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等离子体降解VOCs废气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1.3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实验一 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实验 实验二 数据采集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实验 实验三 等离子体降解VOCs废气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电子教案课程名称:等离子体降解VOCs废气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面向专业: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编制人:叶招莲,顾爱军,赵松建等2022年1月10日1

1 电子教案 课程名称:等离子体降解 VOCs 废气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面向专业: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编制人:叶招莲,顾爱军,赵松建等 2022 年 1 月 10 日

实验一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旋风除尘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2.掌握粉尘采样尤其是滤筒采样方法,并熟悉操作步骤;3.掌握管道压力损失、流速的测定方法;4.掌握旋风除尘的压降、除尘效率测定及影响因素。二、实验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工作原理: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排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旋风式除尘器系利用含尘气体的流动速度,使气流在除尘装置内沿某一定方向作连续旋转运动,粒子在随气流的旋转中获得离心力,导致粒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三、实验装置2

2 实验一 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旋风除尘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粉尘采样尤其是滤筒采样方法,并熟悉操作步骤; 3. 掌握管道压力损失、流速的测定方法; 4. 掌握旋风除尘的压降、除尘效率测定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 的除尘装置。 工作原理: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 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 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 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 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 气管排出。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 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 同从排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旋风式除尘器系利用含尘气 体的流动速度,使气流在除尘装置内沿某一定方向作连续旋转运动,粒子在随气 流的旋转中获得离心力,导致粒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装置

/干湿球温度计毕托管测压环XU型压力计采样口风旋风除尘器电控箱一静态混合器发灰器EPVC门N5图1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器实验装置示意图四、实验耗材1.滑石粉500g2.粉尘采样仪2套3.滤筒50个五、实验步骤1.实验前往有机玻璃发灰器的灰斗里加入一定量的滑石粉;检查设备系统状况和全部电气连接线有无异常(如管道设备无破损等)。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总开关,确保U、V、W三个指示灯全亮,避免缺相使用。3.将PVC阀门开关打开至合适风量(可根据实验效果自行选择),打开引风机旋钮开关。将发灰器搅拌速度调至零,按REV"打开发灰器搅拌面板,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发灰器搅拌杆转速,使滑石粉均匀稳定的进入旋风除尘器,且不在进风管内堆积。4.等装置稳定运行后,粉尘采样仪分别从进风管及出风管取样口采样5-8min,用天平称量采样前后滤简的质量,测定进口、出口粉尘浓度,并测定除尘系统的压力损失、烟气动压、环境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5.为了得出相关的除尘性能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风量的大小(调节风阀开度)和粉尘的进入量(调节发灰器旋钮)进行不同处理气体量、不同粉尘浓度下的实验。3

3 图 1 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器实验装置示意图 四、实验耗材 1.滑石粉 500g 2.粉尘采样仪 2 套 3.滤筒 50 个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前往有机玻璃发灰器的灰斗里加入一定量的滑石粉;检查设备系统状况和 全部电气连接线有无异常(如管道设备无破损等)。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总开关,确保 U、V、W 三个指示灯全亮,避免缺相使用。 3.将 PVC 阀门开关打开至合适风量(可根据实验效果自行选择),打开引风机旋 钮开关。将发灰器搅拌速度调至零,按“REV”打开发灰器搅拌面板,根据实验需 要调节发灰器搅拌杆转速,使滑石粉均匀稳定的进入旋风除尘器,且不在进风管 内堆积。 4.等装置稳定运行后,粉尘采样仪分别从进风管及出风管取样口采样 5-8min,用 天平称量采样前后滤筒的质量,测定进口、出口粉尘浓度,并测定除尘系统的压 力损失、烟气动压、环境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5.为了得出相关的除尘性能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风量的大小(调 节风阀开度)和粉尘的进入量(调节发灰器旋钮)进行不同处理气体量、不同粉 尘浓度下的实验

6.实验结束,依次关闭发尘装置、风机,清除旋风除尘器下方灰斗内的滑石粉,清洁设备,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表1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器实验装置实验数据记录表姓名:日期: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工况1-1(改变风量)设备压力风量毕托管动风速损失(Pa)压(Pa)(m/s)(m°/s)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浓除尘效率度(mg/m2)度(mg/m2)(%)工况1-2(改变风量)风速设备压力毕托管动风量损失(Pa)压(Pa)(m/s)(m2/h)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浓除尘效率度(mg/m3)度(mg/m3)(%)工况1-3(改变风量)风量设备压力毕托管动风速损失(Pa)压(Pa)(m/s)(m3/h)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浓除尘效率度(mg/m2)度(mg/m2)(%)工况2-1(改变入口粉尘浓度)风速设备压力毕托管动风量损失(Pa)压 (Pa)(m/s)(m/h)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除尘效率度(mg/m3)度(mg/m3)(%)工况2-2(改变入口粉尘浓度)设备压力毕托管动风速风量损失(Pa)压 (Pa)(m/s)(m/h)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浓除尘效率度(mg/m3)度(mg/m2)(%)工况2-3(改变入口粉尘浓度)设备压力毕托管动风速风量损失(Pa)压(Pa)(m/s)(m/h)入口粉尘浓出口粉尘浓除尘效率度(mg/m3)度(mg/m2)(%)4

