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基本要求1.充分理解并牢固掌握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极性两个基本概念。2.充分正确理解电功率P>0或P0i0u<o(a)(b)(c)(d)图1-1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的参考极性(1)在分析电路时,必须首先在电路图中予以表出所要求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2)参考方向的指定是可以任意的,但一经指定后,在求解过程中不得再予以变动。(3)无论怎样选择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都不会改变其真实方向。2、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图1一2a)所示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称为关联参考方向,简称作关联正向。图1一2(b)所示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RRbb2++212tU=RiU=-Ri(a)(b)图1-2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3、电功率当指定了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后,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的电功率用下式计算: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基本要求 1.充分理解并牢固掌握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极性两个基本概念。 2.充分正确理解电功率 P>0 或 P<0 的意义。 3.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路无源元件的伏安(电压、电流)关系。 4.了解独立源和受控源的区别。 5.了解电路的有载、开路与短路三种工作状态。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二、本章要点 1.参考方向的概念。 所谓参考方向是一种假设正向,其作用是和电量计算结果的正负号一起确定其真实方向。 即对某一个元件而言: 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压的实际方向(极性) 电压的实际方向(极性) 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压的参考方向(极性) 电压的参考方向(极性) i>0 i<0 u>0 u<0 (a) (b) (c) (d) 图 1-1 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的参考极性 (1)在分析电路时,必须首先在电路图中予以表出所要求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参考方向的指定是可以任意的,但一经指定后,在求解过程中不得再予以变动。 (3)无论怎样选择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都不会改变其真实方向。 2、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图 1-2(a)所示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称为关联参考方向,简称作关联正向。 图 1-2(b)所示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u=Ri u=-Ri (a) (b) 图 1-2 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3、电功率 当指定了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后,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的电功率用下式计算: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ui(1)功率为代数量,其数值的正、负表示相应的元件(或一段电路)功率的性质,即该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2)在关联正向,功率的计算式为p=ui;而在非关联正向,功率的计算式为p=-ui ;无论在关联正向或非关联正向,在本教材中计算功率都用一种前提,即按惯例以P>0时元件(或电路)是吸收功率;以p0,称R为正电阻”,+UR若R0,即它恒为耗能元件,而负电阻的PK0,即它在电路中是向外输送功率的。③当图1-3电阻元件电阻元件的阻值R=0时,其可用一根短路线替代:当R=o时其等价于“开路”,可用“断路”表示。1Le5、电容元件当电压、电流取正向关联时,ic=cdu①电容元件对直流+dtuc来说是开路的,对极高频率的交流来说是近似为短路的,即“隔直通交的作用”:②电容元件具有记忆电流作用的本领,故称电图1-4电容元件容元件为“记忆元件”。③电容电压不能突变④电容是“无源(非耗能元件)”元件③电容是储能元件。26、电感元件当电压、电流取正向关联时,u=L业①电感元件对直流来说是Ludt短路的,对极高频率的交流来说是近似为开路的。②电感电流不能突变③电感是“无源(非耗能元件)”④电感是储能元件7、电源图1-5电感元件①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的区别在于独立电源的输出不受外界的影象,而受控电源的输出则受制与其它支路的某个电量(控制量)的影响。②受控电源为四端元件,其由控制支路和输出支路构成。③根据控制量和输出量的不同受控电源有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压控制型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型电压源(CCVS)和电流控制型电流源(CCCS)。