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关节活动度评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86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关节活动度评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关节活动度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关节活动度的定义,关节活动度的类型,上肢和下肢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 熟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测量用具,躯干主要关节 活动度的检查方法。 了解: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原则,关节活动度检测的注意事项,下颌关节活动度检 查。 实践:能熟练应用通用量角器为康复患者测量上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并能分析关节活 动度异常的原因,学会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方法,在关节活动度评定中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关节活动是人类运动功能的基本要素和前提,在正常情况下各关节保持其特 有的形态及各种不同范围的运动功能。准确地测定关节活动度,对于了解人体 的运动功能、判断患者的病因和预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 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康复功能评定的重要内容之 第一节概述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根据整体的 临床表现,分析可能的原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 手段。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应在特定的体位下,测量关节可以完成的最大活动范围。 一、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是指一个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 或转动的角度。关节活动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关节活动可以分为主 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也可以分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前者是 通过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测量某一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是考察被 检查者肌肉收缩力量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后者是指关节运动时通过外力产生 的,测量某一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可以判断被检查者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 二、关节活动的类型 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 被动运动都有上述形式。根据关节运动的范围,可将关节运动分为生理运动和附 属运动。 1.关节的生理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 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完成所有的关节运动形式,如屈、伸、内收、 外展、内旋、外旋、旋前、旋后。 2.关节的附属运动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它不能主动 完成,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 属运动是产生生理运动的前提,当关节因疼痛、粘连和炎症时,附属运动和生理 运动均受限。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度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关节活动度的定义,关节活动度的类型,上肢和下肢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 熟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测量用具,躯干主要关节 活动度的检查方法。 了解: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原则,关节活动度检测的注意事项,下颌关节活动度检 查。 实践:能熟练应用通用量角器为康复患者测量上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并能分析关节活 动度异常的原因,学会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方法,在关节活动度评定中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关节活动是人类运动功能的基本要素和前提,在正常情况下各关节保持其特 有的形态 及各种不同范围的运动功能。准确地测定关节活动度,对于了解人体 的运动功能、判断患 者的病因和预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 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康复功能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 概 述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根据整体的 临床表现,分析可能的原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 手段。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应在特定的体位下,测量关节可以完成的最大活动范围。 一、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是指一个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 或转动的角度。关节活动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关节活动可以分为主 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也可以分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前者是 通过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测量某一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是考察被 检查者肌肉收缩力量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后者是指关节运动时通过外力产生 的,测量某一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可以判断被检查者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 二、关节活动的类型 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 被动运动都有上述形式。根据关节运动的范围,可将关节运动分为生理运动和附 属运动。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 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完成所有的关节运动形式,如屈、伸、内收、 外展、 内旋、外旋、旋前、旋后。 2.关节的附属运动 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它不能主动 完成, 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 属运动是产生生理运动的前提,当关节因疼痛、粘连和炎症时,附属运动和生理 运动均受限。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关节的解剖结构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面积比例以及关节面之间的 符合程度决定着两个关节面弧度差的大小。两个关节面弧度差越大,关节的活动 度就越大。例如,肩关节和髋关节是结构和功能很相似的一对关节,由于构成肩 关节的两关节面的面积差比箱关节的面积差大,所以肩关节活动度比脑关节要 大。 2.肌肉力量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和拮抗肌的伸展力量越大,关节的活动度就 越大。 3.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性质其中包括关节囊、关节周围的韧带及肌肉的弹 性。关节囊薄而且松弛,关节的活动度就大,反之则小。如肘关节关节囊前后壁 比较薄和松弛,使得肘关节屈伸的活动度较大:关节周围韧带少而弱,活动度则 大,反之则小。如肩关节周围的韧带比髋关节少而弱,所以肩关节的活动度比髋 关节要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弹性越好,关节活动度也越大,但是 如肌肉的体积过大或周围的脂肪组织过多。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 4.年龄、性别和训练女性的关节活动度比男性要大,少年儿童比成年人和 老年人大,柔韧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和演员的关节活动度比普通人要大,如体操 武术运动员和杂技演员。 四、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 1.关节本身的原因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或关节脱位 软骨的损伤、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关节内的游离体、先天性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 疼痛、关节腔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等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 2.关节外的因素肌肉痉李、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损伤、粘连和疼痛 瘢痕及软组织挛缩、骨折、肌肉无力、严重肢体血液循环的障碍均可导致关节活 动度的下降。 五、测量用具 1.通用量角器通用量角器是国内外常用的关节测量用具,其结构由一个半 圆规或全圆规量角器连接一条固定直尺及一条可以旋转的直尺构成(图1),量 角器的两个臂分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通用量角器主要用来测量四肢关节

