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吃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SWGC CCUT.EDU. CN ll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Illll 第八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任课教师:孙国英副教授 授课班级:090704100704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090704 100704 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的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 相当完善的阶段。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 中得到说明:在物体的机械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时 遵循牛顿力学规律;电磁学规律一麦克斯韦方程组 光学的波动理论归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力学理论有 以玻耳兹曼、吉布斯等人建立的统计物理学理论。当时 多数人的观点: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露,只 剩下把已有的规律应用到具体问题上去的工作了。 当时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线系,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等 等,都是当时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现象揭 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突出了经典物理学与微观世 界规律性的矛盾。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 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次大革命
一 原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的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 相当完善的阶段。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 中得到说明:在物体的机械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时— —遵循牛顿力学规律;电磁学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光学的波动理论归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力学理论有 以玻耳兹曼、吉布斯等人建立的统计物理学理论。当时 多数人的观点: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露,只 剩下把已有的规律应用到具体问题上去的工作了。 当时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线系,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等 等,都是当时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现象揭 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突出了经典物理学与微观世 界规律性的矛盾。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 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次大革命

(2)黑体辐射和普朗克能量量子假说 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一简 称黑体。 普朗克假设:黑体是由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带电的线性谐振子组 成,能量的分立值是ε的整数倍 hv
(2)黑体辐射和普朗克能量量子假说 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 称黑体。 普朗克假设: 黑体是由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带电的线性谐振子组 成,能量的分立值是εν的整数倍, , = h

普朗克量子论的奠基人。 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 1858年4月~1947年10月。18年柏 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和理 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 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因此于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8年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担任 威廉皇家科学促进协会会长。 早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后来 转移到黑体辐射理论方面。1900年10 月,他找到了一个适用于电磁波谱所有 波段的黑体辐射的经验公式。在公式推 导中,他提出一个革命性的假定,认为 能量只能取某一基本量加(即能量量子) 的整数倍,h为作用量子,即普朗克 常量
普朗克 量子论的奠基人。 1858年4月~1947年10月。1888年柏 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和理 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 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因此于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8年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担任 威廉皇家科学促进协会会长。 早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后来, 转移到黑体辐射理论方面。1900 年10 月,他找到了一个适用于电磁波谱所有 波段的黑体辐射的经验公式。在公式推 导中,他提出一个革命性的假定,认为 能量只能取某一基本量hv(即能量量子) 的整数倍 ,h 为作用量子 ,即普朗克 常量。 普朗克 德国物理学家

(3)汤姆逊原子模型 ll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Illll ( Joseph John 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接替瑞利任剑 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研究了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 偏转,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负粒子束,测量了这种粒子 的荷质比,其质量是氢原子的1/1837,起名为 electron。 由此证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组成。汤姆逊最早 提出了汤姆逊原子模型:原子带正电的部分是一个原子那 么大小的,具有弹性的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分布,带 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或球表面上,电子只能在平衡位置 作简谐振动(葡萄干蛋糕模型)。所观察到原子发生的 光谱的各种频率就是这些电子的振动频率。汤姆逊1906年 因对电子的研究获诺贝尔奖,他的7个助手和学生也获得 过此殊荣
(3) 汤姆逊原子模型 (Joseph John 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接替瑞利任剑 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研究了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 偏转,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负粒子束,测量了这种粒子 的荷质比,其质量是氢原子的1/1837,起名为electron。 由此证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组成。汤姆逊最早 提出了汤姆逊原子模型:原子带正电的部分是一个原子那 么大小的,具有弹性的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分布,带 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或球表面上,电子只能在平衡位置 作简谐振动(葡萄干蛋糕模型) 。所观察到原子发生的 光谱的各种频率就是这些电子的振动频率。汤姆逊1906年 因对电子的研究获诺贝尔奖,他的7个助手和学生也获得 过此殊荣

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 电子的发现者,1906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George Paget Thomson 1892-1975,因通过实验发现 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 现象,1937年获得物理奖。 是诺贝尔奖历史上6次“子承 父业”奇迹之一
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 电子的发现者,1906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George Paget Thomson, 1892-1975,因通过实验发现 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 现象,1937年获得物理奖。 是诺贝尔奖历史上6次“子承 父业”奇迹之一

(4)卢瑟福核式模型 ( Ernest ruther ford),新西兰农夫之子,1895 年卢瑟福以第二名考入剑桥读书。 a粒子散射实验,a粒子是放射性物体中发狲 出来的快粒子(后来被证明是氦原子核,因放射 性研究获诺贝尔奖。)
(4) 卢瑟福核式模型 (Ernest Rutherford),新西兰农夫之子,1895 年卢瑟福以第二名考入剑桥读书。 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是放射性物体中发射 出来的快粒子(后来被证明是氦原子核,因放射 性研究获诺贝尔奖。)