8、电路的有载、短路与开路(空载)工作状态2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p = ui (1)功率为代数量,其数值的正、负表示相应的元件(或一段电路)功率的性质,即 该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2)在关联正向,功率的计算式为 p = ui ;而在非关联正向,功率的计算式为 p = −ui ; 无论在关联正向或非关联正向,在本教材中计算功率都用一种前提,即按惯例以 p 0 时, 元件(或电路)是吸收功率;以 p 0 时,元件(或电路)是发出功率。 4、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如图 1-2 所示,因此不再重复了。 ①当 u、i 为正向关联时,若 uR=RiR,且 R >0,称 R 为“正电阻”, 若 R 0,即它恒为耗能元件,而 负电阻的 p<0 ,即它在电路中是向外输送功率的。③当 图 1-3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的阻值 R=0 时,其可用一根短路线替代;当 R=∞ 时其等价于“开路”,可用 “断路”表示。 5、电容元件 当电压、电流取正向关联时,ic= C dt duc ①电容元件对直流 来说是开路的,对极高频率的交流来说是近似为短路的,即“隔 直通交的作用”;②电容元件具有记忆电流作用的本领,故称电 图 1-4 电容元件 容元件为“记忆元件”。③电容电压不能突变④电容是“无源(非耗能元件)”元件⑤电 容是储能元件。 6、电感元件 当电压、电流取正向关联时, dt di u L L = ①电感元件对直流来说是 短路的,对极高频率的交流来说是近似为开路的。②电感电流不能突 变③电感是“无源(非耗能元件)”④ 电感是储能元件 。 7、电源 图 1-5 电感元件 ①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的区别在于独立电源的输出不受外界的影象,而受控电源的 输出则受制与其它支路的某个电量(控制量)的影响。②受控电源为四端元件,其由控 制支路和输出支路构成。③根据控制量和输出量的不同受控电源有四种类型:电压控制 电压源(VCVS),电压控制型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型电压源(CCVS)和电流控制型电 流源(CCCS)。 8、电路的有载、短路与开路(空载)工作状态 + -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有载工作状态电源和负载接通,电路中既有电流流过,又有能量的转换。此时电路中各参数之间可以建立下列关系:Us负载(电源)电流:I=IR。+R,++负载电压(电源端电压):U=IRL=Us-IRoUs功率平衡式:P-PE一△PRU式中Pe=UsI,电源产生的功率:△P=PRo,电源内阻上R所损耗的功率;P=UI为电源的输出功率。在电路带负载的状态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以及内阻-上所损耗的功率是平衡的。(2)开路(空载状态)图1-6直流电压源当输出电流:I=0时,则电源端电压U=Us:输出功率Pe=0(即无能量输出)(3)短路当电源端电压(负载电压):U=O时,则电源功率:Pe=I·Ro,即电源内部有能量损耗。短路电流: Isc-1-α 因 Ro 很小而 Isc 很大,从而引起导线及电源发热甚至引起烧坏和R。火灾,因此,电源两端绝不容许短路。9.基尔霍夫定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指定了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后,在任意瞬间,流进(或流出)任一结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流入任意结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之和。即:I=0或I=ZI。KCL 也适用于电路中的任一封闭面。(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指定了各支路电压的参考方向后,沿电路任一个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沿任一回路绕行一周,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位升的代数和。写成公式便是U=O或RI=U。KVL也适用于虚拟回路。(3)基尔霍夫定律与元件的特性无关,它反映的是网络的拓扑关系,体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内在联系。(4)在列写KCL方程时必须注意各项电流符号的确定,即若将流进结点(封闭面)的电流取正号,则流出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反之亦然。(5)当列写KVL方程时,为确定各项电压的符号,必须首先指定回路的绕行方向(顺时针或3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3 (1)有载工作状态 电源和负载接通,电路中既有电流流过,又有能量的转换。此时电路中各参数之间可以 建立下列关系: 负载(电源)电流: 0 L S R R U I + = 负载电压(电源端电压):U=IRL=US-IR0 功率平衡式:P=PE—△P 式中 PE=USI, 电源产生的功率;△P=I2R0, 电源内阻上 所损耗的功率;P=UI 为电源的输出功率。在电路带负载 的状态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以及内阻 上所损耗的功率是平衡的。 (2)开路(空载状态) 图 1-6 直流电压源 当输出电流:I= 0 时,则电源端电压 U=US;输出功率 PE=0 (即无能量输出) (3) 短路 当电源端电压(负载电压):U=0 时, 则电源功率:PE=I 2 S ·R0, 即电源内部有能量损耗。 短路电流:ISC=I= 0 S R U 因 R0 很小而 ISC 很大,从而引起导线及电源发热甚至引起烧坏和 火灾,因此,电源两端绝不容许短路。 9.