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考研——曲式与作品分析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78
文件大小:51.1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考研——曲式与作品分析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音乐考研辅导教程系列YINYUEKAOYAN音乐考研刘曲式与灏编著作品分析QUSHIYUZUOPINEENXI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音乐考研辅导教程系列音乐考研音乐考研邮式与和声作品分析音乐考研音乐考研中西音乐更音乐更定价:40.00元

音乐考研辅导教程系列NYUEO音乐考研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OPINFENXI刘灏编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曲式与作品分析/刘灏编著.一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9(音乐考研辅导教程)ISBN978-7-80692-796-0I.①曲II.①刘ⅢI.曲式一分析一研究生一入学考试一自学参考资料②音乐一作品一研究生一入学考试一自学参考资料IV.J614.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12182号书名:曲式与作品分析作者:刘责任编辑:陈欣、沈维达封面设计:毛冬华出版发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地址:上海市汾阳路20号印刷:上海天华印刷厂开本:787×10921/16字数:谱文269面印张:17.25版次:2013年1月第1版2013年1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80692-796-0/J.770定价:40.00元本社图书可通过中国音乐学网站http://www.musicology.cn购买

前言“音乐是时空艺术,但时间是第一性的。我们对音乐客观存在的感知以及对其意义的领悟也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缓慢进行并逐步实现的。”音乐作品的时间维度体现在具有普遍形式规律的曲式构成原则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具体作品的结构手法之中。“曲式与作品分析”作为作曲技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为了帮助音乐家更好地把握音乐结构的一般性原理和特殊性现象。随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日趋发达和完善,如今不少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音乐分析研究生专业,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对于许多本科阶段的非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个有意、无意被忽视的“盲区”,缺之专门针对考研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曲式教材。虽然近年来包括曲式与作品分析在内的各种教科书日渐丰富,但专门面间音乐考研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材却仍然十分缺之。令人欣慰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组织出版的这套“音乐考研辅导教程”系列教材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相信这套系列教材能给广大报考音乐专业硕土研究生的考生带来直接而有效的帮助。针对考研学生时间紧、任务重、主要依靠自学等特点,本教材在编写时大致遵循了以下原则:在构思及写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和易于理解的思路。所谓简洁明了,即去芜存真,在各种传授方式中,选择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弃绝那些模糊的讲述或元长的说道。简言之,以曲式结构分析的精髓示人。要将精髓示人则须条款清楚、指示明确。首先,理论讲述简明拒要,在保证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点,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其次,注重实际操作,针对各种曲式结构的题型都例举了数量不等的完整谱例,且都附有清晰的结构图示和详细的分析报告,可以直接作为考试答题的参考。最后,内容的选择紧扣者研试题的特点,对历年考试中出现较多的曲式类型有所侧重。编者多年来从事本科生的“曲式和作品分析”相关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产生了一些设想,希望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能有助于忙于复习应考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提高他们在音乐分析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分析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多本由前辈专家学者编著的教材,并吸纳了其中一些精辟论断与经典实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个人水平有限,错谬在所难免,还望各方同仁加以指正!编者2011年6月于海上兰裕坊①贾达群:《结构诗学》,第8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目录第一章绪论1.)一、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二、音乐的要素三、关于“旋律”(M)1)(R)与“和声”(H)四、关于“节奏”(10)五、关于“音响”(S)(13)第二章音乐的主题(18)、主题的意义(18 )二、主题的整体特征·(20)三、形象的意义(22)四、主题的类型(24)第三章单位与句法…(28)一、单位·(28)二、关于句法(34)第四章乐段…(76)一、意义·(76)二、乐段以下各级单位(76)三、乐段分析的要点·(80)四、分析的符号标记(90)五、乐段的分类与实例分析.(92)第五章一段曲式…(115)一定义(115)二、乐段的分类.(115)

(115)三、一段曲式与乐段的区别四、“一段曲式”的常见类型(116)五、实例分析….(116)(137)第六章二段曲式一、定义.(137)-..二、关于“功能”(137)三、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138)四、二段式的歌曲·(144)五、二段曲式的歌曲.(145)第七章三段曲式·(151)、概述·(151)二、展开性三段式.(152)三、对比性三段式(176)四、综合性三段式(190)第八章三部曲式(194)三部曲式概述(194).二、三部曲式的各部·(196)三、三部曲式的复杂化(205)四、实例分析(209)第九章二部曲式(214)“、定义(214)二、结构原理(214)三、二部曲式的基本特征..(214)四、二部曲式两乐部的结构功能(214)五、二部曲式的常见应用范围(215)六、分析二部曲式的主要任务·(216)七、实例分析(216)第十章回旋曲式(219)、定义(219)二、结构原理(219)三、古回旋曲式(219)

