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指导书(共九个实验)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医学技术系微生物与免疫检验教研室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 医学技术系微生物与免疫检验教研室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3.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4.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自身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决不能有丝毫幸心理,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进入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进实验室时必须穿自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经常清洗消毒。2.每次实验后均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消毒药水泡手。3.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4.每次实验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照射过夜。5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等部位。6.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话,不准打闹嘻笑。7.必须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8.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9必须小心地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适当处理。10.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11.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理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3.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4.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各种临床 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 果,不仅自身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冒 任何不必要的危险。迸入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进实验室时必须穿自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经常清洗消毒。 2.每次实验后均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消毒药水泡手。 3.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每次实验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照射过夜。 5.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 等部位。 6.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话,不准打闹嘻笑。 7.必须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 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 8.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 9.必须小心地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 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适当处理。 10.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 11.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 理

12.实验完毕后值日生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并打扫地面,关闭水、电、煤气和门窗,带课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二、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办法1皮肤破损先除去异物,用蒸罐水或生理盐水洗净后,涂2%红汞或2%碘酒,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5%酸或2%苦味酸。3.化学药品腐蚀伤若为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腐蚀伤时先以大量清水冲洗后,再用5%醋酸或5%硼酸溶液洗涤中和。若受伤处是眼部,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再滴入橄榄油或液体石蜡1一2滴。4.菌液误人口中应立即吐入消毒容器内,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并根据菌种不同,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5.菌液流洒桌面将适量2%一3%来苏尔或0.1%新洁儿灭倒手污染面,浸泡半小时后抹去。若手上有活菌,亦应浸泡于上述消毒液3分钟后,再用肥皂和水清洗。6.火警如发生火警疫情时须沉着处理,切勿慌张,应立即关闭电闸和煤气阀门。如酒精、乙醚、汽油等有机溶液起火,切忌用水扑救,可用沙土等扑灭火苗。