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七章 断层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3
文件大小:4.3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七章 断层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七章断层 本章要点:断层的几何要素、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的特征和组合形式、断 层岩、断层的识别和位移方向的确定。 岩石因受力而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断层与节理均为 地壳浅层中发有的断裂构造,节理以岩石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 区别于断层。断层和节理就其力学性质而言,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断层往往是节理进一步发 展而形成的。 断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泛,但其规模差异很大。大至成百上千公里,小至用显微镜才能 观察研究。在垂向上,往地下深处随若温度、压力的增高,岩石由脆性变为韧性,致使地壳 岩石中的断裂表现出层次性。即浅层次为脆性断裂,形成脆性断层,简称新层:在深层次则 形成韧性断层(或称韧性剪切带)。 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的几何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 何意义的要素。它包括以下几种。 1.断层面 断层面:是将岩体断开,被断岩块沿着它滑动的破裂面。它是一种面状构造。它在局部 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通常是不规则的曲面。和岩层产状一样,断层面的产状也 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断层破碎带:规模较大的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系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组成的断层破碎 带。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叫断层线,它是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和岩层的地质界 线一样,断层线的形态受地形、断层面产状的影响,其影响方式完全和“V”字型法则相同。 因此,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可用“V”字型法则间接测定断层面的产状。 2.断盘 断盘:是在断层面两侧并沿断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岩块。 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则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断层的上盘,位 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断层的下盘。如果断层面是直立的,则可按断盘相对于断层线的方位 来描述,如北东盘、南西盘、东盘、西盘等等,并无上、下盘之分。 上升盘和下降盘: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方向,将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而相对 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3.位移 断层两盘岩块的相对运动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旋转运动。在直线运动中,两盘作相对的 平直滑动而无旋转:在旋转运动中,两盘以断层面的某法线为轴作旋转运动。断层常常作这 两种运动的综合运动,但多数断层都以直线运动为主。断层规模越大,直线运动所占的比例 越大。见图T-1断层位移图

第七章 断层 本章要点:断层的几何要素、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的特征和组合形式、断 层岩、断层的识别和位移方向的确定。 岩石因受力而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断层与节理均为 地壳浅层中发育的断裂构造,节理以岩石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 区别于断层。断层和节理就其力学性质而言,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断层往往是节理进一步发 展而形成的。 断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泛,但其规模差异很大。大至成百上千公里,小至用显微镜才能 观察研究。在垂向上,往地下深处随着温度、压力的增高,岩石由脆性变为韧性,致使地壳 岩石中的断裂表现出层次性。即浅层次为脆性断裂,形成脆性断层,简称断层;在深层次则 形成韧性断层(或称韧性剪切带)。第一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的几何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 何意义的要素。它包括以下几种。 1.断层面 断层面:是将岩体断开,被断岩块沿着它滑动的破裂面。它是一种面状构造。它在局部 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通常是不规则的曲面。和岩层产状一样,断层面的产状也 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断层破碎带:规模较大的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系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组成的断层破碎 带。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叫断层线,它是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和岩层的地质界 线一样,断层线的形态受地形、断层面产状的影响,其影响方式完全和“v”字型法则相同。 因此,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可用“V”字型法则间接测定断层面的产状。 2.断盘 断盘:是在断层面两侧并沿断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岩块。 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则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断层的上盘,位 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断层的下盘。如果断层面是直立的,则可按断盘相对于断层线的方位 来描述,如北东盘、南西盘、东盘、西盘等等,并无上、下盘之分。 上升盘和下降盘: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方向,将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而相对 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3.位移 断层两盘岩块的相对运动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旋转运动。在直线运动中,两盘作相对的 平直滑动而无旋转;在旋转运动中,两盘以断层面的某法线为轴作旋转运动。断层常常作这 两种运动的综合运动,但多数断层都以直线运动为主。断层规模越大,直线运动所占的比例 越大。见图 7-1 断层位移图

