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

第48 讲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
第48 讲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

8.6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8.6.1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等于每秒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bit/s,表示为bps;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与Tbps。其中:31kbps=1× 10.bps1Mbps=1×16bps1Gbps=1×10° bps1Tbps=1×102 bps
8.6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8.6.1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等于每秒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 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bit/s,表示为bps; •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 kbps、Mbps、 Gbps与Tbps。其中: 3 1kbps=1×10 bps 1Mbps=1×106 bps 1Gbps=1×109 bps 1Tbps=1×1012 bps *

“"调制速率"与"波特率。调制速率描述模拟数据信号传输过程中调制解调器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数值,单位是1/s,称为波特(baud调制速率也称为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S(单位为bps)与调制速率B(单位为baud)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S=B·log2k,式中k为多相调制的相数;
“调制速率”与“波特率” • 调制速率描述模拟数据信号传输过程中 调制解调器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 数值,单位是1/s,称为波特(baud), 调制速率也称为波特率; •数据传输速率S(单位为bps)与调制速 率B(单位为baud)之间关系可以表示 为:S=B·log2k,式中k为多相调制的相 数; *

调制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数据传输速率(bps)调制速率(baud)多相调制的相数1200二相调制(k=2)12001200四相调制(k=4)24001200八相调制(k=8)36001200十六相调制(k=16)4800
调制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 调制速率(baud )多相调制的相数 数据传输速率(bps) 1200 1200 1200 1200 二相调制(k=2) 四相调制(k=4) 八相调制(k=8) 十六相调制(k=16) 1200 2400 3600 4800 *

8.6.2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律的基本内容奈奎斯特定理描述有限带宽、无噪声的理想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8.6.2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律的基本内容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有限带宽、无噪 声的理想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 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 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 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 系。 *

奈奎斯特准则·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表示码元的窄脉冲信号以时间间隔为元/(W=2元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串扰;·根据奈奎斯特准则,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理想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对于二进制数据,如果信道带宽B=3000Hz,则最大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表示码元的窄脉冲信 号以时间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 信道,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串扰; •根据奈奎斯特准则,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 据传输速率Rmax与理想信道带宽 B(B=f,单 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 • 对于二进制数据,如果信道带宽 B=3000Hz, 则最大传输速率为6000bps。 *

香农定理·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时,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Rmax=B·log2(1+S/N);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的简称。在通信系统中,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表示。如果信噪比S/N为1000,根据信噪比计算公式:S/N(db)=10·lg(S/N),则用表示的该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如果S/N=1000,信道带宽B=3000Hz,则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Rmax~30kbps;·香农定律给出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数据信 号时,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 B、信噪比S/N的关系 为:Rmax=B·log2(1+S/N);式中,Rmax单位为bps, 带宽 B单位为Hz; •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的简称。在通信系 统中,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表示。如果信噪比 S/N为1000,根据信噪比计算公式:S/N(db)=10·lg (S/N),则用表示的该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 •如果S/N=1000,信道带宽 B=3000Hz,则该信道的最 大传输速率Rmax≈30kbps; •香农定律给出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 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 *

由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关系,因此人们可以用"带宽"表示"速率";人们常将网络的"高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表述
•由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带宽 之间存在着明确关系,因此人们 可以用“带宽”表示“速率” ; •人们常将网络的“高传输速率”用 网络的“高带宽”表述。 *

8.7多路复用技术8.7.1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技术的实质是:发送方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汇集,并将汇集的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通过分用器将数据分离成各个单独的数据,然后分发给接收方的多个用户
8.7多路复用技术 8.7.1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多路复用技术的实质是:发送方将 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汇集, 并将汇集的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 传送到接收方; •接收方通过分用器将数据分离成各 个单独的数据,然后分发给接收方 的多个用户。 *

多路复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信过韩道高速通信线路多路多路复用器复用器信道通n高速通信线路道信道......信道信通
多路复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7讲 IPv6扩展报头与过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非参数判别分类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聚类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特征提取与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五个实验).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