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步态分析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453.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步态分析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专业领域 康复治疗技术 学习情境 步态分析 学时 4 学习领域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 年级 2017 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17高康 授课教 林成杰 1. 步态、步态分析定义 步行周期 学习内容 3. 步行参数 4.步态分析的方法:目测分析、定量分析 5.运动系统伤病常见的异常步态 专业能力 1,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步态分析方法。 2.能正确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操作。 方法能力 学习目标 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 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 具有分析运动系统伤病功能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与 1.步态分析的方法。 难点 2.常见异常步态。 堂习难占 异常步态的运动学分析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学习条件 多媒体 教学PPT、网络教学平台。 3.设施齐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学方法 宏观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微观:角色拌演、案例教学、讲授 教学组织 序号 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1 1.案例导入 线上学习(课前) 10

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专业领域 康复治疗技术 学习情境 步态分析 学时 4 学习领域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 年级 2017 学期 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17高康 授 课 教 师 林成杰 学习内容 1.步态、步态分析定义 2.步行周期 3.步行参数 4.步态分析的方法:目测分析、定量分析 5.运动系统伤病常见的异常步态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步态分析方法。 2.能正确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操作。 方法能力 1.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 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具有分析运动系统伤病功能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与 难点 学习重点 1.步态分析的方法。 2.常见异常步态。 学习难点 异常步态的运动学分析 学习条件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2.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学PPT、网络教学平台。 3.设施齐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学方法 宏观: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微观:角色拌演、案例教学、讲授 教学组织 序号 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1 1.案例导入 线上学习(课前) 10

前导2.新知识点导入 案例导入 学 (1)步态、步态分析的定义、目的。 (2)正常步态 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 4.能力目标介绍 学生 78人 一组,小组长组织查阅教材 参考书和网络、平 台学习,获取本任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康复评定操 线上自主学习 课前线 作技术,并收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 自学 上学习 师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法 师 收集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准备课中解答 课中理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线测试 线下课堂教学 提问。讲授、启发 学 铺民 、答疑,讲解重难点 学生 分组展示康复治疗方案、肌力训练技术;同学互相查找 线下课堂牧学 课中 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方案展示 实训 教师 启发式 教、学 根据同学展示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进行规范动作示 示范法 范,纠正同学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 分组实训,进行步态分析技术的操作 线下实训 课中实 教师 榄拟病人法 小组练习 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学生 线下课堂教学 实训结果演示,汇报学习心得,自评、组间互评。 实训结果演示小组 评价总 教师 目评 结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 组间互评 务。 教师评价 教学内容 备注 下肢骨折后,极易影响下肢步行功能,故应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及下肢功 线上 能评 一、正常步态 深 正常步态是在身体没有疾病和异常心理因素影响情况下的步行状态。需要 中提问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线上学 构成。 习、线下 (一)步行周期 重点讲解 1.步行周期 课前线上学 习,课中提

课前导 学 2.新知识点导入 (1)步态、步态分析的定义、目的。 (2)正常步态。 (3)步态运动学分析 (4)步态分析方法 (5)常见的异常步态 3.重点难点分析 4.能力目标介绍 案例导入 2 课前线 上学习 学生 7~8人一组,小组长组织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平 台学习,获取本任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康复评定操 作技术,并收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 师。 教师 收集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准备课中解答 线上自主学习 自学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法 180 3 课中理 论教、 学 学生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线测试 教师 辅导、答疑,讲解重难点 线下课堂教学 提问、讲授、启发 45 4 课中 实训 教、学 学生 分组展示康复治疗方案、肌力训练技术;同学互相查找 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教师 根据同学展示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进行规范动作示 范,纠正同学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线下课堂教学 方案展示 启发式 示范法 45 5 课中实 训 学生 分组实训,进行步态分析技术的操作 教师 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线下实训 模拟病人法 小组练习 85 6 评价总 结 学生 实训结果演示,汇报学习心得,自评、组间互评。 教师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 务。 线下课堂教学 实训结果演示小组 自评 组间互评 教师评价 5 教学内容 备注 下肢骨折后,极易影响下肢步行功能,故应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及下肢功 能评定。 一、正常步态 正常步态是在身体没有疾病和异常心理因素影响情况下的步行状态。需要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上身姿势稳定;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构成。 (一)步行周期 1.步行周期 线上 课前线上 学习,课 中提问 线上学 习、线下 重点讲解 课前线上学 习,课中提

