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讲义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而获得若干种 细菌纯培养技能 (2)掌握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 (3)掌握几种接种技术:斜面接种技术、穿刺接种、稀释平板涂布法等。 实验原理 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 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 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 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 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 划线分离法等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三、实验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1m1和5ml无菌 吸管,无菌培养皿 3、接种环,土样,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倒平板将加热融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并标明培养基的名称。 2、贴标签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贴在距 试管口径2-3厘米的位置 3、点燃酒精灯。 4、接种 取接种环右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在火焰上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 入试管的其余部分,均用火烧过灭菌。 环冷却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先使环接触边壁,使其冷却。 取菌种待环冷却后轻轻沾取经稀释10倍的土壤悬液-环,然后将接种环移岀菌种管, 注意不要使环的部分碰到管壁,取出后不可使环通过火焰 接种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 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常用的划线方 法有下列二种: (1)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 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 作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 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图A)。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2)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图B)。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 置温室培养 环灭菌将接种环烧红灭菌。 5、挑菌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 25℃和28℃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査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査 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而获得若干种 细菌纯培养技能 (2) 掌握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 (3)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斜面接种技术、穿刺接种、稀释平板涂布法等。 二、实验原理 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 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 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 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 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 划线分离法等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三、实验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盛 9ml 无菌水的试管,盛 90m1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1ml 和 5ml 无菌 吸管,无菌培养皿; 3、接种环,土样,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倒平板 将加热融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并标明培养基的名称。 2、贴标签 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贴在距 试管口径 2-3 厘米的位置。 3、点燃酒精灯。 4、接种 取接种环 右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在火焰上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 入试管的其余部分,均用火烧过灭菌。 环冷却 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先使环接触边壁,使其冷却。 取菌种 待环冷却后轻轻沾取经稀释 10 倍的土壤悬液-环,然后将接种环移出菌种管, 注意不要使环的部分碰到管壁,取出后不可使环通过火焰。 接种 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 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常用的划线方 法有下列二种: 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 3-4 条,再转动培养皿约 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 作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 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图 A)。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⑵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图 B)。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 置温室培养。 环灭菌 将接种环烧红灭菌。 5、挑菌 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 25℃和 28℃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 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开始处 A B 四、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
四、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讲义.doc
- 《实验二:微生物细胞大小与数量的测定》讲义.doc
-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讲义.doc
- 《实验六:卫生细菌的检验—大肠菌群的测定》讲义.doc
- 《简明英语语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共十三讲).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绪论(主讲:许洪国).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4)车越障能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3)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通过性(7.2)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7.1)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5)车身和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4)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3)路画的统计特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2)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和平顺性评价.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1)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3/3).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2/3).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汽车燥纵稳定性与悬、转白系(1/3).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汽车操纵稳定性(5.2)轮胎的侧偏将性.ppt
- 《实验五:卫生细菌的检验—细菌总数的测定》讲义.doc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PT教学课件(共十二章).ppt
- 北京科技大学:《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试题及解答.doc
- 《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试卷.doc
- 《国际市场营销》讲义PPT课件(共九章).ppt
- 西安交通大学:《公债学》第五讲 财政收入总论(孟凡蓉).ppt
- 西安交通大学:《公债学》第七章 税收制度(孟凡蓉).ppt
- 西安交通大学:《公债学》第六讲 税收原理(孟凡蓉).ppt
- 西安交通大学:《公债学》第九讲 国有资产收益及管理(孟凡蓉).ppt
- 西安交通大学:《公债学》第八讲 国债与国债原理(孟凡蓉).ppt
-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PDF电子书(共十一章).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5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目录.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1章 光学分析法引论.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3章 红外光谱法.pdf
- 《光学分析法》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4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pdf
- 《数控编程技术》第1章 数控机床基本知识.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2章 数控编程基础.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3章 数控车床编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