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

第31卷第4期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31 No.42019年10月Oct.2019Journal of Yellow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周铭浩1,2,3,邱静1,2,3洪昌红1,2.3,杜欢欢1,2,3汤海平1,23(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0:3.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0)摘要:河岸带位于水生一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相比于水体和毗邻高地,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结构。河岸带具有径流过滤、稳定土壤、水温调节、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场所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人类行为对河岸带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河岸带和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的措施。关键词:河岸带;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修复技术;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doi: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9.04.002区别,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以制订有针对0引言河岸带位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交汇处。不论性的保护措施。是热带雨林河流、大型河漫滩系统,还是降雨形成的1.1河岸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的区别临时性溪流,其周边均存在河岸带。水流侵蚀作用与河岸带的植被类型与河岸带毗邻高地明显不泥沙沉积作用不断重塑河岸带形貌,形成点沙项、洪同。在干旱地带,河岸带可能是柳树和杨树唯一存在泛区河岸等河岸带形式。河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完整的区域:而在洪水易泛的区域,河岸带植被都具有的生态系统,含有丰富的生物种群。河岸带植被的空耐淹水的特征。由上述植被的变化可粗略区分河岸间分布和物种组成受水位升降、水流冲刷和土壤结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3]。构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影响。湖泊岸线的水位波动促1.2河岸带与水体的区别植被类型的识别是水体与河岸带划分的重要使河岸带植物发生迁移:受盐度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河口海岸河岸带的植被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长依据。例如,水体中的植被主要包括各种水生植物期受平滩流量(使河边滩地土壤水分饱和的流量)(如灯芯草、睡莲等),而河岸带的植被则以草本植影响而处于缺氧状态的河岸带,易形成耐淹没的植物和木本植物为主。可是,河岸带可同时包含陆生物群落!。和水生生态系统,供某些水生植物生长。因此,需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提高生物多样性、治理水王要引入其他方法划分水体与河岸带。对于海拨相污染、稳定河岸、美化环境等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对稳定的河口海岸,可用平均潮位作为水体与河值。然而,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河岸带之间的边界,而对于水位波动较大的水体(如岸带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大,致使其生态系统完整性河流、湖泊等),可引入水位重现期的概念确定边受到严重破坏。笔者试对河岸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生界范围。态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的影响进行分析,进1.3河岸带与湿地的区别而探讨河岸带保护修复的相关措施。与河岸带相比,湿地的区域范围比较小。例如,河岸带可包含一部分陆地区域,而湿地则是持续地1河岸带的识别河岸带吡邻常年或间歇存在的河流、护坡和河被地表附近的浅水淹没或呈饱和状态。值得注意的口海岸系统,在水体与附近高地之间起连接作用2]。是,河岸带必须毗邻水体,而湿地可以是泥炭地和低洼树林湿地等非近水地区[4]。明确河岸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水体和湿地之间的收稿日期:2019-06-04基金项目: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泄江蓄滞洪区湿地化的防洪功能保障关键技术及建设模式研究(2015-07):水葫芦资源化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21)作者简介:周铭浩(1990-),男,湖南汉寿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6
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 周铭浩 1,2,3 ,邱 静 1,2,3 ,洪昌红 1,2,3 ,杜欢欢 1,2,3 ,汤海平 1,2,3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0;2.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10;3. 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10) 摘 要:河岸带位于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相比于水体和毗邻高地,它具有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结构。河岸带具有径流过滤、稳定土壤、水温调节、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场所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人类行为对河岸带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河岸带和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的 措施。 关键词:河岸带;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修复技术;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81 / j.cnki.cn41-1282 / tv.2019.04.002 0 引言 河岸带位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交汇处。 不论 是热带雨林河流、大型河漫滩系统,还是降雨形成的 临时性溪流,其周边均存在河岸带。水流侵蚀作用与 泥沙沉积作用不断重塑河岸带形貌,形成点沙坝、洪 泛区河岸等河岸带形式。河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完整 的生态系统,含有丰富的生物种群。河岸带植被的空 间分布和物种组成受水位升降、 水流冲刷和土壤结 构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影响。 湖泊岸线的水位波动促 使河岸带植物发生迁移; 受盐度和潮汐的共同作 用, 河口海岸河岸带的植被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长 期受平滩流量 (使河边滩地土壤水分饱和的流量) 影响而处于缺氧状态的河岸带, 易形成耐淹没的植 物群落[1] 。 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提高生物多样性、 治理水土 污染、稳定河岸、美化环境等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 值。然而,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河 岸带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大, 致使其生态系统完整性 受到严重破坏。笔者试对河岸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生 态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的影响进行分析,进 而探讨河岸带保护修复的相关措施。 1 河岸带的识别 河岸带毗邻常年或间歇存在的河流、 护坡和河 口海岸系统,在水体与附近高地之间起连接作用[2] 。 明确河岸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 水体和湿地之间的 区别,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以制订有针对 性的保护措施。 1.1 河岸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的区别 河岸带的植被类型与河岸带毗邻高地明显不 同。在干旱地带,河岸带可能是柳树和杨树唯一存在 的区域;而在洪水易泛滥的区域,河岸带植被都具有 耐淹水的特征。 由上述植被的变化可粗略区分河岸 带与河岸带毗邻高地[3] 。 1.2 河岸带与水体的区别 植被类型的识别是水体与河岸带划分的重要 依据。 例如,水体中的植被主要包括各种水生植物 (如灯芯草、睡莲等),而河岸带的植被则以草本植 物和木本植物为主。 