图7一1断层位移图 (据M.P.Billings) ()断层位移立体图:(B)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图:(C)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剂面图 ab一总滑距,c一走向滑距,cb一倾斜滑距,am一水平滑距;hb0、h'。‘一地层断距: g、h‘g一铅直地层断距:hr、h‘T'一水平地层断距:Q一地层真领角:w一地层视倾角 4.滑距(总滑距):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距离叫滑距。 从理论上讲,它是指在断层错动前的某一点,错动后分成的两个点(即相当点)之间的 实际距离(图7一1中b),又称总滑距。 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走向线上的分量叫走向滑距。(图7一1中aC) 倾斜滑距:总滑距在断层倾斜线上的分量叫倾斜滑距(图7一1中cb)。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真正的相当点,因此,一般采用寻找相当层来近似测算断层 的位移。 相当层:断层错动前的同一岩层,错动后被分为两个对应层,这种在断层两盘上的对应 层叫相当层。 5.断距:相当层之间的距离称断距。不同方位剖面上的断距值不同。 (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图7一1B),可测得以下三种撕距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图7一1B之ho)。 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图7一1B之g)。在石油钻探中,当 直井穿过逆断层时,在断层面上、下两个对应的岩层面之间的进尺数之差,就是铅直地层断 距,现场工作中称为“落差”。 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之间的水平距离(图7一1B之hf),又称水平错开。 以上三种断距构成一定直角三角形关系,即图7一1B之△hof,其中a为岩层倾角。若

图 7—1 断层位移图 (据 M.P.Billings) (A) 断层位移立体图;(B)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图; (C)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图 ab—总滑距; ac—走向滑距; cb—倾斜滑距; am—水平滑距; ho、hˊoˊ—地层断距; hg、hˊgˊ—铅直地层断距; hf、hˊfˊ—水平地层断距; α—地层真倾角; ω—地层视倾角 4.滑距(总滑距):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距离叫滑距。 从理论上讲,它是指在断层错动前的某一点,错动后分成的两个点(即相当点)之间的 实际距离(图 7-1 中 ab),又称总滑距。 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走向线上的分量叫走向滑距。(图 7—1 中 ac) 倾斜滑距:总滑距在断层倾斜线上的分量叫倾斜滑距(图 7-1 中 cb)。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真正的相当点,因此,一般采用寻找相当层来近似测算断层 的位移。 相当层:断层错动前的同一岩层,错动后被分为两个对应层,这种在断层两盘上的对应 层叫相当层。 5.断距:相当层之间的距离称断距。不同方位剖面上的断距值不同。 (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图 7—1B),可测得以下三种断距: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图 7—1B 之 ho)。 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图 7—1B 之 hg)。在石油钻探中,当 直井穿过逆断层时,在断层面上、下两个对应的岩层面之间的进尺数之差,就是铅直地层断 距,现场工作中称为“落差”。 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之间的水平距离(图 7—1B 之 hf),又称水平错开。 以上三种断距构成一定直角三角形关系,即图 7—1B 之Δhof,其中α为岩层倾角。若

己知岩层倾角和上述三种断距中的任一种断距,即可求出其它两种断距。 平错和落差:是在矿山开采的实际工作中,为便于设计竖井和水平巷的长度,在垂直于 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常常采用的断距术语。如图7一2 (A) B 图7一2断层的平错和落差(垂直于岩层走向剂面) Q为岩层倾角 (2)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图7一1C),可测得与垂直于岩层走向剖面上相当的 各种断距,即h'。'、h‘g'、h‘f 同一岩层,当岩层走向与断层走向一致时,这三种断距值在两种剖面上均相等:当岩层 走向与断层走向不一致时,除铅直地层断距在两个剖面上相等外,其余断距值不相等。即图 7-1(B)中的ho、hg、hf都小于在图7-1(C)中测得的数值h‘。'、h'g'、h'f'.因 为a(地层真倾角)>(地层视倾角),故在△hog、△hof与△h''g'、△h''f 中,仅hg=h'g',而ho<h‘o(视地层断距),hf<h'f(视水平断距)。 第二节断层的分类 断层的分类是一个涉及因素较多的问题,比如断层与地层产状之间的关系、断层两盘相 对运动方向、断层本身产状特征等,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几何分类和成因分类。现仅就常用的 几何分类加以介绍: 一、断层的几何关系分类 (一)据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的关系划分: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基本垂直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 (二)根据断层走向和韬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划分(图7一3):