三、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一)严格遵循实验指导1:在开始做实验以前,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进行独立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验的具体安排和打算。2.合理安排时间和实验材料,尽量避免出错,力求取得理想的结果。(二)认真完成实验操作1.认真听取指导老师实验前的讲解。2.细心操作,若发现问题,在独立思考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老师帮助。3.在自己的实验材料上作好标记,包括班级、姓名、菌名、日期等。4: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将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根据需要用彩色笔绘图记录),并回答实验报告中所有的问题。5.遇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的情况,应仔细分析原因,培养自已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实验完毕后值日生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并打扫地面,关闭水、电、 煤气和门窗,带课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办法 1.皮肤破损 先除去异物,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洗净后,涂 2%红汞或 2%碘酒。 2.烧伤 局部涂凡士林、5%鞣酸或 2%苦味酸。 3.化学药品腐蚀伤 若为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 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腐 蚀伤时先以大量清水冲洗后,再用 5%醋酸或 5%硼酸溶液洗涤中和。若受伤处是眼部,经过上述步 骤处理后,再滴入橄榄油或液体石蜡 1 一 2 滴。 4.菌液误人口中 应立即吐入消毒容器内,并用 1:1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并 根据菌种不同,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菌液流洒桌面 将适量 2%一 3%来苏尔或 0.1%新洁儿灭倒于污染面,浸泡半小时后抹去。 若手上有活菌,亦应浸泡于上述消毒液 3 分钟后,再用肥皂和水清洗。 6.火警 如发生火警疫情时须沉着处理,切勿慌张,应立即关闭电闸和煤气阀门。如酒精、 乙醚、汽油等有机溶液起火,切忌用水扑救,可用沙土等扑灭火苗。 三、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循实验指导 1.在开始做实验以前,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进行独立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验的 具体安排和打算。 2.合理安排时间和实验材料,尽量避免出错,力求取得理想的结果。 (二)认真完成实验操作 1.认真听取指导老师实验前的讲解。 2.细心操作,若发现问题,在独立思考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老师帮助。 3.在自己的实验材料上作好标记,包括班级、姓名、菌名、日期等。 4.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将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根据需要用彩色笔绘图记录),并回 答实验报告中所有的问题。 5.遇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的情况,应仔细分析原因,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细菌涂片的制备和革兰染色目的要求1.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2.熟悉细菌涂片的制备。3.学会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描述细菌。器材和试剂1.菌种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2.试剂革兰染色液、生理盐水、擦镜液,3、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步骤和方法1.涂片制备(1)涂片:取一张洁净载玻片,将大肠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布于载玻片。或先在载玻片上放置一接种环生理盐水,再取固体培养基上少许葡萄球菌或蜡样芽孢杆菌与生理盐水磨匀。涂成1cm>1cm大小的区域,取菌量不可太多,使盐水磨成灰白色为宜。(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接种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不可放在火焰上烧干。(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片迅速通过火焰3次。这样既可杀菌,又能将细菌固定在玻片上,以免玻片上的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2.革兰染色(1)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食量少,乙醇不易透入: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含大量脂质,乙醇易渗入。2)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2~3)比革兰例性菌(pI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易脱色,3)革兰阳性菌菌体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体含核糖核酸镁盐很少,故易被脱色。(2)方法:
