。 图4-1狂犬病病毒的形态X50程志提供)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病毒 形态似子弹状 , 一端钝圆,另 一端扁平,平 均大小为 130 ~ 300nm ×60 ~ 85nm

马物学接8 形态与结构 结构 核酸:- SSRNA。病毒主要编码5种蛋白 衣壳:螺旋对称排列 包膜:M2蛋白(内层) 脂蛋白(主要成分) 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血凝性和毒力等相关
结构: 核酸:-ssRNA。病毒主要编码5种蛋白 衣壳:螺旋对称排列。 包膜: M2蛋白(内层); 脂蛋白(主要成分); 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血凝性和毒力等相关。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培养特性 马物学接8 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感染 范围较广,主要在野生动物及 家畜中自然感染与传播。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 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 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胞 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为20nm~30mm的 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Negri body)。通过检查动 图41-2狂犬病病毒感染细胞中的内基小体(X100钟照华提供) 物或人脑组织标本中的内基小 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生物学性状 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感染 范围较广,主要在野生动物及 家畜中自然感染与传播。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 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 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胞 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为20nm ~30nm 的 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Negri body)。通过检查动 物或人脑组织标本中的内基小 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培养特性

马物学接8 抗原性 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不 同。根据病毒表面糖蛋白G的抗原性差异,狂犬病病 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包括: 糖蛋白G:病毒表面,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血 凝抑制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核蛋白N:病毒核心,属特异性抗原,能够以核 蛋白(RNP)的形式诱生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刺 激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生物学性状 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不 同。根据病毒表面糖蛋白G的抗原性差异,狂犬病病 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包括: 糖蛋白G:病毒表面,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血 凝抑制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核蛋白N:病毒核心,属特异性抗原,能够以核 蛋白(RNP)的形式诱生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刺 激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抗原性

变异 马物学接8 野毒株( wild strain)或街毒株( street strain):从自然 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 固定毒株( fixed strain):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 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的潜伏期可以随传代次数 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传代至50代左右时,潜伏期 可由原来的4周左右缩短为4天~6天;但继续进行 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这种变异的狂犬病病毒 被称为固定毒株( fixed strain) 其重要特点:是对家兔的致病性增强,对人或犬的 致病性明显减弱;并且从脑外途径对犬进行接种 时,不能侵入脑神经组织引起狂犬病
生物学性状 野毒株(wild strain)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从自然 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 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的潜伏期可以随传代次数 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传代至50代左右时,潜伏期 可由原来的4周左右缩短为4天~6天;但继续进行 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这种变异的狂犬病病毒 被称为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 其重要特点:是对家兔的致病性增强,对人或犬的 致病性明显减弱;并且从脑外途径对犬进行接种 时,不能侵入脑神经组织引起狂犬病。 ➢变异

马物学接8 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热敏感,60°C经30min或1002min即可灭活。 易被强酸、强碱、乙醇、乙醚等灭活。 肥皂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垢剂亦有灭活作用
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热敏感,60℃经30min或100℃2min即可灭活。 易被强酸、强碱、乙醇、乙醚等灭活。 肥皂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垢剂亦有灭活作用。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弹状病毒的重要特性 病毒体子弹状,大小为75m(直径)×180nm(长) 成分 RNA(4%),蛋白(67%),脂质(26%),糖(3%) 基因组 SSRNA,线性,不分节段,MW4.6×106有感染性, 12kb 蛋白 M1和M2(病毒衣壳和包膜的基质),L(RNA聚合 酶),,G(gpG)和N(组成核衣壳的核蛋白 包膜 有包膜, 复制与释胞浆内复制;病毒体从胞浆膜出芽释放 放 突出特点病毒的宿主范围广,包括致死性的狂犬病毒
弹状病毒的重要特性 病毒体 子弹状,大小为75nm(直径)×180nm(长) 成分 RNA(4%),蛋白(67%),脂质(26%),糖(3%) 基因组 -ssRNA,线性,不分节段, MW4.6×106 有感染性, 12kb 蛋白 M1和M2(病毒衣壳和包膜的基质), L(RNA聚合 酶),,G(gpG)和N(组成核衣壳的核蛋白)。 包膜 有包膜, 复制与释 放 胞浆内复制;病毒体从胞浆膜出芽释放 突出特点 病毒的宿主范围广,包括致死性的狂犬病毒

与线度丝 流行环节 狂犬病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如犬、猫 牛、羊、猪等家畜以及狼、狐狸、鹿、臭鼬、 野鼠、松鼠等野生动物。 拉丁美洲的吸血蝙蝠及欧美的食虫蝙蝠等 均可携带病毒而不表现症状。人被蝙蝠咬伤或 吸入蝙蝠洞内的空气而患狂犬病。因此,此种 蝙蝠可能是病毒在自然界的重要储存宿主。 动物间的狂犬病是由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 物而传播的
致病性与免疫性 狂犬病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如犬、猫、 牛、羊、猪等家畜以及狼、狐狸、鹿、臭鼬、 野鼠、松鼠等野生动物。 拉丁美洲的吸血蝙蝠及欧美的食虫蝙蝠等 均可携带病毒而不表现症状。人被蝙蝠咬伤或 吸入蝙蝠洞内的空气而患狂犬病。因此,此种 蝙蝠可能是病毒在自然界的重要储存宿主。 动物间的狂犬病是由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 物而传播的。 ➢流行环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讲 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讲 黄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一讲 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讲 其他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讲 出血热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讲 肠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七讲 人类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讲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讲 疏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讲 密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讲 钩端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 衣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讲 立克次体属和巴尔通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讲 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九讲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八讲 真菌概述.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七讲 细菌的遗传学.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绪论.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六讲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五讲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五讲 逆转录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六讲 腺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七讲 朊毒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八讲 病毒的生物学形状.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章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引言.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NO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习题).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维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9.1-9.4).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蛋白质结构测定(10.1-10.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1-1.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矢量模型和 Bloch方程(1.4-1.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位移(2.4-2.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弛豫.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交换现象.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多重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仪器和实验方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一维多脉冲实验.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