基尔霍夫定理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指定了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后,在 任意瞬间,流进(或流出)任一结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流入任意结点 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之和。即: I = 0或I入 = I出。 KCL 也适用于电路 中的任一封闭面。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指定了各支路电压的参考方向后,沿 电路任一个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沿任一回路绕行一周,各电阻上电压降 的代数和等于电位升的代数和。写成公式便是 U = 0或RI = US 。KVL 也适用于 虚拟回路。 (3)基尔霍夫定律与元件的特性无关,它反映的是网络的拓扑关系,体现的是电路结构上 的内在联系。 (4)在列写 KCL 方程时必须注意各项电流符号的确定,即若将流进结点(封闭面)的电流 取正号,则流出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反之亦然。 (5)当列写KVL方程时,为确定各项电压的符号,必须首先指定回路的绕行方向(顺时针或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逆时针),参考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反之取负号。三、典型例题例1一1说明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的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K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e园件园件C++2tu(a)(b)图1-7 例1-1 图解:(1)图(a)中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电压的正极性端指向负极性端,因此u、i的参考方向为正向关联.图(b)中u、i为非关联正向。(2)图(a)中u、i为关联正向,则乘积“ui”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图(b)中u、i为非关联正向,则乘积“ui”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3)图(a)中p=ui,由于u>0,iK0,则p0,i>0,则p<0,即元件实际是也是发出功率。例1-2求图1-8所示电路(a)、(b)、(c)中的电压Uab。解:图(a)中,电流的流向与20V20V10Vbba1A+a 1A ++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极性无关,Uab与e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极性相同,所以(b)(a)Uab = 20V20V10V292balA+同理图(b):D+CUab=20—10=10V(c)图(c):Uab=20+2×1—10=12V图1-8例1-2图例1-3如图1-9所示电路中,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参考方向下写出各元件u和i的约束方程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 逆时针),参考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三、典型例题 例 1-1 说明图(a)、(b)中: (1)u、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 ui 的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 u>0、i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 (b) 图 1-7 例 1-1 图 解:(1)图(a)中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电压的正极性端指向负极性端,因此 u、i 的参考 方向为正向关联. 图(b)中 u、i 为非关联正向。 (2) 图(a)中 u、i 为关联正向,则乘积“ui”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图(b)中 u、i 为非关联正向,则乘积“ui”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 图(a)中 p=ui,由于 u>0, i0, i>0, 则 p<0,即元件实际是也是发出功率。 例 1-2 求图 1-8 所示电路(a)、(b)、(c)中的电压 Uab。 解: 图(a)中,电流的流向与 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极性无关,Uab 与 电压源两端的电压极性相同,所以 Uab = 20V 同理 图(b): Uab=20-10=10V 图(c): Uab=20+2×1-10=12V 图 1-8 例 1-2 图 例 1-3 如图 1-9 所示电路中,在指定的电压 u 和电流 i 参考方向下写出各元件 u 和 i 的约束方程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0mHic20μFii2KQH++uicu(c)(a)(b)20V2'02A+uu(e)(d)图1-9例1-3图" =-0.02 4(b)(V )解: (a)u=-2×103i(V)dt(c) ic = 2×10-- duc(A)(d)(e) i=2(A)u=-20(V )dt例1-4如图1-10(a)(b)所示电路,分别求出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功率,并判别是产生功率或吸收功率。en1is=2As=5V50ueig=2A(b)(a)图1-10例1-4图解:(一)图1-7(a)所示电路:(1)电流源电流i与电压u=us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Pis=-uis=-5× 2=-10W; 因 pis0,故电压源吸收功率。