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一.基本要求1.理解二端口网络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会计算二端口网络的各种参数。2.理解二端口网络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换算。3.会计算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4.对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有一定的了解。二,本章要点1.在二端口网络的任一端口上,由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由另一个端子流出的电流,这是二端口网络的端口条件。2.描述二端口网络的四种常用参数及其方程如下:(1)参数方程=Y+Y:12=Y2U,+Y22U2(2)Z参数方程,=Z+Z212;U2 = Z2111 +Z2212(3)H参数方程U,=Hui+H2Uz;i2=H21/i+H22U2(4)T参数方程U,=AU,-Biz:i=CU2-DIY参数是短路参数,Z参数是开路参数,H参数是混合参数,T参数是传输参数,每一种参数都可以用其它参数来表示。对于互易网络,每种参数只有三个是独立的。而在对称二端口网络中,每种参数只有两个是独立的。3.互易二端口网络,可用只包含三个元件的等效电路T形或Ⅱ形等效电路来替代,4.当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矩阵为T=T×T2当两个二端口网络串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矩阵为Z=Z+Z,当两个二端口网络并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矩阵为Y=Y+Y2B或5.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Ze又称重复阻抗。当T参数已知时 Zc=1Zc=/ZocZsc其中Zoc为开路输入阻抗,Zsc为短路输入阻抗。6.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是线性非互易的二端口网络,回转器可将电容元件回转为电感元件或反之,负阻抗变换器为电路设计中实现负R、L、C提供了可能性。96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96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一.基本要求 1.理解二端口网络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会计算二端口网络的各种参数。 2.理解二端口网络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3.会计算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4.对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有一定的了解。 二.本章要点 1.在二端口网络的任一端口上,由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由另一个端子流出的电流,这 是二端口网络的端口条件。 2.描述二端口网络的四种常用参数及其方程如下: (1) Y 参数方程 1 Y11U1 Y12U2 I = + ; 2 Y21U1 Y22U2 I = + (2) Z 参数方程 1 11 1 12 2 U Z I Z I = + ; U2 Z21I1 Z22I 2 = + (3) H 参数方程 1 11 1 H12U2 U H I = + ; I2 H21I1 H22U2 = + (4) T 参数方程 1 2 2 U AU BI = − ; 1 2 2 I CU DI = − Y 参数是短路参数, Z 参数是开路参数, H 参数是混合参数, T 参数是传输参数, 每一种参数都可以用其它参数来表示。 对于互易网络,每种参数只有三个是独立的。而在对称二端口网络中,每种参数只有 两个是独立的。 3.互易二端口网络,可用只包含三个元件的等效电路 T 形或 Π 形等效电路来替代。 4.当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 T 参数矩阵为 T = T1 T2 当两个二端口网络串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 Z 参数矩阵为 Z = Z1 + Z2 , 当两个二端口网络并联时,复合二端口网络的 Y 参数矩阵为 Y =Y1 +Y2 5.对称二 端口网 络的特 性阻抗 ZC 又称重 复阻抗 。当 T 参数已 知时 C B ZC = 或 ZC = ZOCZSC 其中 ZOC 为开路输入阻抗, ZSC 为短路输入阻抗。 6.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是线性非互易的二端口网络,回转器可将电容元件回转为电感元 件或反之,负阻抗变换器为电路设计中实现负 R 、 L、C 提供了可能性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三.典型例题例 12-1 求图示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iiYYbYb?12号i202?la14x++U20iU1U2=0Ui=0U2YaYeYaYeYaYe1'o1'002'02$-2(b)(a)(c)图12-1例12-1图解:解法一:短路法求Y参数1-1'施电压U。,2-2’短路U2=0.如附图(b)Y参数方程i, =YU,+Y2U, :12 =Y2U, + Y22U2i(Ya +Y),=Y,+Y:YH=U.U02=0i.--Y,U--Y,nU.U.U,=0①2-2'施电压U,1-1短路U,=0.如附图(c)i2iYi2=-Yp: Y22= Y, +Yu=0UU,=0[Y+Y-Yb.. []-[-YbY+Y.解法二,用节点电压法,如附图(a)所示Un=Um=U,i,i,看作电流源电流节点1:=(Y+Y)U,-YU节点2:1,=-Y,U,+(Y+Y)U.[-[+--YbYb+Ye例12-2求图示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解:解法一:短路法求Y参数,把端口2-2'短路,在端口1-1'外施电压U97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97 三.