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西北区

第十六章西北区 雅丹” 地 纲
第十六章 西北区

西北地区范围 东:以贺兰山为界 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 西界、北界:均为国界 中国主要地形分布 天山山脉 购尔泰山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一 岭 马拉雅山脉 南岭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大 兴 安 岭 太 行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山 长 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祁连山 脉 喜马拉雅山脉 横 断 山 脉 阿尔泰山 贺 兰 山 西北地区范围 东:以贺兰山为界 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 西界、北界:均为国界

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 干旱大陆性气候 口成因: ·深居内陆、盆地效应 口基本特征: ·光照丰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 雨、多风沙 沙漠 雅丹 荒漠草原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干旱大陆性气候 ❑ 成因: ◼ 深居内陆、盆地效应 ❑ 基本特征: ◼ 光照丰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 雨、多风沙 沙 漠 雅丹

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 河西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900~6300mJ/m2。 地表反射率高达30%,加剧气温变化幅度。 日照时数大多在2600~3000h间,河西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3200h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 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 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
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 河西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 900~6 300 mJ/m2。 地表反射率高达30%,加剧气温变化幅度。 日照时数大多在2 600~3 000 h间,河西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3 200 h。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 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 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

(一)光照丰富 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 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在全 国仅次于青藏高原
(一)光照丰富 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 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在全 国仅次于青藏高原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 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 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 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 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 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 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 偏高, 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 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 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 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 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 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 北疆平原区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 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 山地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度影响很大。 降水分配,区内差异很大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 北疆平原区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 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 山地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度影响很大。 降水分配,区内差异很大

(四)春季多大风 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空气层结不稳定,风 速增大,特别是隘口处,风力更大,强而稳定, 可用于发电。 时有沙尘暴发生 cnsR
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空气层结不稳定,风 速增大,特别是隘口处,风力更大,强而稳定, 可用于发电。 时有沙尘暴发生 (四)春季多大风

多风沙 沙尘暴
多风沙 ◼ 年平均风速多在2~3 m/s之间,大风日数多 在5~15天以内。 ◼ 部分地区的特殊地貌作用,如狭管效应使风速 猛增,许多情况下短短距离内年平均风速即可 猛增4~5 m/s。 ◼ 如:大阪城、七角井、阿拉山口 沙 尘 暴

第一节区域特征 ■二、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 口大地形格局:“三山夹两盆” 口盆地内部呈明显的带状排列 塔里木然 0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二、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 ❑ 大地形格局:“三山夹两盆” ❑ 盆地内部呈明显的带状排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四 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三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专题二 我国土壤退化与防治.pptx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一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pdf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的自然环境(国土概况、地貌).doc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任课教师:马玉香).doc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Physical Geography.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章 盆地构造的基本理论.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四章 岩石变形的力学分析.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六章 节理.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八章 同生构造分析.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五章 褶皱构造.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九章 大地构造基本理论(第三节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简介、第四节 中国大地构造的现代发展).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九章 大地构造基本理论(第一节 槽台学说、第二节 板块构造理论).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七章 断层.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三章 地层的接触关系.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绪论(主编:胡明,第一版).pdf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地质构造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41 准噶尔盆地地质简介.pdf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地质构造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40 盆地及含油气盆地.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气候与气候资源 3.3 气温与降水.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七章 青藏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内蒙古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华南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东北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气候与气候资源 3.1 气候特征 3.2 气候形成因素.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自然地理区划.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华中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华北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中国的环境演变.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理.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中国的近海.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陆地水与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和地下水.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陆地水与水资源 第二节 我国主要河 第三节 水资源.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和国土概况.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地貌(地貌形成因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