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Technology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电工技术二、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 Technology三、课程编码:ZB0502635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五、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56学时,3.5学分,第6学期。六、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自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十、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李海军主编,《电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参考书:秦曾煌主编,《电工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六版康华光主编,《电工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四版孙骆生主编,《电工学基本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二版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的分配内容实验小计课堂讲授直流电路1012416单相交流电路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 电工技术 二、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 Technology 三、课程编码: ZB0502635 四、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五、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56学时,3.5学分,第6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 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 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培养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九、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李海军主编,《电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2、参考书: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六版 康华光主编,《电工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四版 孙骆生主编,《电工学基本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二版 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的分配 内 容 课堂讲授 实 验 小 计 直流电路 10 单相交流电路 12 4 16

48三相交流电路282电路的暂态分析42磁路与变压器82电动机104电气控制技术622供电与安全用电总计48856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直流电路一、学习目的1: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2.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元件)的额定值;3.熟悉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4.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常用方法。本章计划10学时。二、 课程内容1.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物理量1.2电路的工作状态1.3基尔霍夫定律1.4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1.5支路电流法1.6结点电压法1.7叠加定理1.8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二)教学难点正方向、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第二章单相交流电路一、学习目的1.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及相量表示法2.熟悉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经济意义;4.理解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三相交流电路 4 2 8 电路的暂态分析 2 8 磁路与变压器 4 2 电动机 8 2 10 电气控制技术 6 4 供电与安全用电 2 2 总 计 48 8 56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直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2.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元件)的额定值; 3.熟悉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4.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常用方法。 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5 支路电流法 1.6 结点电压法 1.7 叠加定理 1.8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 戴维宁定理。 (二)教学难点 正方向、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 第二章 单相交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及相量表示法; 2.熟悉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无功功 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经济意义; 4.理解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本章计划12学时。二、 课程内容2.1正弦电压与电流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3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2.4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2.5阻抗的串联与并联2.6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7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2.8功率因数的提高2.9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表示法;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的谐振。(二)教学难点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功率因素的提高,电路的谐振。第三章三相交流电路一、学习自的1.理解三相电源及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正确接法2.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3.1三相电压3.2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3.3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3.4三相功率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二)教学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第四章电路的暂态分析一、 学习目的1.理解电路的暂态过程及产生原因,掌握换路定则;2.掌握一阶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
本章计划12学时。 二、课程内容 2.1 正弦电压与电流 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2.4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2.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2.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7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2.8 功率因数的提高 2.9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表示法;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 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的谐振。 (二)教学难点 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功率因素的提高,电路的谐振。 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三相电源及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正确接法; 2.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3.1 三相电压 3.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4 三相功率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难点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第四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学习目的 1.理解电路的暂态过程及产生原因,掌握换路定则; 2.掌握一阶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

3.理解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和特点。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4.1换路定则4.2RC电路的响应4.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4.4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换路定则;一阶电路的初始值的求取;时间常数的确定以及三要素法;RC电路的响应(二)教学难点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第五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一、学习目的1.理解了解单相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其功能3.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绕组的同极性端4.了解特殊变压器;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5.1磁路及其分析方法5.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5.3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5.4其他变压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变压器的三种变换关系:即变压、变流和变换阻抗。(二)教学难点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第六章交流电动机一、学习目的1了解三相异步电机的结构,熟悉三相异步电机工作原理,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3.理解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4.1换路定则 4.2 RC电路的响应 4.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4.4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换路定则;一阶电路的初始值的求取;时间常数的确定以及三要素法;RC电路的响应。 (二)教学难点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第五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了解单相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绕组的同极性端; 4.了解特殊变压器;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5.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5.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5.3 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5.4 其他变压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变压器的三种变换关系:即变压、变流和变换阻抗。 (二)教学难点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第六章 交流电动机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三相异步电机的结构,熟悉三相异步电机工作原理;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本章计划8学时。二、 课程内容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6.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距与机械特性6.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6.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6.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6.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6.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6.10单相异步电动机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原理: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二)教学难点三相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第七章电气控制技术一、学习自的1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2.理解并掌握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7.1 常用控制电器7.2基本控制线路7.3基本控制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二)教学难点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的线路的工作原理、时间继电器及时间控制。第八章供电与安全用电一、学习目的1了解工厂供电基本情况。2.理解安全用电和经济用电常识。本章计划2学时
本章计划8学时。 二、课程内容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距与机械特性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6.9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10单相异步电动机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原理;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 三相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第七章 电气控制技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 2. 理解并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 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7.1 常用控制电器 7.2 基本控制线路 7.3 基本控制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线路的工作原理、时间继电器及时间控制。 第八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 一、学习目的 1.了解工厂供电基本情况。 2. 理解安全用电和经济用电常识。 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8.1工厂供电概述8.2安全用电8.3节约用电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安全用电、节约用电(二)教学难点接地方法
二、课程内容 8.1 工厂供电概述 8.2 安全用电 8.3 节约用电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二)教学难点 接地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df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pdf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气压传动(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压动力元件 Hydraulic Power Units(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4(叠加阀、插装阀、阀的连接,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3(流量阀,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5(伺服阀和比例阀,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2(压力阀,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液压执行元件(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Hydraulic & Pneumatic Transmission(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压控制元件 4.1(方向阀,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液压基础知识(不含视频动画).ppt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考试试卷(答案).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考试试卷(试题).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五个实验).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各章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液压阀拆装实验.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液压泵性能实验.doc
- 《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电路理论).pdf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Circutry).doc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Principle(一).doc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Principle(二).doc
- 《电路》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电路理论).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气专业教案).doc
- 《电路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电信专业教案).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六章 网络函数.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五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求解.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四章 二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七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三章 一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二章 二端口网络.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十章 三相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九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七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八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
- 《电路》课程各章习题集(含典型题解)第六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