(二)图1一7(b)所示电路:(1)电流源电流i,与电压u=u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Pis=uis=5×2=10W:因pis>0,故电流源吸收功率。(2)电压源电压u,与电流i=i,为非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pus=—usi=—5×2=—10W;因pus<0,故电压源产生功率。5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5 - + + - + - (d) 20V 2KΩ + - 20mH 20μF - + - + 2A (a) (b) (c) (e) 图 1-9 例 1-3 图 解: (a) u=-2×10 3 i(V ) (b) dt di u . L L = −0 02 (V ) (c) iC = 2×10-5 dt duC (A) (d) u=-20(V ) (e) i =2(A) 例 1-4 如图 1-10 (a)(b)所示电路,分别求出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功率,并判别是产 生功率或吸收功率。 图 1-10 例 1-4 图 解:(一)图 1-7 (a ) 所示电路: (1)电流源电流 is与电压 u=us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 pis=-uis=-5×2=-10W ; 因 pis0 ,故电压源吸收功率。 (二)图 1-7 (b ) 所示电路: (1)电流源电流 is与电压 u=us 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 pis=uis=5×2=10W ;因 pis>0 ,故电流源吸收功率。 (2)电压源电压 us与电流 i=is 为非联参考方向,则其功率为 pus=-us i=-5×2=-10W ; 因 pus<0 ,故电压源产生功率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例1一5分别求出如图1-11(a)、(b)、(c)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20020Q20Qi元元++D50VuD30vD50V302u50V5023001u(a)(b)(c)图 1-11 例1-5 图50-30解:图(a):==1Au=30V:2050图(b):iu=30i=30V-1A20 + 3050图 (c):iu=—30i=—30V=1A20+ 30例1一6分别求出如图1-12(a)、(b)、(c)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20220027itit+X+↓3A302302302isinfs白u98512A2AT-2AT(a)(b)(c)图1-12例1-6图解:图(a):i= —2A :u= 30i =30× (—2)=60V图(b):= —2A;u=(30+20)i=50×(-2)=-100V图(c):/i=3—2=1A;45Au=(30+20)i =50×1=50VV例17求如图1-13所示电路中1,Us,R2A解:按广义结点的KCL可得UI+5=6 =[=1A120按KCL可得Ii=12+6=18AI2=15—[=15—1=14AI;=I, —15 =18—15=3A按KVL可得图1-13例1-7图Us=31i+1213=3×18+12×3=90VUr=12 I3—1X15=12×3—15=21V6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6 例 1-5 分别求出如图 1-11 (a)、(b)、(c)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和电流 i。 -+ 50V 20Ω -+ 30V 20Ω 50V -+ 30Ω -+ 30Ω 20Ω + + - 50V 50Ω (a) (b) (c) - 图 1-11 例 1-5 图 解: 图(a): i= 20 50 − 30 =1A ; u = 30V 图(b): i= 20 30 50 + =1A ; u = 30i =30V 图(c): i= 20 30 50 + =1A ; u = -30i =-30V 例 1-6 分别求出如图 1-12(a)、(b)、(c)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和电流 i。 图 1-12 例 1-6 图 解:图(a): i= -2A ; u= 30i =30×(-2)=-60V 图(b): i= -2A ; u = (30+20)i =50×(-2)=-100V 图(c): i=3-2=1A ; u = (30+20)i =50×1=50V 例 1-7 求如图 1-13 所示电路中 I,US,R 。 解:按广义结点的 KCL 可得 I+5=6 I=1A 按 KCL 可得 I1=12+6=18A I2=15-I =15-1=14A I3=I1-15 =18-15=3A 按 KVL 可得 图 1-13 例 1-7 图 US=3I1+12I3=3×18+12×3=90V UR=12 I3-1×15= 12×3-15=21V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UR-21R==1.5 014I2例1-8如图1-14所示电路中选图(d点为参考点,求a、b、C、f点的电位Ua、UbUe、Ur和电压Uab及电流I。2Q5Q5Qfalb0.5A15220V102Cd图 1-14例1-8图解:因2Q电阻没有与任何电源构成回路,而电流I=0,故电压Uab=0:设左右两个回路的电流分别为I和I2,则20Ii=I2 = 0.5A=1A5 + 15d为参考点,.Ud=0U=15Ii=15X1=15V;Ub=Ua+Uba=15+0-15VU=Ub+Ucb=15+1012=15+10x(-0.5)=10VUr=Ub+Ub=15-512=15—5x(0.5)=17.5V例1-9如图1-15所示电路中,电流控制电流源的电流ic=50i1。求电阻R3两端的电压U3。