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关节的解剖结构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面积比例以及关节面之间的 符合程度决定着两个关节面弧度差的大小。两个关节面弧度差越大,关节的活动 度就越大。例如,肩关节和髋关节是结构和功能很相似的一对关节,由于构成肩 关节的两关节面的面积差比髋关节的面积差大,所以肩关节活动度比髋关节要 大。 2.肌肉力量 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和拮抗肌的伸展力量越大,关节的活动度就 越大。 3.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性质 其中包括关节囊、关节周围的韧带及肌肉的弹 性。关节囊薄而且松弛,关节的活动度就大,反之则小。如肘关节关节囊前后壁 比较薄和松弛,使得肘关节屈伸的活动度较大;关节周围韧带少而弱,活动度则 大,反之则小。如肩关节周围的韧带比髋关节少而弱,所以肩关节的活动度比髋 关节要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弹性越好,关节活动度也越大,但是, 如肌肉的体积过大或周围的脂肪组织过多。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 4.年龄、性别和训练 女性的关节活动度比男性要大,少年儿童比成年人和 老年人大,柔韧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和演员的关节活动度比普通人要大,如体操、 武术运动员和杂技演员。 四、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 1.关节本身的原因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或关节脱位、 软骨的损伤、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关节内的游离体、先天性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 疼痛、 关节腔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等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 2.关节外的因素 肌肉痉挛、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损伤、粘连和疼痛、 瘢痕及软组织挛缩、骨折、肌肉无力、严重肢体血液循环的障碍均可导致关节活 动度的下降。 五、测量用具 1.通用量角器 通用量角器是国内外常用的关节测量用具,其结构由一个半 圆规或全圆规量角器连接一条固定直尺及一条可以旋转的直尺构成(图 1),量 角器的两个臂分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通用量角器主要用来测量四肢关节

图1通用量角器 2.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包括:小型半圆规量角 器、直尺、两脚分规(图2),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上述用具来测量手部各关 节的活动范围。 图2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 3.方盘量角器此量角器用边长12cm、厚2cm的正方形木盘后方加垂直把 手制成。木盘的正面有凹入的圆形盘,上面刻有0°~180°的刻度,中心有一 个可以旋转的指针,指针因重心在下而垂直指向正上方,圆盘前面以有机玻璃保 护指针(图3)。 方盘量角器与通用量角器相比,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优点:①不用确定骨性 标志,操作方便迅速:②精确度较高:③测量的结果比较合理。 主要使用在四肢关节的测量、脊柱关节活动的测量,但是对于小关节的测量 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手部的关节。 图3方盘量角器 4.X线与摄影机此法精确度高,花的时间长,费用昂贵,仅适用于科研等

图 1 通用量角器 2.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 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包括:小型半圆规量角 器、直尺、两脚分规(图 2),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上述用具来测量手部各关 节的活动范围。 图 2 手部关节活动测量用具 3.方盘量角器 此量角器用边长 12cm、厚 2cm 的正方形木盘后方加垂直把 手制成。木盘的正面有凹入的圆形盘,上面刻有 0°~180°的刻度,中心有一 个可以旋转的指针,指针因重心在下而垂直指向正上方,圆盘前面以有机玻璃保 护指针(图 3)。 方盘量角器与通用量角器相比,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优点:①不用确定骨性 标志,操作方便迅速;②精确度较高;③测量的结果比较合理。 主要使用在四肢关节的测量、脊柱关节活动的测量,但是对于小关节的测量 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手部的关节。 图 3 方盘量角器 4.X 线与摄影机 此法精确度高,花的时间长,费用昂贵,仅适用于科研等

