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1-1.3)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 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1.3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 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 ⎯ §1.3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第一讲 自旋 1.原子核的磁矩 角动量 2.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矩 3.弛豫现象
第一讲 1.原子核的磁矩 2.核磁共振现象 3.弛豫现象 • 自旋 • 角动量 • 核磁矩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核自旋 自旋: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 质子,中子,电子都有自旋,自旋量子数I=1/2 设原子的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为Z, 质子数为p,中子数为n,如果原子核的自旋用核自旋量 子数Ⅰ来表示,那么核自旋量子数符合下面三条基本规律 1.A,Z都是偶数时,即p,n均偶数时,核自旋量子数I=0 如 C S,4:I=0 2.A是奇数时,即p,n中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核自旋 量子数=半整数。如H1,F9,3P15,3H1,1N;l=1/2 以及35C17,3Cl1:I=3/2 3.A是偶数,Z是奇数时,即p,n均奇数时,核自旋量子数I= 整数,如D1,14NI=1;50V23:I=6
核自旋 3. A是偶数, Z是奇数时, 即p,n均奇数时,核自旋量子数I= 整数, 如2D1 , 14N7 : I=1;50V23:I=6。 • 自旋: 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 质子,中子,电子都有自旋,自旋量子数I= 1/2 • 设原子的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为Z , 质子数为p,中子数为n,如果原子核的自旋用核自旋量 子数I来表示,那么核自旋量子数符合下面三条基本规律 1. A,Z都是偶数时,即p,n均偶数时,核自旋量子数I=0。 如16O8, 12C6, 32S16:I=0; 2. A是奇数时,即p,n中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核自旋 量子数I=半整数。如1H1, 19F9, 31P15, 3H1, 15N7 : I=1/2; 以及35Cl17, 37Cl17:I=3/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角动量 角动量:与自旋相关的物理量 I(+1)h 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Ⅰ=m方 Z S m称为核的磁量子数,m=,I-1,,-I+1,I,共2+1个
角动量 角动量: 与自旋相关的物理量 •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2 1 0 -1 -2 I z m m称为核的磁量子数, m=I, I-1, …,-I+1, -I ,共2I+1个 I = I(I +1) I z = m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12 =1 h h 4π Ar J2=0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核磁矩 核磁矩μ和核角动量I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γ是核自旋旋磁比,不同的核有不同的旋磁比 核磁矩也是空间量子化的 u, =yl, = ymh m称为核的磁量子数,m,I-1,…,-+1,-,共2IH+1个
核磁矩 核磁矩和核角动量I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I 是核自旋旋磁比,不同的核有不同的旋磁比 核磁矩也是空间量子化的 μz = γIz = γm m称为核的磁量子数, m=I, I-1, …,-I+1, -I ,共2I+1个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E= 2丌 nucleus Nat. Abd [1oTIS-I [% H 1/2 2.675 1.00 9998 0.673 1.7610 1/2 2.517 0.83 -0.2712 3.8510 0.37 P 1/2 1.083 0.0665 100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 在外磁场B中,磁矩μ与磁场相互作用 E=-μB。==HB0 因为以2=m,所以E=-yhmB0 不同的空间取向导致核能级发生塞曼分裂 自旋量子数=的核有2I+1个能级
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 在外磁场B0中,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 E=-B0 =-zB0 因为z = m, 所以 E=-mB0 不同的空间取向导致核能级发生塞曼分裂 自旋量子数=I的核有 2I+1个能级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讲 吴季辉 能级分裂 以质子为例,I=1/2,m=±1/2,在外磁场B作用下分裂成 为两个能级 E=-yhB/2=-ho/2 (m=+1/2) B yhB /2=h0/2 其中o=VB,为拉摩频率 △E 过wm=+Is 0
能级分裂 以质子为例,I=1/2 ,m=1/2, 在外磁场B0作用下分裂成 为两个能级 E =-B0 /2=-0 /2 (m = +1/2) E =B0 /2=0 /2 (m = -1/2) 其中0 =B0,为拉摩频率 H0 =0 H0 =0 E E m= -1/2 , E ,m=+1/2 a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讲 吴季辉

E h 十 m=+1/2 +112h/2rB h 4 1/2 yh/2r B Bo≠0 FIGURE 6. Energy levels of the a-and B- states of 1=1/2 nuclei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蛋白质结构测定(10.1-10.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维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9.1-9.4).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习题).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NO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引言.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章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八讲 病毒的生物学形状.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七讲 朊毒体.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六讲 腺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五讲 逆转录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四讲 狂犬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讲 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讲 黄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一讲 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讲 其他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讲 出血热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讲 肠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七讲 人类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讲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矢量模型和 Bloch方程(1.4-1.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位移(2.4-2.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弛豫.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交换现象.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多重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仪器和实验方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一维多脉冲实验.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ppt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2006复习提纲.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基础知识(李远景).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讲 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通径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正交设计及其统计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逐步回归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多项式回归与正交多项式.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讲 聚类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方差分析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讲 典型相关分析.doc
- 《植物分类》复习思考题.ppt
-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 微生物实验基本知识及准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