典型例题 例 12-1 求图示二端口的 Y 参数矩阵 (a) (b) (c) 图 12-1 例 12-1 图 解:解法一:短路法求 Y 参数 ①1-1’施电压 U0 ,2-2’短路 U2 = 0 .如附图(b) Y 参数方程 1 Y11U1 Y12U2 I = + ; 2 Y21U1 Y22U2 I = + a b 1 a b 1 1 2 1 11 ( ) 0 Y Y U Y Y U U U I Y = + + = = = ; b 1 b 1 1 2 2 21 0 Y U Y U U U I Y = − − = = = ①2-2’施电压 U1 ,1-1’短路 U1 = 0 .如附图(c) b 2 1 1 12 0 Y U U I Y = − = = ; b c 2 1 2 22 0 Y Y U U I Y = + = = ∴ − + + − = b b c a b b Y Y Y Y Y Y Y 解法二,用节点电压法,如附图(a)所示 Un1 U1 = ,Un2 U2 = , 1 I , 2 I 看作电流源电流 节点 1: 1 a b 1 Yb 2 I = (Y +Y )U − U 节点 2: 2 b 1 b c 2 I = −Y U + (Y +Y )U ∴ − + + − = b b c a b b Y Y Y Y Y Y Y 例 12-2 求图示二端口的 Y 参数矩阵 解:解法一:短路法求 Y 参数,把端口 2-2’短路,在端口 1-1’外施电压 U1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Yb21 002++guiU2U1Ya Ye1002图12-2例12-2图i.i, =U,(Y, +Y), Yu=-Y+YU,i2=-Yb-gi2 =-YU,-gUr, Y21 -U,同理,把端口1-1”短路,在端口2-2”外施电压U,iL=-Yi, =-Y,U2, Yi2=U,i=Y,+Ye12=(-)2,=U2-[*+-x-Yh-g Y,+Y.解法二,用节点电压法,如图所示节点1:=(Y+Y)U,-YU2节点2:12+gU,=-Y,+(+Y)2整理i,=(Y+Y),-Yi, =-(Y, +g)U, +(Y, +Y)U)Y+Y,-Y,. [≥]=-(Y,+g) Y, +Y,例12-3求图示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及Y参数矩阵。解:用回路电流法先求[z],如图示。回路①:U,+2,=(8+2)+21回路②:U2+21,=2i,+(2+5)/298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98 图 12-2 例 12-2 图 ( ) 1 U1 Ya Yb I = + , a b 1 1 11 Y Y U I Y = = + 2 YbU1 gU1 I = − − , b g 1 2 21 = = −Y − U I Y 同理, 把端口 1-1’短路,在端口 2-2’外施电压 U2 1 YbU2 I = − , b 2 1 12 Y U I Y = = − 2 b c 2 I = (Y −Y )U , b c 2 2 22 Y Y U I Y = = + ∴ − − + + − = b b c a b b Y g Y Y Y Y Y Y 解法二,用节点电压法,如图所示 节点 1: 1 a b 1 b 2 I = (Y +Y )U −Y U , 节点 2: 2 1 b 1 b c 2 I + gU = −Y U + (Y +Y )U 整理 1 a b 1 b 2 I = (Y +Y )U −Y U , 2 b 1 b c 2 I = −(Y + g)U + (Y +Y )U ∴ − + + + − = b b c a b b (Y g) Y Y Y Y Y Y 例 12-3 求图示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及 Y 参数矩阵。 解:用回路电流法先求 Z ,如图示。 回路①: 1 1 2) 1 2 2 U 2I (8 I I + = + + 回路②: 2 1 1 5) 2 U 2I 2I (2 I + = + +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i8n5012021 0++2001U2>2111'002'图12-3例12-3图整理U,=81,+212:0,=0+7i2[8 2· [2] -10.7由[]-[2]1802828 []=1I077×8-(-2)x007例12-4求图示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LZ1T20210T1iZ21'002'图12-4例12-4图解:T参数方程U,=AU,-Bi,:i,=CU,-Di,第-级,=,-zi:=0-i,Z1.. [3] -0第二级U,=U,-0i,;i=0,-i222:[3]-[1 0]1Z299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99 图 12-3 例 12-3 图 整理 1 8 1 2 2 U I I = + ; 2 0 7 2 U I = + ∴ = 0 7 8 2 Z 由 −1 Y = Z ∴ − = − − − = = − 7 1 0 28 1 8 1 7 8 ( 2) 0 0 8 7 2 0 7 8 2 1 Y 例 12-4 求图示二端口的 T 参数矩阵。 图 12-4 例 12-4 图 解: T 参数方程 1 2 2 U AU BI = − ; 1 2 2 I CU DI = − 第一级 1 2 1 2 U U Z I = − ; 1 0 2 I I = − ∴ = 0 1 1 1 1 Z T 第二级 1 2 0 2 U U I = − ; 2 2 2 1 1 U I Z I = − ∴ = 1 1 1 0 2 2 Z T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ZZ1+Z两二端口级联:[T]=[][]=11Z2例12-5求图示对称二端口的[]及特性阻抗Zc。i2-o?12010++0112012nU21002图12-5例12-5图解:T参数方程U,=AU,-Bi,,i,=CU,-Di,分别求A、B、C、D,2-2'端口短路,U,=0,1-1'端口加电压UU.iB==12:D:=210,=010,=02-2”端口开路,i,=0,1-1'端口加电压UuiiIsC:=2;A=0i2=0U2i2=0a-1221B:T2D:4B12/48=6.932特性阻抗ZcVIC另一种方法求特性阻抗Zc12×24二端口的开路输入阻抗:Zoc=8212 +2412×12二端口的短路输入阻抗:Zsc==6Q212 +12特性阻抗Zc=ZocZsc=V8×6=/48=6.93Q100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100 两二端口级联: + = = 1 1 1 2 1 2 1 1 2 Z Z Z Z T T T 例 12-5 求图示对称二端口的 T 及特性阻抗 ZC 。 