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哲学》电子书大全(PDF电子书)《中国道教》第四卷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22
文件大小:1.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哲学》电子书大全(PDF电子书)《中国道教》第四卷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道施而楚中史 词家 教对 道有 “2年为营是 的国定教流聊 文的徒派在教缘也 的产 道 巨济织一们在,生 的力言思得 足设 编 ∈四 公支侧希泰 LILIL

中国道教 第四卷

中 国 道 教 第 四 卷

主编卿希泰 副主编(姓氏笔画为序) 陈耀庭曾召南 本卷撰稿人(姓氏笔画为序) 丁贻庄丁培仁江波 张泽洪李刚陈大灿 陈耀庭曹齐黄上祈 曾召南詹石窗

主 编 卿 希 泰 副 主 编 (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陈 耀 庭 曾 召 南 本 卷 撰 稿 人 (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丁 贻 庄 丁 培 仁 江 波 张 泽 洪 李 刚 陈 大 灿 陈 耀 庭 曹 齐 黄 上 祈 曾 召 南 詹 石 窗

中国道教 目录 第 文化艺术 概述……… 2 道教哲学 道教文学 道教散文……… 道教诗词…………… 52 道教戏曲 道教小说 道教音乐… 道教美术 道教建筑 道教医药学… 道教养生术 道士服饰……………… ……113 道士称谓 ……122 道教节日 131 第九编 仙境宫观 概述…………

目 录 第 八 编 文 化 艺 术 概 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道 教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道 教 文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道 教 散 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道 教 诗 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道 教 戏 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道 教 小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道 教 音 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 道 教 美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9 道 教 建 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7 道 教 医 药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5 道 教 养 生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5 道 士 服 饰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3 道 士 称 谓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道 教 节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1 第 九 编 仙 境 宫 观 概 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0 中 国 道 教 1

中国道教 三十二天与三十六天… …145 三清天 …150 昆仑山 十洲三岛 洞天福地 …166 泰山 衡山 …182 华山 恒山 …195 嵩山 ………198 千山 茅山 天台山 …………………210 大涤山 武夷山 龙虎山 阁皂山 235 崂山 王屋山 244 武当山 …250 罗浮山……… 259 青城山 巍山 终南山………………………… 白云观

三 十 二 天 与 三 十 六 天 … … … … … … … … … … … … … … … … … 1 4 5 三 清 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0 昆 仑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5 十 洲 三 岛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2 洞 天 福 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6 泰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7 衡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2 华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8 恒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5 嵩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8 千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3 茅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5 天 台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0 大 涤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7 武 夷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龙 虎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8 阁 皂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5 崂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9 王 屋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4 武 当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0 罗 浮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9 青 城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5 巍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3 终 南 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6 白 云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1 2 中 国 道 教

中国道教 3 东岳庙 无量观 朝天宫 玄妙观 元符宫 293 崇禧万寿宫 洞霄宫 …297 上清正一万寿宫 …300 铁柱宫 玉隆万寿宫……… 太清宫 308 中岳庙 311 紫霄宫 冲虚观……………………………………………316 青羊宫 常道观 云台观 楼观 永乐宫 重阳万寿宫 八仙宫 …335 台湾首庙天坛… 337 指南宫 339 北港朝天宫 圆玄学院 青松观 黄大仙观

东 岳 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3 无 量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6 朝 天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7 玄 妙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0 元 符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3 崇 禧 万 寿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5 洞 霄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7 上 清 正 一 万 寿 宫 … … … … … … … … … … … … … … … … … … … 3 0 0 铁 柱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3 玉 隆 万 寿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5 太 清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8 中 岳 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1 紫 霄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4 冲 虚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6 青 羊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8 常 道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1 云 台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3 楼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6 永 乐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0 重 阳 万 寿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3 八 仙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5 台 湾 首 庙 天 坛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7 指 南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9 北 港 朝 天 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1 圆 玄 学 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3 青 松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5 黄 大 仙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6 中 国 道 教 3

