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7章 不完全信息与声誉

第7章 不完全信息与声誉 张维迎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第7章 不完全信息与声誉 张维迎 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有限次博弈 第6章证明,只要未来足够重要,合作 为可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精炼纳什均 衡 但是,现实中许多博弈是有限次的,不 是无限次的 ·如果博弈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无论重 复多少次,合作都不会出现
有限次博弈 • 第6章证明,只要未来足够重要,合作行 为可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精炼纳什均 衡。 • 但是,现实中许多博弈是有限次的,不 是无限次的。 • 如果博弈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无论重 复多少次,合作都不会出现

“连锁店悖论”( ( chain- store paradox) Selten(1978) (40,50) 默许 在位者 进入 斗争 进入者 (-10,0) 不进入 (0,100)
“连锁店悖论”(chain-store paradox) • Selten (1978); 进入者 在位者 进入 不进入 默许 斗争 (40,50) (-10,0) (0,100)

逆向归纳 假定在位者有20个市场。直观告诉我们, 如果进入者在第一个市场进入,在位者 应该选择斗争,因为尽管从一个市场看, 斗争是不值得的,但这样做可以遏止进 入者在其他市场上的进入。 唯一的精炼纳什均衡是:进入者总是进 入;在位者总是默许
逆向归纳 • 假定在位者有20个市场。直观告诉我们, 如果进入者在第一个市场进入,在位者 应该选择斗争,因为尽管从一个市场看, 斗争是不值得的,但这样做可以遏止进 入者在其他市场上的进入。 • 唯一的精炼纳什均衡是:进入者总是进 入;在位者总是默许

Axelrod实验 Axelrod(1981)实验表明:即使在有限 次博弈中,合作行为也频繁出现
Axelrod 实验 • Axelrod(1981)实验表明:即使在有限 次博弈中,合作行为也频繁出现

问题在哪里? 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我们前面假定不仅参与 人的理性是共同知识,而且每个参与人可以选 择的战略和效用函数都是共同知识。但现实不 是这样。 ·可能性:逆向归纳方法的问题(理性共识); 信息不完全 正如我们前面讨论的谈判情况:如果信息是完 全的,谈判一开始就达成协议,但现实中的谈 判不是这样,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问题在哪里? • 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我们前面假定不仅参与 人的理性是共同知识,而且每个参与人可以选 择的战略和效用函数都是共同知识。但现实不 是这样。 • 可能性:逆向归纳方法的问题(理性共识); 信息不完全; • 正如我们前面讨论的谈判情况:如果信息是完 全的,谈判一开始就达成协议,但现实中的谈 判不是这样,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信息 KMRW模型(1982); 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效用函数和 战略空间的信息不完全,即使博弈重复 的次数是有限的,人们也有积极性建立 个合作的声誉( reputation),合作会出现
不完全信息 • KMRW模型(1982); • 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效用函数和 战略空间的信息不完全,即使博弈重复 的次数是有限的,人们也有积极性建立 一个合作的声誉(reputation),合作会出现

单方不完全信息 假定有两个参与人,A和B,进行囚徒困 境博弈。如下图。 参与人A有两中可能的类型:“非理性” 型:只有一种战略, tit-for-tat(TFT),或 者 grim strategy.,概率为p“理性”型:可 以选择任何战略,概率为(1-p); ·参与人B有一种类型:理性型
单方不完全信息 • 假定有两个参与人,A和B,进行囚徒困 境博弈。如下图。 • 参与人A有两中可能的类型:“非理性” 型:只有一种战略,tit-for-tat (TFT),或 者grim strategy, 概率为p; “理性”型:可 以选择任何战略,概率为(1-p); • 参与人B有一种类型:理性型

对“非理性”的解释 特殊的成本函数或效用函数; 讲义气、重情谊的人;内在化了 reciprocity社会规范的人: 认知问题;
对“非理性”的解释 • 特殊的成本函数或效用函数; • 讲义气、重情谊的人;内在化了 reciprocity 社会规范的人; • 认知问题;

囚徒困境博弈 B 合作 背叛 A 合作背叛 4
囚徒困境博弈 合作 背叛 合 作 背 叛 3,3 -1,4 4,-1 0,0 A B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6章 重复博弈与信誉.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5章 讨价还价与耐心.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4章 动态博弈与承诺.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3章 多重均衡与制度和文化.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2章 纳什均衡与一致预期.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章 博弈与社会.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4章 儒家文化与社会秩序.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3章 法律与社会规范.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2章 演进博弈与自发秩序.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资料处理.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离散量数分析.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单变量推论统计.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习题.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量表法与民意测验.ppt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抽样 第五节 样本规模.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8章 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9章 信号传递与机制设计.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0章 机制设计与信息租金.ppt
- 北京大学:《博弈与社会》第11章 道德风险与腐败.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社会分层、第九讲 社会流动.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越轨原因的“聚合作用论”示意图.doc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文化(culture).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程试卷.doc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扶贫社会工作.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社区(Community).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社会互动.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的思考.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贫困理论.doc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社会角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