图 12-5 例 12-5 图 解: T 参数方程 1 2 2 U AU BI = − , 1 2 2 I CU DI = − 分别求 A、 B 、C 、 D ,2-2’端口短路, U2 = 0 ,1-1’端口加电压 U1 12 2 2 0 1 = − = = I U U B ; 2 2 2 0 1 = − = = I U I D 2-2’端口开路, I2 = 0 ,1-1’端口加电压 U1 2 2 2 0 1 = = = U I U A ; S 4 1 2 2 0 1 = = = U I I C ∴ = = 2 4 1 2 12 1 C D A B T 特性阻抗 = = = 48 = 6.93 4 1 12 C C B Z 另一种方法求特性阻抗 ZC 二端口的开路输入阻抗: = + = 8 12 24 12 24 ZOC 二端口的短路输入阻抗: = + = 6 12 12 12 12 ZSC 特性阻抗 ZC = ZOCZSC = 86 = 48 = 6.93

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电路习题集例12-6求图示二端口的[z],[y]及等效T形和Ⅱ形电路。7g7420Ya1siil22021 0021102+150+0.2301.30020.21s Ui40/101002"1'002'02"1'0(a)(b)T形电路(c)ⅡI形电路例12-6图图12-6解:先求Z参数。2-2’开路,i,=0400.U,6×66632,Zu:Z211.52--U712=0~6+6i2=031-1’开路,i,=0U27×52.922,Z12=Z21=1.5QZ22=71,=07+51.5[3[2]=2.921.5[2.921.5]2.92-1.5-1.536.56.5[>]-[z] =-3-1.53×2.92-1.5×1.56.56.5Z =Zu-Z12 =3-1.5=1.5Q2Z, = Z12 =1.502Z3=Z22-Z12=1.2QYi = Yi1 + Yi2 = 0.218SY2 =-Yi2= 0.231SY3 = Y22 + Yi2 = 0.231S101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101 例 12-6 求图示二端口的 Z , Y 及等效 T 形和 Π 形电路。 (a) (b)T 形电路 (c) П形电路 图 12-6 例 12-6 图 解:先求 Z 参数。 2-2’开路, I2 = 0 = + = = = 3 6 6 6 6 1 2 0 1 11 I I U Z , = − = = = 1.5 3 6 1 6 4 0 1 1 1 1 2 2 21 U U U I I U Z 1-1’开路, I1 = 0 = + = = = 2.92 7 5 7 5 2 1 0 2 22 I I U Z , Z12 = Z21 =1.5 = 1.5 2.92 3 1.5 Z − − = − − − = = − 6.5 3 6.5 1.5 6.5 1.5 6.5 2.92 3 2.92 1.5 1.5 1.5 3 2.92 1.5 1 Y Z Z1 = Z11 − Z12 = 3−1.5 =1.5 Z2 = Z12 =1.5 Z3 = Z22 − Z12 =1.2 Y1 =Y11 +Y12 = 0.218S Y2 = −Y12 = 0.231S Y3 =Y22 +Y12 = 0.231S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四.习题12-1求图示二端口的Y、Z、T参数矩阵。0210Y1002LLC :C1o1o02'02'(a)(b)题12-1图12-2求图示二端口的Y和Z参数矩阵。1010101010021002201020/101'o-0 2'-0 2'1'0(a)(b)题12-2图12-3求图示二端口的Y参数和Z参数矩阵。20204011I10210100231142l1 +1n1101101'o02'02(a)(b)题12-3图12-4求图示二端口的H参数矩阵。2n1010021 01002+++1nui20u21n2u23uiy1o。2'1'o0 2"(a)(b)题12-4图102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102 四.习题 12-1 求图示二端口的 Y 、 Z 、T 参数矩阵。 (a) (b) 题 12-1 图 12-2 求图示二端口的 Y 和 Z 参数矩阵。 (a) (b) 题 12-2 图 12-3 求图示二端口的 Y 参数和 Z 参数矩阵。 (a) (b) 题 12-3 图 12-4 求图示二端口的 H 参数矩阵。 (a) (b) 题 12-4 图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10X12-5已知图示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为[Z]求R,R2,R和r的值。10R1R2121202+rl2R31'o02题12-5图12-6求图示二端口的特性阻抗。3C32L2LO..(a)(b)题12-6图12-7已知二端口的参数矩阵为[60405299(a) [2] =(b) [v]试问该二端口是否有受控源,并求它的等4010003[99效ⅡI形电路。12-8求图示双T电路的Y参数矩阵。C1 020210RRZYPiPiRC1'o02'1'002'(a)(b)题12-8图题12-9图B12-9求图示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设内部二端口P的T参数矩阵为[]=D12-10求图示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103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103 12-5 已知图示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为 = 5 10 10 8 Z 求 R1 , R2 , R3 和 r 的值。 题 12-5 图 12-6 求图示二端口的特性阻抗。 (a) (b) 题 12-6 图 12-7 已知二端口的参数矩阵为 (a) = 9 100 9 40 9 40 9 60 Z ; (b) − = 0 3 5 2 Y 。试问该二端口是否有受控源,并求它的等 效П形电路。 12-8 求图示双 T 电路的 Y 参数矩阵。 (a) (b) 题 12-8 图 题 12-9 图 12-9 求图示二端口的 T 参数矩阵,设内部二端口 P1 的 T 参数矩阵为 = C D A B T1 12-10 求图示二端口的 T 参数矩阵