4 中国道教 第十编 附录 ()中国道教大事年表 二)国际道教研究概况… …385 (三)本书主编、副主编及作者简介……………………

第 十 编 附 录 ( 一 ) 中 国 道 教 大 事 年 表 … … … … … … … … … … … … … … … … … 3 4 9 ( 二 ) 国 际 道 教 研 究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3 8 5 ( 三 ) 本 书 主 编 、 副 主 编 及 作 者 简 介 … … … … … … … … … … … … 4 0 8 4 中 国 道 教

第八编 文化艺术

第 八 编 文 化 艺 术

中国道教 概述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舞台上三支主要 力量,也是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们各以自己特 有的宗旨为导向,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文化思想体系,同时 又互相融摄,共同铸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长期以来,它 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情感爱好等 等,曾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看,儒家 文化是重要的,佛、道文化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去人们 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只重儒家文化,轻视佛、道特别是 道教文化,认为道士只会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别无思想可 言。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应该说,道教文化确有 不少糟粕,但也有相当的精华部分。如果实事求是地加以分 析鉴别,去粗取精,还是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对我们有益的文 化养料。 毋庸讳言,从总体看,道教哲学的思辨性和细密程度不 如佛教,更不如后期儒学一一宋明理学,但在某些方面却有 其独到之处。如道教为求长生不死,十分注意研讨人和宇宙 的关系及其本原,意欲探究出宇宙和人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概 述 儒 、 释 、 道 三 家 , 是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思 想 舞 台 上 三 支 主 要 力 量 , 也 是 造 就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三 大 支 柱 。 它 们 各 以 自 己 特 有 的 宗 旨 为 导 向 , 逐 步 形 成 各 具 特 点 的 文 化 思 想 体 系 , 同 时 又 互 相 融 摄 , 共 同 铸 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总 体 。 长 期 以 来 , 它 对 人 们 的 道 德 观 念 、 思 维 方 式 、 生 活 习 俗 , 以 及 情 感 爱 好 等 等 , 曾 产 生 深 刻 的 影 响 。 但 就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总 体 看 , 儒 家 文 化 是 重 要 的 , 佛 、 道 文 化 同 样 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过 去 人 们 受 儒 家 正 统 观 念 的 影 响 , 只 重 儒 家 文 化 , 轻 视 佛 、 道 特 别 是 道 教 文 化 , 认 为 道 士 只 会 装 神 弄 鬼 , 画 符 念 咒 , 别 无 思 想 可 言 。 事 实 证 明 , 这 种 看 法 是 片 面 的 。 应 该 说 , 道 教 文 化 确 有 不 少 糟 粕 , 但 也 有 相 当 的 精 华 部 分 。 如 果 实 事 求 是 地 加 以 分 析 鉴 别 , 去 粗 取 精 , 还 是 可 以 从 中 汲 取 许 多 对 我 们 有 益 的 文 化 养 料 。 哲 学 毋 庸 讳 言 , 从 总 体 看 , 道 教 哲 学 的 思 辨 性 和 细 密 程 度 不 如 佛 教 , 更 不 如 后 期 儒 学 — — 宋 明 理 学 , 但 在 某 些 方 面 却 有 其 独 到 之 处 。 如 道 教 为 求 长 生 不 死 , 十 分 注 意 研 讨 人 和 宇 宙 的 关 系 及 其 本 原 , 意 欲 探 究 出 宇 宙 和 人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其 本 质 。 2 中 国 道 教

中国道教 因此宇宙生成论成为道教始终关心的研究课题。早期道教对 此作了许多概括,最具价值的是道教第一部经典《太平经》汲 取两汉元气说所作的解释。其基本观点是以《老子》的 道”为宇宙本原。但它有时将道与元气相联系,说明道、气 化生天地万物,如称:“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 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 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道无所不能化,故元气守道, 乃行其气,乃生天地。……比若地上生草木,岂有类也,是 元气守道而生如此矣。”有时又将道解释为“”,使之与元 气相联系,作为宇宙化生之本原。什么是“”呢?“一者, 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③“一者, 数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气所起也;一者,天 之纲纪也”。有时又直接以元气解释宇宙之化生,称“天地开 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 气而生”。又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模式,描 绘元气生天地万物的状况,曰:“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 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 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或将此元气分为太阳、太阴二 气,以论天地万物之化生,曰:“天,太阴也;地,太阳也 人居中央,万物亦然。天者常下施,其气下流也:地者常上 求,其气上合也。两气交于中央,人者,居其中为正也。两 气者常交用事,合于中央,乃共生万物。万物悉受此二气以 成形,合为情性。无此二气,不能生成也。”如此描绘宇宙万 物的化生,自然与科学相距甚远,但在那科学尚不昌明的汉 代,能以物质性的气作为宇宙化生的基础,还是难能可贵的

