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王晔著

贝多学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王叶塔R工出R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王晔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王哗著.一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3ISBN978-7-5316-4731-7I.贝..I.王...Ⅲ.钢琴一奏鸣曲一和声—研究—德国—近代IV.J624.1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宇(2007)第037435号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Beiduofen Gangqin Zoumingqu Hesheng Yanjiu王晔著责任编辑华汉卢丽丽封面设计:责任校对逸冰出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158号)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行印黑龙江神龙联合制版印务有限公司刷开本787x1092116印张20.75字470千数版次2007年4月第1版2007年4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 978-7-5316-4731-7/G·3632定价50.00元

序序贝多芬(1770-1827)这位世界音乐大师级人物,今年整整离开我们180年了,连同他生前近50年的卓著创造时光,200多年的日月流逝使人不觉淡远,反而愈来愈为人们所倾注。他的光环照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欧洲扩展开来成为人类共有、共享的音乐文化。他第一次呼唤出人类平等、博爱、自由;他第一次把音乐变成刺向封建栓楷、王公贵族的利剑;他部视权贵,贴近人民,在作品中吸取了民歌、民谣,给后世的音乐发展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不过八九十年。我国许多音乐院校在和声、曲式(作曲分析)的理论教学中仍以贝多芬的作品范例为蓝本,不断完善、丰富、更新。他的作品至今仍不失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王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有如下特点:1.和声研究入手,探究奏鸣曲式发展的脉络、空间,两者互为依附,融会贯通,曲式内部对比、矛盾冲突、戏剧性发展的推动力。2.展开部展开的阶段性划分,在无统一规律可循中探索规律性的踪迹,尤为可贵。3.研究贝多芬采用奏鸣曲式的交响乐、室内乐、钢琴作品的译著中,评介文章中各有论述,有的着重于它的总体结构,有的侧重作品演奏处理,但通观的、系统的把同类曲式作品进行排比式的密研究、分析尚属开篇之作。好在以此就教长者、同仁。2007年4月18日哈尔滨


前o前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这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德国音乐大师,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把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高峰,又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作了预示和准备。在他的音乐中,有沉重的悲衰与痛苦,也有强劲豪迈与粗护的冲力;有含蓄、温暖的柔情,深沉的思索,也有胜利凯旋的喜悦和狂欢。这些极其丰富的感情,是激烈动荡、冲突起伏的时代在贝多芬内心的反映。在表现这空前复杂而广阔内容的作品中,贝多芬有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展开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而粗扩、质朴而热情的音乐特征。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和不平衡感,和声及调性上不协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以及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等,构成了贝多芬音乐所特有的强烈的感染力量。他突破传统的风格、形式和手法,开拓了创作技法的新路。在贝多芬的创作技法中,和声始终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它时而发挥着暴风雨般的、排山倒海似的巨大力量,时而表现出宁静沉思、田园般的意境。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题材广泛的音乐作品,其中,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堪称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音乐文献,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一生,它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被称为“键盘乐新约”。在两百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几代音乐家及音乐工作者的成长都离不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哺育。虽然当今世界上的音乐流派众多,各放异彩,但我们仍然能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巨大影响中不断地吸取养料。毋庸置疑,古典时期的和声技法在和声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且至今是我们和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只有对古典和声技法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浪漫派作曲家的和声语言,才能使我们有能力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及评价近、现代五彩缤纷的和声现象。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的和声语言,既简朴而又富于表现力,既具有古典时期的规范性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且在和声的创意及构思上又极具特色。对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进行深入地剖析,完整地认识及理解作曲家对整首音乐作品的和声调性布局与局部和声手法的辩证统一关系,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贝多芬和声语言乃至音乐风格的变化发展历程,从而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和声语言最初是怎样向浪漫派的和声语言发展的,或者说有助于我们了解后来的成熟的浪漫派的和声语言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当然,仅仅靠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分析,还远不足以完全说明这个问题,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段和声发展历史的一斑。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研究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用一本书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书主要针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的二十八首这一领域(由于第十二钢琴奏鸣曲、第十三钢琴奏鸣曲、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不是奏鸣曲式结构,所以在此书中暂不研究)。以奏鸣曲式的创作技法特征为视点,分析每部作品在和弦的运用、调式调性方面及宏观上的总体布局与微观上的局部调性、离调、转调的关系:在和声材料上的协和与不协和、紧张与解决、稳定与不稳定、力度性与色彩性对比关系,以及在音乐主题陈述、连接、展开、再现中,和声材料与曲式结构的结合采用的和声处理手法等等,从而通过微观分析,达到宏观认识。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分四章,主要是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期、和声技法及调性布局特点和晚期钢琴奏鸣曲和声特点的宏观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二十八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详细分析,包括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调性安排,连接部的调性转变过程,展开部的调性布局,再现部的调性回归手法,以及作品的织体写法,曲式结构、句法结构、终止式安排和曲“式与和声的结合、对比统一关系。通过分析得以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领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和声艺术魅力以及它的表现意义和存在价值。2

