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

第43讲高速以太网
第43 讲高速以太网

7.7.3Ethernet网卡设计与物理地址Ethernet网卡设计方法插入主机总线IEEE802.3参考模型遂辑链络控制(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网卡(MAC子层(10BASE-5)物理信号(PLS)层AUI接口收发器电缆物理介质接入外部(PMA)层收发器介质相关接口(MDI)传输介质传输介质(同轴电缆)
7.7.3 Ethernet网卡设计与物理地址 • Ethernet网卡设计方法 *

Ethernet网卡结构系统存储器主机全A通道注意网卡(CA)82586主机EthernetCPU协处理器中断(INT)全8250182502EthernetEthernet串行接口收发器RJ-45接口同轴电缆收发器电缆T型接头8250210BASE-T10BASE-2Ethernet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纹线收发器10BASE-5粗同轴电缆
Ethernet 网卡结构 • *

Ethernet物理地址Ethernet物理地址长度为48位,每一块网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物理地址:IEEE注册管理委员会为每个网卡生产商分配Ethernet物理地址的前三字节,即公司标识也称为机构惟一标识符;后面三字节由网卡的厂商自行分配,·在网卡生产过程中,将该地址写入网卡的只读存储器(EPROM);·如果网卡的物理地址是00-60-08-00-A6-38,那么不管它连接在哪个具体的局域网中,其物理地址都是不变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块网卡的Ethernet物理地址是相同
Ethernet物理地址 • Ethernet物理地址长度为48位,每一块网卡有一个固 定不变的物理地址; • IEEE注册管理委员会为每个网卡生产商分配 Ethernet物理地址的前三字节,即公司标识也称为机 构惟一标识符;后面三字节由网卡的厂商自行分配 ; •在网卡生产过程中,将该地址写入网卡的只读存储 器 (EPROM); •如果网卡的物理地址是00-60-08-00-A6-38,那么不管 它连接在哪个具体的局域网中,其物理地址都是不变 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块网卡的* Ethernet物理地址是相同

Ethernet物理地址的十六进制与二进制表示方法十六进制地址格式08-01-00-2A-10-C3-I二进制地址格式001111000000000110010010>000000000000000100001000
Ethernet物理地址的十六进制与二进制表示方法 • *

7.8高速以太网工作原理7.8.1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保留着传统的10Mbps速率Ethernet的基本特征,即相同的顿格式、最小帧长度、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组网方法,1995年9月,IEEE802委员会正式批准FastEthernet标准—IEEE802.3u
7.8高速以太网工作原理 7.8.1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 •保留着传统的10Mbps速率Ethernet的基 本特征,即相同的帧格式、最小帧长度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组网方法; • 1995年9月,IEEE 802委员会正式批准 * Fast Ethernet标准—IEEE 802.3u

Fast Ethernet的协议结构TEEE802.2LLCIEEE802.3MAC1MII(功能与AUI相同)+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FX光纤2对5类线或STP4对3.4.5类UTP?100BASE-T集线器
Fast Ethernet的协议结构 • *

100ASE-T的物理层标准100BASE-TX·支持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2对1类屏蔽双绞线STP;一对双绞线用于发送,另一对双绞线用于接收;·全双工系统,可同时以100Mbps速率发送与接收数据100BASE-T4100BASE-T4支持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其中3对用于数据传输,1对用于冲突检测,100BASE-FX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或单模光纤:·从结点到集线器的距离可以达到2km:·全双工系统
100ASE-T的物理层标准 100BASE-TX •支持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或2对1类屏蔽双绞线 STP ; •一对双绞线用于发送,另一对双绞线用于接收; •全双工系统,可同时以100Mbps速率发送与接收数据。 100BASE-T4 • 100BASE-T4支持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其中3对用 于数据传输,1对用于冲突检测。 100BASE-FX • 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或单模光纤; •从结点到集线器的距离可以达到2km; •全双工系统。 *

10Mbps与100Mbps速率自动协商功能FastEthernet以速率自动协商机制来支持在一个局域网中10Mbps与100Mbps速率网卡共存的组网方式;速率自动协商机制的主要功能·自动确定远端连接设备使用的是CSMA/CD的10MbpS工作模式,还是全双工的100Mbps工作模式·向其它结点发布远端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与远端连接设备交换工作模式相关参数,协调和确定双方的工作模式;自动协商功能自动选择共有的最高性能的工作模式
10Mbps与100Mbps速率自动协商功能 Fast Ethernet以速率自动协商机制来支持在一个 局域网中10Mbps与100Mbps速率网卡共存的组 网方式; 速率自动协商机制的主要功能: •自动确定远端连接设备使用的是CSMA/CD的10Mbps 工作模式,还是全双工的100Mbps工作模式; •向其它结点发布远端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与远端连接设备交换工作模式相关参数,协调和确定 双方的工作模式; •自动协商功能自动选择共有的最高性能的工作模式。 *

·自动协商机制的功能是为链路两端的设备选择10/100Mbps与半双工/全双工模式中共有的高性能工作模式,并在链路本地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激活链路;·自动协商功能只能用于使用双绞线的Ethernet,并且规定自动协商过程需要在500ms内完成:·按工作模式性能从高到低,这些协议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100BASE-TX或100BASE-FX全双工模式100BASE-T4100BASE-TX半双工模式10BASE-T全双工模式
•自动协商机制的功能是为链路两端的设备选择 10/100Mbps与半双工/全双工模式中共有的高性能工作 模式,并在链路本地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激活链路 ; •自动协商功能只能用于使用双绞线的Ethernet,并且 规定自动协商过程需要在500ms内完成; •按工作模式性能从高到低,这些协议的优先级从高到 低的排序是: 100BASE-TX或100BASE-FX全双工模式 100BASE-T4 100BASE-TX半双工模式 10BASE-T全双工模式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7讲 IPv6扩展报头与过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4讲 MPLS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6讲 IPv6基本概念与基本报头.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1讲 传输层概念与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2讲 UDP协议与TCP协议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5讲 TCP窗口与UNIX通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4讲 TCP流量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3讲 TCP报文格式与TCP连.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4讲 网络应用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