可是,河岸带可同时包含陆生 和水生生态系统,供某些水生植物生长。 因此,需 要引入其他方法划分水体与河岸带。 对于海拔相 对稳定的河口海岸, 可用平均潮位作为水体与河 岸带之间的边界,而对于水位波动较大的水体(如 河流、湖泊等),可引入水位重现期的概念确定边 界范围。 1.3 河岸带与湿地的区别 与河岸带相比,湿地的区域范围比较小。 例如, 河岸带可包含一部分陆地区域, 而湿地则是持续地 被地表附近的浅水淹没或呈饱和状态。 值得注意的 是,河岸带必须毗邻水体,而湿地可以是泥炭地和低 洼树林湿地等非近水地区[4] 。 收稿日期:2019-06-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潖江蓄滞洪区湿地化的防洪功能保障关键技术及建设模式研究(2015-07);水葫芦 资源化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21) 作者简介:周铭浩(1990-),男,湖南汉寿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9 年 10 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Vol.31 No.4 Oct.2019 6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2.4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场所河岸带的生态功能2虽然河岸带的区域范围比较小,但其生态系统河岸带是植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河岸带植服务功能非常可观,如调节气候,缓冲洪水,加强河被可以增加河流的水力停留时间,截留水体中的泥沙和有机物,保护植物种子免受水流侵蚀及食草动流浅滩的稳定性,截留、储存,释放污染物,提供高效优质的初级和次级生产场所,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物的侵害为植物幼苗提供相对安全,湿润营养丰微型藻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等[5]。富的生长环境,此外,具备独特气候环境的河岸带孕2.1过滤作用育保存了许多稀有的植物物种,有助于形成生物多大量研究表明,河岸带可通过渗透、沉积、过滤、样性环境。吸附、降解等作用控制泥沙、营养盐、重金属、持久性河岸带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例如,河有机污染物向临近水体输移,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岸带木本植物可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洪水时期河岸带的王壤中含有丰富的根系和微生物,可转化的避难场所;河流中的木质枝干是恢复溯河洄游鱼降解随水流渗透到王壤中的有机农药和营养盐,有类种群的重要载体8]:河岸带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可效削减面源污染。例如,河岸带植被通过硝化反硝化作为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维系着鱼类群落的丰富作用降低入河径流及河溪的含氮营养物,从而改善度:河岸带是水体中成年昆虫(如螺、浮和石蝇)良河溪的水质6此外,河岸带表层密集的草本植物和好的着陆基质,为候鸟和留鸟提供食物来源:封闭的枯枝落叶不仅降低了地表径流人河的速度,还能截河岸带冠层和落叶层可以为两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留径流中携带的固体物质和污染物。存环境:大多数术龟需要在河岸带完成觅食筑巢等2.2固土功能生命活动:半水生哺乳动物(如海狸、水貂等)将河岸河岸带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避免河岸侵蚀。河岸带作为重要的栖息地点[9]。带植被主要从降低水流速度和根系固土等方面起稳3人类行为对河岸带的影响3.1水坝建设定河岸的作用。树木、灌木、未本科植物的茎以及较水坝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服大的木质残留物可抑制水体的瑞流和降低流速,植物的根系则主要结合土壤颗粒和冲积沉积物。上述务,但对河岸带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洪水泛滥两种作用可有效降低水流剪切应力带来的负面影河段的水文和泥沙动力学条件因水坝的建设而发生响。此外,未本科植物和其他高度较低的植物可起根本性改变,河岸带可能因此而消失。此外,水坝改到截留水体淤泥和有机质的作用,即使在洪水期间变了河流的流量,温度和物质运输方式,从而降低了也具备可观的吸附能力,能够进一步充实巩固河岸河岸带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水流流速降低使带土壤。得泥沙颗粒在上游河段沉积下来,下游河段的河岸带则会因得不到泥沙补充而逐渐损失退化:灌溉等2.3水体调温功能河岸带植被具有调节河流生态系统热量的能抽水行为会减少下游河岸植物群落的可用水量,对力[7]。首先,河岸带植物冠层的遮荫作用可调节河岸其生长繁衍产生不良影响[10]。带附近水体的热量吸收,从而稳定水体温度。其次,3.2护岸建设河流水温与河岸土壤的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河岸格宾石笼浆砌石、混凝土叠石等硬质护岸的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可有效调节河岸土壤的温度建设是常见的河岸稳定工程措施。但这些工程措施从而改善河流温度。若河岸带植被覆盖率较低,则夏会损害河岸带植被,使河岸带植被所带来的遮荫落季河流的平均水温升高,冬季平均水温降低。除了直叶覆盖、根系固土、养分生产作用、栖息地功能也随接的热调节作用、河岸带植被还可通过稳固河岸改之消失。研究证明,护岸工程大幅度降低了以河岸带善河流温度。河岸植被的损失加剧河岸侵蚀,使得河为迁徒走廊和筑巢地点的动物物种数量]此外硬道变宽变浅,增加水体表面积,从而加强水体的吸热质护岸使得地表径流未经过滤就直接进人水体,造量。水体温度与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等变温动物)成水体污染物浓度上升。的生长代谢繁殖能力密切相关。高温会对鱼类产生3.3河道渠化不良影响,包括使鱼类体内液体电解质失衡气体交河道渠化建设将河流转化为深、直、宽的水体,换速率改变、酶系统的失活、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渗以满足通航要求。可是,渠化建设也降低了河岸带水透调节能力受损等。河岸带的河流温度调节能力可流过流频率,使得河岸带水分缺失,从而阻断水生与为鱼类的生存提供保障。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渠化建设还会改变河岸带7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 2 河岸带的生态功能 虽然河岸带的区域范围比较小, 但其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非常可观,如调节气候,缓冲洪水,加强河 流浅滩的稳定性,截留、储存、释放污染物,提供高效 优质的初级和次级生产场所,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 微型藻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等[5] 。 2.1 过滤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河岸带可通过渗透、沉积、过滤、 吸附、降解等作用控制泥沙、营养盐、重金属、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向临近水体输移,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河岸带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根系和微生物, 可转化 降解随水流渗透到土壤中的有机农药和营养盐,有 效削减面源污染。例如,河岸带植被通过硝化反硝化 作用,降低入河径流及河溪的含氮营养物,从而改善 河溪的水质[6] 。 此外,河岸带表层密集的草本植物和 枯枝落叶不仅降低了地表径流入河的速度, 还能截 留径流中携带的固体物质和污染物。 2.2 固土功能 河岸带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避免河岸侵蚀。河岸 带植被主要从降低水流速度和根系固土等方面起稳 定河岸的作用。 树木、灌木、禾本科植物的茎以及较 大的木质残留物可抑制水体的湍流和降低流速,植 物的根系则主要结合土壤颗粒和冲积沉积物。 上述 两种作用可有效降低水流剪切应力带来的负面影 响。 此外,禾本科植物和其他高度较低的植物可起 到截留水体淤泥和有机质的作用, 即使在洪水期间 也具备可观的吸附能力, 能够进一步充实巩固河岸 带土壤。 2.3 水体调温功能 河岸带植被具有调节河流生态系统热量的能 力[7] 。 首先,河岸带植物冠层的遮荫作用可调节河岸 带附近水体的热量吸收,从而稳定水体温度。 其次, 河流水温与河岸土壤的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河岸 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可有效调节河岸土壤的温度, 从而改善河流温度。若河岸带植被覆盖率较低,则夏 季河流的平均水温升高,冬季平均水温降低。除了直 接的热调节作用, 河岸带植被还可通过稳固河岸改 善河流温度。河岸植被的损失加剧河岸侵蚀,使得河 道变宽变浅,增加水体表面积,从而加强水体的吸热 量。 水体温度与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等变温动物) 的生长代谢、繁殖能力密切相关。高温会对鱼类产生 不良影响,包括使鱼类体内液体电解质失衡、气体交 换速率改变、酶系统的失活、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渗 透调节能力受损等。 河岸带的河流温度调节能力可 为鱼类的生存提供保障。 2.4 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场所 河岸带是植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 河岸带植 被可以增加河流的水力停留时间, 截留水体中的泥 沙和有机物, 保护植物种子免受水流侵蚀及食草动 物的侵害,为植物幼苗提供相对安全、湿润、营养丰 富的生长环境。