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被子植物的原始种类-木兰科的原始 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木兰科的原始性表现在植物体为木 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 常单生,花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 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复 习 思 考 题 • 被子植物的原始种类------木兰科的原始 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木兰科的原始性表现在植物体为木 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 常单生,花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 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被子植物的分类 山茶科 Theaceae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锦葵科 Malvaceae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蔷薇科 Ros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苏木科(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papilionaceae)
被子植物的分类 • 山茶科Theaceae •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 锦葵科Malvaceae • 葫芦科Cucurbitaceae • 杨柳科Salicaceae • 十字花科Cruciferae • 蔷薇科Rosaceae • 含羞草科Mimosaceae • 苏木科(云实科)Caesalpiniaceae • 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ae)

山茶科( Theaceae) 识别特征: 1、乔木或灌木,多为常绿; 2、单叶互生,常革质,无托叶; 3、花单生,多两性,辐射对称; 4-∞55)9(2-8:2-8) 5、蒴果、核果状果、或浆果; 6、叶供制茶,种子油可食及工业用
山茶科(Theaceae) • 识别特征: • 1、乔木或灌木,多为常绿; • 2、单叶互生,常革质,无托叶; • 3、花单生,多两性,辐射对称; • 4、* K4-∞C5,(5) A∞ G(2-8:2-8) • 5、蒴果、核果状果、或浆果; • 6、叶供制茶,种子油可食及工业用

本科有40属,6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 产东亚。我国有15属,400余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 各省的常绿林中 茶( C sinensis ktze.) 油茶( C oleifera abel.) 山茶( C japonica L.)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e Wight et Arn. Sprague 木荷(何树)( Shima superba Gardn. etChamp
本科有40属,6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 产东亚。我国有15属,400余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 各省的常绿林中。 • 茶(C.sinensis Ktze.) • 油茶(C.oleifera Abel.) • 山茶(C.japonica L.) • 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e (Wight et Arn.)Sprague] • 木荷(何树)(Shima superba Gardn.etChamp.)

山茶花 别名:茶花、川茶花、晚山茶、曼陀罗树 特征特性:高可达3-4米。花单生成对生于 叶腋或枝顶,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 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花期因品种不 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 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山茶花原产于我国 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 半阴半阳的环境。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 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 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 种子可榨油
山茶花 别名:茶花、川茶花、晚山茶、曼陀罗树。 特征特性: 高可达3一4米。花单生成对生于 叶腋或枝顶,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 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 花期因品种不 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 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山茶花原产于我国 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 半阴半阳的环境。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 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 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 种子可榨油




超级南天武士--深红色
超级南天武士------ 深红色

葡萄红一暗红色
葡萄红---- 暗红色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讲 典型相关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方差分析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讲 聚类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多项式回归与正交多项式.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逐步回归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正交设计及其统计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通径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讲 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基础知识(李远景).doc
- 安徽农业大学:《高级生物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讲义)2006复习提纲.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一维多脉冲实验.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仪器和实验方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多重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交换现象.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弛豫.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位移(2.4-2.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矢量模型和 Bloch方程(1.4-1.5).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1-1.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蛋白质结构测定(10.1-10.5).ppt
-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 微生物实验基本知识及准备.ppt
- 《微生物学》(英文版) 1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Bacteria.ppt
- 《微生物学》(英文版) 4 Methods in Microbial Ecology.ppt
- 《微生物学》(英文版) 3 Mutualism Symbiosis is an obligatory.ppt
- 《微生物学》(英文版) 2 Virus General Properties of Viruses.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基因工程.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郭建红).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查试题(试卷).doc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物学基础.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查试题(答案).doc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细胞培养概述.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发酵工程.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生物信息学概述.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物制药技术.ppt
- 嘉应学院:《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酶工程.ppt
- 孝感学院:《植物解剖学》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ppt
- 孝感学院:《植物解剖学》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ppt
- 孝感学院:《植物解剖学》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ppt
- 孝感学院:《植物解剖学》第三章(3-2) 茎.ppt
- 孝感学院:《植物解剖学》绪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