实验一 细菌涂片的制备和革兰染色 目的要求 1.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 2.熟悉细菌涂片的制备。 3.学会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描述细菌。 器材和试剂 1.菌种 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 2.试剂 革兰染色液、生理盐水、擦镜液。 3、光学显微镜、载玻片 步骤和方法 1.涂片制备 (1)涂片:取一张洁净载玻片,将大肠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布于载玻片。或先在载玻片上放置 一接种环生理盐水,再取固体培养基上少许葡萄球菌或蜡样芽孢杆菌与生理盐水磨匀。涂成 lcm× lcm 大小的区域,取菌量不可太多,使盐水磨成灰白色为宜。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接种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 切不可放在火焰上烧干。 (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片迅速通过火焰 3 次。这样既可杀菌,又能将细菌固定在玻片上,以 免玻片上的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 2.革兰染色 (1)原理: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食量少,乙醇不易透入;革兰阴性菌细 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含大量脂质,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2~3)比革兰例性菌(pI4~5)低,在相同 pH 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 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易脱色。 3)革兰阳性菌菌体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 醇脱色;革兰阴性菌体含核糖核酸镁盐很少,故易被脱色。 (2)方法:

1)初染:滴加结晶紫2~3滴于涂布细菌处,染色1min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2)媒染:滴加卢戈(Lugol)碘液数滴,染色lmin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3)脱色:滴加95%乙醇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乙醇液无紫色为止,大约30秒左右(灵活掌握时间),用流水冲洗,用于。4)复染: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数滴,染色1min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待标本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后,在涂菌处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用油镜观察:染色结果: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菌,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变形杆菌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菌,单个散在分布的杆菌。影响因素:一是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匀,可影响染色结果。固定时应避免菌体过分受热。二是染液因素:所有染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别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失去媒染作用。脱色用的乙醇以95%浓度为宜,若瓶密封不良或涂片上积水过多,可使乙醇浓度降低而增强脱色能力。三是细菌因素,不同时间的细菌培养物,染色结果有差异,如葡萄球菌幼龄菌染成紫色。而老龄菌染成红色。细菌染色一般用18一24h的细菌培养物。附录革兰染色液配制1.结晶紫染液:称取结晶紫48g,溶于100m195%乙醇中制成饱和液。取20ml饱和液80ml10g/L草酸铵溶液混合即成,过滤后备用。2.卢戈(Lugo1)碘液:先将2g碘化钾溶于I0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全部溶解后再加300ml蒸馏馅水即成。3.95%乙醇或丙酮乙醇溶液(70m195%乙醇加30ml丙酮)。4.稀释石炭酸复红液:称取4g碱性复红溶解于100m195%乙醇内,即成碱性复红饱和酒精溶液,吸取10ml饱和液和90m」50g/L石炭酸水溶液混匀即成石炭酸复红液。量取10ml石炭酸复红液加90ml蒸馏水混匀即成
1)初染:滴加结晶紫 2~3 滴于涂布细菌处,染色 lmin 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 2)媒染:滴加卢戈(Lugol)碘液数滴,染色 lmin 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 3)脱色:滴加 95%乙醇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乙醇液无紫色为止,大约 30 秒左 右(灵活掌握时间),用流水冲洗,用于。 " 4)复染: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数滴,染色 lmin 后用细流水冲洗,甩干。 待标本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后,在涂菌处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用油镜观察; 染色结果: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菌,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变形杆菌染成红色,为 革兰阴性菌,单个散在分布的杆菌。 影响因素:一是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匀,可影响染色结果。固定时应避 免菌体过分受热。二是染液因素;所有染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别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 光作用后易失去媒染作用。脱色用的乙醇以 95%浓度为宜,若瓶密封不良或涂片上积水过多,可使 乙醇浓度降低而增强脱色能力。三是细菌因素,不同时间的细菌培养物,染色结果有差异,如葡萄 球菌幼龄菌染成紫色。而老龄菌染成红色。细菌染色一般用 18 一 24h 的细菌培养物。 附录 革兰染色液配制 1.结晶紫染液:称取结晶紫 4~8g,溶于 100ml95%乙醇中制成饱和液。取 20ml 饱和液 80ml 10g/L 草酸铵溶液混合即成,过滤后备用。 2.卢戈(Lugol)碘液:先将2g碘化钾溶于I0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全部溶解后再加300ml 蒸馏水即成。 3.95%乙醇或丙酮乙醇溶液(70m195%乙醇加 3Oml 丙酮)。 4.稀释石炭酸复红液:称取 4g 碱性复红溶解于 100m195%乙醇内,即成碱性复红饱和酒精溶液, 吸取 lOml 饱和液和 90m」50g/L 石炭酸水溶液混匀即成石炭酸复红液。量取 10ml 石炭酸复红液加 90ml 蒸馏水混匀即成

