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徐文正,张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54
文件大小:62.1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徐文正,张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编主徐文正张劲曲式副主编马锡寒孙永健晶孙陈燕秋谭建光与作品分析中国永州电水威校福

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外声乐曲集(上)钢琴即兴伴奏中外声乐曲集(下)歌曲写作钢琴(上)中国音乐史(十六讲)钢琴(下)西方音乐史和声基础教程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与乐理音乐鉴赏l-tlt业责任编辑:李亮文字编销:丁哲品销售分类:教育学/音乐教材定价:52.00元

高等院校音乐类一十一五一规划教材与作品分析曲式主主编编马锡疼徐文正孙永健张陈燕

内容提要本书属于"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本套教材面向高等院校音乐类本、专科普修学生编写,充分结合师范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内容充实,简明适度,练习多样,层层递进。本书分为绪论、音乐结构的基本类型、融合演进的结构类型、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结构、结构范畴的音乐体裁、中国传统音乐曲体结构、其他音乐要素的分析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音乐学习者、爱好者的参考书。责任编辑李亮文字编辑丁哲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曲式与作品分析/徐文正,张劲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3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ISBN978-7-5084-7117-4?曲….①徐②张Ⅲ.曲式一分析I.高等学校一教材②音乐一作品一分析一高等学校一教材V.@J614.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40972号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书名曲式与作品分析主编徐文正张劲作者副主编马锡塞孙水健孙品陈燕秋谭建光出版发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00038)(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网址:www.waterpub.com.cnE-mail;sales@waterpub.com,cn电话:(010)68367658(营销中心)经售北京科水图书销售中心(零售)电话:(010)88383994、63202643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相关出版物销售网点排版北京时代澄宁科技有限公司印刷北京纪元彩艺印刷有限公司规格184mm×260mm16开本22.25印张528千字版次2010年3月第1版2010年3月第1次印刷印数0001-3100册定价52.00元凡购买我社图书,如有缺页、倒页、现页的,本社营销中心负责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编委会主任委员周旭光张跃进副主任委员蔡海波张春霞方强张国庆杨相勇馆徐文正委员(按拼音排序)段晓军何成华李广骆岭吕屹冉晓昱王海英谢红于秀娥杨子江张海燕张劲宗佳红张银生本册主编徐文正张劲本册副主编马锡寒孙永健孙晶陈燕秋谭建光本册参编沈略王霞刘东兴赵赛付洁都本玲徐进

序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基地和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败。而教师、教材、学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其中音乐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也一直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音乐教师们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各类教材相继问世,这对我国20多年来的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近年来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有些教材已不适合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甚至对教学改革有阻碍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公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不但确定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同时也为编写和出版更适合普通院校音乐专业使用的教材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音乐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可供咨询的依据,从而可以更有力地加强和推动音乐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基于上述想法,2008年春,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合河北、山东、河南三省16所院校的37名音乐专业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编写出版一套带有自身特色的、完全适合地方院校使用的音乐专业教材。现在从已定稿的书稿来看,整套书基本上达到了当初拟定的编写思路与编写要求:教材内容主要面向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本专科学生,在教材中力求体现教学范式的多样化,突出了实用性和时代特色,根据需要在部分教材中适当加人了提示性的文字,音乐史类教材中尽量加大了图片的比例,音乐欣赏教材适当考虑兼顾公共选修课的使用等。这套教材的内容针对性强且循序渐进,几乎涵盖了高等学校音乐专业所开设的主要课程,适用面较广,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满足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需要。适值此套教材出版发行之际,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广大音乐专业教师、学生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得到不断地完善。心2009年7月25月

前言本教材由“曲式学”与“作品分析”两个部分组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表演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曲式学”与“作品分析”往往是分离的,许多教科书只是教授“曲式学”部分,而没有真正进人“作品分析”的领域,学生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些作品结构的图示及调式、和声的一些表象特点,却没有涉及有关作品的深层次的内涵。再者,所讲解的作品结构只是限定在一定的领域和时期,却没有涉猎有关中国传统的音乐部分,欧洲复调音乐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也很少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感。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各类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内涵,更好地理解作品进而达到去表现作品。因此,本教材在编写时主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论性与实用性以得到公认的理论阐述为基础,以丰富的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实际内含,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能力。2.广泛性与新颖性将“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结构”与“中国传统音乐曲体结构”纳入教材,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能力:把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释义学等学科的部分内容和观念融人其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使其成为音乐认知方面的百科全书。3.立足音乐本体,体现课程美感尽力挖掘所接触到的音乐中所可能蕴含的技术、艺术、文化、情境等方面的因素,得到一种较丰满的音乐认知结果,培养学生以此为认识和表现音乐依据的习惯和能力,避免此体系仅为空洞的理论范畴。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人员分别来自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湖南等5个省市的高等院校,都是长期从事《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研究和工作的一线教师,因此,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编写的这套教材相信一定会在实践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愿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更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时不断提出新的、好的建议,以便在修订版时加人,使其更加完善。徐文正2009年7月

目录序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音乐结构的基本类型第一节乐段及单一部曲式6第二节单二部曲式26第三节单三部曲式36第四节复三部曲式57第五节回旋曲式72第六节变奏曲式..99第七节秦鸣曲式147第三章融合演进的结构类型166第一节复二部曲式166第二节三部——五部曲式177第三节混合型(边缘化)曲式194第四节秦鸣回旋曲式208..第四章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结构238第一节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类型238第二节卡农240第三节赋格244第五章结构范畴的音乐体裁251第一节交响曲251第二节套曲253第三节序曲254第四节变奏曲256第五节回旋曲261第六节奏鸣曲..266第七节歌剧·295第八节组曲297

第九节清唱剧298299第十节康塔塔第十一节浪漫曲300301第六章中国传统音乐曲体结构301第一节单牌体第二节联曲体307第三节循环体..316321第四节变奏体第五节套曲体326第六节板腔体327第七章其他音乐要素的分析330第一节美学分析330第二节比例分析..332第三节风格分析.335第四节比较分析·336第五节·339文化分析参考文献345

第一章绪论音乐学习实际上是在智慧引导下的一系列的积累过程。对音乐的认知、掌握和发展无不是在人们已有的音乐潜能和智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努力而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过程。音乐教育也是在学生现有音乐素质及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尽力开发、挖掘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潜质和艺术能力,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念和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音乐的唯人属性又使得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影响到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决定着音乐活动的结果。任何一首成熟的音乐作品,无不是作曲家音乐观念、美学追求及艺术智慧的结晶。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程之前,必先提高在音乐观念和艺术原则等方面的认识。端正观念和正确认识,是分析音乐作品的前提。一、形式与内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作品的内容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而存在,作品的形式只能是为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也可以说,作品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总是不可分的,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密切联系、有机结合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缺-·不可:同时,它们又相互制约,彼此影响,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某些形式要素也是内容要素的组成部分。在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使内容已有的性质、情调产生偏离、转化。(一)音乐作品的内容对于音乐作品内容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创作者来说,一是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要呈现的有组织的音响这种外化实体:二是借助于音响所要呈现和传递的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于精神领域追求的理想、情感、观念的内涵——乐意。对于表演者来说,一是还原由作曲家通过一系列的符号形式而形成的有组织的音响形式;二是探寻和挖掘由表面音响形式所可能蕴含的情感和文化的信息,以及可能由作品诱发的情感和观念的共鸣。对于欣赏者来说,音响、审美、信息、功用、共鸣甚至某些技术层面的要素都有可能是自己所要获得的内容。1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