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武昌首义学院:《大学物理》课程1教学大纲(OBE模式)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231.5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大学物理》课程1教学大纲(OBE模式)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0BE模式)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1/University Physics1 2.课程代码 13208008 3.课程类别 数理基础课程 4.课程性质 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微积分 7.后续课程 理工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8.适应专业 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课程的主要任务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经典物理、近代物理、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 用为内容的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 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各个教学 环节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

1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OBE 模式)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1/University Physics 1 2.课程代码 13208008 3.课程类别 数理基础课程 4.课程性质 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微积分 7.后续课程 理工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8.适应专业 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课程的主要任务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经典物理、近代物理、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 用为内容的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 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各个教学 环节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

展。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 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讲授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动量守恒和反冲 应用的教学中,结合火箭发射模型,介绍我国科技先辈在艰苦条件下独立自主研 制和成功发射火箭、卫星的光辉事迹:通过对我国的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讲 解,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和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其次,从三峡工程 水利发电模型和超高压输电网建设作为切入点,讲授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转化与 守恒定律。在相对论学习中,结合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当前世界先进的核 反应堆技术,介绍质能关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社会和国家。 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 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有批 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 师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要充分尊重学 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物理学中有关力学(包括相对论力学)、振动与波、热学 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课程目标2:掌握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运动学和力学建 模能力、科学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知识点 教学要求 势安麦智深 攀: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 度等基本概念。 位置矢童、位 2.掌提:用求导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 讲授 1第一章 加速度, 度加速度等 6 讨论 3 理解:用积分法由己知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 1、2 圆周运动。 练习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 4.苹握: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 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 展。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 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讲授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动量守恒和反冲 应用的教学中,结合火箭发射模型,介绍我国科技先辈在艰苦条件下独立自主研 制和成功发射火箭、卫星的光辉事迹;通过对我国的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讲 解,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和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其次,从三峡工程 水利发电模型和超高压输电网建设作为切入点,讲授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转化与 守恒定律。在相对论学习中,结合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当前世界先进的核 反应堆技术,介绍质能关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社会和国家。 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 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有批 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 师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要充分尊重学 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物理学中有关力学(包括相对论力学)、振动与波、热学 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课程目标 2:掌握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运动学和力学建 模能力、科学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 号 知识单 元/章节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1 第一章 位置矢量、位 移、路程、速 度、加速度等、 圆周运动。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 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用求导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 加速度。 3. 理解:用积分法由已知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 4. 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 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6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 生运动定 2.掌握: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讲授 第二章 律、常见的力 的规律及计算方法。能够解决 一维变力作用下 2 讨论 1、2 练习 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1.掌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求解 平面运动题 讲授 3第三章 2.掌提:动量、冲量、角动量和力矩的基本概 6 讨论 有心力 角动 1、2 念 练习 角动 3.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保守力、非保守力、势能的概念 讲投 第四章 。草程:变力做功、保守力做功的计算。 6 讨论 3.掌握:动能定理、保守力做功、势能、功能 1、2 练习 守恒定律。 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掌:刚体运动的描述平动与转动 转动:角量抽 2.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 讲授 5第五章 刚休转动 3.掌光: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及应用 6 讨论 4.理解:力矩的功、质点和刚体对固定轴的角 1、2 动 练习 动量。 5.掌界: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相对性原理 1.理解:爱因断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讲投 6 第六章 2.掌握:时间延缓公式和长度收缩公式的应 6 讨论 用 1.2 质买 练习 理解:相对论质量、动量、动能、能量等花 系式。 1.辈握: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 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握: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法 并能熟练应 用解决具体的简诺振动问题。 讲授 1 第七章 3.理解:简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以及 1、2 振动能量与振幅的关系。 练习 4.掌捉: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 5.了解:拍现象及方向相互垂直简诺运动的合 成规独 1.掌左: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建立方法,波函 数代表的物理意义, 平面简波及 2.理解:惠更斯原理。 掌: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的条 讲报 第八章 1、2 涉,波的能量 件。 4.了解:波的能量的传播和变化,能够明确波 的能量与振动能量。 5.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 3

3 2 第二章 牛 顿 运 动 定 律、常见的力, 质点动力学, 受力分析。 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的规律及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维变力作用下 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2 讲授讨论练习 1、2 3 第三章 动量、冲量, 动量定理、动 量守恒定律, 力矩,角动量, 有心力、角动 量定理、角动 量守恒。 1. 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求解 平面运动问题。 2. 掌握:动量、冲量、角动量和力矩的基本概 念。3.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4 第四章 功、保守力、 动能、势能、 机械能,功能 原理,机械能 守恒定律。 1. 理解:保守力、非保守力、势能的概念。 2. 掌握:变力做功、保守力做功的计算。 3. 掌握:动能定理、保守力做功、势能、功能 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5 第五章 转动,角量描 述,转动惯量, 刚 体 转 动 定 律,角动量守 恒,转动动能。 1. 掌握:刚体运动的描述平动与转动。 2.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 3. 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及应用。 4. 理解:力矩的功、质点和刚体对固定轴的角 动量。 5. 掌握: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6 第六章 相对性原理、 光 速 不 变 原 理、洛伦兹变 换,相对论时 空效应,质速 关系,质能关 系式。 1. 理解: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理。2. 掌握:时间延缓公式和长度收缩公式的应 用。3. 理解:相对论质量、动量、动能、能量等概 念。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7 第七章 简 谐 运 动 特 征,相位、相 位差,振动速 度、加速度, 振动能量,振 动合成规律。 1. 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 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2. 掌握: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法,并能熟练应 用解决具体的简谐振动问题。 3. 理解:简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以及 振动能量与振幅的关系。 4. 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 5. 了解:拍现象及方向相互垂直简谐运动的合 成规律。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8 第八章 平面简谐波及 相关参量,波 的 叠 加 及 干 涉,波的能量。 1. 掌握: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建立方法,波函 数代表的物理意义。 2. 理解:惠更斯原理。 3. 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加强、减弱的条 件。4. 了解:波的能量的传播和变化,能够明确波 的能量与振动能量。 5. 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 8 讲授讨论练习 1、2