实验二培养基制备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2.熟悉常用培养基的原理、种类及其用途。器材和试剂1.试剂、牛肉膏、氯化钠、蛋白陈、琼脂粉、抗凝绵羊血、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葡萄糖、乳糖、甘露醇、柠檬酸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铵、硝酸钾、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铁、硫酸亚铁、尿素、漠甲酚紫、漠麝香草酚蓝、中性红、酚红、1mo1/LNaOH、1mo1/LHC1。2.器材500ml锥形瓶、500ml量筒、10ml、5ml和1ml吸管、精密pH试纸、华氏试管、硅胶塞、天平、高压蒸气锅、血清凝固器、脱脂棉、滤纸、漏斗、无菌平血。步骤和方法1.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包括调配成分、溶解、矫正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质量检查和保存。(1)调配成分:按培养基组成准确称取各成分用量,放人锥形瓶或大容量烧瓶中,加一定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混合。应注意染料、胆盐和指示剂等应在矫正pH后加入。(2)溶解:将调配好的混合物在沸水浴或流动蒸气灭菌器中,使其完全溶解。不可将培养基装在铜铁容器中加热,因培养基中含铜量超过0.3mg/L时,细菌不易生长:含铁量超过0.14mg/L时可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3)矫正pH:一般将培养基的pH凋至7.2~7.6左右。经高压灭菌后其pH可发生0.1~0.2变动。若用NaOH矫正,高压灭菌后pH下降0.1~0.2;若用NaCOs矫正,高压灭菌后pH升高0.1一0.2。(4)滤过澄清:自配的培养基通常有一些混浊或沉淀,需滤过澄清后方可使用。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在熔化后趁热以绒布或双层纱布加脱脂棉过滤。(5)分装:1)基础培养基:一般分装于锥形瓶灭菌后备用,以便随时分装倾注平板或配制营养培养基等;2)琼脂斜面:通常在熔化后分装于试管,量约为试管高度的1/4~1/3,加塞后灭菌,趁热摆成斜面,斜面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2/3,且保持试管下端有1cm柱高:3)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容量的1/4~1/3,加塞灭菌后趁热直立凝固:4)琼脂高层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长的2/3(接种厌氧菌用),灭菌后趁热直立凝固:5)琼脂平板无菌分注:先将灭菌琼脂熔化后冷却至50℃左右
实验二 培养基制备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2.熟悉常用培养基的原理、种类及其用途。 器材和试剂 1.试剂 牛肉膏、氯化钠、蛋白陈、琼脂粉、抗凝绵羊血、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葡萄糖、 乳糖、甘露醇、柠檬酸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铵、硝酸钾、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铁、硫酸亚铁、尿 素、溴甲酚紫、溴麝香草酚蓝、中性红、酚红、lmol/LNaOH、lmol/LHCl。 2.器材 5OOml 锥形瓶、5OOml 量筒、lOml、5ml 和 1ml 吸管、精密 pH 试纸、华氏试管、硅胶 塞、天平、高压蒸气锅、血清凝固器、脱脂棉、滤纸、漏斗、无菌平皿。 步骤和方法 1.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包括调配成分、溶解、矫正 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质量检 查和保存。 (1)调配成分:按培养基组成准确称取各成分用量,放人锥形瓶或大容量烧瓶中,加一定量蒸馏 水,使其充分混合。应注意染料、胆盐和指示剂等应在矫正 pH 后加入。 (2)溶解:将调配好的混合物在沸水浴或流动蒸气灭菌器中,使其完全溶解。不可将培养基装在 铜铁容器中加热,因培养基中含铜量超过 0.3mg/L 时,细菌不易生长;含铁量超过 0.14mg/L 时可 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 (3)矫正 pH:一般将培养基的 pH 凋至 7.2~7.6 左右。经高压灭菌后其 pH 可发生 0.1~0.2 变 动。若用 NaOH 矫正,高压灭菌后 pH 下降 0.l~0.2;若用 NaCO3 矫正,高压灭菌后 pH 升高 0.1 一 0.2。 (4)滤过澄清:自配的培养基通常有一些混浊或沉淀,需滤过澄清后方可使用。液体或半固体培 养基常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在熔化后趁热以绒布或双层纱布加脱脂棉过滤。 (5)分装:1)基础培养基:一般分装于锥形瓶灭菌后备用,以便随时分装倾注平板或配制营养培 养基等;2)琼脂斜面:通常在熔化后分装于试管,量约为试管高度的 1/4~1/3,加塞后灭菌,趁 热摆成斜面,斜面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 2/3,且保持试管下端有 lcm 柱高;3)半固体培养基:分装 量为试管容量的 1/4~1/3,加塞灭菌后趁热直立凝固;4)琼脂高层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长的 2/3(接 种厌氧菌用),灭菌后趁热直立凝固;5)琼脂平板无菌分注:先将灭菌琼脂熔化后冷却至 5O0 C 左右