4 6.实验结束,依次关闭发尘装置、风机,清除旋风除尘器下方灰斗内的滑石粉, 清洁设备,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实验数据记录 表 1 数据采集旋风除尘器实验装置实验数据记录表 姓名: 日期: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工况 1-1(改变风量)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s)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工况 1-2(改变风量)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h)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工况 1-3(改变风量)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h)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工况 2-1(改变入口粉尘浓度)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h)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工况 2-2(改变入口粉尘浓度)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h)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工况 2-3(改变入口粉尘浓度) 设备压力 损失(Pa) 毕托管动 压(Pa) 风速 (m/s) 风量 (m3 /h) 入口粉尘浓 度(mg/m3) 出口粉尘浓 度(mg/m3) 除尘效率 (%)

2.数据计算公式(1)风速计算1△ P=-0式中:△P一动压,Pap一空气密度,kg/mv一风速,m/s(2)风量计算Q=VS=0元r?式中:Q一风量,m3/sv一风速,m/sr一管道半径,m(本装置管道外径为75mm,壁厚2.3mm)(3)除尘效率n计算n=1-p2/p1式中:p2一出口粉尘浓度,mg/mpl一入口粉尘浓度,mg/m3粉尘浓度计算:采样后滤筒质量m和采样前滤简质量mO的差值(mg)除以采样体积V,采样体积V=Qt(采样流量Q乘以采样时间t)。七、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2.粉尘传感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定时清洁,以保证其测量精度:3.长期不使用时,应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如果再次使用,要先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再使用。八、思考题1.粉尘采样器工作原理?实验时进口和出口采样时间和气体流速需要保持一致吗,为什么?2.试述旋风除尘器的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3.简单分析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4.简述设计旋风除尘器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5

5 2.数据计算公式 (1)风速计算 ΔP= 1 2 2  式中:ΔP—动压,Pa ρ—空气密度,kg/m³ υ—风速,m/s (2)风量计算 Q=υS=υπr 2 式中:Q—风量, m3 /s υ—风速,m/s r—管道半径,m(本装置管道外径为 75mm,壁厚 2.3mm) (3)除尘效率 η 计算 η=1-ρ2/ρ1 式中: ρ2—出口粉尘浓度, mg/m³ ρ1—入口粉尘浓度, mg/m³ 粉尘浓度计算:采样后滤筒质量 m 和采样前滤筒质量 m0 的差值(mg)除以 采样体积 V, 采样体积 V=Qt(采样流量 Q 乘以采样时间 t)。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 2.粉尘传感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定时清洁,以保证其测量精度; 3.长期不使用时,应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如果再次 使用,要先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再使用。 八、思考题 1.粉尘采样器工作原理?实验时进口和出口采样时间和气体流速需要保持一致 吗,为什么? 2.试述旋风除尘器的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3.简单分析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 4.简述设计旋风除尘器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实验二数据采集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了解袋式除尘器的构造及除尘机理。2.通过对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测定,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的认识。3.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并了解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4.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行完成和优化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和实验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实验。二、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袋式除尘器是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滤去其中粉尘粒子的分离捕集装置(图1);当含尘气体通过洁净滤袋时,由于洁净滤袋的网孔较大,大部分微细粉尘会随气流从滤袋的网孔中通过,只有粗大的尘粒能被阻留下来,并在网孔中产生“架桥”现象。随着含尘气体不断通过滤袋的纤维间隙,纤维间粉尘“架桥”现象不断加强,一段时间后,滤袋表面积聚一层粉尘,这层粉尘被称为初层。形成初层后,气体流通的孔道变细,即使很细的粉尘,也能被截留下来。随着粉尘在滤布上的积累,除尘效率不断增加,同时阻力也不断增加。当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滤袋两侧的压力差会把有些微细粉尘从微细孔道中挤压出去,反而使除尘效率下降。另外,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也会使风机功耗增加、除尘系统气体处理量下降,因而当阻力达到一定值后,要及时进行清灰。注意清灰时不要破坏初层,以免造成除尘效率下降。6

