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

第47讲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
第47 讲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

8.4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8.4.1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接收的二进制发送的二进制经过Manchster编接收的数字信号比特序列的数字信号比特序列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方接收方计算机计算机数据信号数据信号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编码器接收设备发送设备解码器发送设备通信线路接收设备数据通信系统信源信宿
8.4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8.4.1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 *

8.4.2数据通信方式设计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需要回答以下3个基本问题:·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同步技术
8.4.2数据通信方式 设计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需要回答 以下3个基本问题: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 同步技术

串行通信67b6b5b46362b1b0与并行通信发送端接收端串行通信信道(a)串行通信方式发送端接收端10b7b7并1b6b6行0bsbs0通:b4b4信:1b3b3信:1b2b2道:10b1b11boboL....(b)并行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 与并行通信 *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发送接收单向通道(a)单工通信方式发送接收双向通道接收发送(b)半双工通信方式发送接收双向通道..发送接收(c)全双工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

同步技术·同步是保持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过程:·数据通信的同步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位同步一字符同步·实现位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外同步法一内同步法实现字符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同步式,异步式
同步技术 •同步是保持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过程; •数据通信的同步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位同步 —字符同步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外同步法 —内同步法 •实现字符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同步式,异步式 *

实现字符同步的同步传输方法·采用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称为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送;·每组字符之前加上一个或多个用于同步控制的同步字符SYN,每个数据字符内不加附加位;·接收端接收到同步字符SYN后,根据SYN来确定数据字符的起始与终止,以实现同步传输的功能SYNSYN一个或多个数据字符控制字符控制字符SYN字符
实现字符同步的同步传输方法 •采用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称为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送; •每组字符之前加上一个或多个用于同步控制的同步字 符SYN,每个数据字符内不加附加位; •接收端接收到同步字符SYN后,根据SYN来确定数据 字符的起始与终止,以实现同步传输的功能。 *

异步传输·异步传输的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发送,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为了实现字符同步,每个字符的第一位前加1位起始位(逻辑"1"),字符的最后一位后加1或2位终止位(逻辑"0");字节!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5b7b6:bs/b4/b3/b2:b11b起始位终止位(逻辑“1")(逻辑“0")
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的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 行发送,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 为了实现字符同步,每个字符的第一位前加1 位起始位(逻辑 “1”),字符的最后一位后加1 或2位终止位(逻辑 “0”); *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也将同步传输称为同步通信,将异步传输成为异步通信;·同步通信比异步通信的传输效率要高,因此同步通信更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也将同步传输 称为同步通信,将异步传输成为异 步通信; •同步通信比异步通信的传输效率要 高,因此同步通信更适用于高速数 据传输。 *

8.5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8.5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 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非参数判别分类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聚类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特征提取与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五个实验).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