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

第26讲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 内容

第6章网络层与IP协议
第6章 网络层与IP协议 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IPv4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IPv4地址技术是如何发展的?·IP路由技术是如何发展的?·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要研究ICMP与IGMP协议?·为什么要研究移动IP协议?·为什么要研究IPv6协议?
主要内容 1

6.1IPv4协议的演变与发展第3阶段:1993年第4阶段:1996年第1阶段:1980年第2阶段:1991年标准分类构成超网:地址转换:划分子网:IP地址IPv4IP地址3级结构CIDRNAT1981年,RFC1812预测4年B类地址用完特殊地址路由表危机ISP接入的需要2015年全部地址用光保留地址IP分组分组头内部网关协议1981年.RFC791Internet分组自治系统路由选路由算法RIP/OSPF交付AS协议路由器第3层外部网关协议设计交换BGPIPv61981年,RFC792ICMP1989年,RFC11121997年,RFC2236IGMPIGMPv21993年RFC2205资源预留协议QosRSVP1999年,RFC2475区分服务Diffserv2000年,MPLS论坛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998年.RFC2401/2411IPSec1
6.1 IPv4协议的演变与发展 1

6.2 IPv4协议的基本内容·IP是TCP/IP协议体系中网络层的协议;·TCP/IP协议体系中的其它协议,如TCP、UDP、ICMP及IGMP等都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
6.2 IPv4协议的基本内容 • IP是TCP/IP协议体系中网络层 的协议; • TCP/IP协议体系中的其它协议 ,如TCP、UDP、ICMP及IGMP 等都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 1

6.2.1IPv4协议的主要特点I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服务。·无连接一意味着IP协议并不维护IP分组发送后的任何状态信息。每个分组的传输过程是相互独立的。不可靠一意味着IP协议不能保证每个IP分组都能够正确的、不丢失和顺序的到达目的结点
6.2.1 IPv4协议的主要特点 I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 “尽力而为(best-effort)” 的服务。 •无连接—意味着IP协议并不维护IP分组发送后的 任何状态信息。每个分组的传输过程是相互独立 的。 •不可靠—意味着IP协议不能保证每个IP分组都能 够正确的、不丢失和顺序的到达目的结点。 1

IP协议是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网络层需要在互联网中为通信的两个主机之间寻找一条路径,而这条路径通常是由多个路由器和点-点链路组成:·IP协议要保证数据分组通过多跳路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IP协议是针对源主机-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
IP协议是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 •网络层需要在互联网中为通信的两个主 机之间寻找一条路径,而这条路径通常 是由多个路由器和点-点链路组成; • IP协议要保证数据分组通过多跳路径从 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 • IP协议是针对源主机-路由器、路由器-路 由器、路由器-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点- 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 1

IP协议向传输层屏蔽了物理网络的差异·作为一个面向互联网的网络层协议,它必然要面对各种异构的网络和协议,IP协议需要向传输层屏蔽物理网络的差异性。传输层TCP/UDPIP分组IP网络层数据PPP顿Ethernet顿FrameRelay顿链路层
IP协议向传输层屏蔽了物理网络的差异。 •作为一个面向互联网的网络层协议,它必然要 面对各种异构的网络和协议,IP协议需要向传 输层屏蔽物理网络的差异性。 1

6.2.2IPv4分组的格式·IP分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分组头和数据:分组头有时也称为首部,分组头长度是可变的;·人们习惯用4字节为基本单元表示分组头字段;,IPv4分组头的基本长度是20字节,最大长度为60字节
6.2.2 IPv4分组的格式 • IP分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分组头和数据; •分组头有时也称为首部,分组头长度是可 变的; •人们习惯用4字节为基本单元表示分组头字 段; • IPv4分组头的基本长度是20字节,最大长 度为60字节。 1

IPv4分组的结构48016192431A报头版本总服务类型长度长度固标志标识片偏移定长..-生存时间协议头部校验和度分组头部源IP地址-分目的IP地址可选选项填充域部分!数分据部1
IPv4分组的结构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7讲 IPv6扩展报头与过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4讲 MPLS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6讲 IPv6基本概念与基本报头.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1讲 传输层概念与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2讲 UDP协议与TCP协议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5讲 TCP窗口与UNIX通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4讲 TCP流量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3讲 TCP报文格式与TCP连.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4讲 网络应用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5讲 域名系统DN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6讲 DHCP与FT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7讲 电子邮件系统.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