已知岩层倾角和上述三种断距中的任一种断距,即可求出其它两种断距。 平错和落差:是在矿山开采的实际工作中,为便于设计竖井和水平巷的长度,在垂直于 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常常采用的断距术语。如图 7—2 图 7—2 断层的平错和落差(垂直于岩层走向剖面) α为岩层倾角 (2)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图 7—1C),可测得与垂直于岩层走向剖面上相当的 各种断距,即 hˊoˊ、hˊgˊ、hˊfˊ。 同一岩层,当岩层走向与断层走向一致时,这三种断距值在两种剖面上均相等;当岩层 走向与断层走向不一致时,除铅直地层断距在两个剖面上相等外,其余断距值不相等。即图 7—1(B)中的 ho、hg、hf 都小于在图 7—1(C)中测得的数值 hˊoˊ、hˊgˊ、hˊfˊ。因 为α(地层真倾角)>ω(地层视倾角),故在△hog、△hof 与 △h′o′g′、△h′o′f′ 中,仅 hg = h′g′,而 ho < hˊoˊ(视地层断距),hf < hˊfˊ(视水平断距)。 第二节 断层的分类 断层的分类是一个涉及因素较多的问题,比如断层与地层产状之间的关系、断层两盘相 对运动方向、断层本身产状特征等,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几何分类和成因分类。现仅就常用的 几何分类加以介绍: 一、断层的几何关系分类 (一)据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的关系划分: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基本垂直。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 (二)根据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划分(图 7—3):

图7一3根据斯层走向和霜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分类 F一纵断层:F一横断层下一,斜断层 1.纵断层: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2.横断层:断层走向和帮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于直交。 3.斜断层: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 二、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图7一4(A)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图7一4(B)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叫做走向 滑动断层。图7一4(C) 幻 A (B (E 图7一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划分的断层和组合性金名断层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D逆一平移断层 (E)正一平移断层:断层面上的线条代表滑动方向 许多断层的两盘并不完全顺断层面的走向或领向滑动,而是斜向滑动的,因此兼具有正 (逆)一平移的双重性质。对这类断层采用复合命名法命名,如正一平移断层、逆一平移 断层、平移一逆断层等复合名称,复合名称的后者表示主要运动分量,即复合命名通常是以 后者为主,前者为辅的原则来进行命名的。图7一4(D)(E)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但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 程度的旋转运动

图 7—3 根据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分类 F1—纵断层; F2—横断层 F—3斜断层 1.纵断层: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2.横断层: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于直交。 3.斜断层: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 二、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图 7—4(A)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图 7—4(B)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叫做走向 滑动断层。图 7—4(C) 图 7—4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划分的断层和组合性命名断层 (A) 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逆—平移断层; (E)正—平移断层;断层面上的线条代表滑动方向 许多断层的两盘并不完全顺断层面的走向或倾向滑动,而是斜向滑动的,因此兼具有正 (逆)—平移的双重性质。对这类断层采用复合命名法命名,如正—平移断层、逆—平移 断层、平移—逆断层等复合名称,复合名称的后者表示主要运动分量,即复合命名通常是以 后者为主,前者为辅的原则来进行命名的。图 7—4 (D)(E)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但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 程度的旋转运动

