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

第30讲RIP、OSPF和BGP协议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

6.4.3路由信息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RIP基于向量-距离(V-D)的路由选择算法;·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通知相邻路由器最新的路由信息:·路由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于(V,D)组成的表;·V表示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D表示到达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跳数;·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V,D)报文后,按照最短路径原则对各自的路由表进行刷新
6.4.3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基于向量-距离(V-D)的路 由选择算法; •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通 知相邻路由器最新的路由信息; •路由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干(V,D)组 成的表; • V表示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目的主 机;D表示到达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跳数; •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V,D)报文后, 按照最短路径原则对各自的路由表进行刷新。 1

白治系统向量-距离RIR2路由选择距离距离目的网络目的网络路由算法原理.0直接10.0.0.0310.0.0.020.0.0.0Router220.0.0.048示意图30.0.0.0230.0.0.03Router240.0.0.07120.0.0.0120.0.0.011Router4125.0.0.0Routers4(b)212.0.0.010Router6220.0.0.09Router6(a)A月的网络距离路由直接10.0.0.0020.0.0.05Router230.0,0.0Router2Router240.0.0.08120.0.0.0Router2125.0.0.0Routers-212.0.0.010Router6220.0.0.09Router6(c)1
向量-距离 路由选择 算法原理 示意图 1

6.4.4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使用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protocol)·要求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发送链路状态信息,这些状态包括路由器可用端口、已知可达路由和链路状态信息;要求路由器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用洪法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该信息
6.4.4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 •要求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发送链路状态信息 ,这些状态包括路由器可用端口、已知可 达路由和链路状态信息; •要求路由器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用洪泛 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该信息。 1

OSPF主于区域与区域的概念·自治系统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主于区域与区域两级;·主于路由器构成主于区域,区域要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与主干路由器连接,以接入主干区域;·区域路由器要向主于路由器报告内部路由信息;·自治系统之间的通过自治系统边界主干路由器实现互联
OSPF主干区域与区域的概念 •自治系统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主干区 域与区域两级; •主干路由器构成主干区域,区域要通过区 域边界路由器与主干路由器连接,以接入 主干区域; •区域路由器要向主干路由器报告内部路由 信息; •自治系统之间的通过自治系统边界主干路 由器实现互联。 1

自治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自治系统区域1区域2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区域边界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AS边界路由器网络网络区域0(主干区域)主干边界路由器主干边界路由器其他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

OSPF协议执行过程问候分组确定邻结问候分组点可达性数据库描述分组数据库描述分组建立数据数据库描述分组库的同步数据库描述分组链路状态请求分组状态更新链路状态更新分组11
OSPF协议执行过程 1

OSPF域最短路径选择过程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的结构至其它自治系统ASX自治系统区域0.0.0.3主干区域0.0.0.0R7区域0.0.0.1RII72RSR1212RINR8R3R2R4R13R10区域0.0.0.2
OSPF域最短路径选择过程 •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的结构 1

计算最短路径的拓扑图ASNSR7R1122R5NI612R1212R13K2iR8R3N638R2R9N42R626R41R13N3R10
•计算最短路径的拓扑图 1

根据最小开销计算方法得出的最短路径ASN5R7R1122沃R5N14R12-R132R8R2R3N633N4R92R6N2R41N3R10
•根据最小开销计算方法得出的最短路径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7讲 IPv6扩展报头与过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4讲 MPLS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6讲 IPv6基本概念与基本报头.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1讲 传输层概念与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2讲 UDP协议与TCP协议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5讲 TCP窗口与UNIX通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4讲 TCP流量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3讲 TCP报文格式与TCP连.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4讲 网络应用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5讲 域名系统DN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6讲 DHCP与FT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7讲 电子邮件系统.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8讲 Web服务与Htt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20讲 网络管理协议SNM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应用层协议 第19讲 HTML与S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三章 互联网应用技术 第10讲 互联网应用发展与应用层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三章 互联网应用技术 第11讲 基于Web的应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