观测a粒子散射的仪器状置示意图 R a粒子在原子的汤姆逊模型中的散射 a粒于在原子的核式棋型中的散射 2Ze-r 4 R F=22e2/4兀8or2)
F = 2Ze2 /(4πε0 r 2 ) 3 0 2 4 2 R F Ze r =

即粒子进入球体后,离球心越近,受力越小。 α粒子的初速度可知的,按汤姆迹模型不可能产 生大角度散射。 ·实验证明,α粒子偏转>90占1/800,是汤姆逊模 型无法解释的。1911年提出卢瑟福模型:原子 中带正电部分很小,电子在带正电部分的外边, 因此,u粒子进入原子区受力2Ze2(4mc0r2),可 产生大角度的散射。 1908年卢瑟福获诺贝尔化学奖。卢氏的学生和 助手11人获诺贝尔奖。卢瑟福埋葬在威斯敏特 斯特教堂,永远伴随牛顿和开尔文
• 即α粒子进入球体后,离球心越近,受力越小。 α粒子的初速度可知的,按汤姆逊模型不可能产 生大角度散射。 • 实验证明,α粒子偏转>90占1/8000,是汤姆逊模 型无法解释的。1911年提出卢瑟福模型:原子 中带正电部分很小,电子在带正电部分的外边, 因此,α粒子进入原子区受力 2Ze2 /(4πε0 r 2 ) ,可 产生大角度的散射。 • 1908年卢瑟福获诺贝尔化学奖。卢氏的学生和 助手11人获诺贝尔奖。卢瑟福埋葬在威斯敏特 斯特教堂,永远伴随牛顿和开尔文

(5)玻尔氢原子理论 原子的核式模型建立时,只是肯定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对原子核外电子 的情况一无所知。 ·玻尔从核式模型(核10-15m量级,原子半径1010m量级,自然想到带负 电的电子绕核运动)。 原有的经典理论: 1电子在原子内部振荡,就必然发射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组能量逐渐减 少,最终电子落到核上。原子半径只能是1015m,事实上原子一般半径为 1010m,与事实不符。 2电子轨道连续缩小,轨道运动的频率连续增大,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 谱,显然与事实也不符。 玻尔认为电子的轨道是分隔的,半径有一定数值大小,不能连续变化。玻 尔提出,电子轨道rmv=nh,电子在轨道上运动一周的位移2rr乘动量 (mv)应等于普朗克常数的整数倍
( 5 ) 玻尔氢原子理论 原子的核式模型建立时,只是肯定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对原子核外电子 的情况一无所知。 • 玻尔从核式模型(核10-15 m量级,原子半径10-10 m 量级,自然想到带负 电的电子绕核运动)。 • 原有的经典理论: • 1.电子在原子内部振荡,就必然发射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组),能量逐渐减 少,最终电子落到核上。原子半径只能是10-15 m,事实上原子一般半径为 10-10 m, 与事实不符。 • 2.电子轨道连续缩小,轨道运动的频率连续增大,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 谱,显然与事实也不符。 • 玻尔认为电子的轨道是分隔的,半径有一定数值大小,不能连续变化。玻 尔提出,电子轨道2πr mv =nh, 电子在轨道上运动一周的位移2πr 乘动量 (mv)应等于普朗克常数的整数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长春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子质谱法 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孙国英).ppt
- 中国计量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pdf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教案课件)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ppt
- 皖西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ppt
- 延安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ppt
- 《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ppt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平衡.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四章 化学平衡.pps
- 《药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edicinal chemistry)第十二章 维生素 Vitamin.ppt
-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吸光光度法.ppt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还原和氧化 Reduction and oxidation.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Hydrogen , Alkali and Alkali-earth metal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pt
- 吉首大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考核大纲 Fine organic synthesis chemistry.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学大纲.pdf
-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讲稿).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氧族元素 Oxygen Family Elements.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讲座)实验测量误差、实验数据的表达.ppt
- 《微流控分析芯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自动分析技术、微型全分析系统.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概述(张学礼)、第一章 溶液.ppt
- 中国石油大学: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 determination with the maximum differential pressure method.ppt
- 《高分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习大纲、《高分子化学》考研复习大纲.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酶.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蛋白质化学.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pps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案).pdf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糖和苷(Saccharide & Glycosides).ppt
- 《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asic chemistry)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第六节 挥发油.ppt
- 运城学院:食品添加剂(PPT课件讲稿,主讲:孙鸿).ppt
- 沈阳化工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ppt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ppt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平衡.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传递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water-electrolyte metabolism and acid-base balance.ppt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