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10.1概述 10.2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3分光光度计 10.4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10.5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10.6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溪字 Wuhan Universit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0.1 概述 10.2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3 分光光度计 10.4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10.5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10.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0.1概述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吸收光谱 分子光谱 发射光谱 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 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 溪字 Wuhan Universit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 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 10.1 概述 ◼ 吸收光谱 ◼ 发射光谱 ◼ 散射光谱 ◼ 分子光谱 ◼ 原子光谱

102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溪*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1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光谱名称」波长范围 X射线 0.1~10nm 当光子的能量与分子的△E匹配时,远紫外光10200mn 就会吸收光子 近紫外光200400m △E=hu=hc 可见光400~750mm 近红外光075~25um 中红外光2.5~50um △E|△E3 远红外光50-1000n 微波 0.1~100cm 无线电波1~1000m 溪字 Wuhan Universit
10.2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光谱名称 波长范围 X射线 0.1~10nm 远紫外光 10~200nm 近紫外光 200~400nm 可见光 400~750nm 近红外光 0.75~2.5um 中红外光 2.5~5.0um 远红外光 5.0~1000um 微波 0.1~100cm 无线电波 1~1000m 当光子的能量与分子的E匹配时, 就会吸收光子 E=hu=hc/l

有机化合物的生色原理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a跃迁类型 价电子跃迁:σ→,π→π';n→o,n-→π AE(hv)顺序:n→π<→<n-<0-σ b生色团和助色团 生色团:含有π→π跃迁的不饱和基团 助色团: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基团如NH2,OH,CH3 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强 溪字 Wuhan Universit
a 跃迁类型 价电子跃迁:σ→σ * , π→π * ; n→σ * , n→π * E (h) 顺序: n→π *<π→π*< n→σ *<σ→σ* 有机化合物的生色原理 b 生色团和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π *跃迁的不饱和基团 助色团: 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基团,如-NH2 ,-OH, -CH3… 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强

2物质颜色和其吸收光关系博穹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互补色 吸收光 物质的颜色 颜色 波长范围(,m 黄绿 紫 400-450 黄 监 450-480 橙 绿蓝 480-490 红 蓝绿 490-500 紫红 绿 500-560 紫 黄绿 560-580 监 黄 580-600 绿蓝 橙 600-650 蓝绿 红 650-750 溪字 Wuhan Universit
物质的颜色 吸收光 颜色 波长范围( l ,nm)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50 2 物质颜色和其吸收光关系 互补色

3一些基本名词和概念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吸收光谱曲线: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大小 A~关系 最大吸收波长λm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 03 对比度(Δλ):络合物最大吸 收波长NBm与试剂最大02 吸收波(入Rm)之差 max 01 52557562567572 A(nm) 溪字 Wuhan Universit
吸收光谱曲线: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大小 A~l关系 最大吸收波长 lmax: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 3 一些基本名词和概念 lmax 对比度(Δl):络合物最大吸 收波长(lMR max)与试剂最大 吸收波(l R max)之差 Δl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原子光谱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为带光谱 激发态 能 量 △E2△E3 △E1 电子跃迁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 电子 基态S 分子转动能级 溪字 Wuhan Universit
原子光谱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为带光谱 电子跃迁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

4朗伯比尔定律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光吸收定律一朗伯比尔 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 ∴二二:二二 0 T=I1/l,T:透射比或透光度 db b A=g(0/L1)=g(1/T,A吸光度 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溪字 Wuhan Universit
4 朗伯-比尔定律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I0 = Ir + It + Ia I0 = It + Ia I0 Ir It Ia T = It / I0 , T: 透射比或透光度 A=lg (I0 / It )=lg(1/T), A:吸光度 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c口 LLEGE DF CHEMIS TRY AND MOLED山LRR5IENc日 E WUHAN UNIVERSITY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 正比关系一一一朗伯比尔定律 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A=lg(1/T=Kbc 其中,A:吸光度,T透射比, 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 注意:平行单色光 均相介质 溪字 无发射、散射或光化学反应 Wuhan Universit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 正比关系---朗伯比尔定律 ---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A=lg(1/T)=Kbc 其中,A:吸光度,T:透射比, 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 注意: 平行单色光 均相介质 无发射、散射或光化学反应

灵敏度表示方法 多博字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匚口 LLEGE口 F CHEMISTRY月 ND MOLED凵LRR5匚 IENC ES WUHAN UNIVERSITY 摩尔吸光系数ε A=sbc c: moVL A= Kbc = abc al C:g/L 吸光系数 E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 的吸光度。单位:(L omo cm 溪字 Wuhan Universit
摩尔吸光系数 e 灵敏度表示方法 A = e bc A = Kbc c: mol/L e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 的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 c: g/L A = abc a: 吸光系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还原和氧化 Reduction and oxidation.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Hydrogen , Alkali and Alkali-earth metal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pt
- 吉首大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考核大纲 Fine organic synthesis chemistry.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学大纲.pdf
-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讲稿).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氧族元素 Oxygen Family Elements.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讲座)实验测量误差、实验数据的表达.ppt
- 《微流控分析芯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自动分析技术、微型全分析系统.ppt
- 西安交通大学:当代有机药物合成(PPT课件讲稿)Chapter 06 Ring closure and opening.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痛催眠药物的分析.ppt
- 长沙医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苯丙素类 phenylpropanoids.ppt
- 常用化学试剂安全培训(PPT讲稿).ppt
-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习题及解答.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课件讲稿,共八个实验).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ppt
- 电子显微镜知识讲座(PPT讲稿).pps
- 吉首大学:化学(师范)专业《高分子化学 Polymer 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共九章).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pps
- 楚雄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专题辅导——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pt
-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药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edicinal chemistry)第十二章 维生素 Vitamin.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四章 化学平衡.pps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平衡.ppt
- 《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ppt
- 延安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ppt
- 皖西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ppt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教案课件)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ppt
- 中国计量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pdf
- 长春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子质谱法 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孙国英).ppt
- 长春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概述(张学礼)、第一章 溶液.ppt
- 中国石油大学: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 determination with the maximum differential pressure method.ppt
- 《高分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习大纲、《高分子化学》考研复习大纲.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酶.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蛋白质化学.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pps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