以无菌操作倾注于灭菌平血内(内径90mm的平皿约13~15ml),水平旋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将平血翻转,置4℃保存备用。6)灭菌:1)由耐热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如普通营养琼脂等)常用高压蒸气灭菌,条件为103.43kPa,15~20min;含糖培养基以68.95kPa,10~15min为宜,以免破坏糖类物质。2)不耐高热的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如糖类、明胶和牛乳等常用流通蒸气灭菌,方法是加温80~100C30min,每天一次,连续3天。3)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如含血清或鸡蛋清的培养基需用血清凝固器灭菌,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摆放在血清凝固器内(一般做成斜面),第一天75℃30min,第二天80℃c30min,第三天85℃c30min。在三次灭菌的间隙将培养基取出置35℃孵箱中过夜。(7)质量检验:需做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1)无菌试验: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35℃孵育24h,无任何细菌生长为合格:2)效果试验:将已知的标准参考菌株接种于待检培养基中。检查细菌的生长紧殖状况和生化反应是否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8)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注明名称、制作日期,如琼脂平板应将底(带培养基的平面)朝上,盖在下:用牛皮纸包裹或装于保鲜袋内,以减少水分蒸发。液体培养基应直立放置。制作好的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或4℃冰箱。2.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肉汤:将新鲜牛肉(去除筋和脂肪)5009绞碎加水。4℃过夜。加热45~50℃1h,用数层纱布或滤纸过滤,加水补充至1000ml。再加入蛋白陈10g和NaC15g加热熔化,冷至40~50℃。矫王pH至7.4一7.6。分装于锥形瓶或试管内,加塞后高压蒸气灭菌;103.43kPa20min。冷后放阴暗处或4℃备用。供作无糖基础培养基用。适用于营养要求一般的细菌。(2)肉膏汤:将牛肉膏3g、蛋白陈10g。NaC15g、蒸馏水1000ml置锥形瓶或大容量烧杯中,加热熔化后矫证pH至7.6,煮沸3~5min,过滤后分装,高压灭菌103.43kPa20min后。4℃贮存。供作无糖培养基用,适庙营养要求一般的细菌。3)普通琼脂(营养琼脂):将肉汤或肉膏汤1000ml、琼脂20g混合,加热熔化,调pH至7.6,热分装试管或锥形瓶,加塞后高压灭菌103.43kPa20min,取出试管摆成斜面,待脂凝固后即成琼脂斜面:锥形瓶中的琼脂冷至50℃左右倾注灭菌平皿,凝固后即成普通琼脂平板。供一般细菌培养用,可作无糖基础培养基。(4)半固体培养基:将肉汤或肉汤膏1000ml(已调pH至7.6,下同),琼脂5g混合,加热熔化后调pH至7.6,分装小试管,每管2ml,加塞,高压灭菌103.43kPa20min,取出后直立待凝即成。可作观察细菌动力和保存菌种用。(5)血液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将灭菌后的普通琼脂培养基(pH7.6)加热熔化,冷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无菌脱纤维羊血(临用前置37℃水浴预温30min)。轻轻摇匀(避免产生气泡),分装于无菌试管和平皿内,凝固后即成血液琼脂斜面和血液琼脂平板。若在琼脂温度80℃时加入血液并在80℃水浴中摇匀30min,倾注平板后即成为巧克力琼脂平板,血液琼脂用于分离培养和保存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巧克力琼脂主要用于分离培养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等苟养菌。注意事项1..培养基的澄清如需要制备十分澄清的培养基,可用卵蛋白加热澄清法。其方法为:取一
以无菌操作倾注于灭菌平皿内(内径 90mm 的平皿约 13~15ml),水平旋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将平 皿翻转,置 4 0 C 保存备用。 (6)灭菌:1)由耐热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如普通营养琼脂等)常用高压蒸气灭菌,条件为 103.43kPa,l5~2Omin;含糖培养基以 68.95kPa,l0~l5min 为宜,以免破坏糖类物质。2)不耐高 热的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如糖类、明胶和牛乳等常用流通蒸气灭菌,方法是加温 80~100C3Omin, 每天一次,连续 3 天。3)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如含血清或鸡蛋清的培养基需用血清凝固器灭菌, 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摆放在血清凝固器内(一般做成斜面),第一天 750 C3Omin,第二天 800 C3Omin,第三天 850 C3Omin。在三次灭菌的间隙将培养基取出置 350 C 孵箱中过夜。 (7)质量检验:需做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1)无菌试验: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 350 C 孵育 24h,无 任何细菌生长为合格;2)效果试验:将已知的标准参考菌株接种于待检培养基中。检查细菌的生长 繁殖状况和生化反应是否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 (8)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注明名称、制作日期,如琼脂平板应将底(带培养基的平面)朝上, 盖在下;用牛皮纸包裹或装于保鲜袋内,以减少水分蒸发。液体培养基应直立放置。制作好的培养 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或 4 0 C 冰箱。 2.