此外,具备独特气候环境的河岸带孕 育保存了许多稀有的植物物种, 有助于形成生物多 样性环境。 河岸带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例如,河 岸带木本植物可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洪水时期 的避难场所; 河流中的木质枝干是恢复溯河洄游鱼 类种群的重要载体[8] ;河岸带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可 作为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维系着鱼类群落的丰富 度;河岸带是水体中成年昆虫(如蠓、蜉蝣和石蝇)良 好的着陆基质,为候鸟和留鸟提供食物来源;封闭的 河岸带冠层和落叶层可以为两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 存环境;大多数木龟需要在河岸带完成觅食、筑巢等 生命活动;半水生哺乳动物(如海狸、水貂等)将河岸 带作为重要的栖息地点[9] 。 3 人类行为对河岸带的影响 3.1 水坝建设 水坝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服 务,但对河岸带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洪水泛滥 河段的水文和泥沙动力学条件因水坝的建设而发生 根本性改变,河岸带可能因此而消失。 此外,水坝改 变了河流的流量、温度和物质运输方式,从而降低了 河岸带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水流流速降低使 得泥沙颗粒在上游河段沉积下来, 下游河段的河岸 带则会因得不到泥沙补充而逐渐损失退化; 灌溉等 抽水行为会减少下游河岸植物群落的可用水量,对 其生长繁衍产生不良影响[10] 。 3.2 护岸建设 格宾石笼、浆砌石、混凝土、叠石等硬质护岸的 建设是常见的河岸稳定工程措施。 但这些工程措施 会损害河岸带植被,使河岸带植被所带来的遮荫、落 叶覆盖、根系固土、养分生产作用、栖息地功能也随 之消失。研究证明,护岸工程大幅度降低了以河岸带 为迁徙走廊和筑巢地点的动物物种数量[11] 。此外,硬 质护岸使得地表径流未经过滤就直接进入水体,造 成水体污染物浓度上升。 3.3 河道渠化 河道渠化建设将河流转化为深、直、宽的水体, 以满足通航要求。可是,渠化建设也降低了河岸带水 流过流频率,使得河岸带水分缺失,从而阻断水生与 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渠化建设还会改变河岸带 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植被种类,防洪能力较差的植物物种可能成为优势物修复措施前,应先进行调查和评估。种[12]。在进行河岸带生态系统调查时,由于河岸带地3.4防洪堤建设形狭长,若实地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防洪堤的建设可以防止洪水泛滥,可是也隔绝时间。应用遥感技术和激光雷达图像采集技术不仅了河道与河岸带之间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泥沙可以区分河岸带与其他湿地区域,获取河岸带的宽的流动。大多数干流和支流的堤坝建于河岸带附近,度,入侵物种的扩张情况人类活动对河岸带面积减并可能使用混凝王等粗料来稳定河岸,其结果通常少的影响、洪水作用对于植被类型的影响等信息,还是导致河岸带植被受到严重破坏[13]。部分地区将防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洪堤建于离河道较远的地方,这种做法可节约建设在评估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受损情况时,可通过成本,保护河道自然变化规律,有利于河岸带的良性特定保护目标和空间覆盖范围的评价指引来进行[16]发展。这些指引的评估项目包括水文、地貌、动物、植被、人3.5地下水位下降类活动等。例如,人们通过研究蝶类多样性来评估河为了满足市政、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岸带的生态环境[17]。这些评估活动有助于制定相关的抽取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对河岸带的法律法规和选择修复地点、修复方法,以便高效地保生态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此外,河道采沙活动降低了护、修复河岸带生态环境。河床高度,地下水对河道水量的补充降低了河岸带4.2河岸带的保护修复保护河岸带的措施包括防止人类破坏活动避的地下水位,研究表明,河岸带地下水位的下降将导致三角叶杨树等种群的于枯14],河岸带水位的下降免自然火灾、防控外来物种的入侵等。例如,将防洪可能产生生态人侵现象,耐旱植物成为优势物种,其堤坝设置得离河道比较远,以保护河岸植被功能性强大的吸水能力会加剧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和保持河岸带与水体的水文连通性:为缓解木材采伐的不利影响,常常把部分大型木材留置河道当中,3.6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河岸带生态质量和功能下降的主要以增加河道蛇蜓性[18]因素。机械的耕作和成排植物的种植降低了径流在河岸带修复即修复河岸带的功能以及水生一陆河岸带的人渗量,增天了农业杀虫剂和化肥等污染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联系,恢复河岸带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能力。修复的物进入河道水体的量。畜牧业的发展导致河岸带植被(如草本植物、灌木或幼树)受到践踏和损害、土壤目标是促进生态过程的自我维持和水体,河岸带,河孔隙率下降、外来植物物种的侵和病原体的扩散。岸带毗邻高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识别家畜放牧的长期累积效应包括河岸带生物结构、组和消除导致河岸带退化或阻碍河岸带系统恢复的因成和生产力的变化,往往导致该区域生物丰富度和素是河岸带修复工作开展的前提。常用的修复方法王壤质量的下降。例如,放牧活动使某些地区的鸟类包括水文地貌修复植被引进、控制外来物种、恢复失去栖息地,从而造成种群数量下降:植被覆盖率的天然洪泛区等,具体措施如表1所示。对于人类影响下降使河岸带水土流失情况加剧[15]。此外,森林采伐程度较低的河岸带,可以大幅度恢复河岸带的成分、活动也对河岸带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结构和功能。但是,不可逆人类活动(如水坝堤岸建3.7其他人类活动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农业灌溉活动、景观改造工程采矿活动中使用高压水冲刷土壤,此过程将大等),自然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化等)区域动植量的泥沙冲到河岸带和河流中,造成河流和漫滩的物变化(如物种灭绝、生物人侵等)等情况为河岸带泥沙淤积。河岸带沙砾的开采直接破坏河岸带植被修复工作带来重大挑战。降低河岸坡的稳定性。城市化进程使得王地表面被修复工程应着重于河岸带生态功能的恢复,面硬质混凝土建筑和道路覆盖,降低了水分的土壤人不在于完全重现扰动前河岸带的条件。修复工作可渗量,加大了河流径流的流量,易引发河岸的侵蚀和能涉及机械开挖和生物群落重新配置,从而改变河栖息地的退化。岸带的结构和性质,使其有别于天然形成的河岸带。例如,垦殖是产生稳定的、可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过4河岸带的恢复4.1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调查与评估程,新的生态系统中可包含外来物种。使用外来物种由于不同地区的退化河岸带在受损面积、受损替换本地物种也可部分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该方程度、水体距离等方面各有差异,所以在制订河岸带法常用于土壤,水文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河岸带区8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年第 4 期 植被种类,防洪能力较差的植物物种可能成为优势物 种[12] 。 3.4 防洪堤建设 防洪堤的建设可以防止洪水泛滥, 可是也隔绝 了河道与河岸带之间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泥沙 的流动。大多数干流和支流的堤坝建于河岸带附近, 并可能使用混凝土等粗料来稳定河岸, 其结果通常 是导致河岸带植被受到严重破坏[13] 。 部分地区将防 洪堤建于离河道较远的地方, 这种做法可节约建设 成本,保护河道自然变化规律,有利于河岸带的良性 发展。 3.5 地下水位下降 为了满足市政、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地下水 的抽取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对河岸带的 生态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此外,河道采沙活动降低了 河床高度, 地下水对河道水量的补充降低了河岸带 的地下水位。研究表明,河岸带地下水位的下降将导 致三角叶杨树等种群的干枯[14] 。 河岸带水位的下降 可能产生生态入侵现象,耐旱植物成为优势物种,其 强大的吸水能力会加剧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 3.6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是河岸带生态质量和功能下降的主要 因素。 机械的耕作和成排植物的种植降低了径流在 河岸带的入渗量, 增大了农业杀虫剂和化肥等污染 物进入河道水体的量。 畜牧业的发展导致河岸带植 被(如草本植物、灌木或幼树)受到践踏和损害、土壤 孔隙率下降、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和病原体的扩散。 家畜放牧的长期累积效应包括河岸带生物结构、组 成和生产力的变化, 往往导致该区域生物丰富度和 土壤质量的下降。