特殊情况。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采用由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 的中立位法,将解剖学立位时的肢位定为“零”起始点。测量旋转度时则选正常 旋转范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如测量前臂旋转运动时,应将前臂肘关节处 于屈曲位,以手掌呈矢状面状态为“零”起始点。肩关节水平屈伸时,以肩关节 外展90°为“零”起始点。在测量时,检查者要保证被测者舒适的体位,不同 的体位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紧张度是不同的,测量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差异。 六、注意事项 1.检查应向患者耐心地解释检查的方法和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必 要时,可以为患者作示范。在测量时如果有轻度的疼痛(被动RO)应向患者耐 心解释。 2.在做关节活动测量时,一定要确定关节活动轴和活动面,以便正确摆放量 角器的位置。 3.测量四肢关节O州时,应与对侧相比较,如有差别,应该分别记录。如果 对侧肢体已不存在,健侧的ROM应与相同年龄、相似体形的个体的ROM比较。脊 柱的ROW也应与相同的年龄和相似体形的个体比较。 4.当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不一致时,提示有肌肉瘫痪、肌腱李缩或 肌腱粘连等问题的存在,此时,应以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为准,或同时记录主动和 被动时的关节活动范围,以便分析受限的原因。 5.为了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对于同一患者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 的体位,使用同一测量工具,并记录检查的日期、检查者的姓名、患者的体位等。 6.有下列情况存在时,操作应特别谨慎:①关节或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② 关节半脱位。③关节血肿。④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⑤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 肉或韧带损伤。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结果不够精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治疗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2.患者的体形和主动配合程度。 3.患者在做关节活动度测量时衣着太多、太紧。 在关节活动度测量中,可以尝试用如下方法提高测量准确度。 1.治疗师要能熟练掌握不同体形、不同体位的患者RO川评定的测量技术。 2.在不影响M测量要领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证患者舒适的体位,以获得患 者的配合。 3.为了获得较精确OM测量结果,以采取多次测量后算平均值」 4.患者在疲劳、情绪低落或有抵触情绪时不要检测。 5.在保证基本保暖的情况下,OM检测时尽量让被测关节外露或穿薄.宽松 的衣着。 第二节测量方法

特殊 情况。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采用由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 的中立位法,将解剖学立位时的肢位定为“零”起始点。测量旋转度时则选正常 旋转范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如测量前臂旋转运动时,应将前臂肘关节处 于屈曲位,以手掌呈矢状面状态为“零”起始点。肩关节水平屈伸时,以肩关节 外展 90°为“零”起始点。在测量时,检查者要保证被测者舒适的体位,不同 的体位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紧张度是不同的,测量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差异。 六、注意事项 1.检查应向患者耐心地解释检查的方法和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必 要时,可以为患者作示范。在测量时如果有轻度的疼痛(被动 ROM)应向患者耐 心解释。 2.在做关节活动测量时,一定要确定关节活动轴和活动面,以便正确摆放量 角器的位置。 3.测量四肢关节 ROM 时,应与对侧相比较,如有差别,应该分别记录。如果 对侧肢体已不存在,健侧的 ROM 应与相同年龄、相似体形的个体的 ROM 比较。脊 柱的 ROM 也应与相同的年龄和相似体形的个体比较。 4.当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不一致时,提示有肌肉瘫痪、肌腱孪缩或 肌腱粘连等问题的存在,此时,应以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为准,或同时记录主动和 被动时的关节活动范围,以便分析受限的原因。 5.为了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对于同一患者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 的体位,使用同一测量工具,并记录检查的日期、检查者的姓名、患者的体位等。 6.有下列情况存在时,操作应特别谨慎:①关节或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② 关节半脱位。③关节血肿。④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⑤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 肉或韧带损伤。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结果不够精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治疗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2.患者的体形和主动配合程度。 3.患者在做关节活动度测量时衣着太多、太紧。 在关节活动度测量中,可以尝试用如下方法提高测量准确度。 1.治疗师要能熟练掌握不同体形、不同体位的患者 ROM 评定的测量技术。 2.在不影响 ROM 测量要领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证患者舒适的体位,以获得患 者的配合。 3.为了获得较精确 ROM 测量结果,以采取多次测量后算平均值。 4.患者在疲劳、情绪低落或有抵触情绪时不要检测。 5.在保证基本保暖的情况下,ROM 检测时尽量让被测关节外露或穿薄.宽松 的衣着。 第二节 测量方法