0.5k0223Z解:根据KCL得i2++i2=i1 +ic=51iius1ks21oy2k2(2)根据KVL,有10+0.5i+1xi2=010ir=51.5x1034(3)R3两端的电压Us为图1-15例1-9图10Us=—2×103ic=—2x103×5019.4VA一51.5×103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7 ∴ R= 2 R I U = 1.5 14 21 = Ω 例 1-8 如图 1-14 所示电路中选图(d 点为参考点,求 a、b、c、f 点的电位 U a、U b 、 Uc、Uf和电压 Uab 及电流 I。 20V+ - 15Ω 2Ω 10Ω 0.5A 5Ω a b 5Ω d c I f I1 I2 图 1-14 例 1-8 图 解:因 2Ω电阻没有与任何电源构成回路,而电流 I=0,故电压 Uab=0;设左右两个 回路的电流分别为 I1 和 I2, 则 I1= 1A 5 15 20 = + ; I2 = -0.5A d 为参考点, ∴Ud=0 Ua=15I1=15×1=15V ; Ub= Ua+Uba=15+0=15V , Uc=Ub+Ucb=15+10I2=15+10×(-0.5)=10V Uf = Ub+Ufb=15-5I2=15-5×(-0.5)=17.5V 例 1-9 如图 1-15 所示电路中,电流控制电流源的电流 ic=50i1。求电阻 R3 两端 的电压 u3。 解:根据 KCL 得 i2=i1 +ic=51i1 (2) 根据 KVL,有 -10+0.5i1 +1×i2=0 i1 = A 51.5 10 10 3 (3) R3 两端的电压 u3 为 图 1-15 例 1-9 图 u3=-2×103 ic=-2×103×50 A 51.5 10 10 3 =-19.4V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四、习题1一1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方框代表电源和电阻元件,试求各元件的功率,且指出哪个元件为电源,哪个元件为电阻1一2电路如图12所示,试求各元件的功率。U22Q2I.2A+I440.5A3U=5v41U=3Vue011[i=1A题1-1图题1-2图1-3电路如图1-3所示,试求各元件的电压U1、U2和U3。1一4电路如图1一4所示,试求电流I和电阻R的数值。R12VO100V题1-3 图题1-4图1一5电路如图1一5所示,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N=200W,额定电压UN=50V内阻R=0.5Q,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试求:①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②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③短路状态下的电流1一6如图1一6所示电路中,试求:(1)开关S断开时,电路各段的电流11、I2I3,(2)S合上后,电路各段上的电压UI、U2、U3哪个变搞了?哪个变低了?Us=200VRo=12+R2-552RI=24QR-30QR12IiU3UIU2题1-6图题1-5图1-7如图1-7所示电路中,已知Us=20V,Us2=10V,Us3=10V,所有各电阻的数值均在图上注明。(1)求Uab及Ued:(2)欲使Ued=0,Us3=?1-8如图1一3所示电路,已知U=2V,I=1A,求电阻R和电压源Us8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8 四、习题 1-1 电路如图 1-1 所示,图中方框代表电源和电阻元件,试求各元件的功率,且 指出哪个元件为电源,哪个元件为电阻 1-2 电路如图 1-2 所示,试求各元件的功率。 U2 I3=1A U3=5V I1 2A - + 1 3+ U1=3V + - 2 - + - 0.5A + - 1V 2Ω I4 4 题 1-1 图 题 1-2 图 1-3 电路如图 1-3 所示,试求各元件的电压 U1、U2 和 U3。 1-4 电路如图 1-4 所示,试求电流 I 和电阻 R 的数值。 题 1-3 图 题 1-4 图 1-5 电路如图 1-5 所示,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 PN=200W,额定电压 UN=50V, 内阻 R0=0.5Ω,负载电阻 R 可以调节。试求:① 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② 开 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③ 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 1-6 如图 1-6 所示电路中,试求:(1)开关 S 断开时,电路各段的电流 I 1、I2 、 I3; (2) S 合上后,电路各段上的电压 U1、U2 、U3 哪个变搞了?哪个变低了? 题 1- 5 图 题 1- 6 图 1-7 如图 1-7 所示电路中,已知 US1 =20V, US2 =10V, US3 =10V,所有各电阻的数值 均在图上注明。(1)求 Uab 及 Ucd ;(2) 欲使 Ucd=0, US3 =? 1-8 如图 1-3 所示电路,已知 U=2V,I1=1A,求电阻 R 和电压源 US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Usi30122QTUs320521022Ii++ahdR12DUs50Us23Q2Q题1-7图题 1-8 图1-9求图1-9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1-10求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25020.5110ALOVS题1-9图题1-10图1-11在题1-11图所示电路中,试求受控源提供的电流。1一12在题1-12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i22950O6A题1-11图题1-12图1一13如图1一13所示电路,试计算电流I。1-14求如图1-14所示电路中的各未知量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9 题 1-7 图 题 1-8 图 1-9 求图 1-9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1-10 求图 1-10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和电流 I 题 1-9 图 题 1-10 图 1-11 在题 1-11 图所示电路中,试求受控源提供的电流。 1-12 在题 1-12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1 和 i2 。 题 1-11 图 题 1-12 图 1-13 如图 1-13 所示电路,试计算电流 I。 1-14 求如图 1-14 所示电路中的各未知量。 US3 2Ω 3Ω 5Ω 2Ω + - a 5Ω c US2 + - 10Ω d b US1 + - 3Ω 1Ω I 1Ω US + - 2Ω I1 R + - U I2