例如,放牧活动使某些地区的鸟类 失去栖息地,从而造成种群数量下降;植被覆盖率的 下降使河岸带水土流失情况加剧[15] 。此外,森林采伐 活动也对河岸带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3.7 其他人类活动 采矿活动中使用高压水冲刷土壤, 此过程将大 量的泥沙冲到河岸带和河流中, 造成河流和漫滩的 泥沙淤积。河岸带沙砾的开采直接破坏河岸带植被、 降低河岸坡的稳定性。 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表面被 硬质混凝土建筑和道路覆盖, 降低了水分的土壤入 渗量,加大了河流径流的流量,易引发河岸的侵蚀和 栖息地的退化。 4 河岸带的恢复 4.1 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调查与评估 由于不同地区的退化河岸带在受损面积、 受损 程度、水体距离等方面各有差异,所以在制订河岸带 修复措施前,应先进行调查和评估。 在进行河岸带生态系统调查时, 由于河岸带地 形狭长,若实地勘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 时间。应用遥感技术和激光雷达图像采集技术,不仅 可以区分河岸带与其他湿地区域, 获取河岸带的宽 度、入侵物种的扩张情况、人类活动对河岸带面积减 少的影响、洪水作用对于植被类型的影响等信息,还 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在评估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受损情况时, 可通过 特定保护目标和空间覆盖范围的评价指引来进行[16] 。 这些指引的评估项目包括水文、地貌、动物、植被、人 类活动等。例如,人们通过研究蝶类多样性来评估河 岸带的生态环境[17] 。 这些评估活动有助于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和选择修复地点、修复方法,以便高效地保 护、修复河岸带生态环境。 4.2 河岸带的保护修复 保护河岸带的措施包括防止人类破坏活动、避 免自然火灾、防控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例如,将防洪 堤坝设置得离河道比较远, 以保护河岸植被功能性 和保持河岸带与水体的水文连通性; 为缓解木材采 伐的不利影响,常常把部分大型木材留置河道当中, 以增加河道蜿蜒性[18] 。 河岸带修复即修复河岸带的功能以及水生—陆 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联系,恢复河岸 带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能力。 修复的 目标是促进生态过程的自我维持和水体、河岸带、河 岸带毗邻高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识别 和消除导致河岸带退化或阻碍河岸带系统恢复的因 素是河岸带修复工作开展的前提。 常用的修复方法 包括水文地貌修复、植被引进、控制外来物种、恢复 天然洪泛区等,具体措施如表 1 所示。对于人类影响 程度较低的河岸带,可以大幅度恢复河岸带的成分、 结构和功能。 但是,不可逆人类活动(如水坝堤岸建 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农业灌溉活动、景观改造工程 等)、自然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化等)、区域动植 物变化(如物种灭绝、生物入侵等)等情况为河岸带 修复工作带来重大挑战。 修复工程应着重于河岸带生态功能的恢复,而 不在于完全重现扰动前河岸带的条件。 修复工作可 能涉及机械开挖和生物群落重新配置, 从而改变河 岸带的结构和性质,使其有别于天然形成的河岸带。 例如, 垦殖是产生稳定的、 可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过 程,新的生态系统中可包含外来物种。使用外来物种 替换本地物种也可部分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 该方 法常用于土壤、 水文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河岸带区 8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表1河岸带修复技术Tab.1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riparian zone修复方法具体措施通过拆除堤坝,重新布置堤坝、减少抽取地下水以恢复水位、充填沟渠灌溉渠等方式改变水文地貌。另外,还水文地貌修复可重建微生境,中生境和宏观生境(如建造河漫滩,边滩等稳定河岸结构),以便植被的生长和演替。植被引进裁种插枝、幼苗和幼树干:播种从土壤库和其他繁殖体收集的天然种子。控制外来物种进行入侵物种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控制;提供本地物种的水文地貌要求,积极引进本地物种。恢复天然洪泛区改变部分人类活动(如农业、采矿业、林业活动)频繁的洪泛平原,恢复其自然功能。其他控制畜牧业规模和食草动物数量;进行表土修复、禁止或限制施肥。域(如道路硬质化造成地表径流和污染物负荷提高获得政府的减税激励措施[2]的区域)。此法可产生稳定的河道形态及河岸植被,5.2法律和经济措施但是不能提供完整的自然系统功能。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措施的制定有利于保护河岸带生态环境。我国制定的“退耕还林”政策促使长4.3河岸带修复的不确定性河岸带的修复效果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江、黄河流域的河岸带植被大量恢复:西班牙的一项气候变化增加了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行政法规明确河流的百米之内不可有人类活动,以改变了降水和径流强度,影响河岸带的功能恢复[19]。此降低洪水风险和保护河岸带环境:美国《濒危物种贸易全球化加剧了河岸带的生物入侵程度,也会弱法》和欧洲有关栖息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促成大量河化修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河岸带的恢复往往滞后岸带保护区的建立:西班牙环境部制定了河流修复国于人们的修复行动,且长期受人类影响的河岸带的家战略,以满足河岸带整治的要求:瑞士等欧洲国家自然恢复能力比较低,因此难以判定修复效果。例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纳人其立法范畴[23]如,河岸带木本植被往往需要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另外,旨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环境计划也时间的生长,才能够达到恢复水流状态的目标种植对河岸带的保护修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被达到可靠的覆盖率平均需要九年的时间[20]。河流与农业区域之间建立缓冲带的措施有效地保护5河岸带保护的教育、法律和经济措施了河岸带。这些法律措施促进了河岸带的保护修复。5.1教育措施在国外,生态系统支付服务和水文支付服务是环保教育可使公众真正地了解河岸带的价值保护河岸带的两项重要经济措施[34]。政府可通过补从而落实好河岸保护策略。例如,未接受教育的民众贴行为激励土地经营者利益,恢复河岸带的自可能认为河岸带树木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破坏河然生境。补贴行为包括捕鱼配额、土地转让面积,减岸的景观;而接受过教育的民众则会明白这些树木税资金补充等。在马达加斯加,愿意保护河岸带的在改善河流状况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除了一般民众土地购买者可获得政府的经济补偿:美国农业部使河岸带整治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决策者也需要掌握河用补偿的办法鼓励密西西比河冲积河谷的王地所有岸带生态和修复技术的相关知识。者将27.5公项的非生产性农由改造成低地硬木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行为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激励林:新西兰的实践证明,获取补贴的牧民愿意在河岸也是环保教育的重要推手。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带附近安装围栏以落实河岸带保护行动。的成功经验。例如,西班牙政府通过资助非政府组织6结语开展的清除河岸带垃圾等环保项目,宣传河岸带的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有利于降低洪水带来的生态重要性;欧盟对环保教育有专项的资金支持[2]]。安全风险,可是也减少了河道流量,破坏了河流的纵国外的大学和中学经常组织户外活动,让当地民众向连接性,导致河岸带的退化。此外,农业、工业活动有机会参与相关环境保护研究课题。让公众参与环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降低了河岸带的面积。农业灌保课题的研究,有利于长期,及时地获取河岸带的相溉、工业活动居民生活等高用水需求迫使人们筑项关信息。在美国,由新墨西哥州政府资助的相关研究蓄水及过度开采地下水,降低了河岸带植被维持所团体通过上述机制获得了大量的河岸带相关资讯。需的水量。除了水流动力的变化,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欧美国家的银行、公司可通过资助环保教育基金以也对河岸植被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认为,90%的9