6 实验二 数据采集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袋式除尘器的构造及除尘机理。 2.通过对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测定,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 除尘机理的认识。 3.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并了解袋式除尘 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4.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行完成和优化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和实验 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实验。 二、实验原理 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 数等因素有关。袋式除尘器是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滤去其中粉尘粒子的分离捕集装 置(图 1);当含尘气体通过洁净滤袋时,由于洁净滤袋的网孔较大,大部分微 细粉尘会随气流从滤袋的网孔中通过,只有粗大的尘粒能被阻留下来,并在网孔 中产生“架桥”现象。随着含尘气体不断通过滤袋的纤维间隙,纤维间粉尘“架 桥”现象不断加强,一段时间后,滤袋表面积聚一层粉尘,这层粉尘被称为初层。 形成初层后,气体流通的孔道变细,即使很细的粉尘,也能被截留下来。随着粉 尘在滤布上的积累,除尘效率不断增加,同时阻力也不断增加。当阻力达到一定 程度时,滤袋两侧的压力差会把有些微细粉尘从微细孔道中挤压出去,反而使除 尘效率下降。另外,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也会使风机功耗增加、除尘系统气体处 理量下降,因而当阻力达到一定值后,要及时进行清灰。注意清灰时不要破坏初 层,以免造成除尘效率下降

振动机构净气滤袋、含尘气流图1袋式除尘器原理图三、实验装置和步骤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由发灰系统、静态混合器、布袋除尘器、风机和排气管组成。9图2实验室装置1.静压测点2.温湿度检测仪3.出气检测点4.毕托管(风速测定)5.粉尘抽气点6.自动发尘装置7.风机(配变频器)8.气体混合罐9.进风口粉尘测量点10.静压测点11.布袋12.卸灰斗13.振打电机14.出气口15.控制电箱16.压差传感器17.蝶阀18.振动电机调节仪19.发尘旋钮调节仪7

7 图 1 袋式除尘器原理图 三、实验装置和步骤 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由发灰系统、静态混合器、布袋除尘器、风机和排气管 组成。 图 2 实验室装置 1.静压测点 2.温湿度检测仪 3.出气检测点 4.毕托管(风速测定) 5.粉尘抽 气点 6.自动发尘装置 7.风机(配变频器) 8.气体混合罐 9.进风口粉尘测量 点 10.静压测点 11.布袋 12.卸灰斗 13.振打电机 14.出气口 15.控制电箱 16.压差传感器 17.蝶阀 18.振动电机调节仪 19.发尘旋钮调节仪

2.实验操作步骤在确保实验装置正常,调速器参数设置完毕,实验环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实验。(1)打开电控箱上“电源总开关”的漏电保护器,此时三相电的指示灯有指示。(2)将检测仪器(压力计、粉尘采样仪、皮托管等)装入合适的位置。(3)在风量调节阀打开的情况下,打开电控箱面板上的“引风机”旋钮开关。(4)风量调节阀旋至实验所需风量。(5)将一定量的粉尘加入到发灰装置灰斗,然后按下发灰电机调速器的“FWD”按钮,并拨动调速器的旋钮调节加灰速率。(6)通过各种仪器读取或计算实验的风量、风速、风压、环境空气温度和湿度数据等。(7)粉尘采样仪分别从进风管及出风管取样口采样5-8min,用天平称量采样前后滤筒的质量,测定进口、出口粉尘浓度,计算除尘效率。(8)可以打开“振打电机”旋钮开关对滤袋进行振打清灰,记录清灰前后设备的压力损失。(9)调节风量调节阀或者“发灰调速”调速器上的旋钮,进行不同处理气体量、不同发灰浓度下的实验。(10)实验完毕后依次关闭“发灰电机”、“引风机”旋钮开关,振打电机清灰后关闭其旋钮开关,待装置内粉尘完全沉降后,清理卸灰装置。(11)实验完成后,整理相关数据,做好存档记录。四、实验数据计算及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计算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前提下,测定处理气体量Q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n)的影响。(1)处理气体量的测定和计算采用动压法测定处理气体量。测得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动压后,气速可按下式计算:= /2Pu/PgV2=/2P2/Pg8

8 2.实验操作步骤 在确保实验装置正常,调速器参数设置完毕,实验环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 可进行实验。 (1)打开电控箱上“电源总开关”的漏电保护器,此时三相电的指示灯有指示。 (2)将检测仪器(压力计、粉尘采样仪、皮托管等)装入合适的位置。 (3)在风量调节阀打开的情况下,打开电控箱面板上的“引风机”旋钮开关。 (4)风量调节阀旋至实验所需风量。 (5)将一定量的粉尘加入到发灰装置灰斗,然后按下发灰电机调速器的“FWD” 按钮,并拨动调速器的旋钮调节加灰速率。 (6)通过各种仪器读取或计算实验的风量、风速、风压、环境空气温度和湿度 数据等。 (7)粉尘采样仪分别从进风管及出风管取样口采样 5-8min,用天平称量采样前 后滤筒的质量,测定进口、出口粉尘浓度,计算除尘效率。 (8)可以打开“振打电机”旋钮开关对滤袋进行振打清灰,记录清灰前后设备 的压力损失。 (9)调节风量调节阀或者“发灰调速”调速器上的旋钮,进行不同处理气体量、 不同发灰浓度下的实验。 (10)实验完毕后依次关闭“发灰电机”、“引风机”旋钮开关,振打电机清灰后 关闭其旋钮开关,待装置内粉尘完全沉降后,清理卸灰装置。 (11)实验完成后,整理相关数据,做好存档记录。 四、实验数据计算及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计算 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前提下,测 定处理气体量 Q 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ΔP)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1)处理气体量的测定和计算 采用动压法测定处理气体量。测得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动压后,气速 可按下式计算: 1 1 2 v g v P   2 2 2 v g v P  