因 此 宇 宙 生 成 论 成 为 道 教 始 终 关 心 的 研 究 课 题 。 早 期 道 教 对 此 作 了 许 多 概 括 , 最 具 价 值 的 是 道 教 第 一 部 经 典 《 太 平 经 》 汲 取 两 汉 元 气 说 所 作 的 解 释 。 其 基 本 观 点 是 以 《 老 子 》 的 “ 道 ” 为 宇 宙 本 原 。 但 它 有 时 将 道 与 元 气 相 联 系 , 说 明 道 、 气 化 生 天 地 万 物 , 如 称 : “ 夫 道 何 等 也 ? 万 物 之 元 首 , 不 可 得 名 者 。 六 极 之 中 , 无 道 不 能 变 化 。 元 气 行 道 , 以 生 万 物 , 天 地 大 小 , 无 不 由 道 而 生 者 也 。 ” ① “ 道 无 所 不 能 化 , 故 元 气 守 道 , 乃 行 其 气 , 乃 生 天 地 。 … … 比 若 地 上 生 草 木 , 岂 有 类 也 , 是 元 气 守 道 而 生 如 此 矣 。 ” ② 有 时 又 将 道 解 释 为 “ 一 ” , 使 之 与 元 气 相 联 系 , 作 为 宇 宙 化 生 之 本 原 。 什 么 是 “ 一 ” 呢 ? “ 一 者 , 乃 道 之 根 也 , 气 之 始 也 , 命 之 所 系 属 , 众 心 之 主 也 ” 。 ③ “ 一 者 , 数 之 始 也 ; 一 者 , 生 之 道 也 ; 一 者 , 元 气 所 起 也 ; 一 者 , 天 之 纲 纪 也 ” 。 ④ 有 时 又 直 接 以 元 气 解 释 宇 宙 之 化 生 , 称 “ 天 地 开 辟 贵 本 根 , 乃 气 之 元 也 ” 。 ⑤ “ 元 气 乃 包 裹 天 地 八 方 , 莫 不 受 其 气 而 生 ” 。 ⑥ 又 据 《 老 子 》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的 模 式 , 描 绘 元 气 生 天 地 万 物 的 状 况 , 曰 : “ 元 气 恍 惚 自 然 , 共 凝 成 一 , 名 为 天 也 ; 分 而 生 阴 而 成 地 , 名 为 二 也 ; 因 为 上 天 下 地 , 阴 阳 相 合 施 生 人 , 名 为 三 也 。 ” ⑦ 或 将 此 元 气 分 为 太 阳 、 太 阴 二 气 , 以 论 天 地 万 物 之 化 生 , 曰 : “ 天 , 太 阴 也 ; 地 , 太 阳 也 ; 人 居 中 央 , 万 物 亦 然 。 天 者 常 下 施 , 其 气 下 流 也 ; 地 者 常 上 求 , 其 气 上 合 也 。 两 气 交 于 中 央 , 人 者 , 居 其 中 为 正 也 。 两 气 者 常 交 用 事 , 合 于 中 央 , 乃 共 生 万 物 。 万 物 悉 受 此 二 气 以 成 形 , 合 为 情 性 。 无 此 二 气 , 不 能 生 成 也 。 ” ⑧ 如 此 描 绘 宇 宙 万 物 的 化 生 , 自 然 与 科 学 相 距 甚 远 , 但 在 那 科 学 尚 不 昌 明 的 汉 代 , 能 以 物 质 性 的 气 作 为 宇 宙 化 生 的 基 础 , 还 是 难 能 可 贵 的 。 中 国 道 教 3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