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4)光程

104光程 一光程 +12+212cos△知,△中在分析和计算光的叠加现象时非常 重要,为了方便地比较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引起的相位差,引入光程。 1.光程 波程差:两列波叠加时,其相位 差表示为 2丌 其中,△r=r2r1称为波程差 ,dd 图175光程计算用图 当两束光分别通过不同介质时, 由于同一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不同介质中的光波波长不 同。这时就不能只根据几何路程差来计算相位差了。为此,引入光程的概念。 分析:单色光振动频率c在不同介质中是相同的。在折射率为n的 介质中,光速变为 V=cIn 介质中的波长变为 y c Ao A v n c n 其波程差为 因此在折射率为n的某一介质中,如果光波通过的几何路程为x,同样波数 的光波在真空中通过的几何路程将是:nx 上式表明: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相位的变化不仅与光波传播的几何路程 和真空中的波长有关,而且还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光的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通 过几何路程x所发生的相位变化,相当于光在真空中通过nxL的路程所发生的相 位变化。 光程:光波在某一介质中,所经历的几何路程x与这介质的折射率n的乘积
1 10.4 光程 一 光程 由 知,ΔФ在分析和计算光的叠加现象时非常 重要,为了方便地比较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引起的相位差,引入光程。 1. 光程 波程差:两列波叠加时,其相位 差表示为 其中,Δr=r2-r1称为波程差。 当两束光分别通过不同介质时, 由于同一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不同介质中的光波波长不 同。这时就不能只根据几何路程差来计算相位差了。为此,引入光程的概念。 分析:单色光振动频率 在不同介质中是相同的。在折射率为n 的 介质中,光速变为 介质中的波长变为 V c 0 0 n c n = = = 其波程差为 因此在折射率为n 的某一介质中,如果光波通过的几何路程为x,同样波数 的光波在真空中通过的几何路程将是: 上式表明: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相位的变化不仅与光波传播的几何路程 和真空中的波长有关,而且还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光的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通 过几何路程x 所发生的相位变化,相当于光在真空中通过nx L的路程所发生的相 位变化。 光程:光波在某一介质中,所经历的几何路程x 与这介质的折射率 n 的乘积。 1 2 1 2 I I I I I = + + 2 cos …… …… d1 d2 d3 dm n1 n2 n3 nm 图 17-5 光程计算用图 ( 2 1 ) 2 r r = − ( 2 1 2 1 ) ( ) 0 0 2 2 2 r r n r r nx = − = − = nx 0 c = V c n = /

n 'x 有了光程这一概念,就可以把单色光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程,都折算为该单 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路程。由此可见:两 相干光分别通过不同的介质在空间某点相 遇时,所产生的干涉情况与两者的光程差 有关 图17-6光程差计算用图 2.光程差 光程差:△=m(2-1) 与相位差的关系:△q=2△ 如图所示,两相干光波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L2-L1)=={[2-d)+ndl]-n} z(52-1)+(m-1 二透镜不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理论和实验表明:使用透镜只能改变光波的传播情况。对透镜成象,从物点到象 图177透镜的等光程性示意图 点,沿各条传播路径(光线)的光程相等,即物点到象点各光线之间的光程差为 零,使用透镜不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
2 i i = n x 有了光程这一概念,就可以把单色光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程,都折算为该单 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路程。由此可见:两 相干光分别通过不同的介质在空间某点相 遇时,所产生的干涉情况与两者的光程差 有关。 2. 光程差 光程差: 2 1 = − n r r ( ) ; 与相位差的关系: 0 2 = 如图所示,两相干光波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 ) ( 1) ] 2 {[ ) ] } 2 ( ) 2 2 1 2 1 2 1 r r n d L L r d nd r = − + − = − = − + − 二 透镜不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理论和实验表明:使用透镜只能改变光波的传播情况。对透镜成象,从物点到象 点,沿各条传播路径(光线)的光程相等,即物点到象点各光线之间的光程差为 零,使用透镜不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 图 17-6 光程差计算用图 图 17-7 透镜的等光程性示意图

