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磁感应——自感与互感

互感和自感p 2053-25、26、31、34、35 美国物理学家亨利( Henry) 讨论由电流变化而引起的感应电动势中 电动势与电流变化率的关系 ■由于亨利的工作,人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 认识又向前跨进了一步。电磁感应还可区 分为自感应和互感应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互感和自感 p205 3-25、26、31、34、35 ◼ 美国物理学家亨利(J.Henry) ◼ 讨论由电流变化而引起的感应电动势中 电动势与电流变化率的关系 ◼ 由于亨利的工作,人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 认识又向前跨进了一步。电磁感应还可区 分为自感应和互感应

自感现象 R=RL, S2 自感应: 回路中因自身电流变 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S1与S2是两个相同的灯泡; ■现象: (a)接通K瞬间,S1比S2先亮 ■(b)断开瞬间,灯泡突然亮一下 为什么? 接通K或切断K,由于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 B∝l(t)→d∝(t)→∝(1)(N匝线圈) 磁通匝链数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自感现象 ◼ 自感应: ◼ 回路中因自身电流变 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S1与S2是两个相同的灯泡; R=RL, ◼现象 : ◼(a) 接通K瞬间,S1比S2先亮 ◼(b) 断开瞬间,灯泡突然亮一下 ◼为什么? ◼接通K或切断K,由于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 B I(t) I(t) I(t)(N匝线圈) 磁通匝链数

比例系数? 自感系数 乎∝T Y=LI ■比例系数为L,称为自感系数 ■L只与线圈大小、几何形状、匝数、以及介 质性质有关。 感应电动势还可以表示成 →L=-8 总是 反抗 dt t p Ng 上电单位:亨利(H) →L 1/ 流的 变化」H lwb lv 10°mH=100HH lA lA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自感系数 ◼ =LI ◼ 比例系数为L ,称为自感系数 ◼ L只与线圈大小、几何形状、匝数、以及介 质性质有关。 ◼ 感应电动势还可以表示成 I(t) 比例系数? dt dI L dt d = − = − 总是 反抗 回路 上电 流的 变化 dt dI L = − I N I L = = ◼单位:亨利(H) m H H A V s A w b H 3 6 10 10 1 1 1 1 1 = = = =

例题P193 RYr ■例题8密绕长直螺线管 DHc ■例题9:求长为的传输线的电感 ■方法:求B①L R2 Φ=BdS Badr 101R2 R 2丌R →L 2丌 RR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例题 P193 ◼ 例题8 密绕长直螺线管 ◼ 例题9:求长为l 的传输线的电感 ◼ 方法:求B————L 1 0 2 ln 2 2 1 R Il R BdS Bldr R R S = = = 1 0 2 ln 2 R R l I L = =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中间的线是实心 R=l 0cm 导体圆柱 传输线的结果也可用于同 轴电缆,为什么? ■由于传输高频信号时有趋 f=0 肤效应存在电流分布在圆kHz 柱体表面 f=10khz 例如一根半径R=1.0cm f=100khz 的铜导线,其截面上的电 流密度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同轴电缆 ◼ 同轴电缆中间的线是实心 导体圆柱 ◼ 传输线的结果也可用于同 轴电缆,为什么? ◼ 由于传输高频信号时有趋 肤效应存在电流分布在圆 柱体表面 ◼ 例如一根半径R=1.0cm 的铜导线,其截面上的电 流密度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

趋肤效应 为什么在电流变化时会有趋肤 效应产生? ■I变B变I(涡电流) 四 ■在一个周期内大部分时间里轴 线附近与方向相反 而表面附近I和I同向 所以轴线附近的电流被削弱 趋肤效应 ■表面附近的电流被加强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趋肤效应 ◼ 为什么在电流变化时会有趋肤 效应产生? ◼ I变——B变——I’ (涡电流) ◼ 在一个周期内大部分时间里轴 线附近I与I’方向相反 ◼ 而表面附近I和I’同向 ◼ 所以轴线附近的电流被削弱 ◼ 表面附近的电流被加强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的后果及应用 ■传输高频信号时,由于趋肤效应会使导线 的有效截面减少,从而是等效电阻增加 ■对铁来说,由于以大,即使频率不太大,趋 肤效应也很明显, ■对于良导体,在高频下的趋肤深度很小, 即电流仅分布在导体表面很薄的一层 ■工业上可用于金属表面的淬火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趋肤效应的后果及应用 ◼ 传输高频信号时,由于趋肤效应会使导线 的有效截面减少,从而是等效电阻增加 ◼ 对铁来说,由于大,即使频率不太大,趋 肤效应也很明显, ◼ 对于良导体,在高频下的趋肤深度很小, 即电流仅分布在导体表面很薄的一层 ◼ 工业上可用于金属表面的淬火