表 1 河岸带修复技术 Tab.1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riparian zone 修复方法 具体措施 水文地貌修复 通过拆除堤坝、重新布置堤坝、减少抽取地下水以恢复水位、充填沟渠灌溉渠等方式改变水文地貌。 另外,还 可重建微生境、中生境和宏观生境(如建造河漫滩、边滩等稳定河岸结构),以便植被的生长和演替。 植被引进 栽种插枝、幼苗和幼树干;播种从土壤库和其他繁殖体收集的天然种子。 控制外来物种 进行入侵物种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控制;提供本地物种的水文地貌要求,积极引进本地物种。 恢复天然洪泛区 改变部分人类活动(如农业、采矿业、林业活动)频繁的洪泛平原,恢复其自然功能。 其他 控制畜牧业规模和食草动物数量;进行表土修复、禁止或限制施肥。 域 (如道路硬质化造成地表径流和污染物负荷提高 的区域)。 此法可产生稳定的河道形态及河岸植被, 但是不能提供完整的自然系统功能。 4.3 河岸带修复的不确定性 河岸带的修复效果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 气候变化增加了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 改变了降水和径流强度,影响河岸带的功能恢复[19] 。 贸易全球化加剧了河岸带的生物入侵程度, 也会弱 化修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河岸带的恢复往往滞后 于人们的修复行动, 且长期受人类影响的河岸带的 自然恢复能力比较低, 因此难以判定修复效果。 例 如, 河岸带木本植被往往需要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 时间的生长,才能够达到恢复水流状态的目标。种植 植被达到可靠的覆盖率平均需要九年的时间[20] 。 5 河岸带保护的教育、法律和经济措施 5.1 教育措施 环保教育可使公众真正地了解河岸带的价值, 从而落实好河岸保护策略。例如,未接受教育的民众 可能认为河岸带树木是没有意义的, 甚至会破坏河 岸的景观; 而接受过教育的民众则会明白这些树木 在改善河流状况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除了一般民众, 河岸带整治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决策者也需要掌握河 岸带生态和修复技术的相关知识。 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行为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激励 也是环保教育的重要推手。 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国外 的成功经验。例如,西班牙政府通过资助非政府组织 开展的清除河岸带垃圾等环保项目, 宣传河岸带的 生态重要性;欧盟对环保教育有专项的资金支持[21] 。 国外的大学和中学经常组织户外活动, 让当地民众 有机会参与相关环境保护研究课题。 让公众参与环 保课题的研究,有利于长期、及时地获取河岸带的相 关信息。在美国,由新墨西哥州政府资助的相关研究 团体通过上述机制获得了大量的河岸带相关资讯。 欧美国家的银行、 公司可通过资助环保教育基金以 获得政府的减税激励措施[22] 。 5.2 法律和经济措施 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措施的制定有利于保护河 岸带生态环境。 我国制定的“退耕还林”政策促使长 江、黄河流域的河岸带植被大量恢复;西班牙的一项 行政法规明确河流的百米之内不可有人类活动,以 此降低洪水风险和保护河岸带环境;美国《濒危物种 法》和欧洲有关栖息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促成大量河 岸带保护区的建立;西班牙环境部制定了河流修复国 家战略,以满足河岸带整治的要求;瑞士等欧洲国家 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纳入其立法范畴[23] 。 另外, 旨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环境计划也 对河岸带的保护修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 河流与农业区域之间建立缓冲带的措施有效地保护 了河岸带。这些法律措施促进了河岸带的保护修复。 在国外, 生态系统支付服务和水文支付服务是 保护河岸带的两项重要经济措施[24] 。 政府可通过补 贴行为激励土地经营者牺牲利益, 恢复河岸带的自 然生境。 补贴行为包括捕鱼配额、土地转让面积、减 税、资金补充等。 在马达加斯加,愿意保护河岸带的 土地购买者可获得政府的经济补偿; 美国农业部使 用补偿的办法鼓励密西西比河冲积河谷的土地所有 者将 27.5 万公顷的非生产性农田改造成低地硬木 林;新西兰的实践证明,获取补贴的牧民愿意在河岸 带附近安装围栏以落实河岸带保护行动。 6 结语 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 有利于降低洪水带来的 安全风险,可是也减少了河道流量,破坏了河流的纵 向连接性,导致河岸带的退化。此外,农业、工业活动 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降低了河岸带的面积。 农业灌 溉、工业活动、居民生活等高用水需求迫使人们筑坝 蓄水及过度开采地下水, 降低了河岸带植被维持所 需的水量。除了水流动力的变化,人类排放的污染物 也对河岸植被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认为,90%的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 9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河岸带受到人类的侵害而丧失其原有功能。在欧洲2016(3):6887.地区,农业活动和防洪设施建设导致88%的河岸带[6] Li S,Gu S,Tan X,et al. Water quality in the upper消失[25]。Han River basin,China:The impacts of land use/land通过恢复河道流量、改建防洪设施和控制物种cover in riparian buffer zone [U]. Journal of Hazardous人侵等手段可修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尽管如此,河Materials,2009,165(1-3):317-324.岸带的修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主要是因为:(1)[7] Kalny G,Laha G,Melcher A, et al. The influence of对河岸带的认识不足,主要关注河道的防洪安全,而riparian vegetation shading on water temperature during忽视其动物栖息和营养过滤等生态功能:(2)数十年low flow conditions in a medium sized river[J]的持续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河岸带的生态功Knowledge &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能,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修复;(3)缺乏有效的2017(4):5-18.奖惩制度和法律制度来推动河岸带的修复工作:(4)[8]Hillman E J,Bigelow S G,Samuelson GM,et al. In-河岸带的保护修复工作可能损害当地居民或者机构creasing river flow expands riparian habitat:influences的利益,从而引来反对声音;(5)相比于防洪堤坝、休of flow augmentation on channel form,riparian vegeta-闲步道景观绿化等河岸工程,河岸带的生态修复工tion and birds along the Little Bow River, Alberta作所需技术要求高,且资金投人大,难以成为当地管[].River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6,32(8):1 6871 697.理者的工作重点;(6)人类用水需求与河岸植被需水量之间可能存在矛盾,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削减了[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iparian areas: functions水资源总量,人们为了保持水量,而选择移除河岸带and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M]. National Academies植被的策略。Press,2002:251-257.为了保护修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要处理好以[1o]Perkins D W,Scott M L,Naumann T. Abundance of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解河岸带的各种生态要invasive,nonnative riparian herbs in relation to river素;(2)界定河岸带的生态功能;(3)理解生物和非生regulation U].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6,32物要素对于河岸带整治的限制性;(4)制订河岸带健(6):1 279-1 288.康评判标准;(5)明确河岸带修复的社会、经济、技术[11]Wollny JT,Otte A,Harvolk-Sch?ning S.Dominance条件。of competitors in riparia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long constructed banks of the German rivers Main and参考文献:DanubeU].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9,127:324337[1] Vidon P,Marchese S,Rook S. Impact of Hurricane[12] Kuglerova L,Botkova K,Jansson R.Responses of ri-Irene and Tropical Storm Lee on riparian zone hydrol-parian plants to habitat changes following restoration ofchannelized streams[U].Ecohydrology,2017,10(1):77-ogy and biogeochemistry U].Hydrological Processes,98.2017,31(2):476-488.