一、上肢 (一)肩胛带 1.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是肩胛骨和锁骨在垂直轴和水平面内的运动,屈曲是肩胛 骨围绕胸廓向前移动,伸展是肩胛骨围绕胸廓向后移动(图4)。 (2)受检者体位:坐位。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20°,伸展0°一2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头顶。固定臂为通过肩峰在额状面的投影线。 移动臂为头项和肩峰的连线。 图4肩胛带屈曲、伸展的ROM测量图5肩胛带上举、下降的ROM测量 2.上举、下降 (1)运动方式:是肩胛骨和锁骨在矢状轴和冠状面内的运动,上举是肩胛 骨和锁骨向上方的移动,下降是肩胛骨和锁骨向下方的移动(图5)。 (2)受检者体位:坐位、仰卧位。 (3)正常活动范围:上举0°~20°,下降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胸骨上缘。固定臂为两侧肩峰的连线。移动 臂为肩峰与胸骨上缘的连线。 (二)肩肱关节 1.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屈曲是上肢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向前上方的运动,伸展是 上肢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向后下方的运动(图6)。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180°,伸展0°~6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垂线。移动臂与 肱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测屈曲时,可能出现躯干伸展和肩关节外展:测 伸展时,可能出现肩胛骨前倾、上抬、外展

一、上肢 (一)肩胛带 1.屈曲、 伸展 (1)运动方式:是肩胛骨和锁骨在垂直轴和水平面内的运动,屈曲是肩胛 骨围绕胸廓向前移动,伸展是肩胛骨围绕胸廓向后移动(图 4)。 (2)受检者体位:坐位。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0°~20°,伸展 0°~2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头顶。固定臂为通过肩峰在额状面的投影线。 移动臂为头顶和肩峰的连线。 图 4 肩胛带屈曲、伸展的 ROM 测量 图 5 肩胛带上举、下降的 ROM 测量 2.上举、下降 (1)运动方式:是肩胛骨和锁骨在矢状轴和冠状面内的运动,上举是肩胛 骨和锁骨向上方的移动,下降是肩胛骨和锁骨向下方的移动(图 5)。 (2)受检者体位:坐位、仰卧位。 (3)正常活动范围:上举 0°~20°,下降 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胸骨上缘。固定臂为两侧肩峰的连线。移动 臂为肩峰与胸骨上缘的连线。 (二)肩肱关节 1.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屈曲是上肢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向前上方的运动,伸展是 上肢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向后下方的运动(图 6)。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0°~180°,伸展 0°~6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垂线。移动臂与 肱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测屈曲时,可能出现躯干伸展和肩关节外展;测 伸展时,可能出现肩胛骨前倾、上抬、外展