电路习题集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UaaO2SU5SI4题1-13图题1-14图1-15试求如图1-15所示电路中A点和B点的电位。如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对电路工作有无影响?1一16求如图1-1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421222080aB-RR240U=26VUk=20V82P248.1i+1A0工题1-16图题1-15图1一17求如图1-17所示电路中Uac和Uad20006V20 Qab2V1021022V10Q0题1-17图10
电路习题集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0 5A 2I 8Ω I 4Ω 10A 4A 5S - U5 + 8A 2S 1S I5 + + I6 - U1 U6 U3 - I4 - + + - U + - U 2 4 题 1-13 图 题 1-14 图 1-15 试求如图 1-15 所示电路中 A 点和 B 点的电位。如将 A、B 两点直接连接或 接一电阻,对电路工作有无影响? 1-16 求如图 1-16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和电流 I 题 1-15 图 题 1-16 图 1-17 求如图 1-17 所示电路中 Uac 和 Uad 。 题 1-17 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四章 电路定理.doc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黑白电视机制作指导.ppt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六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八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七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九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章 三相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三章 一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七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四章 二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五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求解.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六章 网络函数.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信专业教案).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气专业教案).doc
- 《电路》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电路理论).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1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2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3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1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2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3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6章 储能元件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8章 相量法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7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时域分析例(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4章 电路定理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5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英文课件(PPT讲稿)Chapter 2 Basic laws.ppt
- 《电路》课程英文课件(PPT讲稿)Chapter 5 Operational Amplifier.ppt
- 《电路》课程英文课件(PPT讲稿)Chapter 3 Methods of Analysis.ppt
- 《电路》课程英文课件(PPT讲稿)Chapter 4 Circuit Theorem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