教学内容 备注 (1)支撑期:是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约占整个步行周期的 60%,包括早期、中期和末期。 占 1)早期:包括足的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约占步行周期的 课前线上 10%-120% 学习 2)中期: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惟一单足支撑全部重 课中重点 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约占步行周期的38%-40% 讲解 3)未期: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的时间,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 课前线 地。约占步行周期的10%~12%。其中单侧下肢着地时称为单支撑期,双侧下 自学,课 肢同时着地时称为双支撑期。 中提问答 2)摆动期:是下肢腾空向前摆动的时相,约占整个周期的40%。包括 器 早期、中期和末期。 1)早期:指足离开地面的早期活动,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 动屈膝,加速肢体向前摆动。约占步行周期的13%~15%。 2)中期:指足在迈步中期的活动,主要的任务仍然是足廓清,占步行周 期的10% 3)末期:指足迈步即将结束,下肢向前摆动减速,足准备着地的姿势, 占步行周期的15%。 2.步行周期分期目前有两种划分方法(见表1-10),将支撑期和摆动期 细分为几个时期。即传统分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学中心提出的RLA分期。 3. 肌肉活动与步行周期的关系 4.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的角度变化 (二)步态分析的基本参数 1.步长。 2.跨步长 3.步宽 4.足角。 5.步频。 6.步速。 二、步态分析的方法 (一)目测分析法 此法是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患者行走过程。进行检查时,首先嘱患 者以自然和习惯姿势和速度步行来回数次,检查者从前 、后方和侧方反复观 祭者的步们 要注意运动对称性、协调性、步幅大小、速度、重心的转换和 上下肢的摆动等,同时观察患者头、肩的位置,骨盆的运动、髋、膝、踝关节 的稳定等。其次嘱患者作快速和慢速步行,快速步行可使肌痉挛引起的异常步 态表现得更明显;慢速步行可使关节不稳、平衡失调及因疼痛而弱引起的异常步 态更为明显。再进行上下坡或上下楼 、台阶、绕过障碍物的行 身、立停、 坐下、站起及缓慢踏步等动作。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逐项评定结 果,作出步态分析的结论。步态分析观察记录方法见RLA步态观察分析表。 (二)定量分析法 本类方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来观察步态,得出可记录并能计量的资料 器械和设备可用卷尺、秒表, 下足印的相应 品:也呵用鸟国楼馨菩篷量袋功合等夏的 设备。 二是堂步态 (一)步态异常的原因

教学内容 备注 (1)支撑期:是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约占整个步行周期的 60%,包括早期、中期和末期。 1)早期:包括足的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约占步行周期的 10%~12%。 2)中期: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惟一单足支撑全部重 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约占步行周期的38%~40%。 3)末期: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的时间,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 地。约占步行周期的10%~12%。其中单侧下肢着地时称为单支撑期,双侧下 肢同时着地时称为双支撑期。 (2)摆动期:是下肢腾空向前摆动的时相,约占整个周期的40%。包括 早期、中期和末期。 1)早期:指足离开地面的早期活动,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 动屈膝,加速肢体向前摆动。约占步行周期的13%~15%。 2)中期:指足在迈步中期的活动,主要的任务仍然是足廓清,占步行周 期的10%。 3)末期:指足迈步即将结束,下肢向前摆动减速,足准备着地的姿势, 占步行周期的15%。 2.步行周期分期 目前有两种划分方法(见表1-10),将支撑期和摆动期 细分为几个时期。即传统分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学中心提出的RLA分期。 3.肌肉活动与步行周期的关系 4.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的角度变化 (二)步态分析的基本参数 1.步长。 2.跨步长。 3.步宽。 4.足角。 5.步频。 6.步速。 二、步态分析的方法 (一)目测分析法 此法是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患者行走过程。进行检查时,首先嘱患 者以自然和习惯姿势和速度步行来回数次,检查者从前方、后方和侧方反复观 察患者的步行,要注意运动对称性、协调性、步幅大小、速度、重心的转换和 上下肢的摆动等,同时观察患者头、肩的位置,骨盆的运动、髋、膝、踝关节 的稳定等。其次嘱患者作快速和慢速步行,快速步行可使肌痉挛引起的异常步 态表现得更明显;慢速步行可使关节不稳、平衡失调及因疼痛而引起的异常步 态更为明显。再进行上下坡或上下楼梯、台阶、绕过障碍物的行走、拐弯、转 身、立停、坐下、站起及缓慢踏步等动作。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逐项评定结 果,作出步态分析的结论。步态分析观察记录方法见RLA步态观察分析表。 (二)定量分析法 本类方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来观察步态,得出可记录并能计量的资料。 器械和设备可用卷尺、秒表、量角器等简单的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相应 物品;也可用一些如肌电图、录像、高速摄影、电子量角器及测力台等复杂的 设备。 三、异常步态 (一)步态异常的原因 问 重点讲解 课前线上 学习, 课中重点 讲解 课前线上 自学,课 中提问答 疑

教学内容 备注 造成步态异常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或负重时疼痛、 肌肉软弱无力、感觉障碍、协调运动异常、肢体长度不等以及截肢后等。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 1.短腿步态 2. 减痛步态 3. 关节挛缩步态 (1)髋关节挛缩步态 (2)膝关节挛缩步态 (?)理关节挛缩先态 4. 肌肉无力步态 (1)胫前肌步态。 (2)小腿三头肌步态 (3)股四头肌步态 (5)臀中肌步态 5.肌痉挛步态 (1)偏瘫步态。 )剪刀步态」 6 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异常步态 1)共济失调步态 (2)帕金森步态

教学内容 备注 造成步态异常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或负重时疼痛、 肌肉软弱无力、感觉障碍、协调运动异常、肢体长度不等以及截肢后等。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 1. 短腿步态 2.减痛步态 3. 关节挛缩步态 (1)髋关节挛缩步态 (2)膝关节挛缩步态 (3)踝关节挛缩步态 4. 肌肉无力步态 (1)胫前肌步态。 (2)小腿三头肌步态。 (3)股四头肌步态。 (4)臀大肌步态。 (5)臀中肌步态。 5. 肌痉挛步态 (1)偏瘫步态。 (2)剪刀步态。 6. 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异常步态 (1)共济失调步态 (2)帕金森步态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