4.枢纽断层:断层两盘不是作直线位移,而是具有明显的旋转性,这种断层叫做枢纽 断层。其显著的特点是在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的位移量不等。断层的旋转有两种方式:一是 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在横切断层走向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见图7一5(A): 另一种是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中间,表现为旋转轴两侧的相对位移方向不同,一侧为上盘上升, 另一侧则为上盘下降,图7一5(B)。 图7一5两种旋转的枢纽断层 5.顺层断层:是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当层间滑动达到一定的规 模并具有明显的断层特征时,则形成顺层断层。顺层断层一般顺软弱层发有,断层面与原生 面基本一致。 前文提到断层面,尤其是大的断层其新面一般不会是一个平面,与我们在教科书中用块 状图表示的大相径庭,实际往往很复杂。一条断层往深部追索,时而切层,遇到软弱岩层, 有一段顺层,然后又切层下延的情况并不少见。初学者切莫把块状图中的形象看成放之四海 皆准的模型。 三、根据断层面倾角的大小,逆断层还可分为: 1.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5的逆断层。 2.低角度逆断层(逆冲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45°(一般为30°)的逆断层。 3.逆掩断层:位移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叫做逆掩断层。 4.推覆构造:断层面十分低缓而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型逆掩断层叫做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是当今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例如西南油气分公司于2005年5月开始对四川盆地西 北缘的龙门山推覆构造进行油气勘探。因为龙门山推覆构造现今地表露头分布的地层主要为 古生代的地层,是从远处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其下原地岩块主要是四川油气田的主力油气 层三叠纪的碳酸盐岩,所以勘探前景一定很好。如图7-6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所示,在较 新的中生代地层之上叠置了二叠系组成的飞来峰

4.枢纽断层:断层两盘不是作直线位移,而是具有明显的旋转性,这种断层叫做枢纽 断层。其显著的特点是在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的位移量不等。断层的旋转有两种方式:一是 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在横切断层走向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见图 7—5(A); 另一种是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中间,表现为旋转轴两侧的相对位移方向不同,一侧为上盘上升, 另一侧则为上盘下降,图 7—5(B)。 图 7—5 两种旋转的枢纽断层 5.顺层断层:是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当层间滑动达到一定的规 模并具有明显的断层特征时,则形成顺层断层。顺层断层一般顺软弱层发育,断层面与原生 面基本一致。 前文提到断层面,尤其是大的断层其断面一般不会是一个平面,与我们在教科书中用块 状图表示的大相径庭,实际往往很复杂。一条断层往深部追索,时而切层,遇到软弱岩层, 有一段顺层,然后又切层下延的情况并不少见。初学者切莫把块状图中的形象看成放之四海 皆准的模型。 三、根据断层面倾角的大小,逆断层还可分为: 1.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 45 的逆断层。 2.低角度逆断层(逆冲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 45°(一般为 30°)的逆断层。 3.逆掩断层:位移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叫做逆掩断层。 4.推覆构造:断层面十分低缓而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型逆掩断层叫做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是当今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例如西南油气分公司于 2005 年 5 月开始对四川盆地西 北缘的龙门山推覆构造进行油气勘探。因为龙门山推覆构造现今地表露头分布的地层主要为 古生代的地层,是从远处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其下原地岩块主要是四川油气田的主力油气 层三叠纪的碳酸盐岩,所以勘探前景一定很好。如图 7-6 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所示,在较 新的中生代地层之上叠置了二叠系组成的飞来峰

SE12 00 15008 6 10 12 3 图7一6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据四川区测对,1979) A 构造 推覆体 构造窗 图7-7 飞来蜂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据M.期ttauer,1980) (A).(B)为立体图:(C)为平面图 推覆构造通常表现为老地层被推覆到新地层上,形成老地层在上,新地层在下的特征。 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自远处推移而来,因而叫外来岩块或推覆体:下盘岩块叫原地岩块。推 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或天窗(图7一7)。 构造窗具有大片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的特点。如果剥蚀强烈,在 大片原地岩块上地势较高的地方仅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表现为在原地岩块中残留 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青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的地层, 这种被断层圈闭的地质体为飞来峰(图?一7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图 7—6 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据四川区测对,1979) 图 7—7 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据 M.Mattauer,1980) (A)、(B)为立体图;(C)为平面图 推覆构造通常表现为老地层被推覆到新地层上,形成老地层在上,新地层在下的特征。 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自远处推移而来,因而叫外来岩块或推覆体;下盘岩块叫原地岩块。推 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或天窗(图 7-7)。 构造窗具有大片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的特点。如果剥蚀强烈,在 大片原地岩块上地势较高的地方仅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表现为在原地岩块中残留一 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青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的地层, 这种被断层圈闭的地质体为飞来峰(图 7—7 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0、3 ☐1 2 图7一8推覆构造平面图(上)及剂面图(下) 1一外来岩块:2一原地岩块:K一飞来峰:P一构造窗:X一推覆构造西界:M一最小推覆距离 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仅局部残留在大片的原地岩块上,这便形成了飞来峰(图7 7)和图7-8)。 推覆构造的下伏原地岩块中的沉积岩系常为较好的含油岩系,可形成大型的油气藏。 推覆构造的断距一般较难计算,粗略的估计是以最前端之飞来峰与最后端之构造窗之间 的距离为其最小推覆距离(7一8之M) 无论是构造窗还是飞来峰,它们与周围原地岩块都呈断层接触关系。 第三节断层各论 一、正断层 (一)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称正断层。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大多数在 45度以上,而以60一70度最常见。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 通常断层带内没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现象。正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下面进行讨论: (二)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正断层可以孤立地出现,但更多的是若干断层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组合形式出现。按 照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在平面上,断层可组合成平行式、斜列式、环状和放射状等型式。 在剖面上可组合成阶梯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型式。现介绍几种主要的组合类 型: 1.阶梯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看为