[2] Ye C,Li S, Zhang Y,et al.Assessing soil heavy[13] Martinez-Fenandez V,Gonzalez E, Lopez-Almansa Jmetal pollution in the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ofC,et al. Dismantling artificial levees and channel revet-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 Journal of Haz-ments promotes channel widening and regeneration ofardous Materials,2011, 191(1-3):366-372.riparian vegetation over long river segments []. Eco-[3] Veizaga E A,Ocampo C J,Rodriguez L. Hydrologicallogical Engineering,2017,108:132-142.and hyd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riparian zone in a[14]Kotze PJW W.Riparian vegetation [U].2015,14(4):2831.high-order flatland stream U].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nd assessment,2019,191(1):10-23.[15] Hansen B D,Fraser H S,Jones C S. Livestock grazing[4] Lessels J S,Tetzlaff D,Birkel C,et al. Water sourceseffects on riparian bird breeding behaviour in agricul-and mixing in riparian wetlands revealed by tracers andtural landscapes [U].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geospatial analysis U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ment,2019,270:93-102[16]琚振间,基于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岸带状况评估和水2016,52(1):456-470质模拟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17[5] Gonzalez,Eduardo,Felipe-Lucia,et al. Integrative con-[17]罗建虎.近自然生态修复下河岸带植被、蝶类多样性分servation of riparian zone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年第 4 期 河岸带受到人类的侵害而丧失其原有功能。 在欧洲 地区,农业活动和防洪设施建设导致 88%的河岸带 消失[25] 。 通过恢复河道流量、 改建防洪设施和控制物种 入侵等手段可修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尽管如此,河 岸带的修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这主要是因为:(1) 对河岸带的认识不足,主要关注河道的防洪安全,而 忽视其动物栖息和营养过滤等生态功能;(2)数十年 的持续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河岸带的生态功 能,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修复;(3)缺乏有效的 奖惩制度和法律制度来推动河岸带的修复工作;(4) 河岸带的保护修复工作可能损害当地居民或者机构 的利益,从而引来反对声音;(5)相比于防洪堤坝、休 闲步道、景观绿化等河岸工程,河岸带的生态修复工 作所需技术要求高,且资金投入大,难以成为当地管 理者的工作重点;(6)人类用水需求与河岸植被需水 量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削减了 水资源总量,人们为了保持水量,而选择移除河岸带 植被的策略。 为了保护修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 要处理好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理解河岸带的各种生态要 素;(2)界定河岸带的生态功能;(3)理解生物和非生 物要素对于河岸带整治的限制性;(4)制订河岸带健 康评判标准;(5)明确河岸带修复的社会、经济、技术 条件。 参考文献: [1] Vidon P,Marchese S,Rook S. Impact of Hurricane Irene and Tropical Storm Lee on riparian zone hydrology and biogeochemistry [J].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7,31(2):476-488. [2] Ye C, Li S, Zhang Y,et al. Assessing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 191(1-3):366-372. [3] Veizaga E A,Ocampo C J,Rodriguez L. Hydrological and hyd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riparian zone in a high-order flatland stream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9,191(1):10-23. [4] Lessels J S,Tetzlaff D,Birkel C,et al. Water sources and mixing in riparian wetlands revealed by tracers and geospatial analysis [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16,52(1):456-470. [5] González,Eduardo,Felipe-Lucia,et al.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of riparian zones [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6(3):68-87. [6] Li S,Gu S,Tan X,et al. Water quality in the upper Han River basin,China:The impacts of land use / land cover in riparian buffer zone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3):317-324. [7] Kalny G,Laaha G,Melcher 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iparian vegetation shading on water temperature during low flow conditions in a medium sized river [J]. Knowledge &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2017(4):5-18. [8] Hillman E J,Bigelow S G,Samuelson G M,et al. Increasing river flow expands riparian habitat: influences of flow augmentation on channel form,riparian vegetation and birds along the Little Bow River, Alberta [J].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 2016, 32 (8): 1 687-1 697. [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iparian areas: fun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M].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2:251-257. [10] Perkins D W,Scott M L,Naumann T. Abundance of invasive,non-native riparian herbs in relation to river regulation [J].