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任课教师:马玉香)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0
文件大小:16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石河子大学:《中国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任课教师:马玉香)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自然地理 任课班级:地科2012级1班 任课教师:马玉香 理学院地理系 资环教研室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自然地理 任课班级:地科 2012 级 1 班 任课教师:马玉香 理学院 地理系 资环教研室 2013—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姓名 马玉香 职称讲师总学时40 使用 赵济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和区 程 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 教 经济发展的影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了解我国最新 说 的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 存在问题与对策:明确我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案及七大区的区域特征、 的 区域内部差异及区域开发整治的基本方向。 章次 章名 学时 第一篇中国的自然环境 绪论 的 第1章 国土概况 1 第2章 地貌 第3章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4 第4章 陆地水 民 第5章 中国近海和海洋资源 第6章 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 第7章 生物地理 2 第8章 矿藏资源 2 第9章 环境演变 2 第二篇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第10章 自然地理区划 2 第11章 东北地区 2 第12章 华北地区 2 第13章 华中地区 2 第14章 华南地区 2 第15章 内蒙古地区 2 第16章 西北地区 2 第17章 青藏地区 2 2

2 姓名 马玉香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40 使用 教材 赵济 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和区 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了解我国最新 的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 存在问题与对策;明确我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案及七大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内部差异及区域开发整治的基本方向。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 1 章 第 2 章 第 3 章 第 4 章 第 5 章 第 6 章 第 7 章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0 章 第 11 章 第 12 章 第 13 章 第 14 章 第 15 章 第 16 章 第 17 章 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 绪论 国土概况 地貌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陆地水 中国近海和海洋资源 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 生物地理 矿藏资源 环境演变 第二篇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自然地理区划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内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 1 3 4 3 2 4 2 2 2 2 2 2 2 2 2 2 2

绪论部分要求明确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任务, 教学 掌握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目的 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明确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 人口众多的国家,掌握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绪论(1学时) 一、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自然地理的任务和目的 三、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中国自然地理内容结构 第一章国土概况(1学时) 教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疆域 学 第二节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 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是 独特的、综合的物质体系,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系,多层次的结 教学 构体系,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体系。 重点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辅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分析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2.阐述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题后记 3

3 教学 目的 绪论部分要求明确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任务, 掌握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明确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 人口众多的国家,掌握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 学 内 容 绪论(1 学时) 一、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自然地理的任务和目的 三、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中国自然地理内容结构 第一章 国土概况(1 学时)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疆域 第二节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 难点 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是 独特的、综合的物质体系,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系, 多层次的结 构体系,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体系。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辅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思考题 1.分析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2.阐述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题后记

2013年月 日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教学 布、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次掌握三大 目的 阶梯的分界线,以及我国地貌形成地质构造、气候因素地表组 成物质和人类活动因素。 第二章地貌(3学时) 第一节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华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节地貌形成因素 ® 一、地质构造 色 二、气候因素 三、地表组成物质 四、人类活动因素 教学 1.地质构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重点 2.气候因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难点 教学方法 坚持动态观点,运用时空统一方法,讲述我国地貌形成的 地质历史,充分发挥地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 1.分析中因地貌的基本特征 2.在《中国主要山系图》标出我国主要山脉 3.试述影响我国地貌发有的内外力因素 思考题

4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次掌握三大 阶梯的分界线,以及我国地貌形成地质构造、气候因素地表组 成物质和人类活动因素。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地貌 (3 学时)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 二、气候因素 三、地表组成物质 四、人类活动因素 教学 重点 难点 1.地质构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2.气候因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 坚持动态观点,运用时空统一方法,讲述我国地貌形成的 地质历史,充分发挥地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 思考题 1.分析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2.在《中国主要山系图》标出我国主要山脉 3.试述影响我国地貌发育的内外力因素

题后记 2013年 日 使学生掌握我因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 教学 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地理位置(纬 度、海陆位置)、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分角度 目的 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了解我 国气候资源对农业等部门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4学时) 第一节气候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 海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的 第二节气候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容 二、 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 三、大气环流(冬、夏季) 第三节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二、降水量 第四节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1.下垫面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2大气环流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难点 本章内容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述青 教学方法 藏高原对 就我国一些重要的天气现象采取让学 生自己查阅资料讲授的方式

5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使学生掌握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 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地理位置(纬 度、海陆位置)、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分角度 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了解我 国气候资源对农业等部门产生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4 学时) 第一节 气候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二、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 三、大气环流(冬、夏季) 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二、降水量 第四节 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难点 1.下垫面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2.大气环流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述青 藏高原对于我国气候的影响,就我国一些重要的天气现象采取让学 生自己查阅资料讲授的方式