目目录第一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期(1)11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第二章(.2 )主部主题中和声语言的遂渐丰富(2)二、不协和和弦的广泛运用(3)三、同主音调式交替和声手法的大量运用.....(4)“四、弹力性的和声节奏6)t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7)、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调性布局(7)二、结构内部的调性布局(10)三、展开部的调性布局特点(12 )第四章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特点(15 )1一、相隔八度的对斜模仿(15)二、复功能和弦的使用2(15)三、两极高低音区的强调(15)四、复调手法的运用(15 )第五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详细分析(17)一、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号之一)第一乐章(17 )二、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号之二)第一乐章(24 )三、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号之三)第一乐章(35)四、第四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七号)第一乐章(49 )五第五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号之一)第一乐章(64)六、第六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号之二)第一乐章(73 )七、第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号之三)第一乐章(83)

贝多芬钢琴泰鸣曲和声研究(97 )八、第八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三号)第一乐章(111)九第九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四号之一)第一乐章(120)十、第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十四号之二)第一乐章(130)十一、第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二号)第一乐章(143)十二、第十五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八号)第一乐章(158)十三、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一)第一乐章(169)十四、第十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二)第一乐章(179)十五、第十八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三)第一乐章(190)十六、第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四十号之一)第一乐章(194)十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九号之二)第一乐章(200)十八、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五十三号)第一乐章(217)十九、第二十三钢琴秦鸣曲(作品第五十七号)第一乐章(236)二十、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七十八号)第一乐章:(244)二十一、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七十九号)第一乐章二十二、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八十一号a)第一乐章(252)(263)二十三、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九十号)第一乐章.(273)二十四、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百零二号)第一乐章(278)二十五、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百零六号)第一乐章(296)二十六、第三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百零九号)第一乐章(302)二十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百一十号)第一乐章二十八、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百一十一号)第一乐章)(311)主要参考书目(324)(325)后记2

0第一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期第一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期贝多芬在他的故乡一—莱茵河畔的波恩城生活了二十二年(1770一1792)。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两首简易钢琴奏鸣曲:第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九号之一)和第二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九号之二)。他的作品主要受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风格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但已包含着其所特有的冲动与激情。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自已的故乡,开始在维也纳定居,按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和年代,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早期奏鸣曲:1795至1800年(作品第二号至作品第二十二号)。如果说从第一钢琴奏鸣曲到第七钢琴奏鸣曲中还可以找到明显的海顿、莫扎特的痕迹,那么从第八钢琴奏鸣曲起就明显地显露了他自已的风格。在此时期,贝多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逐渐走向成熟,在他的创作中渐渐呈现出一种狂风暴雨般的、富于戏剧性的特质。(二)中期奏鸣曲:1801至1814年(作品第二十六号至作品第九十号)。这时他的音乐风格已经独树一帜,在创作中融人了革命的、英雄的因素,形成了贝多芬式的、宏伟的英雄性风格。在这期间有不少杰出的作品问世,例如,作品第五十三号的《黎明》奏鸣曲,作品第五十七号的《热情》奏鸣曲,及作品第八十一号a的《告别》奏鸣曲等,它们在曲式、内涵与成熟度上比起前期都有相当的进展。(三)晚期奏鸣曲:1815至1822年(作品第一百零一号至作品第一百一十号)最后一个时期的音乐变得更加内向、反思、音乐造谐登峰造极。作品中抒情性风格、幻想式的浪漫气息浓厚,创作形式也更加自由和复杂化,复调的因素大大加强并且曲式结构方面的即兴性倾向愈加明显。可以说,最后五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的重头戏,虽然此时他的听觉已经完全损毁,多半是靠着心灵的声音与力量在支持创作,他音乐中的技法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古典乐派奏鸣曲式的发展因他的努力也已达到高潮,同时贝多芬音乐所表达的哲理,却不是后继者可以仿效或超越的。虽然这种分法比较粗略,并且关于贝多芬奏鸣曲创作时期的划分并不是统一的,很多专家、学者在自已的论述中各持已见,但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按时间和风格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有助于我们系统地分析、论述和理解大师的音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徐文正,张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考研——曲式与作品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结构与作品曲式分析(为了更好的音乐教学和自学).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精要.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学.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分析教程(黄明).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分析与写作应用作曲理论.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 第2册 公共课.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 第1册 公共课.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编.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pdf
- 《中国山水画临摹》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学三书(Ⅲ)美学四讲.pdf
- 《中国山水画临摹》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写意山水画技法.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顾桐芳).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郑兴三编著.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结构图谱分析》卢广瑞著.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曲式与作品分析卷 第1版》吴春福编著.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普通高等学校音乐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论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为杰 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pdf
-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徐文正).pdf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Interior Design.doc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舒梅娟).doc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室内设计基础概述.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室内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方法.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室内设计分类与类型.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室内设计史(外国部分).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风格速查地中海.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欧式古典风格.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室内设计施工工艺.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新中式解析报告.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室内设计的流程与制图.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电影室内设计案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