电路习题集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ikL1LI02101002MM++ET..U20iLi3EL2C-L3L231o02'1'002题12-10图题12-11图12-11利用题12-1,12-10的结果,求图示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已知:0L=10Q,10L=OL=82,OM=4Q,=202。oC12-12试证明两个回转器级联后(如图示),可等效为一个理想变压器,并求出变比n与两个回转器的回转电导g,和g,的关系。1c52pdpdTn:13.1002'(a)两个回转器级联(b)理想变压器题12-12图12-13求图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in(s),已知C=C2=1F,G=G2=1S,g=2S。G1C1VGZin(s)题12-13图104
电路习题集 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 104 题 12-10 图 题 12-11 图 12-11 利用题 12-1,12-10 的结果,求图示二端口的 T 参数矩阵,已知: L1 =10 , L2 =L3 = 8, M = 4, = 20 1 C 。 12-12 试证明两个回转器级联后(如图示),可等效为一个理想变压器,并求出变比 n 与两个回转器的回转电导 1 g 和 2 g 的关系。 (a) 两个回转器级联 (b) 理想变压器 题 12-12 图 12-13 求图示电路的输入阻抗 Zin (s) ,已知 C1 =C2 =1F , G1 = G2 =1S , g = 2S。 题 12-13 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三章 一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七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四章 二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五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求解.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六章 网络函数.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信专业教案).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气专业教案).doc
- 《电路》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电路理论).doc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Principle(二).doc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Principle(一).doc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Circutry).doc
- 《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电路理论).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Technology.pdf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df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pdf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气压传动(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压动力元件 Hydraulic Power Units(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4(叠加阀、插装阀、阀的连接,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3(流量阀,不含视频动画).ppt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章 三相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九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七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八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六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黑白电视机制作指导.ppt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四章 电路定理.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1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2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3题目.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1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2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与练习3解答.doc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6章 储能元件例题(PPT).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例题讲解)第8章 相量法例题(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