1.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暗含的气候特点? 2.试从地理位置、下垫面、大气环流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3.试析我国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 思考题 4解释全球范围茫茫沙漠皆出现在回归线位置,而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却是江南水乡? 题后记 2013年月 日 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水系及流域,以及我国径流分 布的时间和空间特点,我国湖泊沼泽冰川及地下水的主要分布特 目的 点,以及我国主要八大江河」 酸 第四章陆地水与水资源(3学时) 第一节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河川径流 分 二、湖泊和沼泽 三、山岳冰川 动 四、地下水 第二节我国主要河流 第三节水资源 一、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二、水能资源 三、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教学 我国河川径流的分布和我国河川径流的时空特点,以及我国水资 源的特点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构成本章的重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基于多幅我国水系图,以及我国七大江河的水系分区 图,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讲授主要的知识点,然后选取我国黑龙江 淮河两条江河辅以同学自主讲授的方式 6

6 思考题 1.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暗含的气候特点? 2.试从地理位置、下垫面、大气环流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3.试析我国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 4.解释全球范围茫茫沙漠皆出现在回归线位置,而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却是江南水乡?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水系及流域,以及我国径流分 布的时间和空间特点,我国湖泊沼泽冰川及地下水的主要分布特 点,以及我国主要八大江河。 教 学 内 容 第四章 陆地水与水资源(3 学时)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河川径流 二、湖泊和沼泽 三、山岳冰川 四、地下水 第二节 我国主要河流 第三节 水资源 一、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二、水能资源 三、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教学 重点 难点 我国河川径流的分布和我国河川径流的时空特点,以及我国水资 源的特点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构成本章的重点。 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基于多幅我国水系图,以及我国七大江河的水系分区 图,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讲授主要的知识点,然后选取我国黑龙江、 淮河两条江河辅以同学自主讲授的方式

1.分析我国径流的时空分特点。 2.在地图上标出我国五大湖区,并尝试标出我国东部平原区的几大 淡水湖泊。 思考题 3.阐述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4.试析我国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状况。 题后记 2013年 月 日 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的海域海岸的基本格局,我国岛屿的 目的 注要分布类型,以及近海水文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 要特点,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五章中国近海及海洋资源(2学时) 举 第一节海域 学 第二节海底地貌 第三节海岸 蓉 第四节岛屿 第五节近海水文 第六节海洋资源 学 重点 难点 7

7 思考题 1.分析我国径流的时空分特点。 2.在地图上标出我国五大湖区,并尝试标出我国东部平原区的几大 淡水湖泊。 3.阐述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4.试析我国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状况。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的海域海岸的基本格局,我国岛屿的 主要分布类型,以及近海水文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 要特点,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 学 内 容 第五章 中国近海及海洋资源(2 学时) 第一节 海域 第二节 海底地貌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岛屿 第五节 近海水文 第六节 海洋资源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T以对比分析等为主要的讲授方法 作业 1.分析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思考题 2.试析我国岛屿的主要类型。 阅读材料 3.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点 题后记 2013年 日 教学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士壤的形成的地形、气候、母质、植 目的 被、时间等成土因素,以及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湿润区 的主要成土过程,掌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12个土纲的性质及区 域分布,以及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 第六章士壤地理和土地资源(4学时) 学 第一节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的 第二节主要土壤类型 容 第三节土壤分布规律 第四节土地资源 教学 1.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及主要成土过程 重点 2.我国士壤分布的基本规律之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难点

8 教学方法 以对比分析等为主要的讲授方法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1.分析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2.试析我国岛屿的主要类型。 3.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点。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的地形、气候、母质、植 被、时间等成土因素,以及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湿润区 的主要成土过程,掌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 12 个土纲的性质及区 域分布,以及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 学 内 容 第六章 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4 学时)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四节 土地资源 教学 重点 难点 1.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及主要成土过程 2.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之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以对比分析等讲授方法为主 作业 1.简述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及主要成土过程 思考题 2.简述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成因及分布 阅读材料 .分析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之水平地带分布规律,并以示意图 的形式表示出来。 4.同学们课余查阅资料调收集自己家乡所在省份土地资源的主要 利用类型及生产潜力 题后记 2013年 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目的 以及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及地理分布。 第七章生物地理(2学时) 教 第一节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学 1.植物种类丰言 内 2.起源古老 容 3.地理成分复杂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 5.混杂 6.特有植物繁多 第二节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9 教学方法 以对比分析等讲授方法为主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1.简述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及主要成土过程 2.简述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成因及分布 3.分析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之水平地带分布规律,并以示意图 的形式表示出来。 4.同学们课余查阅资料调收集自己家乡所在省份土地资源的主要 利用类型及生产潜力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以及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及地理分布。 教 学 内 容 第七章 生物地理(2 学时) 第一节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地理成分复杂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 5.混杂 6.特有植物繁多 第二节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教学 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作业 1.分析我国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思考题 2.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及地理分布。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13年 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成矿条件 目的 及其分布规律及主要矿藏的分布,重点把握中国的矿业开发及总体 布局,能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总结我国矿业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2学时) 数 第一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学 一、 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二、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动 三、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第二节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一、矿业开发的特点 二、中国的矿业开发及总体布局

10 教学 重点 难点 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1.分析我国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2.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区系及地理分布。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成矿条件 及其分布规律及主要矿藏的分布,重点把握中国的矿业开发及总体 布局,能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总结我国矿业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教 学 内 容 第八章 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2 学时) 第一节 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一、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二、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三、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第二节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一、矿业开发的特点 二、中国的矿业开发及总体布局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