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33
文件大小:82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活性炭的性能 第二节 吸附等温曲线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第三节 Langmuir 公式的推导 第四节 吸附公式的应用 第五节 吸附柱的设计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章活性炭吸附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

本章重点主要内容:>吸附现象及吸附等温线>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吸附柱设计及原理本章节重点:活性炭的制备、结构及性能、吸附等温线及意义、吸附公式的应用、吸附柱的设计本章节难点: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传质差异、逆流吸附、有效容量、总吸附能力、有效容积及饱和百分数计算

本章重点 主要内容: ➢ 吸附现象及吸附等温线 ➢ 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 ➢ 吸附柱设计及原理 本章节重点: 活性炭的制备、结构及性能、吸附等温线及意义、吸附公式的应 用、吸附柱的设计 本章节难点: 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传质差异、逆流吸附、有效容量、总吸附能 力、有效容积及饱和百分数计算

4803.0240q1.50.001.20.80.40.0z/m840t/s56028000.6c0.40.20.00.00.40.82025/9/11.2z/m

2025/9/1

第一节活性炭的性能1.活性炭的来源几乎可以用含有碳的任何物质作原料来制造2.活性炭的制作碳化、活化。活性炭的影响因素·活性炭表面氧·酸性氧化物·活性炭表面·与活性炭吸附使活性炭具有的金属离子部化物的成分主能力最直接的极性的性质,位带有正电荷要受活化过程因素是表面的因之倾向于吸对那些带有过的影响。氧化物复体的附极性较强的剩电子部位的性能。 最简单化合物。分子有吸附力的复体可以认可以增加活性为是一氧化碳炭吸附的速率。和二氧化碳的复体

第一节 活性炭的性能 活性炭的影响因素 ◆与活性炭吸附 能力最直接的 因素是表面的 氧化物复体的 性能。最简单 的复体可以认 为是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的 复体。 ◆活性炭表面氧 化物的成分主 要受活化过程 的影响。 ◆酸性氧化物 使活性炭具有 极性的性质, 因之倾向于吸 附极性较强的 化合物。 ◆活性炭表面 的金属离子部 位带有正电荷, 对那些带有过 剩电子部位的 分子有吸附力, 可以增加活性 炭吸附的速率。 1.活性炭的来源 几乎可以用含有碳的任何物质作原料来制造。 2.活性炭的制作 碳化、活化

第一节活性炭的性能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非极性的有关极性活性炭对于活性炭的吸对芳族化合物的吸附链烷化合吸附无机物附性能是由分子氨基物在活性也有一定的于它的表面酸及蛋白潜力基团类型、炭表面的质的吸附比表面积和吸附。资料极少孔径的分布决定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由于它的表面基团类型、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几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节 活性炭的性能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对芳族化合 物的吸附 非极性的 链烷化合 物在活性 炭表面的 吸附。 有关极性 分子氨基 酸及蛋白 质的吸附 资料极少 活性炭对于 吸附无机物 也有一定的 潜力 活性炭的吸 附性能是由 于它的表面 基团类型、 比表面积和 孔径的分布 决定的。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由于它的表面基团类型、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几个因素 决定的

第二节吸附等温曲线吸附等温线第一种类型的等温线P。没有极限值,但x/m却有一极限值(x/m)°,这种类型的吸附试验资料可用Langmuir公式处理吸附等温第二类型的等温线,P.有一个极限值Ps,称为饱和浓度,但x/m却没有极限值。这种类型的等温线可用线的Branauer和Emmett及Teller(简称BET)公式处理类型第三类型的等温线,p.和x/m都没有极限值,可用Freundlich公式处理

第二节 吸附等温曲线 吸附等温线 吸附 等温 线的 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等温线, 没有极限值,但 却有一 极限值 ,这种类型的吸附试验资料可用 Langmuir公式处理。  e x m 0 ( ) x m 第二类型的等温线, 有一个极限值 ,称为饱和浓 度,但x/m却没有极限值。这种类型的等温线可用 Branauer和Emmett及Teller(简称BET)公式处理。  e  s 第三类型的等温线, 和 都没有极限值,可用 Freundlich公式处理。  e x m

第二节吸附等温线1.如何画出等温线为了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某种成分的吸附能力,需进行吸附试验,以获得吸附等温线。容积V容积VC初始浓度平衡浓度P(a)开始(b)达到平衡吸附试验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1.如何画出等温线 为了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某种成分的吸附能力,需进行 吸附试验,以获得吸附等温线。 吸附试验

第二节吸附等温线1008060and401加活性炭img/L2加活性炭10mg/L平衡浓度14.5(1)207.8(1)3加活性炭100mg/13.0(2)4加5.4(2)2.8(3,4)活性炭1000mg/2.8(3,4)0213422522846t/b活性炭的吸附过程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活性炭的吸附过程

第二节吸附等温线2.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因素证明对同一活性炭来说,试验证明x/m值是p。和温度T的函数,即二= f(p,T)m当试验的温度T不变时,x/m仅是p。的函数,即X= f'(pe)m2025/9/1

2025/9/1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2.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因素证明 对同一活性炭来说,试验证明x/m值是ρe和温度T的函数,即 f ( ,T) m x = e '( ) e f m x =  当试验的温度T不变时,x/m仅是ρe的函数,即

第二节吸附等温线3.吸附等温线的类型(%)tX生Mmm0Pe0PeP0PeI 型I型HI型吸附等温线2025/9/1

2025/9/1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3.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