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1)肉汤:将新鲜牛肉(去除筋和脂肪)5009 绞碎加水。4 0 C 过夜。加热 45~500 Clh,用数层纱布 或滤纸过滤,加水补充至 1OOOml。再加入蛋白胨 lOg 和 NaCl5g 加热熔化,冷至 40~500 C。矫王 pH 至 7.4 一 7.6。分装于锥形瓶或试管内,加塞后高压蒸气灭菌;103.43kPa 2Omin。冷后放阴暗处 或 4 0 C 备用。 供作无糖基础培养基用。适用于营养要求一般的细菌。 (2)肉膏汤:将牛肉膏 3g、蛋白陈 lOg。NaCl5g、蒸馏水 l0OOml 置锥形瓶或大容量烧杯中,加 热熔化后矫证 pH 至 7.6,煮沸 3~5min,过滤后分装,高压灭菌 103.43kPa2Omin 后。4 0 C 贮存。 供作无糖培养基用,适庙营养要求一般的细菌。 (3)普通琼脂(营养琼脂):将肉汤或肉膏汤 1000ml、琼脂 20g 混合,加热熔化,调 pH 至 7.6, 趁热分装试管或锥形瓶,加塞后高压灭菌 103.43kPa 2Omin,取出试管摆成斜面,待琼脂凝固后即 成琼脂斜面;锥形瓶中的琼脂冷至 5O0 C 左右倾注灭菌平皿,凝固后即成普通琼脂平板。 供一般细菌培养用,可作无糖基础培养基。 (4)半固体培养基:将肉汤或肉汤膏 1000ml(已调 pH 至 7.6,下同),琼脂 5g 混合,加热熔化 后凋 pH 至 7.6,分装小试管,每管 2ml,加塞,高压灭菌 103.43kPa 2Omin,取出后直立待凝即成。 可作观察细菌动力和保存菌种用。 (5)血液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将灭菌后的普通琼脂培养基(pH7.6)加热熔化,冷至 5O0 C 左右。 以无菌操作加入无菌脱纤维羊血(临用前置 370 C 水浴预温 30min)。轻轻摇匀(避免产生气泡),分装 于无菌试管和平皿内,凝固后即成血液琼脂斜面和血液琼脂平板。 若在琼脂温度 800 C 时加入血液。 并在 800 C 水浴中摇匀 3Omin,倾注平板后即成为巧克力琼脂平板。 血液琼脂用于分离培养和保存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巧克力琼脂主要用于分离培养奈瑟菌属、 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 注意事项 1.培养基的澄清 如需要制备十分澄清的培养基,可用卵蛋白加热澄清法。其方法为:取一

个蛋的卵蛋白加水20ml,搅拌至出现泡沫,倒入1000ml液体或熔化的固体培养基中混匀。然后在流动蒸气中加热30~60min,使培养基中不溶性物质附着于凝固蛋白,取出后以纱布夹脱脂棉(固体培养基)或滤纸(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过滤即可。2.平板的浇注倾注培养基时,切勿将血盖全部开启,以免空气中尘埃及细菌等微生物的落入。倾注时若培养基温度过高,冷凝水过多,易致污染。不易分离到菌落:若温度过低,部分琼脂凝固,倾注平板表面高低不平。可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倾注培养基后。将血盖稍开一缝隙,在紫外灯照射下待凝。这样便于蒸气散发,减少平板内冷凝水。倾注血液琼脂时,由于加血时琼脂表面容易产生气泡,倾注时应适时转动锥形瓶,使气泡附于瓶壁,以减少血平板表面的气泡。实验三空气中细菌的检测与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目的要求1.掌握沉降平板法的原理。2.掌握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了解常用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浓度。器材和试剂1.培养基及试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50℃液态灭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1:500的84消毒液、无菌生理盐水2.其他灭菌100ML三角烧瓶(含玻璃珠)、灭菌平皿、无菌1ml、10ml吸管、灭菌试管、消毒棉签、灭菌5×5空心规格板、火柴、蜡笔、试管架、喷雾器、酒精灯、恒温水浴箱。步骤和方法一、空气中细菌的检测1.沉降平板法的原理:利用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沉降到敬开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对空气中细菌进行采样计数。2.方法:1)于室内四角及中央各放营养琼脂平板(或血琼脂平板)一个,于同一时间揭开血盖,暴露20分钟。置37℃孵育24h。2)计数5各平板菌落总数并算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细菌数。参考表1作出评价。50000N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AtA:所用平血面积(cm)。T:暴露于空气的时间(分钟)。N:培养后,平血上菌落数。表1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参考标准夏季标准(个/m)冬季标准(个/m)空气评价细菌总数绿色和溶血性链球菌细菌总数绿色和溶血性链球菌清洁空气1500>36>7000>36污染空气二、物体表面消毒及效果评价:
个蛋的卵蛋白加水 2Oml,搅拌至出现泡沫,倒入 l0OOml 液体或熔化的固体培养基中混匀。然后在 流动蒸气中加热 30~6Omin,使培养基中不溶性物质附着于凝固蛋白,取出后以纱布夹脱脂棉(固 体培养基)或滤纸(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过滤即可。 2.平板的浇注 倾注培养基时,切勿将皿盖全部开启,以免空气中尘埃及细菌等微生物的 落入。 倾注时若培养基温度过高,冷凝水过多,易致污染。不易分离到菌落;若温度过低,部分琼 脂凝固,倾注平板表面高低不平。可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倾注培养基后。将皿盖稍开一缝隙,在紫 外灯照射下待凝。这样便于蒸气散发,减少平板内冷凝水。倾注血液琼脂时,由于加血时琼脂表面 容易产生气泡,倾注时应适时转动锥形瓶,使气泡附于瓶壁,以减少血平板表面的气泡。 实验三 空气中细菌的检测与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要求 1.掌握沉降平板法的原理。 2.掌握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了解常用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浓度。 器材和试剂 1.