2 互感应 互感现象 ■由于其它电路中电流变化在回路中引起的感应 电动势的现象 线圈1 线圈2 自感磁通匝链数 OC 互感磁通匝链数 21 C 2 比例系数为M2和M12,其值取决于线圈大小、 匝数、几何形状、两线圈的相对位置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互感应 ◼ 互感现象 ◼ 由于其它电路中电流变化在回路中引起的感应 电动势的现象 N1 N2 自感磁通匝链数 互感磁通匝链数 1 1 I 2 2 I 21 2 I 12 1 I 线圈1 线圈2 比例系数为M21和M12,其值取决于线圈大小、 匝数、几何形状、两线圈的相对位置

互感电动势 线圈电流变化在线圈2 c性 12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12 线圈2电流变化在线圈1 d p 21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1 互感系数21=M12=M 可以证明 NΦ M=- 12/dt 21 例题7:先算再算M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互感电动势 ◼ 线圈1电流变化在线圈2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dt dI M dt d 1 12 12 2 = − =− ◼ 线圈2电流变化在线圈1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dt dI M dt d 2 21 21 1 = − =− 互感系数 dt dI dt dI M 2 21 1 12 = − = − M21 = M12 = M 可以证明 1 2 12 I N = 2 1 21 I N = 例题7:先算 再算 M ——

证明:以单匝线圈为例 M,=M=M 21 线圈1 激发 a2=j△=4()=h4fa 的磁 4丌r 2 场通 过2的 通量 12 4 r 12 l,4 L1L212 同理,有 →M 2 4丌 单位与自感系数相同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2005.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稼军编 证明:以单匝线圈为例 M21 = M12 = M = = 2 2 1 2 1 1 2 S L B dS A dl = 1 12 0 1 1 1 4 ( ) L r I dl A p = 1 2 12 0 1 1 2 4 L L r I dl dl = = 1 2 1 2 0 1 2 1 1 2 1 2 4 L L r dl dl I M 线圈1 激发 的磁 场通 过2的 通量 同理,有 = = 2 1 2 1 0 2 1 2 2 1 2 1 4 L L r dl dl I M 单位与自感系数相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磁感应——动生和感生.pps
- 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pps
- 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磁感应——电源电动势.pps
- 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磁感应——恒定电流.pps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英文版)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Polymers.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Yanchun Han.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英文版)SPM Application in Polymer Material.ppt
-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PDF电子书.pdf
-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完整版,共九章).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双语)CHAPTER 25 the speclal theory of relativity.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双语)CHAPTER 21 Faraday's Law an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双语)CHAPTER 20 Magnetic Forces and Magnetic Field.pdf
- 《晶体光学》第六章 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ppt
- 《晶体光学》第四章 正交偏光镜间的晶体光学性质.ppt
- 《晶体光学》第五章 锥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ppt
- 《晶体光学》第三章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ppt
- 《晶体光学》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ppt
- 《晶体光学》第一章 晶体光学基础.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篇 多粒子体系的热运动 第21章 熵.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期末复习.ppt
- 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讲义)讨论题.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质点运动学.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力学篇,主讲:杜泉).ppt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牛顿运动定律.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飞行过程中的阻力.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功与能和能量守恒.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刚体转动和角动量守恒.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doc
- 西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静电场.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崔宏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几何光学的近轴理论.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的波动模型.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波的相干叠加.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衍射光栅.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干涉装置.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光的偏振和晶体的双折射.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傅立叶变换光学.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黑体辐射与光的量子性.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主讲:崔宏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