(b) F F 使用透镜不会产生附加光程差 注意:等光程不是放入透镜前后同一条光线等光程,而是指原同相位的光线 间在加入透镜后保持等光程。 三、洛埃镜、半波损失 NP --S5 D 半波损失: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射向光速较小的介质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 入射光的相位跃变了π,相当于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附加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 称为半波损失 五劳埃德镜 劳埃德镜实验不但显示了光的干涉现象,而且还显示了当光由光速较大(折 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速较小(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的相位发生了
3 注意:等光程不是放入透镜前后同一条光线等光程,而是指原同相位的光线 间在加入透镜后保持等光程。 三、洛埃镜、半波损失 半波损失 :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射向光速较小的介质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 入射光的相位跃变了π,相当于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附加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 称为半波损失。 五 劳埃德镜 劳埃德镜实验不但显示了光的干涉现象,而且还显示了当光由光速较大(折 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速较小(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的相位发生了 1 s P M 2 s d D P' L 使用透镜不会产生附加光程差 a c b ·F A B C a b c · · F F A B C a b c S· ·S (b) (a) (c)

跃变。 从狭缝S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射到屏幕上,另一部分掠射到反射角M上, 反射后到达屏幕上。反射光可看成是由虚光源S发出的。S和S构成一对相干 光源。图中阴影区域表示叠加的区域,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若把屏幕放到和镜面相接触的P位置,此时从S和S发出的光到达接触点L 的路程相等,在L处似乎应出现明纹,但是实验事实是,在接触处为一暗纹。这 表明,直接射到屏幕上的光与由镜面反射出来的光在L处的相位相反,即相位差 为丌。由于入射光的相位没有变化,只能是反射光的相位跃变了 容易明白:在双镜干涉实验中M和M两平面镜上反射的两束光,虽然都发 生了丌的跃变,但两者的光程差(或相位差)却不变。 劳埃德镜干涉实验的特点 1.两束相干光由光源S和虚光源S发出 2.两光源相位相同,可比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两个狭缝; 只有虚光源有半波损失 4.重叠区形成条纹,条纹对两光源不对称
4 跃变。 从狭缝 S1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射到屏幕上,另一部分掠射到反射角 M 上, 反射后到达屏幕上。反射光可看成是由虚光源 S2 发出的。S1 和 S2 构成一对相干 光源。图中阴影区域表示叠加的区域,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若把屏幕放到和镜面相接触的 P位置,此时从 S1和 S2发出的光到达接触点 L 的路程相等,在 L 处似乎应出现明纹,但是实验事实是,在接触处为一暗纹。这 表明,直接射到屏幕上的光与由镜面反射出来的光在 L 处的相位相反,即相位差 为。由于入射光的相位没有变化,只能是反射光的相位跃变了。 容易明白:在双镜干涉实验中 M1和 M2两平面镜上反射的两束光,虽然都发 生了 的跃变,但两者的光程差(或相位差)却不变。 劳埃德镜干涉实验的特点: 1. 两束相干光由光源 S 和虚光源 S发出; 2. 两光源相位相同,可比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两个狭缝; 3. 只有虚光源有半波损失; 4. 重叠区形成条纹,条纹对两光源不对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3)杨氏双缝实验.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2)相干光.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1)电磁波 光的电磁特性.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8)圆孔衍射.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7)单缝衍射.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10)光的偏振.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5)薄膜干涉.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7)惠更斯-费聂耳原理.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7)耗散结构.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6)熵 熵增加原理.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循环过程热机.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3)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5)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理.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2)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1)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准静态过程.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3.4)角动量守恒定律.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3.3)转动定律.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3.2)刚体转动的动能定理.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3.1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二章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2.1)动量定理.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9)衍射光栅.doc
- 《高职高专物理》第十章 光的波动理论及应用(10.11)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doc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零章第三节 三度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及一些重要公式.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及教学准备(杨世平).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零章第一节 矢量代数与张量初步.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零章第二节 矢量场论复习.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1)电荷和静电场.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2)电流与磁场.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3)麦克斯韦方程组.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4)介质的电磁性质.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5)电磁场的边值关系.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6)电多极矩.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2)唯一性定理.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3)拉普拉斯方程的解——分离变量法.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4)镜象法.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2.5)格林函数方法.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静磁场(3.4)阿哈罗夫.玻姆(A-B)效应.ppt
- 河北师范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静磁场(3.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