培养基及试剂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50℃液态灭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1:500 的 84 消 毒液、无菌生理盐水 2.其他 灭菌 100ML 三角烧瓶(含玻璃珠)、灭菌平皿、无菌 1ml、10ml 吸管、灭菌试管、消 毒棉签、灭菌 5×5 空心规格板、火柴、蜡笔、试管架、喷雾器、酒精灯、恒温水浴箱。 步骤和方法 一、空气中细菌的检测 1.沉降平板法的原理:利用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沉降到敞开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对空 气中细菌进行采样计数。 2.方法: 1)于室内四角及中央各放营养琼脂平板(或血琼脂平板)一个,于同一时间揭开皿盖,暴露 20 分钟。置 370 C 孵育 24h。 2)计数 5 各平板菌落总数并算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细菌数。参考表 1 作出评价。 50000N 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 At A:所用平皿面积(cm 2)。T:暴露于空气的时间(分钟)。N:培养后,平皿上菌落数。 表 1 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参考标准 夏季标准(个/m3) 冬季标准(个/m3) 空气评价 细菌总数 绿色和溶血性链球菌 细菌总数 绿色和溶血性链球菌 清洁空气 <1500 <16 <4500 <24 污染空气 >1500 >36 >7000 >36 二、物体表面消毒及效果评价:

1.消毒前的采样:选择可能被污染的对象(如桌面、墙面)放上灭菌5×5空心规格板,取一支无菌棉签用生理盐水浸湿,在规格板的空心处,有顺序的涂擦,然后将棉签放入盛有25ml生理盐水的三角烧瓶中,制成原液,充分混匀,备用。2.消毒后的采样:选择与消毒前污染程度差不多的部位,用装有84消毒液的喷雾器喷雾消毒,待干(20分钟左右),用上述同样方法采样,并制成原液备用。3.将消毒前后的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做1:10、1:100、1:1000、1:10000的倍比稀释4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取不同稀释度液体1ml注于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样,做一个空白对照,然后加入已融化并冷却至50℃的营养琼脂15ml,立即在平面上向同一方向平稳转动,使之混匀,待凝固后翻转平板。1ml标本中活菌数=全平板cfuX稀释倍数5.菌落计数方法:1)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记下各平板上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2)在求同一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3)若片状菌落不足平板一半,而其余中菌落数分布均匀,则计数后乘2代表全平板菌落数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6.不同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的确认:1)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1)。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之菌落数均在30-300,则应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平均数。若其比值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例2和3)。3)若所有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4)。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5)。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6)。6)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数均不可计数,则以最高稀释倍数无法计数报告之(例7)。表2稀释度选择及细菌总数报告方法例子稀释液及菌落数菌落总数报告方式相邻稀释度菌落数在1010~2103(cfu/ml)(cfu/ml)30-300间的比值1164201,36516,40016,000或1.6×102461. 62,76029537,75038,000或3.8×1032,890271602. 227,000或2.7×1027,1004513513,000510,000或5.1×105不可计4,650
1.消毒前的采样:选择可能被污染的对象(如桌面、墙面)放上灭菌 5×5 空心规格板,取一 支无菌棉签用生理盐水浸湿,在规格板的空心处,有顺序的涂擦,然后将棉签放入盛有 25ml 生理 盐水的三角烧瓶中,制成原液,充分混匀,备用。 2.消毒后的采样:选择与消毒前污染程度差不多的部位,用装有 84 消毒液的喷雾器喷雾消毒, 待干(20 分钟左右),用上述同样方法采样,并制成原液备用。 3.将消毒前后的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做 1:10、1:100、1:1000、1:10000 的倍比稀释 4.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取不同稀释度液体 1ml 注于直径 90mm 的无菌平皿,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 行样,做一个空白对照,然后加入已融化并冷却至 50℃的营养琼脂 15ml ,立即在平面上向同一方 向平稳转动,使之混匀,待凝固后翻转平板。 1ml 标本中活菌数=全平板 cfu×稀释倍数 5.菌落计数方法: 1)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记下各平板上的菌落 数后,应求出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 2)在求同一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 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3)若片状菌落不足平板一半,而其余中菌落数分布均匀,则计数后乘 2 代表全平板菌落数, 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6.