图 7—8 推覆构造平面图(上)及剖面图(下) 1—外来岩块; 2—原地岩块; K—飞来峰; F—构造窗; X—推覆构造西界; M—最小推覆距离 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仅局部残留在大片的原地岩块上,这便形成了飞来峰(图 7- 7)和图 7-8)。 推覆构造的下伏原地岩块中的沉积岩系常为较好的含油岩系,可形成大型的油气藏。 推覆构造的断距一般较难计算,粗略的估计是以最前端之飞来峰与最后端之构造窗之间 的距离为其最小推覆距离(7—8 之 M) 无论是构造窗还是飞来峰,它们与周围原地岩块都呈断层接触关系。 第三节 断层各论 一、正断层 (一)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称正断层。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大多数在 45 度以上,而以 60—70 度最常见。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 通常断层带内没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现象。正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下面进行讨论: (二)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正断层可以孤立地出现,但更多的是若干断层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组合形式出现.按 照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在平面上,断层可组合成平行式、斜列式、环状和放射状等型式。 在剖面上.可组合成阶梯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型式。现介绍几种主要的组合类 型: 1.阶梯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看为

阶梯状的断层组合形态,叫做阶梯状断层(图7一9)。 (A) (B) 图7一9阶梯状断层 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阶梯状断层的断盘常沿苑形的断裂面发生一定的旋转而构成阶梯 状抬斜断块(图7一9B),在地形上表现为单面山或山谷间列的景观。一些在地质历史中发有 的阶梯状抬斜断块反映在断陷沉积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箕状构造(图7一10)。箕状构造在我 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十分发有。 (A)隆起1十 (B)济 阳 N-Q 坳 陷 MMz+Pz 图7一10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构造 据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年 箕状断陷构造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断阶带,Ⅱ为深凹带,Ⅲ为斜坡带: (B)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断陷构造 2.地堑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 降盘,图7-11(A)

阶梯状的断层组合形态,叫做阶梯状断层(图 7—9A)。 图 7—9 阶梯状断层 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阶梯状断层的断盘常沿弧形的断裂面发生一定的旋转而构成阶梯 状抬斜断块(图 7—9B),在地形上表现为单面山或山谷间列的景观。一些在地质历史中发育 的阶梯状抬斜断块反映在断陷沉积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箕状构造(图 7—10)。箕状构造在我 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十分发育。 图 7—10 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构造 据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 年) 箕状断陷构造结构示意图,其中Ⅰ为断阶带,Ⅱ为深凹带,Ⅲ为斜坡带; (B)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断陷构造 2.地堑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 降盘,图 7-11(A)

