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地貌(地貌形成因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83
文件大小:27.2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地貌(地貌形成因素)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章地貌

第二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 形成高山、 内力作用 高原或盆地 内外力作用与地形 (主导) 共塑地表 外力作用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 内 外 力 作 用 与 地 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形成高山、 高原或盆地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 共 塑 地 表 (主导)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波浪作用等形式

中国地貌形成因素有哪些?

中国地貌形成因素有哪些?

资料 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 根据最近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资料: 在第三纪中新世青藏高原开始隆起之前,我 国基本上是一个广阔的、准平原化的低平大陆, 盛行行星风系,而以东北信风为主。 到了晚上新世,青藏高原已隆升到海拔1000 米左右,现代的蒙古一西伯利亚高气压中心仍未 形成,只在拉萨附近(北纬30度)出现一个弱高压 中心

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 根据最近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资料: 在第三纪中新世青藏高原开始隆起之前,我 国基本上是一个广阔的、准平原化的低平大陆, 盛行行星风系,而以东北信风为主。 到了晚上新世,青藏高原已隆升到海拔1000 米左右,现代的蒙古一西伯利亚高气压中心仍未 形成,只在拉萨附近(北纬30度)出现一个弱高压 中心。 资料

资料 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 第三纪末,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剧烈上升, 达到了3000米左右的高程,弱高压中心得到加 强,并向北推移到北纬40度左右的塔里木盆地 南部,中国现代季风系统可能开始出现。 到了全新世初,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再度 剧烈上升,达到了现有的4000米以上高程,现 代的蒙古一西伯利亚高气压中心(北纬55度左右) 以及我国季风气候系统全面形成,我国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也发生了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 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分化

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 第三纪末,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剧烈上升, 达到了3000米左右的高程,弱高压中心得到加 强,并向北推移到北纬40度左右的塔里木盆地 南部,中国现代季风系统可能开始出现。 到了全新世初,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再度 剧烈上升,达到了现有的4000米以上高程,现 代的蒙古一西伯利亚高气压中心(北纬55度左右) 以及我国季风气候系统全面形成,我国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也发生了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 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分化。 资料

地质年代及其代号 同位素 构造运动 生物界开始紫殖的年代生物空 代 纪(利 世统 年龄 发华年悦阶设 植物 动物 前紫盛 百万年 的时代 第四纪 全新世Q, 1- 更新世Q1 -2-3 Q2Q3 第晚第三 上新世N 10 人类出 乳 生 纪N 中新世N 喜山运动 早第 渐新世巴 40 山阶 动物 K. 三纪 始新世巴 山运式 古新世E (1) 哺乳动 白平纪 挽白季世K 神期运动 早白圣世K 40 侏罗纪 免床罗世】, 山 中侏罗世】 子 代 早侏罗世】 段 爬行动技 植 行动物 动 统三叠世T 印皮运动 深子植物 T 中三森世T 早三叠世T 220 二森 晚二叠世卫, 海西运动 早一P 280 晚 石炭纪 挽石炭世C 中石世C 生 早石炭世 350 西阶 代 泥结纪 统泥盆世D 动物鱼 PZ, D 中泥盆世D 早泥盆世D 400 加里不 志留纪 晚志留世 运动 陆生保献 中志留世 鱼类 早志吉S 40 古 奥 晚奥险世0 生 0 中奥晦世0 代 早奥构世0 500 PZ 晚寒武世 中寒面世刀 早寒武世 元古代费且纪Z 晋宁运动 高级藻英 一小壳动物 80 吕梁运动 禄露动物 类 生 太古代A 25 阜平运动 多细跑动 前太古 3800 生物现 代A

从板块学说来看,中国基本上属于欧亚板块, 而南面与印度板块相接,东面则邻接太平洋板块 与菲律宾板块。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历史,就是欧亚板块之 内的中国陆台与其周围地槽褶皱带互相作用的过 程,也是印度、太平洋、菲律宾等板块分别向欧 亚板块推进撞击的过程

从板块学说来看,中国基本上属于欧亚板块, 而南面与印度板块相接,东面则邻接太平洋板块 与菲律宾板块。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历史,就是欧亚板块之 内的中国陆台与其周围地槽褶皱带互相作用的过 程,也是印度、太平洋、菲律宾等板块分别向欧 亚板块推进撞击的过程

资料 中国大陆形成是多次造山运动的结果 根据现有资料,大约在25亿年前,特别是从 吕梁运动(距今19一17亿年)和晋宁运动(距今约 10亿年)以来,就已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逐 步形成了一个前震旦纪陆台,东部以地台为主, 西部以地槽为主。在震旦纪以前,现有中国领域 内,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整个古生代则是一 个海域不断缩小,陆地不断扩大的过程。经过加 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中国大陆形成是多次造山运动的结果 根据现有资料,大约在25亿年前,特别是从 吕梁运动(距今19—17亿年)和晋宁运动(距今约 10亿年)以来,就已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逐 步形成了一个前震旦纪陆台,东部以地台为主, 西部以地槽为主。在震旦纪以前,现有中国领域 内,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整个古生代则是一 个海域不断缩小,陆地不断扩大的过程。经过加 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资料

资料中国大陆形成是多次造山运动的结果 到了古生代末,海水退到古昆仑山、古秦岭以南,古 雪峰山以西的地区(称为古地中海),当时除四川盆地、鄂 西、粤北、湘赣地区分别从古地中海和古太平洋伸进一 股海湾以外,其余广大东部及北部地区均己成为陆地。 但是,中生代以前历次地壳运动,与现代地貌一般已很 少有直接联系,只是通过岩石性质和褶皱程度等间接影 响现代地貌的发育。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与 古生代石灰岩沉积相关,现代的秦岭、祁连山、天山等 的走向,则继承了加里东与海西运动的褶皱带

中国大陆形成是多次造山运动的结果 到了古生代末,海水退到古昆仑山、古秦岭以南,古 雪峰山以西的地区(称为古地中海),当时除四川盆地、鄂 西、粤北、湘赣地区分别从古地中海和古太平洋伸进一 股海湾以外,其余广大东部及北部地区均已成为陆地。 但是,中生代以前历次地壳运动,与现代地貌一般已很 少有直接联系,只是通过岩石性质和褶皱程度等间接影 响现代地貌的发育。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与 古生代石灰岩沉积相关,现代的秦岭、祁连山、天山等 的走向,则继承了加里东与海西运动的褶皱带。 资料

在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亚欧大陆的地理 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 口古地中海消失了: 口亚欧大陆连成一片: 口巨大的青藏高原崛起,成为世界屋脊,并由于高原阶段 性上升对大气层所产生的日益强大的热力作用与动力作 用,从而削弱了和改变了低层行星风带的结构,加强了 东亚季风环流

在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亚欧大陆的地理 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 p 古地中海消失了; p 亚欧大陆连成一片; p 巨大的青藏高原崛起,成为世界屋脊,并由于高原阶段 性上升对大气层所产生的日益强大的热力作用与动力作 用,从而削弱了和改变了低层行星风带的结构,加强了 东亚季风环流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