式中,vl、vi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气速,m/s;Pl、Pl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断面平均动压,Pa;Pg为气体密度,kg/m。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的气体流量Q1、Q2分别为:Q=F-yQ2= F -V2式中,Fl、F2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断面面积,m2。取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流量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Q0=2(Q +0.)(2)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除尘器压力损失为其进、出口管道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当除尘器进、出口管道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AP= PI- Ps2式中,Psl、Ps2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本实验采用U型压力计测定除尘设备的进出口静压。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变化。因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至少测定并记录5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P)(3)除尘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流的平均含尘浓度C和C2,按下式计算:7 =(1- P)x100% PO,实验中,粉尘浓度是采用滤筒采样方法(GB/T16157-1996)。(4)滤筒采样法采样时,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筒或石英纤维滤筒的采样枪深入烟道内,在各测点上按同轴等速采样方式收集烟尘,即采样嘴应面对烟气流向,且采样嘴吸气速9

9 式中,v1、v1 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气速,m/s;Pv1、Pv1 分别为除尘器进、出 口管道断面平均动压,Pa;ρg 为气体密度,kg/m3。 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的气体流量 Q1、Q2 分别为: Q F v 1 1 1   Q F v 2 2 2   式中,F1、F2 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断面面积,m2。 取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流量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 Q: 1 2 1 ( ) 2 Q Q Q   (2)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 除尘器压力损失为其进、出口管道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当除尘器进、出 口管道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 即:    P P P s s 1 2 式中,Psl、Ps2 分别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本实验 采用 U 型压力计测定除尘设备的进出口静压。 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变化。因 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至少测定并记录 5 次),并 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 (3)除尘效率的测定和计算 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流的平 均含尘浓度 C1 和 C2,按下式计算: 2 2 1 1 (1 ) 100% Q Q       实验中,粉尘浓度是采用滤筒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4)滤筒采样法 采样时,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筒或石英纤维滤筒的采样枪深入烟道内,在各测 点上按同轴等速采样方式收集烟尘,即采样嘴应面对烟气流向,且采样嘴吸气速

度等于测点烟气流速。烟尘浓度采样下式计算:Amc, =0式中:Ct一标准状况(273K和101325Pa)下总烟尘浓度,mg/m2;Am一采样前后滤筒质量差,mg;Q一换算到标准状况下抽取的干烟气体积,m。皮托管粘电话宋杆艳洗临等速采祥喝洗登计干燥饼冷级萨(5)清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过滤一段时间后,压力损失升高到一定时间后,开始清灰,清灰后,连续测定几次(2-3次)去除效率,观察清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2.实验数据记录环境温度(℃)环境湿度(%RH)工况1-1风量 (m/h)风速(m/s)粉尘入口浓度粉尘出口浓度(mg/m2)(mg/m2)设备压力损失(Pa)除尘效率(%)工况1-2风量 (m3/h)风速(m/s)粉尘入口浓度粉尘出口浓度(mg/m3)(mg/m2)除尘效率(%)设备压力损失(Pa)10

10 度等于测点烟气流速。烟尘浓度采样下式计算: t m c Q   式中: ct—标准状况(273K 和 101325Pa)下总烟尘浓度,mg/m3 ; Δm—采样前后滤筒质量差,mg; Q—换算到标准状况下抽取的干烟气体积,m3。 (5)清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过滤一段时间后,压力损失升高到一定时间后,开始清灰,清灰后,连续测 定几次(2-3 次)去除效率,观察清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2.实验数据记录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RH) 工况 1-1 风量 (m3 /h) 风速(m/s) 粉尘入口浓度 (mg/m3) 粉尘出口浓度 (mg/m3) 设备压力损失(Pa) 除尘效率(%) 工况 1-2 风量 (m3 /h) 风速(m/s) 粉尘入口浓度 (mg/m3) 粉尘出口浓度 (mg/m3) 设备压力损失(Pa) 除尘效率(%)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