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1/3)

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 二自由度模型忽略了前、后轴及左、右轮载荷 变化、车轮外倾角、悬架导向杆系及变形对轮胎侧偏 角的影响。因此,轮胎弹性侧偏角绝对值的大小取决 于整车质心位置和轮胎无外倾角也无载荷变化下的侧 偏刚度。 1弹性侧偏角: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产生的弹生侧偏角。 2侧倾转向角:侧向力使厢外倾导致转向杆运动 而产生的前轮平面绕主销的转动。 3变形转向角:侧向力使厢外倾导致悬架导向系 变形而产生的后轮平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 1/25
1/25 二自由度模型忽略了前、后轴及左、右轮载荷 变化、车轮外倾角、悬架导向杆系及变形对轮胎侧偏 角的影响。因此,轮胎弹性侧偏角绝对值的大小取决 于整车质心位置和轮胎无外倾角也无载荷变化下的侧 偏刚度。 变形而产生的后轮平面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 变形转向角:侧向力使车厢外倾导致悬架导向杆 系 而产生的前轮平面绕主销的转动。 侧倾转向角:侧向力使车厢外倾导致转向杆系运 动 弹性侧偏角: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产生的弹性侧偏角。 . . . 3 2 1

车身侧倾轴线:车厢相对地面转动时瞬 时轴线。 侧倾中心: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 汽 处横断面的瞬时转动中心。 侧倾中心的位置由悬架的导向杋构所决 车 的 柄可用解析和图解两种方法获得侧倾中心 外 妫囹解方法是利用可逆原理,即假设车厢 不动而地面相对车厢发生转动求出地 倾「面相对车厢的瞬时转动中心,它也是车 厢的侧倾中心。 2/25
2/25 1. 车身侧倾轴线:车厢相对地面转动时瞬 时轴线。 侧倾中心: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 处横断面的瞬时转动中心。 侧倾中心的位置由悬架的导向机构所决 定。 可用解析和图解两种方法获得侧倾中心。 图解方法是利用可逆原理,即假设车厢 不动而地面相对车厢发生转动,求出地 面相对车厢的瞬时转动中心,它也是车 厢的侧倾中心

无侧向力 有侧向力 E mg D 单横摆臂独立悬架及铏 32(<
3/25 D G 单横摆臂独立悬架及车厢 E F m gs Fy Fr Fl 无侧向力 有侧向力

C mg F D g 单横摆臂独立悬架车厢的侧倾中心 F→乃至=0F→个乃至F=mg 4/25
4/25 Om D G E F d g Fy mg C Fl Fr C

G 双横摆臂独立悬架及
5/25 D G Ol Or

O D G 双横摆臂独立悬架车厢侧倾中心 6/25
6/25 Om d g D G Ol Or

商用车 轿车 纵置半椭圆板簧上车勵侧倾中心 2|d
7/25 纵置半椭圆板簧上车厢的侧倾中心 Om Om 商用车 轿车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侧倾时,单位侧倾转角 下悬架给车厢总弹性恢复力偶矩。K=dT 悬架的线刚度:车轮保持在地面上作垂直运动 时,单位车厢位移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 恢复力。F0 等效弹簧:车厢在侧倾时所受到的弹性恢复力 相当一个具有悬架线刚度的螺旋弹簧。 8/25
8/25 r r d dT K 下悬架给车厢总弹性恢复力偶矩。 =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侧倾时,单位侧倾转角

车身质量G △OAm F:=(Gs+G 非悬挂质量G O △Q=ASk t-tire S-Spring △S △S.△S △F2n=△Qm=k2△Sm △F △F.=k △Sn=k2(-)2△S 微元力法确定单横摆 △F △S 臂独立悬架的线刚度 9/25
9/25 Om ' F z Fz r t S s S Q Q 2 Gu Gs m n s s z s u Q S k F G G = = ( + ) 2 ' 1 t-tire s-spring 车身质量 GS 非悬挂质量 Gu

ASAS △O G = Q G G AF, n=40m=k,AS m taF ∠F=k AS,=k,()4S AF k1==2k,(")2 一两侧轮胎 10/25
10/25 t 2 s s s ' z s s ' z s t t s r ) S n m S k ( n m F k F n Q m k S m S n m S m S n S = = = = = = = Om ' F z Fz r St Ss Q Q 2 Gu Gs m n GS Gu 2 s t ' z l ) n m 2k ( S F k = = 两侧轮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操纵稳定性(5.2)轮胎的侧偏将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操纵稳定性(5.1)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4.3)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4.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4.5)前后制动器制动分配.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3.5)动力传动系统匹配.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3.4)档数及其传动比的确定.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3.3)最大传动比的确定.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3.2)最小传动比的选择.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3.1)发动机功率的确定.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二章 汽车燃料经济性(2.3)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二章 汽车燃料经济性(2.2)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二章 汽车燃料经济性(2.1)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5)汽车的功率平衡.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3)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3)汽车行驶驱动力、附着条件以及汽车附着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2)addition.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2)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2/3).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3/3).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1)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2)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和平顺性评价.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3)路画的统计特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4)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5)车身和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7.1)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2)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3)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4)车越障能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绪论(主讲:许洪国).ppt
- 《简明英语语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共十三讲).ppt
- 《实验六:卫生细菌的检验—大肠菌群的测定》讲义.doc
-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讲义.doc
- 《实验二:微生物细胞大小与数量的测定》讲义.doc
-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讲义.doc
-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讲义.doc
- 《实验五:卫生细菌的检验—细菌总数的测定》讲义.doc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PT教学课件(共十二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