180 180 图 60 后佛 中立位 中立位 图6肩关节屈曲、伸展的ROM测量图7肩关节内收、外展的ROM测量 2.内收、外展 (1)运动方式:内收、外展是上肢在失状轴和冠状状面上向内、向外的运 动(图7)。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内收0°~75°,外展0°~18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垂线。移动臂与 肱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测外展时,肩关节上抬、外旋。 3.水平内收、水平外展 (1)运动方式:水平内收、水平外展是上肢在外展90°的基础上,在垂直 轴和水平面内向前方、向后方的运动(图8)。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肩关节外展90°,手掌向下。 (3)正常活动范围: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0°~3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冠状面投影线。 移动臂与外展90°后在水平面内移动的肱骨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旋转或屈曲。 4.内旋、外旋 (1)运动方式: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的条件下,前臂在冠 状轴和矢状面内向下肢、向头顶方向的运动(图9)。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仰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掌心 向下。 (3)正常活动范围:内旋0°~90°,外旋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鹰嘴。固定臂为通过尺骨鹰嘴与腋中线 平行的垂线。移动臂与尺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屈曲,肘关节伸展。内旋时,出现肩胛骨上

图 6 肩关节屈曲、伸展的 ROM 测量 图 7 肩关节内收、外展的 ROM 测量 2.内收、外展 (1)运动方式:内收、外展是上肢在失状轴和冠状状面上向内、向外的运 动(图 7)。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内收 0°~75°,外展 0°~18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垂线。移动臂与 肱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测外展时,肩关节上抬、外旋。 3.水平内收、水平外展 (1)运动方式:水平内收、水平外展是上肢在外展 90°的基础上,在垂直 轴和水平面内向前方、向后方的运动(图 8)。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肩关节外展 90°,手掌向下。 (3)正常活动范围:水平屈曲 0°~135°,水平伸展 0°~3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肩峰。固定臂为通过肩峰的冠状面投影线。 移动臂与外展 90°后在水平面内移动的肱骨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旋转或屈曲。 4.内旋、外旋 (1)运动方式:在肩关节外展 90°,肘关节屈曲 90°的条件下,前臂在冠 状轴和矢状面内向下肢、向头顶方向的运动(图 9)。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仰卧,肩关节外展 90°,肘关节屈曲 90°,掌心 向下。 (3)正常活动范围:内旋 0°~90°,外旋 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鹰嘴。固定臂为通过尺骨鹰嘴与腋中线 平行的垂线。移动臂与尺骨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屈曲,肘关节伸展。内旋时,出现肩胛骨上

抬、外展:外旋时,出现肩胛骨下撒、内收 外旋 中立位0 水平面 心中立位 内旋 水平曲 90 外展位旋转 图8肩关节水平屈曲、水平伸展的ROW测量图9肩关节内旋、外旋的OM测量 5.肩关节内/外旋的其他测量方法 若肩关节外展受限的患者不能采用上述开始体位测量内外旋角度时,可采用 如下方法进行测量(图10)。 (1)运动方式:手掌沿垂直轴做向腹部移动(内旋):或远离身体(外旋) 的平面运动。 (2)受检者体位:坐位,上臂置于躯干侧方,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3)正常活动范围:内旋0°~90°,外旋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鹰嘴。固定臂与躯干垂直。移动臂与尺骨 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图10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内、外旋的测量体位 (三)肘关节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做前臂从前方向肱骨接近和返回的运 动(图11)。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站位或仰卧