失的概念。 1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像: 理想气体的 2.理解:状态参量与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讲授 第九章 度 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讨论 能量均分定 1、2 理,内能。 4.理解:能量均分定理,会计算理想气体的内 练习 能 掌握:准静态过程、功、热量、内能等概色 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2堂岸: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够计算理想气体 讲授 10第十章 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 讨论 1、2 理解:循环过程的意义,卡诺循环,能够热 练习 练计算热机循环效率」 4.了解:制冷系数。 四、课程教学方式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章节结构系统讲述,重点分析各知识点、定义、定理、 定律,强调知识的应用,与生活、工程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知识 的应用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重视课后的习题练习,不定期讲解作业。 4.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进行答疑。 5.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 学生的学习态度: 6.利用多种方式辅助物理教学,借助超星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课堂,上传各类 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五、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课程考核环节描述

4 失的概念。 9 第九章 理想气体的概 念,温度、压 强,自由度、 能 量 均 分 定 理,内能。 1. 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像; 2. 理解:状态参量与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3. 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4. 理解:能量均分定理,会计算理想气体的内 能。 4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10 第十章 准静态过程, P-V 图,热量, 体积功,三个 等值过程,绝 热过程,卡诺 循环,效率, 熵增加原理。 1. 掌握:准静态过程、功、热量、内能等概念 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够计算理想气体 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 3. 理解:循环过程的意义,卡诺循环,能够熟 练计算热机循环效率。 4. 了解:制冷系数。 6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四、课程教学方式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章节结构系统讲述,重点分析各知识点、定义、定理、 定律,强调知识的应用,与生活、工程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知识 的应用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重视课后的习题练习,不定期讲解作业。 4.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进行答疑。 5.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 学生的学习态度; 6.利用多种方式辅助物理教学,借助超星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课堂,上传各类 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五、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课程考核环节描述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闭卷。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 成度为主要目的。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1、2, 其中1、2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分别定为0.3和0.7。 2.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细则 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宝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每章节知识 平时成绩100分,占总讯 平时 点的学习、理解和幸提程度:对各次作业 成绩的比例为入 平时表现 100 出勤、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分,按百分制记 2.1-0.3 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1)卷面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 目标1试趣 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订 1 期求考试100分,占总讯 者试 成绩。 成绩 成绩的比例为: (2)主要考核各个章节的概念理解及计 0.7 目标2试题 50 应用能力。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2 计算题、简答题(或证明愿)。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按权重计算后的总得分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ˉ该课程总评成绩总100分) 2.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 字母A、B1、B2和B分别表示平时成绩、目标1试题、目标2试题和期末考 试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B=B1+B2:B1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1的试题得 分,B2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2的试题得分 课程总评成绩 日标分值10050 50 100 学生平均得分 A B M+(B1+)

5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闭卷。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 成度为主要目的。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 其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分别定为 0.3 和 0.7。 2.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细则 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 平时成绩分,占总评 成绩的比例为  平时表现 100 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每章节知识 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各次作业、 出勤、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分,按百分制记作 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1 考试 成绩 期末考试分,占总评 成绩的比例为 0.7 目标 1 试题 50 (1)卷面成绩 100 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 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计入课程总评 成绩。 (2)主要考核各个章节的概念理解及计算 应用能力。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计算题、简答题(或证明题)。 1 目标 2 试题 50 2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按权重计算后的总得分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 分)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100  2.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 字母 A、B1、B2 和 B 分别表示平时成绩、目标 1 试题、目标 2 试题和期末考 试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B= B1+B2;B1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 1 的试题得 分,B2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 2 的试题得分。 课程目标 评价内容 平时 成绩 期末考试 课程总评成绩 目标 1 试题 目标 2 试题 目标分值 100 50 50 100 学生平均得分 A B1 B2 A+(B1+B)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平时表现 果程目标 100 A 课程目标达成度=4+入,8 65 目标1试题 课程目标2 目标2试题 $ 课程目标2达成度一号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4+a(B1+民)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A+(8+B 100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郭凤岐姜大华张琳等.《大学物理》(上册)(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年11月。 (二)主要参考资料: [山程永进龙光芝.大学物理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2]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3)]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物理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7月 七、其它说明 无 执笔人(签字): 年月日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6

6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平时表现 100 A 65 1 1A  2B1 课程目标 达成度  目标 1 试题 50 B1 课程目标 2 目标 2 试题 50 B2 50 2 B2 课程目标 达成度 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A+(B1+B) 100 A + ( B ) 1 2 1  2    B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郭凤岐 姜大华 张琳等.《大学物理》(上册)(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年 11 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 程永进 龙光芝. 大学物理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年。 [2] 张三慧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3]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 物理学(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7 月。 七、其它说明 无 执笔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