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6,32 (6):1 279-1 288. [11] Wollny J T,Otte A,Harvolk -Sch?ning S. Dominance of competitors in riparia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long constructed banks of the German rivers Main and Danube[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9,127:324-337. [12] Kuglerová L,Botková K,Jansson R. Responses of riparian plants to habitat changes following restoration of channelized streams [J]. Ecohydrology,2017,10 (1):77- 98. [13] Martínez-Fernández V,González E, López-Almansa J C,et al. Dismantling artificial levees and channel revetments promotes channel widening and regenera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ver long river segments [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108:132-142. [14] Kotze P J W W. Riparian vegetation [J].2015,14(4): 28-31. [15] Hansen B D,Fraser H S,Jones C S. Livestock grazing effects on riparian bird breeding behaviour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J].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9,270:93-102. [16] 琚振闯. 基于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岸带状况评估和水 质模拟研究[D]. 西宁:青海大学,2017. [17] 罗建虎. 近自然生态修复下河岸带植被、蝶类多样性分 10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析及生态综合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abordagem sobre a preservagao de nascentes e matas[18] Laceby JP,Saxton NE,SmoldersK,et al.The effectciliar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of riparian restoration on channel complexity and soilan approach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prings and ripariannutrients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2017,68forests [].Revista de Educomunica?o Ambiental,2011(11):2 041-2 051.(2):17-31.[19] Garssen A G,Verhoeven J T A,Soons M B. Effects of[23] Rhodes H M,Leland Jr L S,Niven B E. Farmers,climate-induced increases in summer drought on ripar-streams, information and money:Does infoming farm-ian plant species:a meta-analysis [].Freshwater biolo-ers about riparian management have any effect? [J]gy,2014,59(5):1 052-1063.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30(5):665-677.[20] Bay R F,Sher A A. Success of active revegetation af-[24] Wendland K J,Honzak M,Portela R,et al. Targetingter Tamarix removal in riparian ecosystemsof theand implement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Op-southwesterm United States:a quantitative asssment ofportunities for bundl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ithpast restoration projecs[]. Restoration Ecology,2008,16carbon and water services in Madagascar[J]. Ecological(1):113-128.economics,2010,69(11):2 093-2 107.[21] Turmer D S,Richter H E. Wet/dry mapping: using[25] Hughes F M R, Rood S B. Allocation of river flowscitizen scientists to monitor the extent of perennial sur-for restoration of floodplain forest ecosystems:a reviewface flow in dryland regions U]. Environmental Man-of approach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Europe U].agement,2011,47(3):497505.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32(1):12-33.[22] Da Silva Melo H, do Nascimento V A,Nogueira G H.[责任编辑杨明庆]Educao Ambiental em uma Comunidade Rural:umaRiparian Zone Function and Its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MeasuresZhou Minghaol23, Qiu Jing/2, Hong Changhong/-23, Du Huanhuan123(1.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Guangzhou 510610, Guangdong,China; 2.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Hydrodynamic Research, Guangzhou 510610, Guangdong, China;3.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Water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10,Guangdong, China)Abstract:Riparian zone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transition area between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ompared with the waterbody and adjacent uplands, riparian zone is impressed by rich biodiversityand unique ecological structure. Riparian zone has considerable ecosystem services including runoff filtra-tion, soil stabilization,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sites for plants and animal,etc.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ehavior on the riparian zon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protect the riparian zone and resto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riparian zoneKey Words:Riparian zone; ecological system; ecological func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rotectionmeasures11
析及生态综合评价[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18] Laceby J P,Saxton N E,Smolders K,et al. The effect of riparian restoration on channel complexity and soil nutrients [J].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2017,68 (11):2 041-2 051. [19] Garssen A G,Verhoeven J T A,Soons M B. Effects of climate-induced increases in summer drought on riparian plant species:a meta-analysis [J]. Freshwater biology,2014,59(5):1 052-1 063. [20] Bay R F,Sher A A. Success of active revegetation after Tamarix removal in riparian ecosystems of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ast restoration projects[J]. Restoration Ecology,2008,16 (1):113-128. [21] Turner D S,Richter H E. Wet / dry mapping: using citizen scientists to monitor the extent of perennial surface flow in dryland regions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47(3):497-505. [22] Da Silva Melo H,do Nascimento V A,Nogueira G H. Educao Ambiental em uma Comunidade Rural: uma abordagem sobre a preservação de nascentes e matas ciliares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an approach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prings and riparian forests [J]. Revista de Educomunica??o Ambiental,2011 (2):17-31. [23] Rhodes H M,Leland Jr L S,Niven B E. Farmers, streams, information and money:Does informing farmers about riparian management have any effect?