(220)四、古典时期的回旋曲式(223)五、浪漫时期之后的回旋曲式(224)第十一章变奏曲式(224)一、概述·二、固定变奏(225)三、严格变奏(装饰变奏)(230)四、自由变奏(233)(237)第十二章奏鸣曲式.、概述(237)二、呈示部(239)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247)四、再现部与序奏·(250)..五、变体与运用的情况…·(253)第十三章套曲曲式·(258)、概述(258)、套曲曲式的种类及特点(258)第十四章非规范化曲式·(264)(264)“、概述·二、非规范化曲式的种类及特点(264)附录:参考书目·(267)曲式与作品分析谱例参考.(268)

第一章绪论一、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关于“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其内容与形式总是互为因果,辨证统一的。因此,要真正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就不能脱离对结构形式的深入研究。2.关于“作品分析”“分析”即“八刀砍木”(“斤”为古时候用来砍木头的工具),相当于医学中的解剖。只有对分析对象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了,才能像“疱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二、音乐的要素“要素”,即重要的形式因素。按照美国理论家约翰·怀特的主张,音乐中重要的因素分为四大类:1.旋律(Melody):指音乐中一切横向的音高关系。2.节奏(Rhythm):指音乐中一切时间关系(音的长短、节奏、曲式结构、整体布局)。3.和声(Harmony):指音乐中一切纵向音高关系(包括和声、复调)。4.音响(Sound):指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以上主张被称为“四元体系”。上述四类因素是客观的、静止的因素,再加上主观的运动的因素(即“成长”或“生长”[Growth]),则构成“SHRMG”,它代表了音乐的一切。三、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横向音高关系。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2.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的基本性质。3.旋律分析的内容和要求:(1)观察旋律的外型。不论对于哪种旋律,都应该有能力、有方法、有语汇去描绘它的外型。为此,有必要熟悉、了解一些常见常用的旋律类型,并相应了解这些类型的构成及其表情特点。a.冠音型(瀑布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它具有非常夸张的表情特点(如同浪漫主义诗人朗诵浪漫主义诗歌)。1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第二主题】hoOJGCe这个主题被称为“爱情主题”,它要表现的对象是人类中最崇高又最不可捉摸的感情状态旋律的调式多变,先后经过明朗的D大调一中性的b和声小调一柔和的D旋律大调,由此带来色彩的变幻,这些特点正好符合这种扑朔迷离的表情特性。它总体下行的音高关系使音乐呈由明到暗的变化,从而带有了悲剧性色彩。另外,如果仔细体会,这种冠音型的音高走向似乎还符合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现特点。【扩展分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一《十月·秋之歌》(Op.37b,No.10)第1-4小节旋律]这首作品配上了托尔斯泰的一首抒情诗。诗中写道:“秋天,花园里一片凋零景象,枯黄的落叶随风飘荡”作品开始的曲首冠音旋律带有悲叹般的情绪,正符合诗中描写的深秋的悲凉意境。【柴可夫斯基:《曼弗列德交响曲》第一场“曼弗列德主题”]【格里格:《哀歌》主题]]【柏辽兹:《李尔王》序曲主题】b.疑问型:与冠音型是一种相反的形式。最高音在它的末尾,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它的运用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一种有风格特性的音乐语言。[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Op.32,1837)第3首《为什么》主题9苏O【李斯特:《人生序曲》主题】【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主题]LentoAndante福同样的三音动机,被许多作曲家运用。在这两个例子中,都是对人生庄严的提问。(这是仅由三个音组成的动机,但它在一百多年来却一直吸引着一些作曲家的注意: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135)中使用,在这个动机上标上“一定是这样吗”的字样,从而使这动机具有疑问的意味;李斯特用这个动机写出他的一首最著名的交响诗《人生序曲》,他在总谱的前言中用提问的方式写道:“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头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的一系列2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