抬、外展;外旋时,出现肩胛骨下撤、内收。 图 8 肩关节水平屈曲、水平伸展的 ROM 测量 图 9 肩关节内旋、外旋的 ROM 测量 5.肩关节内/外旋的其他测量方法 若肩关节外展受限的患者不能采用上述开始体位测量内外旋角度时,可采用 如下方法进行测量(图 10)。 (1)运动方式:手掌沿垂直轴做向腹部移动(内旋);或远离身体(外旋) 的平面运动。 (2)受检者体位:坐位,上臂置于躯干侧方,肘关节屈曲 90°,前臂中立位。 (3)正常活动范围:内旋 0°~90°,外旋 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鹰嘴。固定臂与躯干垂直。移动臂与尺骨 的长轴一致或平行。 图 10 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内、 外旋的测量体位 (三)肘关节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做前臂从前方向肱骨接近和返回的运 动(图 11)。 (2)受检者体位 坐位、站位或仰卧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150°,伸展0°,过伸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肱骨外上髁。固定臂与肱骨长轴一致。移动 臂与桡骨的长轴一致。 (四)前臂旋前、旋后 (1)运动方式:上臂置于体侧,屈肘90°时,在矢状轴和冠状面内,旋前 时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的转动:旋后时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的转动。不能带 有掌屈和背屈的动作(图12)。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站位,上臂置于体侧,屈肘90°,手中立位,手 指伸展,手掌的掌面紧贴量角器移动臂侧缘。 (3)正常活动范围:旋前0°~90°,旋后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中指尖或平行移向中指掌面。固定臂向上, 与地面垂直。移动臂紧贴掌面,与伸展的手指、拇指的掌面一致。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旋前时,肩关节外展、内旋:旋后时,肩关节内收、 外旋。 立 中立包 图11肘关节曲屈、伸展的ROM测量 图12前臂旋前、旋后的RON测量 (五)腕关节 1.腕屈、腕伸(掌屈、背屈)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腕屈(掌屈)是手学的学面靠近前 臂的运动,腕伸(背屈)是手学的背面靠近前臂的运动(图13)。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屈肘90°或伸肘,前臂旋前。 (3)正常活动范围:腕屈0°~90°,腕伸0°~7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尺骨长轴一致或前臂纵 轴平行。移动臂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桡偏、尺偏。 2.桡偏、尺偏(桡屈、尺屈) (1)运动方式:桡偏是手向桡骨方向的运动,尺偏是手向尺骨方向的运动 (图14)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0°~150° ,伸展 0°,过伸 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肱骨外上髁。固定臂与肱骨长轴一致。移动 臂与桡骨的长轴一致。 (四)前臂旋前、旋后 (1)运动方式:上臂置于体侧,屈肘 90°时,在矢状轴和冠状面内,旋前 时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的转动;旋后时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的转动。不能带 有掌屈和背屈的动作(图 12)。 (2)受检者体位:坐位、站位,上臂置于体侧,屈肘 90°,手中立位,手 指伸展,手掌的掌面紧贴量角器移动臂侧缘。 (3)正常活动范围:旋前 0°~90°,旋后 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中指尖或平行移向中指掌面。固定臂向上, 与地面垂直。移动臂紧贴掌面,与伸展的手指、拇指的掌面一致。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 旋前时,肩关节外展、内旋;旋后时,肩关节内收、 外旋。 图 11 肘关节曲屈、伸展的 ROM 测量 图 12 前臂旋前、旋后的 ROM 测量 (五)腕关节 1.腕屈、腕伸(掌屈、背屈)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内,腕屈(掌屈)是手掌的掌面靠近前 臂的运动,腕伸(背屈)是手掌的背面靠近前臂的运动(图 13)。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屈肘 90°或伸肘,前臂旋前。 (3)正常活动范围:腕屈 0°~90°,腕伸 0°~7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尺骨长轴一致或前臂纵 轴平行。移动臂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桡偏、尺偏。 2.桡偏、尺偏(桡屈、尺屈) (1)运动方式:桡偏是手向桡骨方向的运动,尺偏是手向尺骨方向的运动 (图 14)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屈肘90°或伸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 (3)正常活动范围:桡偏0°~25°,尺偏0°~55°。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腕关节背侧中点。固定臂与前臂纵轴一致或 平行。移动臂与第三掌骨纵轴一致。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伸展、屈曲。 中立位 阳曲和伸居 烧偏和尺偏 偏 中立位 90P 图13腕关节掌屈、背屈的ROM测量图14腕关节桡偏、尺偏的ROM测量 (六)手指关节 1.拇指的内收、外展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上的运动,外展是拇指向离开示指的方 向运动:内收是拇指向靠近示指方向的运动(图15)。 (2)受检者体位腕中立位,示指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内收0°,外展0°~6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固定臂与示指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拇指纵轴一致。 2.拇指的掌侧内收、掌侧外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在矢状轴和冠状面上的运动,掌侧外展是拇指向离 开示指的方向运动:掌侧内收是拇指向靠近示指方向的运动(图16)。 (2)受检者体位:腕中立位,示指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掌侧内收0°,掌侧外展0°一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固定臂与示指纵轴 致。移动臂与拇指纵轴一致