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30(5):665-677. [24] Wendland K J,Honzák M,Portela R,et al. Targeting and implement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Opportunities for bundl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ith carbon and water services in Madagascar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11):2 093-2 107. [25] Hughes F M R, Rood S B. Allocation of river flows for restoration of floodplain forest ecosystems: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Europe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32(1):12-33. [责任编辑 杨明庆] Riparian Zone Function and Its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Measures Zhou Minghao1,2,3 , Qiu Jing1,2,3 , Hong Changhong1,2,3 , Du Huanhuan1,2,3 (1.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Guangzhou 510610, Guangdong, China; 2.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Hydrodynamic Research, Guangzhou 510610, Guangdong, China; 3.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Water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1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Riparian zone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transition area between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ompared with the waterbody and adjacent uplands, riparian zone is impressed by rich biodiversity and unique ecological structure. Riparian zone has considerable ecosystem services including runoff filtration, soil stabilization,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sites for plants and animal, etc.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ehavior on the riparian zon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iparian zone and resto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riparian zone Key Words: Riparian zone; ecological system; ecological func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rotection measures 周铭浩,等: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 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阳黄河滩区综合治理措施探讨.pdf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极端气象——我們共同關心的天然災害議題(1/2).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极端气象——我們共同關心的天然災害議題(2/2).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综合灾害监测预警——災害衝擊、影響及監測預警研發(台湾大学:陈泰然).pptx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1/6).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2/6).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5/6).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4/6).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6/6).ppt
-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氣象監測及預報預警(3/6).ppt
- 《污水处理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生物化学工程基础.doc
- 《污水处理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ories(研究生).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反应器.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化学动力学(授课教师:方继敏).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基础.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应用微生物生物化学.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传质及曝气.ppt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物膜法.ppt
- 高职高专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水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设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Landscape Ecology.pdf
- 沈阳师范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章,授课教师:施拓).pdf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pdf
- 南京医科大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Abrup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pdf
- 高职高专:《水环境监测》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方案).pdf
- 高职高专:《水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设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pdf
- 《等离子体降解VOCs废气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pdf
-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教案(高职讲义,授课人:丁淑杰).pdf
- 上海交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授课教案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pdf
- 上海交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大气污染扩散模式及环境空气质量.pdf
- 上海交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电除尘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s).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