不同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的确认: 1)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 1)。 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之菌落数均在 30-300,则应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 2,应报告平均数。 若其比值大于 2 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例 2 和 3)。 3)若所有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 表例 4)。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 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之(见表例 5)。 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 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 300 或小于 30 时,则以 最接近 30 或 300 的平均菌 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见表例 6)。 6)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数均不可计数,则以最高稀释倍数无法计数报告之(例 7)。 表2 稀释度选择及细菌总数报告方法 例子 稀释液及菌落数 相邻稀释度菌落数在 菌落总数 报告方式 10-1 10-2 10-3 30-300 间的比值 (cfu/ml) (cfu/ml) 1 1,365 164 20 — 16,400 16,000 或 1.6×104 2 2,760 295 46 1.6 37,750 38,000 或 3.8 ×104 3 2,890 271 60 2.2 27,100 27,000 或 2.7×104 4 不可计 4,650 513 — 513,000 510,000 或 5.1 ×105

552711270270或2.7×102612不可计30530,50031,000或3.1×107不可计不可计不可计10无法计数7)所有稀释度均未见菌落:则报告小于10,而不报告0.6.菌落数报告方式:①菌落数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法计算,也用10的指数表示。③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待检标本的稀释倍数。具体报告方式见表。根据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求出消毒前后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消毒前菌落数-消毒后菌落数X 100%消毒前后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消毒前菌落数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该次消毒的效果。一般以90%以上为很好,80~%为良好,70~%为较好,60~%为一般,60%以下为不合格
5 27 11 5 — 270 270 或 2.7 ×102 6 不可计 305 12 — 30,500 31,000 或 3.1 ×104 7 不可计 不可计 不可计 — 10-3 无法计数 7)所有稀释度均未见菌落:则报告小于 10,而不报告 0. 6.菌落数报告方式: ①菌落数<100 时按实数报告,未见菌落数者报告为小于 10. ②菌落数>100 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法计算,也 用 10 的指数表示。 ③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待检标本的稀释倍数。具体报告方式见表。 根据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求出消毒前后细菌减少的百分比。 消毒前菌落数-消毒后菌落数 消毒前后细菌减少的百分比= ×100% 消毒前菌落数 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该次消毒的效果。一般以 90%以上为很好,80~%为良好,70~%为较好, 60~%为一般,60%以下为不合格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医学检验).doc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六章 真菌学总论 Fungus.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五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三章 狂犬病病毒.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二章 病毒基本性状.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spirochete).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十章 衣原体 chlamydia.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rickettsia.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八章 支原体 mycoplasma.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pdf
- 包头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知识点)第一篇 细菌学 第九章 肠杆菌科(Enteric bacilli).pdf
-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作业习题集(共三十九章,含参考答案).doc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Pathogen biolog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