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华北区

第十二章 华北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第二节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二章 华北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康平督图 彰武 沾铁龄 阜新 抚顺 围场 河/沈阳 沽源 辽 宽甸 活动积温3200℃ 张北 1月均温-10℃ 城 长 永定河 渤 海 黄 冀 乌鞘龄 :石家庄 晋 济南鲁 黄 陕 3000m 河 等高线 黄 ⊙郑州 河西安 】 豫 4500C 秦 岭 0℃ 河 山

本区范围和地理位置 1.经纬度32°N-42°N,104°E-125°E; 2.界线: 北面:与东北彰武一康平一昌图一铁岭一抚 顺一宽甸一鸭绿江畔(≥10℃积温 是跳 3200℃的等值线): 天津 与内蒙彰武一阜新一围场一张北一右玉一榆 南鲁 林一定边一中宁一乌鞘岭(≥10℃积温 0霜州 3000℃的等值线) 皖 西面:乌鞘岭一祁连山东一洮河以西一白龙江 (3000米等高线) 南面:秦岭一淮河(≥10℃积温4500℃的等 值线) 东面:濒黄、渤二海
本区范围和地理位置 1. 经纬度 32 °N- 42°N,104 °E-125 °E ; 2. 界线: 北面:与东北彰武—康平—昌图—铁岭—抚 顺—宽甸—鸭绿江畔( ≥ 10℃ 积温 3200℃的等值线 ); 与内蒙彰武—阜新—围场—张北—右玉—榆 林—定边—中宁—乌鞘岭( ≥ 10℃ 积温 3000℃的等值线 ) 西面:乌鞘岭—祁连山东—洮河以西—白龙江 (3000米等高线) 南面:秦岭—淮河( ≥ 10℃ 积温4500℃的等 值线 ) 东面:濒黄、渤二海

国地形图3D版 图

四个自然地理单元 华北地区 1辽东山东低山丘陵 2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 平原 3黄土高原 4冀北山地
四个自然地理单元

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气温较差大 本地区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 暖季同期,利于喜温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8-14℃左右。生长期长,积温为3200-4500℃。 冬季较长且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在0-10℃。 夏季气温高,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气温较差大 本地区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 暖季同期,利于喜温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8-14℃左右。生长期长,积温为3200-4500℃。 冬季较长且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在0-10 ℃。 夏季气温高,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

(二)降水集中,变率大 年平均降水量400-750mm。降水在年内分配高度集 中和多暴雨,本地区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强 度比东北地区大。 原因:副热带高压脊 (三)春旱多风沙 具有夏湿冬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多 沙尘天气
(二)降水集中,变率大 年平均降水量400-750mm。降水在年内分配高度集 中和多暴雨,本地区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强 度比东北地区大。 原因:副热带高压脊 (三)春旱多风沙 具有夏湿冬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多 沙尘天气

二、区域特征 (一)黄土广泛分布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一)黄土广泛分布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二、区域特征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口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口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击题 △台业上L六m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q 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q 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并含有粘土矿物、易溶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MgO、K2O等)

黄土特征 2.孔隙大 结构较松散,孔隙较多,孔 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 一。 3.黄土无沉积层理,垂直节 强。 今日
黄土特征 2.孔隙大 结构较松散,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在40%~55%。 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 一。 3.黄土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很 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华中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自然地理区划.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气候与气候资源 3.1 气候特征 3.2 气候形成因素.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东北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华南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内蒙古地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七章 青藏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气候与气候资源 3.3 气温与降水.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西北区.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四 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三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专题二 我国土壤退化与防治.pptx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专题一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pdf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的自然环境(国土概况、地貌).doc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任课教师:马玉香).doc
-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Physical Geography.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章 盆地构造的基本理论.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四章 岩石变形的力学分析.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六章 节理.pdf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八章 同生构造分析.pdf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中国的环境演变.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理.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地理及土地资源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中国的近海.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陆地水与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和地下水.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陆地水与水资源 第二节 我国主要河 第三节 水资源.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和国土概况.ppt
-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地貌(地貌形成因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