图7-11地堑(A)和地垒(B) (图7一12)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往往不只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 相似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多数地堑是由正断层组成,但也有少数 地堑是由逆断层甚至逆冲断层组成。巨型地堑系应属裂谷,它常控制者沉积盆地的发有(如 华南地区的一些第三纪红色盆地),有的还是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板块扩张的发源地. 3.地垒 地垒则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新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上升盘图7-11(B)。 (图7一12)。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似的正断层组成, 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图7一12斯层的组合类型 (引自李叔这(动力地质学原理,) 1一阶梯状断层:2一地堑和地垒 4.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若干个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成同心状排列,便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 一个中心成辐射状向外发散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图7一1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常 见于盐丘造成的穹降构造周用、也可能出现在火山口、岩浆底辟构造(因岩浆挤入而使上覆 岩层局部上升形成穹或短轴背斜)等处

图 7-11 地堑(A)和地垒(B) (图 7—12)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往往不只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 相似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多数地堑是由正断层组成,但也有少数 地堑是由逆断层甚至逆冲断层组成。巨型地堑系应属裂谷,它常控制着沉积盆地的发育(如 华南地区的一些第三纪红色盆地),有的还是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板块扩张的发源地. 3.地垒 地垒则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上升盘图 7-11(B)。 (图 7—12)。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似的正断层组成, 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图 7—12 断层的组合类型 (引自李叔这(动力地质学原理,) 1 一阶梯状断层; 2 一地堑和地垒 4.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若干个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成同心状排列,便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 一个中心成辐射状向外发散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图 7—1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常 见于盐丘造成的穹窿构造周围、也可能出现在火山口、岩浆底辟构造(因岩浆挤入而使上覆 岩层局部上升形成穹窿或短轴背斜)等处

图7-13(A)一环状断层:(B)一放射状断层 5.雁列式断层 由若干条近平行的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构成雁列式断层。雁列式断层带的走向与其 排列的总体方向是30一45度斜交。图6-14 图7-14雁列式断层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互相切割,构成方格状和菱形断块, 我国东部地区这种组合形式比较普遍。 (三)正断层发有的地质背景 正断层广泛发有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中,不仅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的地区,也出现在构造 活动强烈的熠皱带,但在褶皱带中正断层不占主导地位,常常作为其它构造的伴生和派生构 造。而在构造变动较轻微地区正断层及其组合常以主导型式产出。 二、逆断层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的产状一般较缓,大多数在 45度以下。逆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较强烈,常常断层带内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 现象。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面无沦沿走向和倾向都常呈舒缓波状,特别是规摸较大的逆掩断 层和辗掩构造表现尤为明显。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线弯曲变化较大。逆断层可以单个出观, 也可以在一个地区成鲜出现,有时由若干条走向近于平行的逆断层构成逆断层带。当其成群 出现时,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以平行状、分叉状、及雁行状等最为常见:在剖面上常以 叠瓦状、反冲及对冲等形式出现。逆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 逆断层中最常见的是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它们地壳中最常见的断裂构造,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是当前构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以下我们主要讨论逆冲断层的 般特征和其组合形式

图 7-13 (A)一环状断层;(B)一放射状断层 5.雁列式断层 由若干条近平行的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构成雁列式断层。雁列式断层带的走向与其 排列的总体方向是 30—45 度斜交。图 6-14 图 7-14 雁列式断层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互相切割,构成方格状和菱形断块, 我国东部地区这种组合形式比较普遍。 (三)正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 正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中,不仅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的地区,也出现在构造 活动强烈的褶皱带,但在褶皱带中正断层不占主导地位,常常作为其它构造的伴生和派生构 造。而在构造变动较轻微地区正断层及其组合常以主导型式产出。 二、逆断层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的产状一般较缓,大多数在 45 度以下。逆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较强烈,常常断层带内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 现象。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面无沦沿走向和倾向都常呈舒缓波状,特别是规摸较大的逆掩断 层和辗掩构造表现尤为明显。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线弯曲变化较大。逆断层可以单个出观, 也可以在一个地区成鲜出现,有时由若干条走向近于平行的逆断层构成逆断层带。当其成群 出现时,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以平行状、分叉状、及雁行状等最为常见;在剖面上常以 叠瓦状、反冲及对冲等形式出现。逆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 逆断层中最常见的是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它们地壳中最常见的断裂构造,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是当前构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以下我们主要讨论逆冲断层的一 般特征和其组合形式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