(2)受检者体位:坐位或站位,屈肘 90°或伸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 (3)正常活动范围:桡偏 0°~25°,尺偏 0°~55°。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腕关节背侧中点。固定臂与前臂纵轴一致或 平行。移动臂与第三掌骨纵轴一致。 (5)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伸展、屈曲。 图 13 腕关节掌屈、背屈的 ROM 测量 图 14 腕关节桡偏、尺偏的 ROM 测量 (六)手指关节 1.拇指的内收、外展 (1)运动方式:在冠状轴和矢状面上的运动,外展是拇指向离开示指的方 向运动;内收是拇指向靠近示指方向的运动(图 15)。 (2)受检者体位 腕中立位,示指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内收 0°,外展 0°~6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固定臂与示指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拇指纵轴一致。 2.拇指的掌侧内收、掌侧外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在矢状轴和冠状面上的运动,掌侧外展是拇指向离 开示指的方向运动;掌侧内收是拇指向靠近示指方向的运动(图 16)。 (2)受检者体位:腕中立位,示指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掌侧内收 0°,掌侧外展 0°~9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固定臂与示指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拇指纵轴一致

与手前平行 与手章面成直 的伸园 角的环行运动 9 中立位 中立位 图15拇指的内收、外展的RON测量图16拇指的掌侧内收、掌侧外展的OM测量 3.拇指的掌指关节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第一节指骨向手掌方向的运动和离开手掌方向的运 动(图17)。 (2)受检者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拇指伸展位。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50°,伸展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拇指掌指关节。固定臂与第一掌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第一节指骨纵轴一致。 4.拇指的指间关节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末节指骨向手掌方向运动和离开手掌方向运动(图 18) (2)受检者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80°,伸展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拇指指间关节。固定臂与第一节指骨纵轴 致。移动臂与拇指末节指骨纵轴一致。 中位位0 中位位0 掌指关节 指关节 图17拇指掌指关节屈曲、伸展的ROW测量图18拇指指间关节屈曲、伸展的ROW测量 5.拇指的对掌 运动方式和测量方法:拇指的对掌动作从中立位开始做外展、旋转和屈曲的 组合运动,因无轴心,所以对掌能力的检查是用直尺测量拇指尖端到小指掌指关 节的距离来表示(图19)

图 15 拇指的内收、外展的 ROM 测量 图 16 拇指的掌侧内收、掌侧外展的 ROM 测量 3.拇指的掌指关节屈曲、 伸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第一节指骨向手掌方向的运动和离开手掌方向的运 动(图 17)。 (2)受检者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拇指伸展位。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0°~50°,伸展 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拇指掌指关节。 固定臂与第一掌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第一节指骨纵轴一致。 4.拇指的指间关节屈曲、伸展 (1)运动方式:是拇指末节指骨向手掌方向运动和离开手掌方向运动(图 18)。 (2)受检者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0°~80°,伸展 0°~10°。 (4)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拇指指间关节。固定臂与第一节指骨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拇指末节指骨纵轴一致。 图 17 拇指掌指关节屈曲、伸展的 ROM 测量 图 18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伸展的 ROM 测量 5.拇指的对掌 运动方式和测量方法:拇指的对掌动作从中立位开始做外展、旋转和屈曲的 组合运动,因无轴心,所以对掌能力的检查是用直尺测量拇指尖端到小指掌指关 节的距离来表示(图 19)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